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童人的美疗篇

无为童人

<p class="ql-block">编者:一篇旧闻,再次呈显。引发作者重构汉字科技之路。在沉默中进取,在沉默中忍耐,在沉默中徘徊,在沉默中坚守,在沉默中暴炸。</p><p class="ql-block">摘自2008年QQ聊天[天漄社区网络]</p> <p class="ql-block">金石书画</p><p class="ql-block">[书法]书艺奇葩-童体书法及童体创始人陈建明先生童体书法作品赏析</p> <p class="ql-block">14311 95 1/5</p><p class="ql-block">憨豆叔叔 楼主</p><p class="ql-block">2008-07-09 01:24</p> <p class="ql-block">  童体?也许很多人都没听说过,这是近年来书法界出现的一个新鲜词,它表明一种新的字体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了。童体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字体?它长什么样?它是并列于大篆、小篆、甲骨文、金文、隶、行、草、楷书体还是某一种字体的变体?还是兼容多家书体基础之上的独立字体呢?抑或只是某一个书法家的个性字体?面对童体,人们有太多的疑问和好奇。</p> <p class="ql-block"> 几千年来,汉字在演变和发展过程中,每个历史时代都有每一个历史时代的书法字体艺术流派和风格。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发展至今,是躺在前人的基础上一成不变吗?还是要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是适应现代多元化社会并存发展的需要,改变人们现有的审美疲劳。当越来越多的人用电脑代替手写,汉字字体的演变是不是就止步不前了呢?</p> <p class="ql-block"> 书艺奇葩-童体书法</p><p class="ql-block"> 书艺奇葩,童体、童趣 邵培德 汉代杨雄说:“书,心灵也。”唐人张瓘说:“书者,法象也。”书法是中华文化独有的艺术,书法是心灵的写照,是象形于物的载体。</p> <p class="ql-block">学习书法,正如宋文豪苏东坡所言:“明窗净几,笔墨纸砚,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 的确,中国书法,自有汉字以来,从甲骨文、金文、篆书至行书、草书、楷书,无一不涌现出书家情感的跳动,每一个字如音符般无声的弹奏着书法家心中的歌,或慷慨淋漓,或宛转悠扬。</p> <p class="ql-block">然而,统观历代书家的文字,无论哪种书体,总是成人的笔墨,充满文化人的气质,游龙戏凤,金声玉振,却缺少儿童的天真与童趣。当代青年书家陈建明先生,自幼酷爱书法,真草隶篆,潜心学习,却又总感学习古代大家的书艺,从受前人书法家规范的限制,很难融入现代气息,而有所创新,加之古今思维,因时代而化,学习前人书法就更难有所超越。</p> <p class="ql-block">2004年小平同志百年诞辰,陈建明先生创作了一幅万言百米书法长卷(暨万人签名活动)忆小平。受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雄才大略的开放思想的启发,他觉得崇古更须创新,决心用一种新的书体来写百米书法长卷颂小平。当时他的想法是:晚年的小平既是最受中国人尊敬的领袖,又是一位平和充满童心的老人,他的声音行走,都洋溢着返朴归真的气韵。歌颂小平的书体,为什么不能从古人的书艺返回童真呢?于是童体诞生了。</p> <p class="ql-block">当时他的想法是:晚年的小平既是最受中国人尊敬的领袖,又是一位平和充满童心的老人,他的声音行走,都洋溢着返朴归真的气韵。歌颂小平的书体,为什么不能从古人的书艺返回童真呢?于是童体诞生了。</p> <p class="ql-block"> 童体字,融方正于圆润,显严谨于活泼,化规矩于飘逸,破成熟于纯真,形体幽默夸张,因势造型,随机布局,笔笔是童趣,字字有童心,极富美感。众观童体书法具有三大特点:绿色的、科技的、人文的。绿色:是指童真童趣,活泼天真;科技:是指能够进入北京北大方正字库在网络世界传播;人文:是指童体书艺具有时代书风,是时代的、民族的、个性的,老少皆宜。</p> <p class="ql-block">  这种会说话的字,很快走入了专家的视野。2008年,北京北大方正集团决定和陈建明联手共同开发童体字,以尽快让这种新鲜活泼的字体出现在计算机、手机、印刷业、报业等媒介上。 可以设想,随着童体字的广泛运用,这种字体可能会进入中小学生的习字课本。</p> <p class="ql-block">因为这种字体本身就好似为儿童书字而创立的。书画本同源,童体颇具象形字画的特征又兼童趣的魅力,可以开发中小学生的智慧,又能使中老年人在习字中获得身心的愉悦,实在是一件大好的事情。 