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行摄

大浪淘沙

<p class="ql-block">6月11、12、14日我们自由行的景点:鸭绿江断桥景区、丹东河口国门景区、丹东桃花岛毛岸英学校、虎山长城景区、丹东舰、抗美援朝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鸭绿江断桥</span></p><p class="ql-block"> 是鸭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始建于1909年8月,1911年10月建成通车,始为单线铁路桥。1950年11月8日-14日期间被美军飞机炸断,中国一侧残存四孔保留至今,屹立于鸭绿江上,被人们称为“鸭绿江断桥”,成为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为了和平》大型群雕</span></p><p class="ql-block"> 是根据1950年10月19日彭德怀总司令率军过江的真实历史、真实人物雕造的,高5米,长12米,雕塑由26位统帅、领导、英模所组成,代表了首批过江的近26万志愿军将士。</p><p class="ql-block"> 他们分别为: 彭德怀、邓 华、洪学智、韩先楚、解 方、杜 平、蔡正国、毛岸英、杨根思、黄继光、孙占元、杨连弟、邱少云、伍先华、胡修道、罗盛教、杨春增、杨育才、李家发、许家朋、王 海、雷宝森、贠宝山、尹继发、姚庆祥、刘秀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单管37毫米高射炮</span></p><p class="ql-block"> 口径37毫米,全重2100千克,有效射高3000米。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苏制37高炮担负一线部队的野战防空和后方交通线的保卫工作。从1950年10月到1951年8月,敌机空袭鸭绿江大桥共5391架次,防空部队保卫大桥对空作战219次,击落击伤敌机97架。</p> <p class="ql-block">  鸭绿江大桥的开闭梁是适应大型船舶江面航行而修建的。开闭梁以9号圆形桥墩为轴,设9个联动齿轮驱动单联钢梁平行旋转90度,使大桥打开。</p><p class="ql-block"> 开闭梁以8号和10号桥墩为支点,设四支机械锁闭机关,旋梁启动前先将伸缩臂提起,船舶通过旋梁还原后,再将伸缩臂放下锁闭,确保火车通行安全。上方平台是原旋转操纵室。下方平台是原旋转梁滚动走行机械仓。</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朝友谊桥</span></p><p class="ql-block"> 在鸭绿江断桥上游不足百米处有座公铁两用的第二座鸭绿江大桥,被称为中朝友谊桥,是现在中朝间贸易的主要通道。</p> <p class="ql-block">  驻足断桥之上,让人深感历史的厚重与沧桑,断桥见证了抗美援朝那段烽火岁月,移步鸭绿江畔,望着跨过鸭绿江的两座大桥,令人不禁感慨今日和平的来之不易。</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丹东国门</span></p><p class="ql-block"> 位于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长甸镇河口村中朝边境处。高14米,跨度14米,是我国与朝鲜边境上唯一一座大型国门。登上国门可以远眺中朝界河鸭绿江的锦绣风光、朝鲜岗哨、女子兵营、朝鲜第二大工业城市清水市等景色。</p> <p class="ql-block">一过鸭绿江铁路桥,前方便是朝鲜。</p> <p class="ql-block">中国边境第19号界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鸭绿江浮桥遗址</span></p><p class="ql-block"> 位于鸭绿江断桥上游6公里处,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搭建的重要临时通道,这座以木材为主要建材的简易桥梁,在战时承担着繁重的后勤保障任务。它不仅为前线部队输送了大批作战物资,更成为志愿军跨江机动的关键枢纽。据说毛岸英等将士就是从这座浮桥赴朝作战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毛岸英学校</span></p><p class="ql-block"> 在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河口村桃花岛上,有一所特殊的学校——毛岸英学校。它不仅是丹东地区唯一一所以英雄名字命名的学校,更是一处承载抗美援朝历史记忆、弘扬国际主义精神的重要红色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 这所学校因毛岸英烈士与丹东(原安东)的特殊渊源而建,以“传承英雄精神、培育时代新人”为使命,在青山绿水间续写着跨越时空的红色篇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虎山长城</span></p><p class="ql-block"> 位于丹东市虎山镇虎山村、鸭绿江畔,是明长城的最东端,有城楼、烽火台、古栈道等景观,站在长城烽火台上可以看到对岸朝鲜的村庄。</p> <p class="ql-block">  虎山长城始建于明成化五年即公元1469年,距今500余年,当时的主要作用是为防御建州女真人的侵扰。然而历经几百年虎山长城几乎是濒于湮没了,以至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都将万里长城的东端起点,误认为是“天下第一关”一山海关。其实早在《明史•兵志》中就曾有记载:“终明之世,边防慎重,东起鸭绿,西至嘉峪”,就已明确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p> <p class="ql-block">九号空心敌楼</p> <p class="ql-block">八号铺房敌楼</p> <p class="ql-block">五号铺房敌楼</p> <p class="ql-block">四号墙台</p> <p class="ql-block">  登上虎山长城可以远眺中朝界河鸭绿江两岸的的风光,朝鲜边境风景尽收眼底,呈现出一幅自然生态与异域风情交融的美丽画面。</p> <p class="ql-block">三号空心敌楼</p> <p class="ql-block">二号墙台</p> <p class="ql-block">一段很陡的下行台阶</p> <p class="ql-block">  虎山长城不仅是一个历史文化的宝库,也是一个边境风光的胜地。