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豳塬传承》第三十九章 搬家(一)

碧海蓝天

<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七年夏初,骄阳暖暖地倾洒着光辉,田间地头一片生机勃勃。小麦已然灌浆,饱满的麦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油菜籽也已结痂,颗颗颗粒饱满,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玉米和高粱郁郁葱葱,宛如绿色的海洋,铺满了广袤的大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希望。</p><p class="ql-block"> 在这样美好的时节里,李德厚请了一个月的假,于一九六七年五月二十六日踏上了归家的路途。平日里,他每次离家便是一整年中的十一个月,今年家中的条件稍有改善,自留地里种了八分油菜,丰收在即,因此他提前回来了。</p><p class="ql-block"> 当李德厚走进家门时,儿子军军,大名李晓东眼尖,率先看到了父亲的身影,兴奋地大喊:“爸爸,爸爸,你回来了!”说着,便像一只欢快的小鹿般扑进了父亲的怀抱。李德厚心中满是喜悦,急忙放下行李,一把将儿子高高抱起,举过头顶,原地转了一圈,而后又紧紧地拥入怀中,久久不愿松开。</p><p class="ql-block"> “爸爸,爸爸,你身上的气味好闻!”军军开心地嚷嚷着,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p><p class="ql-block"> 这时,田碧玉也从厦房里走了出来,她听到了父子俩的对话,脸上露出温柔的笑意:“快下来,别把你爸爸累着了。”</p><p class="ql-block"> 田碧玉抬眼望向自己的丈夫,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眼前的李德厚,是那样的英俊潇洒。他有着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精心梳成了偏分头,显得格外精神。白净的脸庞呈目字形状,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仿佛藏着无尽的智慧和坚毅。挺拔的身姿足有一米七五,身材不胖不瘦,恰到好处。身上穿着的橄绿色工作服,在这乡村中显得洋气而独特,与周围的人格外不同。这就是她深爱的丈夫,是家中的顶梁柱,是她日思夜想、魂牵梦绕的人。</p><p class="ql-block"> “你回来了,这次走得还挺快的。”田碧玉轻声说道,眼中满是关切。</p><p class="ql-block"> 李德厚微微点头,脸上带着疲惫却又满足的笑容:“嗯,回来时心里急,搭车走路都觉得带劲。”</p><p class="ql-block"> “赶紧进屋吧,军军,快下来。”田碧玉招呼着,军军这才不情愿地从爸爸身上下来,与妈妈一起帮着父亲把行李拿回了家。</p><p class="ql-block"> 李德厚坐在家里的炕上,田碧玉早已贴心地让他洗漱完毕,并且准备好了午饭。此时刚好是下午三点多,李德厚一进家门就能吃上老婆特意做的麦面煎汤面,心中满是温暖。他一连吃了三碗,才满足地放下碗筷。军军也吃得津津有味,吃了两大碗,田碧玉看着丈夫和儿子吃得开心,心情格外好,今天也吃了两碗面条。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吃完饭,李德厚的母亲已经去世,他也不急于立刻去哥哥和弟弟家里串门,打算先在家里好好休息一会儿。</p><p class="ql-block"> 这时,军军突然兴奋地从爸爸的挎包里面掏出了好多水果糖,五颜六色的,足有好几斤重:“爸爸带了好吃的了!”</p><p class="ql-block"> 田碧玉看着这些水果糖,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问道:“你买了这么多水果糖,有多少啊?”</p><p class="ql-block"> 李德厚笑着解释道:“买了三斤呢,平时攒的糖票,想着回来了给孩子买些,你和孩子还有亲戚家的孩子也都能尝尝,所以就多买了些。”</p><p class="ql-block"> 田碧玉又从提包里不停地取出东西,有三斤羊肉干臊子,二斤糕点,还有一些衣服之类的物品。</p><p class="ql-block"> “回来路途这么远,背着这么多东西肯定不方便吧。”田碧玉看着李德厚买的两件羊毛呢子大衣,质量上乘,羊毛厚实,藏蓝色的布料也十分好看,忍不住说道。</p><p class="ql-block"> 李德厚温柔地看着妻子,说道:“这两件羊毛大衣,一件是给你买的,一件是给你妈妈买的。我们怀县是养羊大县,这些东西也是我积攒了多半年才攒够购置的。”