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西藏去·我们行进在318国道〈五)扎墨线上风光无限,墨脱圣地圣洁如莲

红叶

<p class="ql-block">(雅鲁藏布江林多大拐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要去墨脱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魏师傅说墨脱是可以种水稻的。墨脱地处西藏,在西藏还有可以种水稻的地方!这究竟是怎样一个神奇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波密“你好酒店”出发,沿墨脱公路赶赴墨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墨脱公路也叫扎墨公路,因为它的起点是波密县政府所在地扎木镇,终点是墨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云雾缭绕的早晨,我们改为四人一组,怀着兴奋,怀着期待,乘坐越野车奔赴墨脱。</span></p> <p class="ql-block">(波密“你好酒店”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汽车很快就开到了山上,在蜿蜒曲折的公路上盘旋。这公路就开在森林之中,树木茂盛,参天挺拔,松树、杉树努力向上,互争高下。很多树枝上垂挂着淡灰绿色的毛绒绒的松萝,这让我很好奇,因为我并不知道它是什么。同车的大刘是见过世面的人,他说可能是一种“树藻”,要在气候坏境极好的条件下才能生存。后来我按树藻去查,没查出结果,最后终于查出来是“女萝”。旅游的乐趣不仅在于“行万里路”,更要在行中求知,游中增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刘这次是二进西藏,原因竟是上次没去墨脱,这次专为墨脱而来。墨脱!你究竟是怎样一个神奇的神秘的所在,让无数人费尽周折,投向你的怀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路还是那样蜿蜒着,盘旋着,我们真正进入了原始森林。那年在长白山,晚上进原始森林,只是踏入森林边缘,而且根本看不到远处。今天,我们进入了森林腹地,真正感受到了森林的原始,这里有高峻的山峰,有陡峭的山崖,有幽深的峡谷,有密不透风的繁茂植被。在几十年前的过去,这里几乎是人类不可涉足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但是就在这人类几乎难以涉足的艰险之地,人类,说得准确些,是中国的一个特殊群体,中国的武警交通部队战士,他们一批又一批的人前赴后继,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在悬崖峭壁上开出了这一条不到120千米的公路。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也使全国实现了县县通公路的规划。从此,墨脱境内的人们得以和外界方便交通;也使外面的人朝圣一般,一批批地来到这里欣赏美景,了解这个隐秘之地的神秘之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一条路才是一条真正的天路。在“八大拐”处,那一个个的大拐弯,称作“发卡弯”。回望走过的路,简直就是攀附在悬崖峭壁上的一条巨龙。我到这里才明白领队为什么把九座车改成了五座车,而这些车又都是懂车人带着艳羡所称的“霸道”。我只是记得魏师傅给我们讲过:川藏线上,好多车的变速器、煞车片出问题。有的司机不熟悉路况,只知道踩煞车,车飞出去的情况不在少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如此使人心悸的大拐弯,带来的感觉是海拔高度大幅降低,从嘎隆拉隧道3700千来到墨脱城1100千米,海拔相差2700多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样的海拔差,让你真正体验到了“一天经四季,十里不同天”,让你一天内领略了从长白山到西双版纳的气候景观。扎墨线上风光无限,让你惊喜连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种惊喜,首先缘于丰茂的原始森林和丰富的植被。从波密出发,我们进入原始森林,参天大树,让人精神振奋。穿过嘎隆拉隧道,那更是别有洞天,豁然开朗。冰雪覆盖的雪山没有了,前面单一的针叶林变得丰富起来,针叶林、阔叶林、热带雨林次第铺展,仿佛从北极走到了赤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沿着公路一路盘旋,不知什么时候,树木种类的变化己很明显了。各种杂树多起来了,甚至于有好多开花的树,嘿!还有杜鹃!事情就是这样,只要有所发现,你就会继续寻找,果然,白的、红的、粉色杜鹃长得到处都是。那是高山杜鹃,虽没有毕节的百里杜鹃花海那样纯粹,那样壮观,但是,第一次亲眼看到这野性的恣意生长的高山杜鹃,确实是个意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还有芭蕉树,当你偶尔发现几片叶子的时候,你确定了,有芭蕉树。当芭蕉树一丛一丛地、一片一片地出现在我身边的时候,我竟想到:这不是去了云南吧?然后只是不由地抬头寻找更多的别样的景观。应该也有竹子吧?起初,发现山上树木间有类似竹叶的植物,但又不敢肯定,终于,快进县城时,一堆一堆的竹子,青翠挺拔,充满生机。老竹苍劲,新竹微微弯下枝头。还有藤本植物,从你的右边山坡上,不知顺着什么(像电线好像又不是电线)蔓延到左边江岸的树上,你会猜测,可不可能来一场植物大战?没想到!真没想到!这里就是西藏版西双版纳!这里就是热带雨林!各种苔癣,各种蕨类植物,从高级到低级,真是植物王国!