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凤城”顺德(下)—清晖园半日游

丁淼

<p class="ql-block">文字/丁淼</p><p class="ql-block">图片/自拍</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71534364</p> <p class="ql-block">  岭南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艺术成就在中国园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  顺德的清晖园、佛山的梁园、番禺的余荫山房、东莞的可园,它们各具特色,不仅展示了岭南园林艺术的精髓,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 其中清晖园位于广东四大名园之首,也是中国十大名园之一。</p> <p class="ql-block">  6月2日,我们慕名来到了位于顺德大良清晖路,以其精巧的布局、丰富的植物种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的清晖园。</p> <p class="ql-block">  清晖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清晖园,原为明代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状元黄世俊(官至礼部尚书、大学士)所营建的府邸,至清代进士龙应时,经历岁月蝶变,物换星移,宅邸易主,龙家成为清晖园主人。园名取南北朝诗人谢灵运“山水含清晖”句,“清晖园”三字由江苏进士、书法名家李兆洛题写。</p> <p class="ql-block">  这里真可谓是世代书香博学渊源的风水宝地。今天我们慕名来此游览,只为尽情感受这极富岭南特色古老园林的别样风采,细细体会这文人雅士的鸾翔凤集。</p> <p class="ql-block">  清代的岭南园林与北方园林、江南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三大地方风格。相对北方园林的磅礴宏大,江南园林的淡雅恬静,岭南园林显得结构紧凑、绚丽明快。</p> <p class="ql-block">清晖园是一首诗,清新隽永,意蕴深厚,韵味无穷;清晖园是一幅画,色彩淡雅,线条柔美,层次深远。</p> <p class="ql-block">清晖园内,碧波荡漾,绿树成荫,仿佛步入了一幅动人的水墨画卷。漫步其中,每一处景致都如诗如画,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南国园林虽多,但清晖园的婉约与雅致却是独一份的。假山莲塘与书屋船厅交织成画,每一步都是岭南的诗情画意。</p> <p class="ql-block">清晖园的水景是园林的灵魂,溪流潺潺,小桥流水,池中鱼儿欢快游弋,与池边花卉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1962年,郭沫若来顺德视察,面对顺德当时蕉风蔗雨,桑基鱼塘的秀丽风光,在游览了清晖园后,他为之陶醉而诗情泉涌,饱蘸浓墨挥毫题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其中“千顷鱼塘千顷蔗,万家桑土万家弦”一联,因其高度的艺术凝练性而定格了顺德的风貌,成为传诵一时的佳句。</p> <p class="ql-block">于澄漪亭畔,赏碧水悠悠,锦鲤嬉戏;在玲珑榭中,观假山池沼,草木扶苏。风过处,竹影摇曳,送来阵阵花香。</p> <p class="ql-block">清晖园的奇山怪石错落有致且生动形象,这座假山叫“狮山”,也称“狮子回头”,细看果真像一只回头的狮子,霸气侧漏,不怒自威。</p> <p class="ql-block">顺德清晖园,恍如一幅细腻温婉的水墨画,静谧中蕴藏着千年古韵,碧水绕幽径,古木映清波,每一处景致都低语着往昔的繁荣与今日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园内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仿佛步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诗意世界,每一处转角都能遇见惊喜,每一缕清风都携带着历史的低吟浅唱,真乃人间仙境,岭南瑰宝。</p> <p class="ql-block">穿越千年时空,妹妹端坐“考场”,只想问那时的国考是否招收“少儿班”?</p> <p class="ql-block">哥哥已是高中生,妹妹还在上幼儿园,尽管知识层面相差甚远,但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爱好就是“看手机”。</p> <p class="ql-block">  清晖园最早为状元府邸,后为龙氏私宅。