</p><p class="ql-block"> 田碧玉嘴上埋怨着:“你呀,就会胡乱花钱,给我妈买个就行了么。”但心里却甜滋滋的,她知道丈夫是心疼自己,冬天在大田里学大寨,北风呼啸,没有一件厚实的御寒衣服可不行,还是丈夫想得周到。</p><p class="ql-block"> 田碧玉给了军军两把水果糖,大概有十几颗,军军高兴得不得了,像只欢快的小鸟般飞快地跑出了屋子,找他的小伙伴去了。他想着,有了这些水果糖,既能向小伙伴炫耀,又能和他们一起分享,心里别提多得意了。</p><p class="ql-block"> 军军走后,李德厚看了看四周,轻轻地掩上了厦房的门。他迫不及待地走上前,将田碧玉紧紧地抱在怀里。这个他日思夜想的妻子,无数个夜晚在梦中出现的人,此刻终于真真切切地在自己怀中。田碧玉的胸部微微起伏,脸庞泛起红晕,两人的心跳都不由自主地加速。他们紧紧相拥,嘴唇渐渐贴合在一起,李德厚轻轻地吮吸着,田碧玉也忘我地将自己的香舌探入爱人的口中,两条舌头相互交织、缠绕,吮吸着彼此的甜蜜。两人的手也不自觉地在对方的胸口轻轻抚摸着,他们相拥着,不知不觉便上了炕,衣服也不知何时已被脱掉,两个人沉浸在无尽的缠绵之中。</p><p class="ql-block"> “大白天的,万一有人来了呢。”田碧玉小声地说着,语气中带着一丝羞涩和紧张。</p><p class="ql-block"> 李德厚轻声安慰道:“我把门栓子插好了,我太想你了,实在没有办法。”</p><p class="ql-block"> 此刻,两人早已顾不得是白天还是黑夜,尽情地享受着这难得的相聚时光。田碧玉只觉得自己的身体里仿佛有一团火在燃烧,浑身水溜溜、光溜溜的,每一个细胞都在渴望着爱人的拥抱和耕耘。李德厚的身体也兴奋到了极点,他们相互拥抱着,缠绵着,两人的舌头依旧相互吮吸,身体不断地翻腾着。忽然,两个人像坐上了飞机一样,飞到了最高处,爆发了,仿佛是久旱后的甘霖,滋润着她的心田,使她久久难以释怀。</p><p class="ql-block"> “在一起真好。”两人发自内心地感叹着,随后赶紧起身收拾。他们打开门,毕竟是大白天,院子里随时都有可能来人。</p><p class="ql-block"> 李德厚看着眼前的田碧玉,她满脸通红,白里透红的脸蛋上透着一种别样的美丽。一头乌黑的大辫子垂在肩头,乌黑的眼睛明亮而动人,白皙的皮肤光滑细腻,匀称的身材恰到好处,该凸的地方凸,该凹的地方凹,简直是人间尤物。这就是他深爱的老婆,如此漂亮,如此美丽,却一个人在家里默默承担着生活的重担。劳动、上工地、养猪、管娃,一年三百六十天,没有一天是清闲的。想到这里,李德厚心中满是心疼和愧疚,可生活就是如此,为了生活,他们不得不一次次地分开。</p><p class="ql-block"> 两人有说不完的话,李德厚又取出了两个奖状,一个是怀县邮电局年度先进个人,一个是屈子公社奖励的先进工作者。李德厚每年回来都会带着单位的奖状,算起来已经有七八个了。</p><p class="ql-block"> 田碧玉看着奖状,眼中满是骄傲:“队上农田基建才停了,马上夏收了,要收油菜、小麦,还要碾场。你今天刚回来,一会儿出去转转,到地里看看咱家的油菜哪天可以收割。我下午去给猪弄点草,这次回来你也不要参加队上上工了,把马房收拾一下,然后咱们搬过去。咱们院子里三家人,是非多,搬过去一家人清静。”</p><p class="ql-block"> 李德厚微微皱眉,有些担忧地说:“搬过去好是好,就是马房一直没有住过人,解放前住的是长工,不知道能不能住人啊?”</p><p class="ql-block"> 田碧玉自信地笑了笑:“我让太村我姨把地方到时候收拾一下,她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神婆子,她收拾过的地方肯定能住人。”</p><p class="ql-block"> “那好,我出去转转。”李德厚说着,便起身出门。</p><p class="ql-block"> 李德厚先去了自留地里,看着那一片长势喜人的油菜籽,心中满是喜悦。油菜籽已经到了收割的时候,他打算明天就动手收割。收割回来的油菜籽,还要在场里放两天,让油菜杆“窝”一下,这样更便于碾打。下午,他又去了哥哥家里,和哥哥唠了一会儿家常。侄女正在家里,已经上小学了,侄子学习成绩优异,在长安省工业学校上初中专。侄子脑子聪明,继承了李德勤的聪慧,念书一直都很不错,四年的初中专已经上了两年,毕业后就能有正式工作了,在李家也算是头一个考上学的知识分子,一家人都为他感到骄傲。</p><p class="ql-block"> 从哥哥家出来后,李德厚又去了三弟家里。三弟媳妇王金花正在家里,原来他们的大儿子夭折了,王金花好久都无法释怀,如今又有了一个儿子,已经两岁了,刚刚学会走路,长得胖乎乎的,十分可爱。</p><p class="ql-block"> “快叫伯伯。”王金花对着孩子说道。孩子还小,见了陌生人有些害怕,头埋在王金花的怀里,不敢说话。</p><p class="ql-block"> “二哥,你看孩子还不会叫呢,才学说话。”王金花有些不好意思地说。</p><p class="ql-block"> 李德厚笑着,试着把孩子抱在了怀里,轻声逗着孩子。