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源记忆】故乡的美食(玉米面压饸络、抿抿曲儿)

溪之源

<p class="ql-block">  在粮食紧缺,细粮稀少的年代,粗粮细作是人们改善生活的主要做法。用玉米面压饸饹、抿抿曲儿(山西人称作抿尖儿)就是很好的范例。</p> <p class="ql-block">  现在人们在做这些食品时,多数是在玉米面里添加一多半白面,也有的饭店为了更加筋道还会加食用胶等添加剂。而在那个年代,生产队分的麦子很少,白面只能在过年期间吃。为了把玉米面做成压饸饹、抿抿曲儿,人们就把榆树皮剥下来,去除老皮,晒干后剁成小段到碾子上碾压成粉状,用箩子一筛,变成了榆皮面。用现磨的细玉米面加一点榆皮面,加温水和成面团,烧开水,把饸饹床架在锅台上,将活好的面团用饸饹床压在开水锅里,水开后饸饹即熟,用笊篱捞在碗内,加汤料即可食用。</p> <p class="ql-block">  若用压饸饹的面团在抿床上抿一抿,下到锅里的就是一寸来长的短饸饹,称作抿抿曲儿。</p> <p class="ql-block">  抿床是在白铁片用冲子密密麻麻地冲上直径3毫米左右的眼,找一块1米长20厘米宽的木板,中间挖一个长方孔,孔的尺寸与白铁板的尺寸相仿,将带眼的铁片钉在木板上,就叫作抿床。把抿床架在锅台上,将面团放在带眼的白铁片上,用手掌将面向前搓,面团便被挤到了锅里,形成抿抿曲儿。</p><p class="ql-block"> 压饸饹、抿抿曲儿的佐汤多种多样,荤素皆宜,是粗粮细作的精品,也是当时待客的美食。</p> <p class="ql-block">  蒸饺。用搅拿糕的方式把玉米面搅成团,放在案板上搓揉,将搓揉好的面团捏成剂子,包上菜馅成饺子状,上锅蒸熟即可食用。韭菜、白菜、萝卜、野菜均可做馅。</p><p class="ql-block"> 溪源村的美食还有很多。如荞面饸饹、黄米粽子、小黄米糕、红高粱糕等等。</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