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星星</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450571</p> <p class="ql-block">曾几何时,孩子到无锡工作,家就安在周新路附近,而且还常去周新菜场,先生说,旁边还有个周新古镇呢,啊,“周新”,这地方竟然和我……!!!</p><p class="ql-block">周新路天天要经过,周新菜场也熟悉,就是周新古镇还没去过。刚好这一阵送小朋友去网球馆打球,查了下附近景点,地铁四号线到周新苑站2号口出向北二百米左右就能到周新古镇。灵咯,来了无锡这几年,去过惠山古镇、荡口古镇、巡塘古镇,梅里古镇,今天就去逛逛这小众的周新古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周新古镇位于无锡滨湖区东绛,</span>这是一座形成于明初至晚清时期的小镇。清朝光绪以前是无锡南门外五里湖畔一个仅有几十户农户的小村庄。从东绛走出去的著名民族工商业家“煤铁大王”周舜卿发迹后不忘家乡父老,从光绪二十一年(1895)起,在家乡购田地、辟街道、造桥梁、设店铺、办学校,由此形成江南名镇。光绪二十八年(1902)取名为周新镇,意为“周家新造的街镇”。也有说一开始取名叫周姓镇,后来才改的周新镇(也叫周新里)。</p><p class="ql-block">和所有的江南古镇一样,周新古镇也是临河而建,主要围绕着闪溪河和南骂蠡港(庙桥港)两岸规划和打造,一派小桥流水、枕河人家之江南水乡风貌,<span style="font-size:18px;">构画出轻灵秀逸的江南水弄堂。</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廷弼桥</p><p class="ql-block">廷弼桥取自周舜卿的字号“廷弼”,为了纪念他建造的这座造福东绛百姓的镇子,过桥就到达了历史留存的无锡裕昌丝厂大门,向右走则是他的故居。</p> <p class="ql-block">无锡籍著名作家钱钟书的小说《围城》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主人公方鸿渐的家乡是在一个“江南小县”,写的便是旧时的无锡县。书中提到:此县有个“商界名人”叫周厚卿,在上海开铁铺发了财,又跟同业的同乡组织了一家小银行,名叫“点金银行”,自己荣任经理。小说当然有虚构的部分,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其原型就是周舜卿。</p> <p class="ql-block">光绪三十年(1904)春,周舜卿又出资8万两银子,专门购买了意大利的新式立缫车96台,在镇上 开设裕昌丝厂。这在无锡的历史上,是第一家机械缫丝工厂。</p> <p class="ql-block">周舜卿从乡村走出,较早在商海中拼搏,他创造了近代无锡数个第一:开办了无锡最早的私营银行信成银行无锡分行、无锡第一家机械缫丝厂裕昌丝厂、无锡第一所商业职校廷弼商业学堂等。1905年,他担任锡金农会和锡金商会的第一任会长。他创出的业绩得到了无锡、上海乃至全国众多社会名流的敬重。</p> <p class="ql-block">桥边的杨甲里24号、俞甲里68号,是周舜卿和其学生俞文彬的故居,大门紧闭。 可能去的太晚了,下次得白天去。</p> <p class="ql-block">周舜卿的故居,大门匾额上书“京堂第”。京堂第,周舜卿16岁少小离家、闯荡上海滩,后成为“煤铁大王”、“缫丝大王”,发迹后花钱捐了个四品京堂,其故居是谓京堂第。</p> <p class="ql-block">京堂第前面的大照壁</p> <p class="ql-block">周舜卿故居</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周新镇曾红极一时。小镇上不仅建有江南水乡特有的临河民居,还有古桥、祠堂、戏台,以及学校、商铺和工厂。</p> <p class="ql-block">据当地老人回忆,当年的周新镇沿河店铺一个紧挨一个,既有德生堂药材店、稻香村茶食、隆昌南货店、得意楼茶馆、吴信泰漆匠等百年老店;又有诊所、药材店;电灯、电话等公共服务设施齐全,日用商品应有尽有,四邻八乡的村民都赶到这里,周新镇繁盛一方。</p> <p class="ql-block">俞家桥,闪溪河上的小桥,桥北端是俞文彬故居。</p> <p class="ql-block">俞文彬故居</p><p class="ql-block">俞文彬故居为清末时期传统民居建筑,颇具历史底蕴,2003年被公布为无锡市文物控制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俞文彬是周舜卿的学生和得力助手,曾协助周舜卿创办了无锡第一家机械缫丝厂——裕昌丝厂和无锡最早的私营商业银行——信成银行无锡分行,为无锡工商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俞家老宅就在俞家桥下,从斑驳的墙壁及精美的窗花上依稀可以看到俞家老宅当年富丽典雅的模样。据说,镇上还住着俞家的后人。</p> <p class="ql-block">如今,虽然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但周新里老街依然保留着那份古朴的风貌。街道两旁的古建筑、石板路、青砖墙,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变迁。漫步在老街,仿佛能闻到那古老的气息,感受到那份历史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南新楼,古镇内最大的老字号茶楼,曾是本地社交与娱乐中心。其双层木构架和飞檐翘角的设计典型反映了民国时期江南建筑的审美趣味,现仍提供茶饮服务,可体验传统休闲氛围。</p> <p class="ql-block">京堂桥南北向横跨梁塘河,是古镇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桥体保留传统石拱结构,与周边水乡风貌相得益彰,尤其夕阳下更显古朴韵味。</p> <p class="ql-block">周新古镇,主要有三大儒商故居,煤铁大王周舜卿故居,工商先驱俞文彬故居。上海铁业大王张卓仁旧居。</p> <p class="ql-block">戏台,在张卓仁旧居南面。</p> <p class="ql-block">对于周新里而言,古老街巷不仅承载着历史的印记。这里,建筑美学的创新与时代风貌的展现相互交融,共同描绘出美好生活的蓝图。</p> <p class="ql-block">在保留江南水乡特有的粉墙黛瓦的基础上,周新里巧妙地融入了现代设计元素,对仿古建筑立面进行革新改造。通过玻璃元素的巧妙运用,街区不仅焕发出精致而有序的气息,更在展现大气典雅与时尚潮流的同时,细腻地保留了街巷的原有肌理与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这份历经百年风雨的诗情画意,在周新里得到了完美的传承与延续。</p> <p class="ql-block">无锡的古镇给人的惊喜实在太多了!青石板配咖啡香,老故事混着现磨豆,走累了咬口桂花糖藕会甜到你心坎里。</p> <p class="ql-block">在俞家桥上,从现代商业水街到传统民居质朴厚重的白墙灰瓦、青砖照壁,仿佛一次百年的时空对话,成为周新里文化穿越百年的特殊体验及最佳观景点。</p> <p class="ql-block">六点钟进的故镇,出故镇已是华灯初上了,坐4号线打道回府,忽见显示屏上“周新古镇史悠长,无锡是个好地方”的字样!</p> <p class="ql-block">曹禺的话剧《雷雨》中的那句经典台词——“无锡是个好地方”,让无数人记住了无锡这座江南小城。而她的角角落落有待我们去寻幽探秘。</p><p class="ql-block">周新里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古韵与新意交织,历史与现代交错,致力打造无锡新的文化地标。<span style="font-size:18px;">百年烟火,周而复“新”。</span></p> <p class="ql-block">感谢您的浏览和阅读,遥祝雅安!</p><p class="ql-block"> 2025/06/2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