墨脱,这就是大刘二进西藏的原因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我情趣亢奋的时候,我真的看见稻田了!小魏师傅诚不欺我。远远看去,绿油油的稻田太惹眼了!那是多么神奇的一种绿色啊!那是充满希望的绿色!那是让游客重新认识西藏的一种绿色!其实,墨脱种水稻,还有茶园,还种植香蕉、甘蔗‌、柚子‌、柑橘、芒果、木瓜、火龙果、野生菠萝蜜、墨脱大柠檬(香橼)。墨脱!简直是个巨大的热带植物园!真的是颠覆了我的想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墨脱绝美的热带风光,得益于独特的地形地理和气候条件。墨脱海拔最低处154米,县城海拔1100米,平均海拔1200米,这样的高度远低于西藏4000米的平均海拔,更低于墨脱境内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的海拔高度。这里是雅鲁藏布江流经中国的最后一站,雅鲁藏布大峡谷在这里最深最长,水资源特别丰富。北高南低的地形地势,丰沛的降水量,形成墨脱独特的立体气候带,孕育出最北的最美的热带雨林风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让我惊喜的第二个原因是一路的高山瀑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披满茂密植被的群山间,一道道瀑布悬挂着,飞溅着,涌流着,跌落着。它们有的宽阔如白色的绸缎,有的细瘦如圣洁的哈达;有的从山峰凹陷处涌出,一路狂奔飞泻,有的从半山流出,那里好像有个巨型水龙头;有的顺山势分级流下,有的从缓坡处静静前行;有的直挂山前,毫无阻挡,有的被岩石碰撞,水花四溅,飞珠溅玉;有的水珠化作缕缕雾气漂浮在山腰,有的轰然作响、吼声震天,闯到峡谷之中;有的从山上跌跌撞撞地扑下来,一不小心就跌到了车顶,有的从山脚护坡出水口流向排水渠;有的挟带砂砾石块,一片浑浊,有的叮叮咚咚,水声潺潺,悦耳动听。我想当年的李太白如果来过这里的话,那他又会吟成怎样豪迈奔放的绝唱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停车参观的第一处瀑布是“亲水叠”瀑布。这里设有台阶,可以拾级而上,近距离观看。天下着雨,石阶湿漉漉的,参天的树木湿漉漉的,两三米高的杜鹃花湿漉漉的,各种灌木、蕨类植物湿漉漉的,大大小小的石头和长满苔癣的倒木湿漉漉的,瀑布却显得更壮观。整幅瀑布顺势而下,瀑幅宽阔,水流倾泻,雾气蒸腾,水花飞溅。站在观景台,雨珠和瀑流飞溅的水珠混在一起,从伞盖下钻过来,跳到你的脸上,附到你的身上,清新凉爽。遥想家乡30多度的高温,生活在这里是怎样的一种惬意啊!</span></p> <p class="ql-block">(黄衣服者为司机扎西,戴帽子者为郑州大刘,改组后的车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瀑布周围景色秀美。对面山峰被洁白的云雾笼罩,山上树木影影绰绰,若隐若现,色彩或浓或淡。那画面简直就是一幅巨幅写意山水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往前走一截,有一条河,是雅鲁藏布江的支流。北边河面宽阔,以为是一个湖,结果往南边宽度收缩了一半还多,径直向前流去。河水一片青碧,水流潺潺,间或激起白色的浪花。河上搭一吊桥,上面铺了石板,走上去晃晃悠悠。过了河,是一片草地,草地不宽大,再过去又是树木。下着点小雨,打着伞,在小河边的绿得发亮的草地上漫步,那真是一种别样的幸福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次停下车看的是“乌当”瀑布。站在江边向对岸山上望去,树木繁荣,枝叶茂密,一脉水流从半山喷涌而出,凌空直下,珠玉迸射。洁白的瀑流圆润而膨松,像纺车抽出的棉絮?像新鲜雪花堆就的雪柱?(我开始对自己的想象力怀疑了。)据说,如果借助望远镜,就可以看到出水口像海螺一般喷珠吐玉的壮观景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关于乌当瀑布,还有一个传说。公元八世纪,莲花生大师受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之请,赴墨脱弘法,大师一路之上,以密法降妖除魔,并使这些妖魔和苯教巫师皈依了佛教。途经此地时,大师见魔障已平,圣光乍现,便搁下法器、行囊,于此隐居数日。时至今日,站立于此,静静聆听,还仿佛可以听见水中传来的佛音天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藏族人民的心中,一山一水都是神圣的,他们怀着敬畏的心和自然相处,和自然对话。这里的山水都是神秘的,有故事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让我惊喜的第三个原因是墨脱壮美的山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墨脱境内有西藏最美丽的山峰——南迦巴瓦峰,有世界上最深最长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它是西藏最古老的佛教“雍仲本教”的圣地,有“西藏众山之父”之称。它和对面的加拉白山夹持着雅鲁藏布江,形成了世界最深最长的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同时,雅鲁藏布大峡谷绕着它转了一个马蹄形的弯,随后通向印度洋方向延伸出去。我们多次观赏南迦巴瓦峰,但总是云雾缭绕,不能识其真面目。这虽是常态,终是留下深深的遗憾。</span></p> <p class="ql-block">(南迦巴瓦峰的三角形峰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而雅鲁藏布江就毫不吝啬其壮美之景了。我们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它是在林多大拐弯处。