书艺奇葩,童体、童趣,人们期待着,这种新形字体在信息标准化时代早日面世。</p> <p class="ql-block">因为这种字体本身就好似为儿童书字而创立的。书画本同源,童体颇具象形字画的特征又兼童趣的魅力,可以开发中小学生的智慧,又能使中老年人在习字中获得身心的愉悦,实在是一件大好的事情。 书艺奇葩,童体、童趣,人们期待着,这种新形字体在信息标准化时代早日面世。</p> <p class="ql-block">金石书画</p><p class="ql-block">[书法]书艺奇葩-童体书法及童体创始人陈建明先生童体书法作品赏析</p><p class="ql-block">14311 95 1/5</p><p class="ql-block">憨豆叔叔 楼主</p><p class="ql-block">2008-07-09 01:24</p><p class="ql-block">童体?也许很多人都没听说过,这是近年来书法界出现的一个新鲜词,它表明一种新的字体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了。童体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字体?它长什么样?它是并列于大篆、小篆、甲骨文、金文、隶、行、草、楷书体还是某一种字体的变体?还是兼容多家书体基础之上的独立字体呢?抑或只是某一个书法家的个性字体?面对童体,人们有太多的疑问和好奇。</p><p class="ql-block">    几千年来,汉字在演变和发展过程中,每个历史时代都有每一个历史时代的书法字体艺术流派和风格。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发展至今,是躺在前人的基础上一成不变吗?还是要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是适应现代多元化社会并存发展的需要,改变人们现有的审美疲劳。当越来越多的人用电脑代替手写,汉字字体的演变是不是就止步不前了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书艺奇葩-童体书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邵培德  </p><p class="ql-block">     书艺奇葩,童体、童趣 邵培德 汉代杨雄说:“书,心灵也。”唐人张瓘说:“书者,法象也。”书法是中华文化独有的艺术,书法是心灵的写照,是象形于物的载体。学习书法,正如宋文豪苏东坡所言:“明窗净几,笔墨纸砚,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 的确,中国书法,自有汉字以来,从甲骨文、金文、篆书至行书、草书、楷书,无一不涌现出书家情感的跳动,每一个字如音符般无声的弹奏着书法家心中的歌,或慷慨淋漓,或宛转悠扬。 然而,统观历代书家的文字,无论哪种书体,总是成人的笔墨,充满文化人的气质,游龙戏凤,金声玉振,却缺少儿童的天真与童趣。当代青年书家陈建明先生,自幼酷爱书法,真草隶篆,潜心学习,却又总感学习古代大家的书艺,从受前人书法家规范的限制,很难融入现代气息,而有所创新,加之古今思维,因时代而化,学习前人书法就更难有所超越。</p><p class="ql-block">    2004年小平同志百年诞辰,陈建明先生创作了一幅万言百米书法长卷(暨万人签名活动)忆小平。受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雄才大略的开放思想的启发,他觉得崇古更须创新,决心用一种新的书体来写百米书法长卷颂小平。当时他的想法是:晚年的小平既是最受中国人尊敬的领袖,又是一位平和充满童心的老人,他的声音行走,都洋溢着返朴归真的气韵。歌颂小平的书体,为什么不能从古人的书艺返回童真呢?于是童体诞生了。 童体字,融方正于圆润,显严谨于活泼,化规矩于飘逸,破成熟于纯真,形体幽默夸张,因势造型,随机布局,笔笔是童趣,字字有童心,极富美感。众观童体书法具有三大特点:绿色的、科技的、人文的。绿色:是指童真童趣,活泼天真;科技:是指能够进入北京北大方正字库在网络世界传播;人文:是指童体书艺具有时代书风,是时代的、民族的、个性的,老少皆宜。</p><p class="ql-block">    这种会说话的字,很快走入了专家的视野。2008年,北京北大方正集团决定和陈建明联手共同开发童体字,以尽快让这种新鲜活泼的字体出现在计算机、手机、印刷业、报业等媒介上。 可以设想,随着童体字的广泛运用,这种字体可能会进入中小学生的习字课本。因为这种字体本身就好似为儿童书字而创立的。书画本同源,童体颇具象形字画的特征又兼童趣的魅力,可以开发中小学生的智慧,又能使中老年人在习字中获得身心的愉悦,实在是一件大好的事情。 书艺奇葩,童体、童趣,人们期待着,这种新形字体在信息标准化时代早日面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童体字有幸进入大型电视连续剧47集《父母爱情》主题歌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