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艺术世界里,时间与空间承载着多元的表达。虽然艺术表达源于自我认知,但它向外生发延展。纵向连接着过往、当下与未来;横向关联着生活、环境与时代。每个个体的艺术实践,都在交流与互动中,以各自的方式,逐渐呈显,从而交织成多彩的艺术时空。中国艺术研究院2025届美术、设计研究生毕业作品展,以“时空•交互•显影”为主题词,将132位研究生,历时三年的创作成果集中展陈。从艺术本体语言的实践,到艺术思想精神的探寻,集中体现了中国艺术研究院作为国家级艺术机构的深厚实力。“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坚定地发掘民族传统,建立中国艺术的话语体系,弘扬时代精神与艺术的真善美,这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始终如一的坚守。</p> <p class="ql-block"> 今年的毕业作品中,既有传统中国书画、传统手工艺的当下转化;也有油画、版画、雕塑艺术语汇的时代表达;又有视传、摄影、数媒等影像图式观念的创造性探索。这场展览是青年艺术家们学艺之路的总结,也是他们向新时代发出的艺术宣言。同学们敏锐地感知生活,把真实的个性情感融入社会发展的大潮中,互动互进,潜心地观察,寻求自己的言说方式。他们的创造力不断地积累,逐渐地定格。由此,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新一代艺术家的青春力量,也由衷地期许、祝福他们拥有广阔的艺术未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中国艺术研究院是我国唯—一所集艺术研究、艺术教育、艺术创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艺术智库为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性学术机构。目前,中国艺术研究院拥有戏曲研究所、音乐研究所、美术研究所、舞蹈研究所、话剧研究所、电影电视研究所、红楼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曲艺研究所、摄影与数字艺术研究所、建筑与公共艺术研究所、中国文化研究所、艺术学研究所、工艺美术研究所等研究机构;拥有《文艺研究》《美术观察》《中国文化》《中国摄影家》《炎黄春秋》《中华英才》《中国音乐学》《红楼梦学刊》《文艺理论与批评》《艺术学研究》《传记文学》《艺术评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研究》《中国艺术年鉴》等学术刊物和文化艺术出版社;拥有国画院、书法院、油画院、篆刻院、雕塑院、工笔画院、文学艺术院等艺术创作学术机构;拥有艺术与文献馆;拥有艺术学科建制最为齐全的艺术类研究生教育机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几十年来,中国艺术研究院汇集了一大批在各学科领域卓有建树的著名学者和艺术家,如梅兰芳、程砚秋、张庚、郭汉城、黄宾虹、王朝闻、蔡若虹、杨荫浏、缪天瑞、黄翔鹏、葛一虹、李少白、郑雪、吴晓邦、侯宝林、周汝昌、冯其庸、李希凡、陆梅林等。他们的学术理念和治学方法不仅构成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学术传统,也成功地完成了中国艺术研究院教育思想的奠基礼,积累了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丰富经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