不一会儿,孩子便熟悉了起来,在伯伯的怀里也不再乱动了。</p><p class="ql-block"> “是你李家人,孩子能闻着,生人一般抱不去。”王金花笑着解释道。</p><p class="ql-block"> 李德厚又说了一会儿话,便回了家。他刚一进家门,军军便又叽叽喳喳地和他说开了。</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田碧玉特意请了一天假,和李德厚一起去自留地里收油菜籽,军军也兴高采烈地跟着帮忙。</p><p class="ql-block"> “碧玉,你看你把地务劳得多好,这油菜籽比别人家地里的长得壮实多了。”李德厚看着眼前的油菜,忍不住称赞道。</p><p class="ql-block"> 田碧玉微微叹了口气,说道:“给地里上肥也不容易啊,队上有任务,家家都要给队上送土肥料。我养猪攒的土粪,有时候都是趁着天黑,偷偷地拉过来,再偷偷地抛到地里,要不然队上要扣工分呢。”</p><p class="ql-block"> 两人说着,便拿起镰刀开始收割油菜。油菜比麦子好收一些,一镰刀下去就是一大摞。他们齐心协力,用了多半天的时间就把油菜籽收完了,然后拉回十二队的场里,摞成了一个高高的摞子。</p><p class="ql-block"> 按照惯例,油菜要在场里放两天,然后暴晒,再用木叉、木廉夹打一下,这样秸秆和油菜籽就能分开了。因为用碌碡碾的话,怕把油菜籽碾碎了。</p><p class="ql-block"> 这两天,李德厚便忙着收拾马房。他和着黄土泥,仔细地把房子里面的墙壁泥了一遍,让整个房子焕然一新,如同新盖的一般清新整洁。</p><p class="ql-block"> 田碧玉则叫来了原来自己说过的太村的一个亲戚老姨。这老姨是旧社会裹过脚的老太婆,既是亲戚,又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神婆子,能送病、能收拾地方、还能问卦。</p><p class="ql-block"> “姨,我家马房一直没有住人,听说住不成人,想请你帮忙收拾一下。”田碧玉恭敬地说道。</p><p class="ql-block"> 老姨微微皱眉,问道:“有什么说道么?”</p><p class="ql-block"> 田碧玉连忙解释:“听说旧社会一直在里面养羊、养牛马,所以叫马房。有一个养羊的,放羊的时候拾了一个手榴弹,晚上回来烧炕的时候,玩弄手榴弹,不小心把手榴弹放到了炕里面,结果爆炸了,把自己给炸死了。”</p><p class="ql-block"> “哦,那是个意外事故啊,我们过去看看再说。”老姨说着,便跟着田碧玉和李德厚来到了马房。</p><p class="ql-block"> 马房在老院子西边,隔了两户人家,西边有一条五尺宽的小巷子。从小巷子进入十多米,巷子朝东开了一个小门,进去便是两间靠西的厦房,以及三间一松到顶的砖木结构的大房。大房的地面都是用五十厘米见方的石板铺成的,房子屋顶是松木椽、石板挡板,房子正中间有四条粗大的松木柱子,房梁上的大梁一个人都抱不过来,显得十分大气。从大房进去还有个后院,有十多米深,十米宽,田碧玉的猪圈就在后院。</p><p class="ql-block"> 老姨在马房里转了一圈,看了又看,不禁说道:“这个马房可不一般,这是个大财东的正房,在咱们公社也难得一见呢。”</p><p class="ql-block"> “房子确实不错,比我住的厦房好多了,和我家正院子里面的上房比起来也不差分毫。就是因为说住不成人,才分给了我们,要不然我们也分不到。”田碧玉感慨地说道。</p><p class="ql-block"> 老姨从马房里出来,顺着巷子往里走。马房后院有一户人家,是一个长长的院子和两个窑洞,住着本家的另一位叔叔。巷子最里面住着李兴旺,他家院子后面也有两个窑洞。李兴旺本来是东街人,解放前从李德厚的一个叔叔手里买了这块地方。李德厚马房的前院住着本家的一位伯伯。</p><p class="ql-block"> “你们这地方不应该走这条路,应该从前面你伯伯家里出去,是不是?”老姨问道。</p><p class="ql-block"> 李德厚点了点头:“是啊,过去是一家,后来前后分了三家,弟兄们闹了矛盾,我和后面的叔叔家就走这条巷道了。”</p><p class="ql-block"> 老姨想了想,说道:“这样吧,你们这房子坐北向南,按道理要从南面偏西开门。原来没有分家的时候,直接就从南面出去了。现在把东面的门一封,从你伯伯家墙和你紧挨的墙这里留五尺宽的巷道,到了院子中间,在这里向南开个门,门朝南,这样房子的风水就正了,也不会有什么事了。我再给你好好收拾一下。”</p><p class="ql-block"> 田碧玉和李德厚听了老姨的话,觉得很有道理,连忙说道:“好,好,我们尽快改动一下。”</p><p class="ql-block"> (本章节未完待续)</p>

李德

碧玉

马房

军军

油菜籽

满是

老姨

油菜

说道

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