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棂星门

文哥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终于跨过了棂星门。这一跨,整整50年!</p> <p class="ql-block">  50年前,我不知道这个门叫什么名字,而且在我的眼里它不是一个门,因为三个门洞都被水泥封死了。那时我家住在校园里,经常与小伙伴爬到门上捉迷藏。进入校园读中学,我又在门洞的水泥墙上画黑板报。</p> <p class="ql-block">  20世纪70年代以前,在凤城一中读书的学生对校园里的孔庙等古建筑群在“批林批孔”期间被拆掉都感到惋惜,现今只剩下孤零零的棂星门和魁星楼。魁星楼曾是建国初前城中最高建筑,人们都熟知它,而对棂星门了解甚少。</p> <p class="ql-block">  始建于1877年清代孔庙里的启凤书院已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历史,棂星门作为文化传承的历史符号,经历了风风雨雨。</p><p class="ql-block"> 门是中轴线上的排面,无论庙门、校门,都是通往智慧的关口。随着时代变迁,启凤书院的棂星门曾几度开放几度封闭。</p> <p class="ql-block">  走进棂星门是一条长长的石板路,经过状元桥通往文庙大殿。文化大革命时期,孔庙成为“破四旧、立四新”的众矢之的。棂星门上的椽头装饰全部被红卫兵造反派齐刷刷砍掉了,三个门洞也用水泥封死了。</p><p class="ql-block"> 1970年我读高中是从棂星门旁边进入校园的,毕业时门仍然封着,而身后的文庙大殿在我们这届学生手中拆除了。</p> <p class="ql-block">  可能走的是旁门左道,在校园的5年里,我坐在教室上课的时间很少,更多从事“不务正业”的行当。入学一年后,我辞去了班长职务,分别参加了学校文艺宣传队和美术创作组,拆大殿时又在广播室里写稿子;此外还经常被县文化馆抽调画宣传画、搞布展。同学们在教室里上课,而我不是在棂星门洞上画黑板报,就是为老师和同学们抄写大字报。可想而知,我的文化课学习是一塌糊涂。</p> <p class="ql-block">  如今,棂星门和魁星楼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棂星门也是学校开展各种大型活动的背景舞台。每逢高考来临的日子,棂星门和魁星楼便成为这所省重点中学学子放飞梦想的圣地;同时,棂星门张灯结彩,大门洞开,为考生带来了吉祥如意,并成为通往象牙塔的“龙门”。</p><p class="ql-block"> 风雨棂星门,过往皆诗文。棂星门里有我的遗憾,也有我的自豪。</p><p class="ql-block"> 记于2025.6.21立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