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英烈生平简介之三(抗日战争时期二)

江南小鎮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前言</p><p class="ql-block"> 根据《史品上中》《图说上中》和龙门象的《上中情怀》中关于上中(含龙门)英烈的内容在网上搜索了一些资料,经摘选汇编成本美篇《上中英烈生平简介》,现按历史阶段之顺序细分四小篇逐一推出以便校友们阅读了解。由于网络资料难免有差错或出入,尤其是经过了几十年时间之后许多细节变得模糊,若有错漏敬请见谅。汇编此集为的是抛砖引玉,一是在校庆之际希望校方和更多校友也能关注上中英烈专题,弘揚英烈们的革命精神;二是期望多一些校友共同来收集汇总上中英烈的事迹并去伪存真,使之尽可能回归历史的真实;三是希望籍这次大规模校核并发布历届上中学生名录的机会尽量将上中烈士回归至原本的班级名单之中,若实在找不到资料但确定该烈士真在上中就读过一个阶段,建议制定一个办法将烈士的姓名可以保存在上中历届学生名录中(教师亦是如此),总之放比不放好,放是应该的,既然称为上中英烈自然应该在上中历届学生或教师名册中可以查得到。期望经过大家努力日后能够有一本比较正确详细的《上中英烈传》面世,这是上中百多年辉煌校史的一部分,也将成为一代又一代新上中人缅怀前辈革命先烈和发扬上中爱国荣校精神的生动教材。</p>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时期的上中英烈很多,现分两部分介绍,这次第二部分的英烈包括:</p><p class="ql-block">1、省上中学姐,在太行山新华日报工作最后英勇跳崖的黄君珏;</p><p class="ql-block">2、省上中学子,在民族解放斗争中英勇牺牲的钱大文;</p><p class="ql-block">3、省上中黄渡学子,坚持战至牺牲的八路军营长朱启勋;</p><p class="ql-block">4、省上中黄渡学子,最终负责地区抗日经济工作的杨定;</p><p class="ql-block">5、省二师学子,在敌占区从事情报工作且被捕后坚贞不屈的姜文奎;</p><p class="ql-block">6、省二师学子,参加过南昌起义和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林钧;</p><p class="ql-block">7、省上中学子,投笔从戎驾机与日寇空战而血洒蓝天的曹仁寿;</p><p class="ql-block">8、省上中毕业考入交大,应征入伍赴抗日前线作美军翻译并多次参战的杨大雄。</p> <p class="ql-block"><b>1 黄君珏(1912-1942) 省上中学子,著名抗日革命烈士。</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君珏,生于1912年,湖南湘潭人。1927年15岁的黄君珏就参加了革命,在长沙做妇女工作。大革命失败以后白色恐怖严重, 她只身来到上海后在省上中就读,1929年考入复旦大学经济系。她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被选为学生会委员,曾组织领导了复旦大学学生到南京请愿和营救被捕学生的运动。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苏区红军情报部远东情报组织。后由于叛徒出卖,该组织被破坏,这时黄君珏曾机警地掩护打入武昌剿匪行营的刘思慕脱险,而她自己却遭敌人逮捕,被国民政府法院判处七年有期徒刑。抗日战争爆发后,黄君珏由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保释出狱,继续在长沙开展抗日工作。1939年,根据党的安排,黄君珏随爱人王默磬到了太行山革命根据地。1942年5月,日军对我太行根据地发动了残酷的大“扫荡”,华北新华日报社也陷入敌人重重包围之中。为了缩小目标、减少牺牲,报社工作人员化整为零,分散隐蔽,分散活动。黄君珏同志和报社部分同志隐蔽在太行山巅的庄子岭(今河北涉县和山西左权交界一带)。6月2日,敌人包围了庄子岭进行搜索,下午,黄君珏同志和王健、韩瑞隐蔽的山洞被敌人发现,凶残的日军在洞口点燃柴草,在生死关头,黄君珏抱定宁死不当俘虏的决心,冲出洞外,然后飞步来到崖边,纵身跳下,壮烈牺牲,年仅30岁。2015年8月24日,黄君珏被列入民政部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黄君珏复旦大学毕业照</p> <p class="ql-block"><b>2 钱大文(1924-1942) 1940届省上中初中, 革命烈士。</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民族解放斗争中英勇牺牲。