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矗立在山边</p><p class="ql-block">炬目普观大千</p><p class="ql-block">佛足从唐宋元明清</p><p class="ql-block">直跨到今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世几多变迁</p><p class="ql-block">法像几多磨难</p><p class="ql-block">佛光依然不减</p><p class="ql-block">直照万众心间</p><p class="ql-block"> ——作者题记</p> <h3><b> 禹迹山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它有如下五奇,一奇先圣大禹当年治水在此留有痕迹;二奇全国最大唐代立佛建造于此;三奇多教共存,数百年来,佛教、道教、白莲教在这不大的禹迹山共同和谐发展;四奇白莲教在此处构筑的石窟体系与五寨合一的防御体系堪称古代军事史上的一大奇迹;五奇沧海桑田,这里的陆相沉积地貌值得专家考察研究。</b></h3> <h3>我与朋友从南部县城趋车20公里,来到位于碑院镇的禹迹山游玩。该山地处嘉陵江中游,属大巴山余脉,海拔655米。禹迹山之名,因传说与大禹治水时留有足迹而得。</h3> <h3>禹迹山作为川北地区重要的千年名胜之地,自古有“阆南仙地”、“嘉陵第一名山”之美誉,也是历代先民朝山进香的佛教胜地。</h3> <h3>点上两只红烛、三支高香,汇入朝圣的人流,静心,许愿,祈愿全家幸福平安。</h3> <h3>禹迹山大佛高18米,刻凿于唐末,是中国最大的石刻圆雕立佛,与乐山坐佛、大足卧佛并称为“巴蜀三大佛”。</h3> <h3>财神永远是最受欢迎的喜神,不管是道教的财神还是佛教的财神,就在这个庙里一起拜了吧!</h3> <h3>依山而靠的小庙,提醒人们此山还有个大禹之神。但这个小庙的形象,我怎么看都好像是孙大圣变的。</h3><h3>石窟开凿于清嘉庆年间,是白莲教农民起义军为抵御清王朝围剿而凿。可惜因2008年汶川地震,有一处产生裂纹,虽无大碍,但也暂时关闭,至今不对外开放。</h3> <h3>这是关闭前石窟内的情况,下面还有几张图片。</h3> 八仙过海 石窟出口 <p class="ql-block">香客熙熙、袅袅青烟、盘旋而上的山路,朦胧中让人感到这是一条现实中的、通往成仙成佛之路的光明大道。</p> <h3>观音大世的慈航,不知今天又要渡人间多少苦厄。</h3> <h3>山泉叮咚,仿佛观音净瓶的甘露流入心田,只品一口,便能浸润一片祥和与光明。</h3> <h3>兴冲冲的人们啊,你们是要拜佛还是崇道?抑或来追寻大禹那久远的治洪足迹?</h3> <h3>明代的石墓。你是谁,谁为你依山傍佛而凿这座冬暖夏凉的石墓?你的尸骨何存,你的灵魂安在?</h3> <h3>寸尺斗室,当年禅坐之中的是高僧大德,还是文人骚客?</h3> <h3>药师佛,东方净琉璃佛国之教主,又名药王佛,本用以比喻能治众生贪、瞋、痴的医师,在中国佛教一般用以祈求消灾延寿之佛。</h3> <h3>中寨门,“五门合围”的古堡防御工事遗址之一。</h3>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h3>上到中寨门,回首俯瞰,豪情万丈,舍我其谁?</h3> <h3>文昌帝君,主功名利禄之事,道教尊神,左孔子右朱熹。如果你家考上了一个大学生,那这个娃儿多半就是文昌帝派来凡间的文曲星呢。</h3> <h3>疑是莲池,不见莲花;疑是瑶池,又无蟠桃。</h3> <h3>观世音菩萨念诵心经,在空中对我们说:“去啊,去啊,去彼岸啊,大家一起去彼岸啊,成就那无上的菩提吧!”(心咒: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h3> <p class="ql-block">三圣殿,端坐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念佛之人修行一生最希望见到的就是三圣接引,去到西方极乐佛国。</p> <h3>文殊菩萨又称法王子,为智慧之象征,身紫金色,形如童子,右手持金刚宝剑,能斩群魔,断一切烦恼,左手持青莲花,花上有金刚般若经卷宝,象征所具无上智慧,坐骑为一狮子。</h3><h3>文殊菩萨对属兔的人特别好哟。</h3> <h3>“度尽众生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地藏菩萨何等的伟大!</h3><h3>《地藏经》是佛门孝经,而地藏菩萨是“孝”的代名词。</h3> <h3>大肚弥勒佛,未来之佛,福大量大,能包容世间万物。此时,他正坐在三十三天之上笑嘻嘻地看着我们呢!</h3> <h3>铜鼎铜鼎,一言九鼎,“法海无边,回头是岸”,同去的蒲兄当年捐赠的铜鼎如是说。</h3> <h3>“和合二仙”,唐代寒山与拾得二高僧,坐化于此。不过怎么又变成“夫妻石”了呢?</h3><h3>刚才一看,更象母子两大象在悠闲散步呢!</h3> <h3>“哐当”,四千一百年前,也许就是今天这个时候,大禹的神来之足从天而降踏在了这里,那滔滔洪水纷纷退避,大地迎来一片生机。</h3> 左足。 右足 <h3>七仙女下凡,捡了这七块石头下棋。原来五子棋就是她们从天宫中带下来的游戏。</h3><h3>不对,只有六块,少了七仙女的棋子!</h3> <h3>七仙女的棋子原来在这里。她一定偷偷把棋子丢在这里找董永去了。</h3> <h3>这是禹王庙吗?几根碗粗的水泥柱指着苍天,在这里立了好多年了。</h3><h3>问了下周围的农民,告诉我这里确实就是当年禹王庙的遗址,只是不知道新的禹王庙何时才能重新修建起来。</h3> 禹王庙的庙基遗址 <h3>从禹王庙往下走,来到这里,就可以回到中寨门,就可以找到回家的路了。</h3> <h3><b>编者语:</b></h3><h3><b> 从现实的状态来看,禹迹山人文资源的发掘存在着巨大的浪费。目前只是对佛道文化进行了开发,而对大禹文化及白莲教的开发尚处幼稚阶段,使得禹迹山沦落成了一座极为普通的烧香拜佛之地。</b></h3><div><b> 实际上,禹迹山远远可以作得比现在更好,只要阆中、南部两地区联手共同协调开发,作好两件工作就可使禹迹山名扬天下。</b></div><div><b> 一是高度重视大禹文化开发。大禹何许人也?大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后人称他为夏禹,他是我国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b></div><div><b> 二是对禹迹山白莲教的起源、发展直至失败全过程的挖掘与开发。白莲教在一定时期内是中国影响最大、传播最为广泛的教派,它在禹迹山多年的发展,一定会有诸多的政治军事思想及可歌可泣的故事可供研究。</b></div> <p class="ql-block"><b>(此文第一版是2017年2月10日所写)</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