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作者按:自幼便听闻傅庄有大河湾村,年少时赶年集,大河湾的鞭炮声声入耳。后来在朱陈联中求学,遇到来自杨河湾的杨老师,又得知还有一个小河湾。这三个村庄相距不远,皆坐落于傅庄段南涑河故道之畔。——高鹏程)</b></p> 河 湾 <p class="ql-block"> 河湾,乃河流中蜿蜒曲折之处,因水流侵蚀、地形影响与泥沙沉积而形成,兼具生态价值与人文意义,深刻影响着人类的居住、交通、旅游与文化传承。河湾处水流舒缓,适宜人类栖息与农耕发展,自然村落便应运而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三个“河湾”村示意图</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小河湾俯视图</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小河湾的“湾”</b></p> 小河湾的由来 <p class="ql-block"> 小河湾,坐落于办事处以北八公里,南涑河故道之东。据清宣统元年(1909年)测绘的《山东省地图》记载,此地名为“小河湾”。相传北宋时期(960—1126),此地为老母店子村的菜园。现今村中尚存一株古槐,树干虽已腐朽,但皮枝仍生机盎然,形态古朴,村民称之为“宋槐”,相传为当时种菜之人所植。因其位于河水弯曲之处,且与大河湾村南北相望,故名“小河湾”。</p> 小河湾的沿革 <p class="ql-block"> 小河湾隶属傅庄街道傅庄社区,位于街道辖域东北部,街道办事处东北7.06公里,老涑河之东。东与前焦邱村相邻,南至劳模店村,西连傅庄东南村,北接傅庄东北村。</p><p class="ql-block"> 清宣统三年(1911),属兰山县册山乡。1930年,归临沂县第二区。1945年9月临沂解放后,属朱陈区。1951年3月,归临沂县第七区(朱陈区改)。1952年3月,属临沂县十五区。1955年10月,归罗庄区。1958年2月,属罗庄乡。同年8月,建立工农联盟公社小河湾大队。1959年3月,归罗庄公社。1961年1月,属傅庄公社。次年8月,改称傅庄区小河湾大队。1969年1月,属傅庄公社。1970年4月,属傅庄区。1971年3月,改为傅庄公社小河湾大队。1984年4月,称傅庄镇小河湾村。1994年12月17日,属罗庄区傅庄镇。2000年5月,归傅庄街道。2004年11月,小河湾与劳模店合并为劳模新村。2013年4月,行政村规模调整村改社区时,撤销劳模新村,改为傅庄街道通达社区小河湾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小河湾的羊肚菌</b></p> <p class="ql-block"> 小河湾现有户籍人口229户、909人。村中姓氏以主父、刘、王、张、乔五姓为主。其中主父姓占36.7%,刘姓占16.6%,王姓占13.8%,其他姓氏占32.9%。</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大河湾俯视图</b></p> 大河湾的由来 <p class="ql-block"> 大河湾,位于办事处以北7.5公里,老南涑河东岸。制作爆竹为该村的传统工艺。据清宣统元年(1909年)测绘的《山东省地图》记载,此地名为“大河湾”。相传元末明初,村民在此涑河弯曲处建村,因北有小河湾村,故名“大河湾”以示区别。</p> 大河湾的沿革 <p class="ql-block"> 大河湾隶属傅庄街道龙泉社区,位于街道辖域东部,街道办事处东北5.27公里,南涑河东岸。东邻殷旦子村,南连西三重村,西至城子村,北接何家庄。</p><p class="ql-block"> 清宣统三年(1911),属兰山县册山乡。1930年,归临沂县第二区。1945年9月临沂解放后,属朱陈区。1951年3月,归临沂县第七区(朱陈区改)。1952年3月,属临沂县十五区。1955年10月,归罗庄区。1958年2月,属罗庄乡。同年8月,建立工农联盟公社大河湾大队。1959年3月,归罗庄公社。1961年1月,属傅庄公社。次年8月,改称傅庄区大河湾大队。1969年1月,属傅庄公社。1970年4月,属傅庄区。1971年3月,改为傅庄公社大河湾大队。1984年4月,称傅庄镇大河湾村。1994年12月17日,属罗庄区傅庄镇。2000年5月,归傅庄街道。2004年11月,大河湾村与杨家河湾村合并为河湾新村。