</p> <p class="ql-block"><b>3 朱启勋(1909-1942) 曾就读黄渡师范,革命烈士、抗日英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朱启勋,江苏涟水人,父亲为清末武举,擅长武术,朱启勋自幼习武练枪,为日后军事生涯奠定了基础‌。他15岁入涟水县中,因参加学潮被开除,后考入黄渡师范学校,再次因学潮遭退学‌。1930年参与中共淮盐地下党领导的“八一”暴动‌。1937年七七事变后,与堂兄朱启宇等人组建“抗日兄弟团”,联络地方士绅宣传抗日‌。次年成立“自卫先锋队”并任副队长,开展军事训练‌。1939年3月日军侵占涟水后,参与组建涟水抗日独立营任排长‌。后部队改编为八路军陇海南进游击支队八团升任营长,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部队编入新四军独立旅任营长。朱启勋在对日顽作战中机智勇敢,打了多次胜仗。1942年6月率部执行任务时身中数弹、肚肠外露仍坚持指挥战斗,最终因伤重牺牲‌。他的事迹被誉为“‌手盘热肠战日寇,英雄浩气追左权‌”。</p> <p class="ql-block"><b>4 杨定(原名杨志雄1913-1943) 曾就读黄渡师范,革命烈士,抗日英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杨定,原名杨志雄,上海市南汇县老港乡日新村人。高小毕业后曾务农、当学徒,后到小学任教,并经黄渡师范学校培训,取得合格学历证书。1934年7月,杨定自办朱路小学。他教学认真,热爱学生,得到县教育局的表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杨定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加入了南汇县抗日武装任秘书。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自此改名杨定,以示革命决心。1940年3月25日晚,游击队在吴家码头与日军扫荡部队相遇,杨定等7人被抓至日军祝桥驻地。日军对其施以酷刑,而杨定坚守秘密始终未暴露身份,后由本县教育界名流将其保释。杨定虽多处受伤但革命志向坚定,养伤期间仍不断向亲友作抗日动员,致使其胞弟、妻弟、堂弟等多人也参加了革命。5月,中共浦东工委派杨定负责游击队管区的教育工作,杨定自编教材上课,进行抗日教育。次年杨定被任命为抗日军粮征收主任,他改革征收方式取得很大成功。他的方法推广后成功解决了军粮征收任务从而受到表彰。1942年7月应因新四军开辟了新抗日根据地,杨定奉命随军到浙东任新四军浙东纵队经济委员会二科科长,他积极推行减租加薪、设立税卡和印制抗币等方式滿足了部队和当地工作的需要。1943年3月调任三北(姚北、慈北、镇北)分会主任。6月21日下午,杨定带秘书和警卫员到浒山区检查税收工作,在何家村东遭遇出来扫荡的日军,不幸被捕。杨定在酷刑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最后被日军带至余姚县城杀害于石人山。杨定生前曾说过:“我决心参加革命到底,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生命,如果真是出了什么问题,就当生了一场不可救药的恶病。〞他最终践行了自己的诺言。</p> <p class="ql-block"><b>5 姜文奎(1904-1943)省二师毕业,革命烈士。</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姜文奎又名财林和姜斌,上海市南汇县泥城乡兴隆村人。1921年考入江苏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在校期间,他接触进步同学,立志“教育救国”。1926年毕业回乡试办高级小学。1926年姜文奎参加国民党,当选为区分部执行委员,积极从事国民革命运动。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他和国民党断绝关系,以学校为基地从事社会公益事业。1930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的泥城暴动中他是沈千祥的得力助手。暴动失败被反动派通缉,因此被调至中共淞浦特委任交通员。特委撤销后,姜文奎失去了组织联系,隐蔽到杭州附近的长安镇做小生意,后到七宝小学任教。1937年抗战爆发后,姜文奎到上海难民收容所工作。第二年春他回乡参加组织南汇县保卫团第二中队。1939年他恢复了党的组织关系,被派到伪军控制地区以教育工作为掩护从事情报工作。1941年秋为中共路南特委交通员。姜文奎以商人的身份战斗在浙东、浦南二地的一条水路交通线上。1943年10月19日,姜文奎与几位同志到浙东四明山游击司令部联系工作,投宿在浙东地方党的税务机关,被当地一个伪保长告密,不幸被捕。在敌人的监狱里,姜文奎受尽了折磨,但他始终坚贞不屈,正气凛然,后被敌人杀害于五夹山下,时年40岁。