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洼村】</p><p class="ql-block">从北京出发,行驶539公里,到达了此行的第一站“大洼村”</p> <p class="ql-block">“大洼村”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涉县更乐镇东端。全村共117户,328口人,是一个家族式村落,村民均为张姓。</p> <p class="ql-block">村落面积25平方公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河,东面是青阳山,南面毗邻莲花寺,西面有清泉河,北面是孔子峰。</p> <p class="ql-block">村子始建于明末清初,已有500多年历史,古称“凤凰窝”,后历经更名,20世纪70年代后期改称“大洼村”。</p> <p class="ql-block">大洼村最大的特色就是石头,房屋楼阁、长街小院、桌椅板凳等都以山石为原材料雕琢而成,被誉为“太行山里的布达拉宫”和“太行石头村”。</p> <p class="ql-block">“标志性建筑”大洼立交桥,这座独拱石桥已有500年历史,全部由石头搭建,没有任何粘合剂。</p> <p class="ql-block">近年来,当地政府借助太行山高速开通的便利,发展乡村旅游,使大洼村成为“网红村”“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其建筑古迹众多,有龙王庙、关帝庙、奶奶庙、河间县令张志斌故居、阳信县典史张士宾故居等</p> <p class="ql-block">岩石上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大洼村的夜景</p> <p class="ql-block">【涉县将军岭】</p><p class="ql-block">从大洼村出发,行驶26公里,到达了此行的第二站,涉县将军岭。</p><p class="ql-block">涉县将军岭是一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纪念价值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将军岭原名庙坡山,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涉县赤岸村村西,与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相距约百米,占地面积300多亩。</p> <p class="ql-block">1990年10月,邓小平同志亲笔为“将军岭”题写岭名。</p> <p class="ql-block">“将军岭纪念碑”</p><p class="ql-block">3米高花岗岩碑体,基座上九组浮雕重现了夜袭阳明堡、响堂铺伏击战等经典战役。 </p> <p class="ql-block">1979年张维翰将军安葬于此。1986年起,刘伯承、徐向前、李达、黄镇等17位129师革命先辈的灵骨陆续安葬于此。</p> <p class="ql-block">“刘伯承纪念亭”</p><p class="ql-block">从岭下登上129级石砌台阶即到,纪念亭占地180平方米,檐下悬邓小平题写的“刘伯承元帅纪念亭”匾额。</p> <p class="ql-block">亭中央立有花岗岩质刘伯承坐像,左右两侧各立卧碑一块,镌刻着中央领导人为刘伯承元帅撰写的悼词和生平。</p> <p class="ql-block">将军岭是除北京八宝山外,安葬共和国元帅、将军最多的地方,它承载着八路军一二九师的辉煌历史,见证了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陈列馆”建于1996年,1998年12月19日正式开馆,建筑面积2252平方米,共分5个展室、一个序厅、一个《挺进太行》的半景壁画室,馆内珍藏着500余件129师八路军战士用过的刀枪弹药等战斗和生活用品。 </span></p> <p class="ql-block">挺进太行</p> <p class="ql-block">1937年9月八路军一二九师在刘伯承、邓小平等师首长率领下,东渡黄河、挺进太行,1940年6月司令部驻扎于河北涉县常乐村,同年12月迁驻涉县赤岸村。1945年12月底离开涉县。</p> <p class="ql-block">抗战八年,在涉县驻扎近六年,并以涉县为中心创建了全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最巩固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也是我的父亲1937年跟随刘邓大军参加革命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何正文将军1955年授衔时穿过的军装</p> <p class="ql-block">129师司令部驻地——赤岸村</p> <p class="ql-block">“129师司令部旧址”</p><p class="ql-block">由三座依山势而建的北方四合院组成,灰瓦土墙与苍松翠柏浑然一体,抗战时期,129师司令部就设在张家大院,刘伯承、邓小平等在此院办公近6年。 </p> <p class="ql-block">会议室</p> <p class="ql-block">何正文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刘伯承办公室</p><p class="ql-block">李达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张廷发宿办室</p> <p class="ql-block">机要室</p> <p class="ql-block">刘邓故居</p> <p class="ql-block">院落</p> <p class="ql-block">刘伯承宿办室</p> <p class="ql-block">邓小平宿办室</p> <p class="ql-block">由129师司令部旧址出发,行驶7.5公里,来到了此行的第三站——娲皇宫景区。</p> <p class="ql-block">“蜗皇宫”位于邯郸市涉县的凤凰山之上,占地约5平方千米。</p> <p class="ql-block">“娲皇宫”坐落在太行山脉中段,周围群山环绕,东侧为悬崖绝壁,南侧是延绵山脉,西侧是平坦山地,北侧亦是山脉,前临清漳河,形成背山面水、左右围护的环境。</p> <p class="ql-block">“蜗皇宫”始建于北齐时期,是中国五大祭祖圣地之一,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创建时间最早的祭祀中华始祖女娲氏的古建筑群,被誉为“华夏祖庙”,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传说:北齐文宣帝高洋往返邺城到晋阳时,为纪念女娲的功绩,在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修建了娲皇宫,后经历代修葺、续建,才有了如今的规模。</p> <p class="ql-block">蜗皇宫建筑群,坐落于海拔824米高山腰拓出的石坪,是以娲皇阁为中心呈横向轴线关系分布的建筑布局,娲皇阁坐东朝西,背靠山崖居中而建,其南北两侧为梳妆楼和迎爽楼,建筑群沿着横向轴线呈“一”字型布局排开。 </p> <p class="ql-block">园区内还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遗迹,包括北齐石窟石造像、宋代砖墙、元代砖雕、清代壁画以及明清历代知县、文人雅士的诗词文赋百余篇、碑刻楹联百余幅,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宗教和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相传盘古开天辟地后,天地间有了山川、草木、鸟兽,但唯独没有人类。女娲作为大地之母,行走在这广袤天地间,感到十分孤独。于是她来到河边,看到水中自己的倒影,便萌生了创造生命的想法。</p> <p class="ql-block">她顺手抓起河边的黄土,掺合着河水,仿照自己的模样捏出了一个个小泥人。这些泥人刚一落地,就有了生命,开口叫着“妈妈”,欢蹦乱跳地活跃在天地之间,她给这些生命取名为“人”。</p> <p class="ql-block">女娲造人传说完整的文献记录最早见于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书中记载:“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縆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縆人也”。</p> <p class="ql-block">娲皇阁一层大殿</p> <p class="ql-block">女蜗塑像</p> <p class="ql-block">鼓楼</p> <p class="ql-block">钟楼</p> <p class="ql-block">女娲炼石补天传说:相传盘古开天辟地后,女娲抟土造人,让世间有了人类。后来天空出现大洞,天塌地陷,洪水泛滥,女娲不忍生灵涂炭,便来到涉县中皇山(凤凰山)一带,在此炼石补天,砍下大龟四脚作为天柱撑起天空,拯救了人类。</p> <p class="ql-block">“眼光洞” 位于娲皇阁北处山崖上,是北齐石窟中的中洞,始凿于北齐天保年间(550-559年),开凿年代略早于摩崖石刻。</p> <p class="ql-block">眼光洞的东北南三壁皆刻满经文,内容主要有《深密解脱经》《十地经》等,字体有隶、楷、魏碑体。</p> <p class="ql-block">这里供奉的是“眼光奶奶”,被认为是可以医治眼疾的神。</p> <p class="ql-block">“蚕姑洞” 位于娲皇阁北处山崖上,是北齐石窟中的北洞,始凿于北齐天保年间(550-559年),开凿年代略早于摩崖石刻。</p><p class="ql-block">洞窟内三面刻满经文,内容主要有《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佛说盂兰盆经》《十地经》第八至第十地等,字体有隶、楷、魏碑体。</p> <p class="ql-block">洞内原供有华严三圣,即释迦牟尼、文殊和普贤,现仅存释迦牟尼一尊。</p><p class="ql-block">传说蚕姑洞中的佛可以治病,人们身体上哪疼,就用手摸佛的相应身体部位,再摸自己身体的疼痛部位,病痛就会减轻或消除。</p> <p class="ql-block">被九条铁链锁了1400年的活楼吊庙——娲皇阁</p><p class="ql-block">娲皇阁是娲皇宫的核心建筑,因其处于山势陡峭的山腰处,为保持楼体平稳,古人便在山体上凿出九个“拴马鼻”样的孔,用九根铁链将娲皇阁与山体连接起来。</p> <p class="ql-block">当阁楼上游客增多,重心前移,铁链就会被拉直,使楼阁整体保持平衡,这一巧妙设计让娲皇阁历经1400多年风吹雨打、多次地震仍屹立不倒。</p> <p class="ql-block">摄影:随便</p><p class="ql-block">编辑:随便</p><p class="ql-block">谢谢欣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