2013年4月,行政村规模调整村改社区时,撤销河湾新村,改为傅庄街道龙泉社区大河湾村。</p> <p class="ql-block"> 大河湾现有户籍人口564户、1912人。村中姓氏以刘、张、平为主。其中刘姓占45%,张姓占30%,其他姓氏占30%。村西南有商、周、汉代大河湾遗址,1989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大河湾的兴龙桥</b></p> <p class="ql-block"> 村西有一座古石桥,名为兴龙桥,与河北赵州桥相媲美,为五洞拱形石桥。据传,此桥与“汉百城”同期建造,历史悠久。汉朝皇室刘氏一支封地于此,建“汉百城”,修建石桥,名为“兴龙桥”。因老桥简陋,于雍正三年修造。此桥为通往临沭、郯城的重要古道,不堪重负。</p><p class="ql-block"> 光绪十四年,周围村民集资重修,并更名为“广济桥”。此桥长约16.6米,宽4.28米,为五拱石拱桥。石拱上方雕刻着腾龙图案,栩栩如生。桥体坚固,历经岁月洗礼,桥面车辙深陷,见证着其悠久历史。自重建至今,已逾130余年。此桥原建精美,五拱造型优雅,桥两端有石猴,增添灵动神秘。可惜,现兴龙桥上下已改为鱼池,未妥善保护,面目全非。站在桥上,岁月沧桑扑面而来,往昔壮丽已不复存在,令人惋惜。</p> 杨河湾的由来 <p class="ql-block"> 杨河湾,位于办事处以北6.5公里,老涑河西岸。据清宣统元年(1909年)测绘的《山东省地图》记载,此地名为“谢家庄”。相传宋末元初(1280年前后),孔姓先民定居成村,已有七百余年村史。随后谢氏、孙氏相继迁入,皆为大户。因谢氏势力强大,村名改为“谢家庄”。后谢氏衰落,杨氏兴起,人丁兴旺。据《场氏家谱》记载,杨氏十世祖迁至此地,已传二十四世,约有三百年家史,成为村中主要家族。因地处涑河弯曲处,民国六年(1917年),以姓氏结合地形改村名为“杨家河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杨河湾俯视图</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杨河湾的“湾”</b></p> 杨河湾的沿革 <p class="ql-block"> 杨家河湾隶属傅庄街道龙泉社区,位于街道辖域东北部,街道办事处东北4.01公里。东邻西三重村,南至沂兴庄,西接前龙泉屯,北连城子村。清宣统三年(1911),属兰山县册山乡。1930年,归临沂县第二区。1945年9月,属罗庄公社。1961年1月,属傅庄公社。次年8月,改称傅庄区杨家河湾大队。1969年1月,属傅庄公社。1970年4月,属傅庄区。1971年3月,改为傅庄公社杨家河湾大队。1984年4月,称傅庄镇杨家河湾村。1994年12月17日,属罗庄区傅庄镇。2000年5月,属傅庄街道。2004年11月,杨家河湾村、大河湾村合并称河湾新村。2013年4月,行政村规模调整村改社区时,撤销河湾新村,改为傅庄街道龙泉社区杨家河湾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水美乡村——杨河湾风景</b></p> <p class="ql-block"> 杨河湾现有户籍人口480户、1782人。姓氏由杨、孙、王、李、朱等姓构成。其中杨姓占60%、孙姓占30%、王姓占5%、其他姓氏占 5%。</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高鹏程 撰文 2025.06.22)</p> <p class="ql-block"><b>『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 高鹏程,男,1966年出生,临沂高新区湖西崖东社区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舒同书法临沂研究会会长,临沂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临沂市作家协会会员,临沂师范学校毕业,现任罗庄区文史研究员,罗庄区象棋协会名誉会长,罗庄区诗联书画艺术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原临沂市象棋协会副主席、临沂高新区书协副主席。著有《舒同书法(楷)技法精解》、《舒同书法(行)技法精解》等。爱好广泛,喜欢文学,尤其擅写舒同体书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