<p class="ql-block"><b> 献给老、中、青父母们的堪称是当今时代育儿界真理的——“亲子定律”</b></p><p class="ql-block"><b> 卓 然</b></p><p class="ql-block"><b> 2025年6月22日</b></p> <p class="ql-block"><b> 亲爱的朋友们,您们听说过堪称当今时代育儿界真理的亲子定律吗?您们研究过亲子定律有多么神奇而又有惊人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吗?那可是从成千上万对父母们培养孩子实践中高度总结、概括、提炼出来的宝贵经验呀,因为孩子从来就不会听父母怎么说,而是他们只会看父母怎么做,并自觉不自觉地效仿或模仿父母的行为,所以,父母要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父母先要成为那样的人……</b></p> <p class="ql-block"><b> 亲子定律的内涵极其丰富而且具有多样性或多元化,是指一系列影响亲子关系和家庭互动的规律和原则。这些定律不仅能够帮助父母更好地理解孩子的行为和需求,还能指导父母如何有效地与孩子沟通、互动,从而建立更加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b></p> <p class="ql-block"><b> 亲子定律可细分为“父子定律”和“母子定律”两种,而且还可以把父子定律和母子定律中的共性细化为以下“六大”定律。</b></p> <p class="ql-block"><b> 首先是高质量陪伴定律。父母应该设定固定的时段进行专属陪伴,并全身心地投入陪伴孩子的各项活动中。比如,参与孩子的兴趣爱好或娱乐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制定陪伴孩子的计划,甚至身体力行地做出表率来,父母的力量是无穷的,从而不断地有效地增进亲子情感。比如,父亲爱母亲形影不离,母亲爱父亲无微不至,那么父母双方则会互敬;父母互敬,则子安;子安,则家和;家和,则万事兴。又比如,父母越是简约地适度地好好地生活,孩子就越有一种幸福感和成就感!</b></p> <p class="ql-block"><b> 二是平等交流定律。平等交流旨在尊重孩子的想法,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共同探讨问题,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参与感。比如,母亲越爱笑,孩子越阳光。反之,将适得其反,比如,父亲越懒惰,孩子越懈怠;母亲越邋遢,孩子越自卑;母亲越强势,孩子越懦弱;母亲越焦虑,孩子越压抑。</b></p> <p class="ql-block"><b> 三是耐心倾听定律。父母在与孩子的交流中,应以倾听为主,理解孩子的心声,并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避免打断和评判,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情绪和感受。这有助于建立信任和开放的沟通渠道。比如,父亲越专注,孩子越自律;母亲越认真努力,孩子越优秀;母亲越温柔,孩子越刚强。</b></p> <p class="ql-block"><b> 四是互动定律。父母与孩子互动的质量胜于数量。在培养与孩子的亲子关系时,陪伴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即使陪伴时间有限,但高质量的互动能够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更容易构建亲密的亲子关系。比如,在陪伴孩子并与孩子深入沟通时,父亲是硬实力,母亲是软实力,父亲越温和,孩子越勇敢;母亲越时尚,孩子越自信。这些言行举止,都是在深入沟通、共同活动和专注陪伴中提升互动质量的最显著而有效的方式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五是边界定律。父母与孩子应该亲密有间,适度的边界感,将会让亲子关系更加健康密切,并能给孩子一定的私人空间和独立决策的机会。这样不仅能增强孩子的安全感,还能促进孩子的自我发展和独立能力,比如,母亲越放手,孩子越独立;母亲越尊重孩子,孩子越自尊。反之,会适得其反,比如,父亲越苛责,孩子越怯弱;母亲越节俭,孩子越吝啬;母亲越批评孩子,孩子越糟糕;母亲越不尊重孩子,孩子越不自重。</b></p> <p class="ql-block"><b> 六是沟通时机定律。父母应该不失时机地选择并把握好合适时机与孩子进行深入沟通,并选择孩子心情愉悦的时候进行交流,避免在孩子情绪低落或忙碌时进行,保持适度的沟通频率,而且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并确保沟通的效果。比如,父亲越爱母亲,孩子越容易成功;母亲越爱父亲,孩子越有安全感;母亲越平和,孩子越开朗;母亲越爱学习,孩子越上进;母亲越慷慨,孩子越大气;母亲越信任孩子,孩子越值得信任;母亲越鼓励孩子,孩子越有信心。反之,母亲越怀疑孩子,孩子越容易撒谎。</b></p> <p class="ql-block"><b> 朋友们,如果我们有的放矢地应用好这些诸多亲子定律,我们就可以更好地与孩子建立并维护好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卓有成效地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而且父母们越老越应该如此。</b></p> <p class="ql-block"><b> 作者简介:卓 然,笔名,本名王德广,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经济法学硕士、研究员、教授、硕士生导师,高等教育研究所专职研究员。</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