在一片林木掩映中,我们冒着小雨,踏着泥水,到了江边的护栏旁,来个“亲江”观察。林多大拐弯在此处绕着一座山陡然转向,江水从西北折向西南,划出一道刚劲的弧线奔涌向前。山体浑圆碧绿,水体浑黄粗犷。山似明珠,水似黄龙,颇有些金龙戏珠之趣。师傅说,江水浑浊是因为下雨了,如果天晴不下雨的话,那江水就是清澈的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样的壮景过去只出现在电视、杂志上,今天亲眼目睹,真的被震撼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本以为林多大拐弯可叹为观止,没想到我们还去了“果果糖”大拐弯。15日早晨,墨脱城被云雾掩映,树木、建筑、山水,一切都被或浓或淡的云雾笼罩起来,仿佛进入了一个仙境。到了果果糖大拐弯观景台,走在玻璃栈道上,观望大拐弯。这山形和林多大拐弯处的山相似,这大拐弯也和林多大拐弯差不多,只是这座山上有了整齐的田畴,那是墨脱人经营的茶园。碧绿的青山和奔腾的江水,被云雾遮护着,更多了一些秀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啊!扎墨线。这条线虽然不长,只有不到120千米,它也不宽,大约4米来宽,但它是一条壮美的景观路,也是一条促进墨脱和外界交流的重要通道。沿着这一条道路,我们怀揣早已准备好的边防证,按照14日进15日出(双进单出)的规划,看着一路的风景,带着一路的惊喜来到了墨脱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先到了县城附近的德兴乡,这是门巴族聚居的村子,是一个小康示范村。村里有办公楼、停车场、村民活动场所。道路依民居呈“井”字形向四周扩展,路旁有整齐的树木,以枇杷、桂花、蒲葵居多,很多树上寄生着石斛、多肉等植物。民居整整齐齐, 独立的院落极富特色。家家院里种着各类蔬菜,门前摆着数十盆多肉植物、各类兰花以及其它花卉。屋里客厅、卧室、设备齐全的新式厨房分隔开来。客厅里陈设的沙发、橱柜等雕饰繁复,色彩明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进了一户人家,一位老人正在用藤条手工编织器具,他安安静静的专注于手里的活计。架子上摆满了成品,有方形、圆形、柱形等样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藤编、竹编是门巴人的传统手艺,已成为非遗文化而保护和传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村里看不到什么人,很多人家里也不见人影。偶尔看见一位中年妇女在屋廊下的栏杆旁,抱着一个孩子,也是安安静静地,只是向我们微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安安静静的,这或许是门巴人的一种特质?在这极其隐秘的地方,这些身处“世外桃源”的极少数民族居民,经过世世代代的沉淀,已经摒弃了世俗的所有浮躁,唯有信仰,才是他们最崇高的追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下午,我们就来到了处于墨脱城制高点的莲花阁。莲花阁是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楼房建筑,外部轮廓和我们见过的羌楼有几分相像,但它的现代元素更多。其实,莲花阁是“墨脱门珞历史文化遗产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门巴族和珞巴族是墨脱的主要民族,博物馆全面介绍了墨脱县的情况,从地理位置、民俗文化、生产生活及交通、狩猎、服饰、手工艺等六个方面展示了门珞民族风情。他们有独特的森林部落文化和河谷文化,有着淳朴的民风和独特的民俗,在各方面形成了独特的“珞瑜文化”,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在这极其隐秘的地方,这种文化没有变异,没有退化,更没有消失,成为世界文化的宝贵成分和难得的文化遗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参观结束后,在莲花阁最高层凭栏俯瞰,氤氲在云雾中的墨脱城尽收眼底,而群山夹峙的雅鲁藏布江就在眼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莲花阁下来,我们到了莲花圣地公园。正门进入,一条以莲花为主题的中心大道纵贯公园。园内花草树木,种类繁多;亭台楼阁,应有尽有;湖水一泓,内植莲花;水榭旁边,鹅鸭成群。公园不大,但精巧别致。时值落雨,憩于亭下,实乃休闲好去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又一个云雾缭绕的早晨,我们来到城外3千米处欣赏云海奇观。这时太阳还未升起,雅鲁藏布江蒸腾的水气和印度洋北上的暖湿气流汇聚,形成壮观的云海奇观。整个墨脱城和远远近近的农田、茶园、绿树,躲藏在云雾里。随着云雾的漂浮、蒸腾或渐渐退去,雾中景物或隐或现,各种形象、色彩虚实交替,像极了传说中的海市蜃楼。墨脱圣地,宛若仙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世界只有一个墨脱,墨脱拥有整个世界。”从冰川到雨林,从雪豹到孟加拉虎,从皑皑白雪到繁茂森林。墨脱,真是“莲花圣地”!就像圣洁的莲花,植根淤泥,花开水面,果实朝向天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壮丽与秀美交融,古老与现代交织,神秘与开放交通。相信不久的将来,墨脱会以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更包容的胸怀吸引更多的游客!</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