徒步攀爬能让人领略到这座长城的雄伟与壮丽,还能近距离感受中朝边境的独特风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丹东舰</span></p><p class="ql-block"> 是中国海军053H1型导弹护卫舰,于1985年正式服役,2019年退役后停泊在辽宁省丹东市浪头港,成为一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军事主题公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76式37毫米双管舰炮</span></p><p class="ql-block"> 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双联装37毫米舰炮,高平两用近程舰炮,既可以攻击水面目标,也可实施对空射击,最大射程9.4千米,射速为每分钟800发。</p> <p class="ql-block">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维护正义、反对强权,保卫国家安全而被迫进行的一场反侵略战争。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杜鲁门政府立即进行武装于涉,发动对朝鲜的全面战争,并不顾中国政府的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1950年10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根据朝鲜劳动党和政府的请求以及中国人民的意愿,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同朝鲜军民并肩抗击侵略者。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劣势装备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这场战争,打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威和军威,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新中国的安全,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亚洲乃至世界的政治格局,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抗美援朝精神</span></p><p class="ql-block">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p><p class="ql-block">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p><p class="ql-block">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特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p><p class="ql-block">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于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已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p><p class="ql-block">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伟大胜利 载誉凯旋</span></p><p class="ql-block">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朝鲜战争结束,中国人民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彻底改变了近百年来中华民族在世人眼中任人宰割、凌辱的软弱状态,令全世界刮目相看,极大地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巩固、建设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朝鲜停战以后,志愿军又进行了维护朝鲜停战协定的斗争,直至1958年10月全部撤出朝鲜回国。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永久载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115号机车</span></p><p class="ql-block"> 是长春铁路分局四平机务段的机车,包车组共有9人。抗美援朝战争期间,1115号机车全组人员志愿赴朝,在司机长李国珩的带领下,担负在朝鲜运送作战物资的任务。在朝鲜沙里院至新幕之间,安全运行10个月,保证了大批作战物资及时运往前线。1951年,1115号机车被评为“模范机车”,全车组立集体大功一次,司机长李国珩立一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55式单管37毫米高射炮</span></p><p class="ql-block">1955年定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的第一种国产高射炮,也是我国防空武器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高射炮为单管,口径37毫米,战斗状态全重1275公斤,初速榴弹866米/秒,穿甲弹868米秒,射速320-360发/分,最大射程8500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T-34/85坦克</span></p><p class="ql-block">自重32吨,乘员5人,最大行程300公里,最大速度55公里/小时,配备1门85毫米滑膛炮和2挺7.62毫米机枪,可以徒涉1.3米深水区,越障高度0.76米,越壕宽度 2.5米。</p><p class="ql-block">1951年3月,志愿军装甲兵部队奔赴朝鲜,从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起参加作战,T-34/85坦克是当时的主战坦克。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共参加大小战斗246次,除配合步兵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外,共击毁击伤敌坦克74辆,摧毁敌地堡工事864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