</p> <p class="ql-block"><b>6 林钧(1897-1944) 省二师辍学,抗日革命烈士。</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林钧(1897-1944) 又名林少白,化名王少英,上海川沙人。曾考入江苏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因家境困难辍学。1915年起先后在川沙、南汇当小学教员,期间阅读了《新青年》、《向导》等文章,激起追求真理的热情。1924年夏天进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参加了上海学联领导工作。在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中任市民工会党团书记,是南市区起义的指挥者。1927年3月22日成立“上海特别市市民政府”,当选为市民政府委员,并被推荐为市民政府秘书长主持日常工作。8月参加南昌起义,任起义军革命委员会党务委员会委员。年底返沪任中共浦东县委书记。次年10月任中共浦淞特委宣传部长,领导郊县农民开展抗租抗税斗争。1930年被捕,关押于南京军人监狱。1934年经邵力子等人保释出狱,1937年受聘为华华中学校长,同年恢复与党的组织关系,协助八路军驻沪办事处安排出狱同志的生活。1938年初夏按照党组织指示带领部分华华中学进步学生和一批青年工人到浦东,在成功改造陆阿祥部队基础上建立了浦东抗日武装——“边区民众抗日自卫总团第四大队”,坚持不断伏击、围歼日伪军,扩大抗日斗争影响,他多次率部队赴崇明活动,开启了崇明抗日新篇章。1940年他曾遭汪伪特务抓捕,关押两个月后终脱险。此后组织安排他从事策反伪军的工作,他面对生死危险全力以赴,成功将一个团的伪军策反成抗日武装,此后该团被国民党收编,他再冒险去说服总队长争取将之转移到我党指定区城,可惜功败垂成,1944年5月19日就在该部开始转移时林钧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p> <p class="ql-block"><b>7 曹仁寿(1913—1945) 省上中毕业,留校上小教书,著名抗日革命烈士。</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曹仁寿,上海市颛桥镇人。1933年从江苏省立上海中学师范科毕业后,留校在实验小学任教。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曹仁寿决意放弃教职投笔从戎。11月9日他毅然赴武汉加入陆军部队受训。不久听说招收空军飞行士学员即赶去报名终上榜。1938年10月1日曹仁寿成为中国空军飞行军士学校第一期飞行士队学员,1940年12月25日正式毕业后即被编入空军驱逐机中队任下士战斗员,驻扎恩施军用机场。1942年曹仁寿奉命从印度接收新战机回国,在美军“飞虎队”教官的帮助下成功飞越了“驼峰”天险。1943年11月曹仁寿与战友们轮流驾战机升空迎战日机,战斗异常激烈。1944年春,曹仁寿被调派驻扎重庆白市驿机场并升为上士长,5月27日至9月6日长(沙)衡(阳)会战期间,曹仁寿驾机参加衡阳空战并击落敌机一架。11月底在贵阳空战中又与他人联合击落敌机一架。1945年元旦曹仁寿荣获二等星序奖章和二等宣威金质勋章,擢升中尉。3月30日再次前往印度接受P—51战机的技术培训,回国后随所属部队投入豫西鄂北会战。6月1日奉命驾机出击南京城,迎战京沪日军飞机并击落敌机一架,又获二等奖章一枚。6月5日曹仁寿再次奉命飞赴南京击敌,因机械故障不幸失事殉职,时年32岁。曹仁寿生前有22次战绩被追授空军上尉并颁三等复兴荣誉勋章。1952年7月,中央人民政府追认曹仁寿为革命烈士。</p> <p class="ql-block"><b>8 杨大雄(1921-1945),1940届省上中理科,抗日革命烈士。</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杨大雄,上海浦东人,1940年于省上中理科毕业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交通大学机械系,1941年转入已迁往重庆的交通大学继续学业。1944年毕业前夕他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应征赴抗日前线担任美军翻译,先后参加了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衡阳、邵阳、独山、柳州等多次战役,1945年6月21日在柳州前线与敌军的交火中壮烈牺牲,时年24岁。1948年6月21日,交通大学举行杨大雄烈士纪念碑落成典礼。1997年1月2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追认杨大雄为革命烈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