龙氏家族极为重视教育,有清一朝,出文武进士七名,举人二十三名,可谓满门俊秀,世代簪缨。清乾隆进士龙应时有诗言: “耕读吾家事,经书敢成荒。”其后人克绍其裘,“持义守道,揖让尊礼”(《龙氏家训》),耕读传家,绵延数百年。更有诗集《天章阁诗钞》、《春华集》和《蕉雨轩稿》行世。</p> <p class="ql-block">  至抗日战争爆发,龙氏后人为避战乱,或移居海外,或迁徙异地。清晖园逐渐从私家园林变成公共文化空间,无声见证并演绎了一段段时代与人的沧桑历史,属性再次蝶变,成为广东省园林文化艺术遗产辉煌灿烂的象征之一。</p><p class="ql-block"> 解放后,龙氏后人将清晖园的地契房契捐赠给政府,充分展示了龙氏家族的爱国情怀。</p> <p class="ql-block">“绿云深处”牌匾为清乾隆第十一子成亲王爱新觉罗·永璟手迹。</p> <p class="ql-block">  凤来峰,借“凤城”取名,峰高12.8米,以宋代列为贡品的山东花石纲二千多吨筑就,是广东省最大的花石纲石山。造型夸张,气势雄伟。山间斜径萦纡,亭台峭然于峰,山洞钟乳倒挂。古榕凝势,飞瀑泻玉,虽由人造,宛为天开。</p> <p class="ql-block">碧溪草堂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其装饰极富南国水乡特色,圆形门洞由木雕镂空而成,古建筑叫“圆光罩”;两侧屏门有九十六个结体互异之篆文“寿”字,名《百寿图》。一九五九年以后,此处作为特别客房,接待过薄一波、赵紫阳、郭沫若、何香凝、蔡廷锴等中央领导人及知名人士。</p> <p class="ql-block">  1959年,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批准拨款修复、扩建清晖园,清晖园进入历史发展转折点。其后,清晖园先后进行多次较大规模的修缮扩建,面积由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园主诗中的“八九亩余”逐步扩展至今天的225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百寿桃木雕是清晖园内著名的清代大型木浮雕作品,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九十六个篆体“寿”字组成的《百寿图》,更是诉说着园主对雅致生活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  张镇孙、黄世俊、朱可贞、梁耀枢,顺德大地上产生的四位文、武状元仿如文武曲星灼灼其华、熠熠生辉,映照出顺德在科举时代的斐然成就和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 正门上端“状元堂”三个大字,出自清末杭州书法家梁同书。</p> <p class="ql-block">  清晖园建筑既不奢华,也不张扬。没有哪个建筑物可以用“金碧辉煌”来形容,更谈不上雄伟壮观、气势恢宏。但其构筑之工巧,布局之紧凑,内容之丰富,实为园林建筑中的极品。</p> <p class="ql-block">  清晖园由数个小园组成,由曲廊、花墙、溪水相隔,又由透廊、漏窗、拱桥相连。园中亭台轩榭楼阁,廊墙窗桥径蹊,池沼涧溪泉瀑,竹树花藤草蔓,山石砖瓦阶柱,诗联书画雕塑,无一处不精细,无一处不精致,无一处不精巧,无一处不精美。实乃一座融合了古代建筑、园林、雕刻、诗书等多种艺术的岭南特色园林。</p> <p class="ql-block">  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龙氏子孙们,必然会少一些世俗的功利,多一些自然的雅兴;少一些狭隘的卑陋,多一些天然的旷达。人生区区几十年,有人以功盖世,有人治国为贤;有人诗词文章光耀千秋,更有人以旷世奇才青史留名等等。而岭南清晖园则以私家府邸、园林艺术留下芳名,恐怕也是历代园主人始料未及的吧!</p> <p class="ql-block">蜿蜒的小径穿过葱郁的古木,阳光透过叶隙洒下斑驳光影,每一步都似踏入画中,转角处假山奇石与翠竹相映,自成一方静谧天地。</p> <p class="ql-block">清晖园的美,是岭南园林艺术的极致绽放,每一处景致都流淌着诗意的韵律。</p> <p class="ql-block">  离开清晖园,一次次回望,再过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这里还是清晖园。四百年间云和月,功名财富尘与土,惟清晖园穿越历史,见证时代,最后华丽蝶变,让小我成之大我,让有限变为无限。窃思向天再借五百年,我也不可能建造一个如此精妙的园林,所以我致敬园主人,礼赞清晖园!</p><p class="ql-block"> 我爱顺德我爱古园林,清晖园,你是凝固的山水诗,你是流动的丹青卷。驻足于此,尘嚣尽褪,唯留满园清晖照古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