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文化学会赴矿山东石门村开展“以文化之力赋能乡村振兴”文化研讨活动

shenzengping.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盛夏已至,万物蓬勃。6月21日上午,武安文化学会组织部分会员到矿山镇东石门村开展“以文化之力赋能乡村振兴”文化研讨活动。大家一同走进该村3个老粗布织布基地,感受该村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发生的新变化及取得的显著成绩,对东石门村砥砺奋进振兴乡村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武安文化学会名誉主席孟天顺,市文化局原副局长、武安文化学会名誉主席刘玉平,武安文化学会主席牛保增出席活动。矿山镇镇长张耀升,市文联办公室主任史贺伟,武安淑芳家纺经理赵淑芳,东石门村党支部书记史炳强等参加活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东石门村织布基地由传统农村院落改造而成。院子里,农妇们有的在纺线,有的在织布,还有的在剪裁粗布。每台织布机前都架起直播设备,一边熟练地操作织布机,一边介绍着直播中的粗布家纺产品,通过镜头向网友展示织布技艺、宣传家纺产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随后召开的研讨会上,镇村负责同志、淑芳家纺负责人介绍了老粗布基地建设、生产销售、运营管理的基本情况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大家围绕老粗布产业提升、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建言献策,展开交流讨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淑芳家纺创始人,从东石门村走出去的赵淑芳,她不仅是远近闻名的女企业家,更是武安非物质文化遗产老粗布织造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多年来,赵淑芳对家乡的织布手艺怀有深厚的感情,也一直希望能为家乡发展出一份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镇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介绍了矿山镇老粗布家纺发展情况。他说,2024年年末,在镇党委政府的协调推动下,东石门村积极对接淑芳家纺,签约运营公司,全力打造专业直播小院,鼓励带动群众尝试线下织布、线上直播;淑芳家纺提供织布机、布料等物资,通过“传帮带”模式,让留守妇女重拾织布老手艺。曾经闲置的传统织布机,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工具,开启了东石门村老粗布产业发展的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粗布,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大家认为,老粗布是中国五千年纺织文化的体现和象征,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是对民俗文化的弘扬和传承。随着近些年来人们对自然淳朴的追求,老粗布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中来。就推动老粗布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家建议,一是坚定发展信心。根据老粗布的特点和目标市场,进行品牌定位,把握当前老粗布产业良好的市场前景,挖掘自身产业特色,不断开拓创新,提升老粗布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动老粗布产业健康发展。二是树立品牌理念。坚持质量为上,以质量和信誉为基础,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完善售后服务,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要抓住机遇,主动学习、主动融入,加强培训教育、技术帮扶工作,带动产业提档升级。三是加强宣传推介。利用社交媒体、电商直播等方式进行正向宣传,提升东石门村老粗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要顺应时代发展,利用高新技术,深化产品研发,助推老粗布产品创新,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粗布制作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也在传承发展中促进一方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在保护与传承、传统与现代和谐共生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孟天顺在讲话中表示,其特点是:历史传承,工艺细精,舒服耐用,适合大众。文化内涵是:勤劳智慧,精益求精,认真细致,以民为本。宣传推介词:花色粗布哪里寻,东坡织庄东石门。品多质优很耐用,物美价廉生意红。发展建议:围绕市场,创新产品,以文促销,合作共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武安文化学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骈玲玲主持研讨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下一步,东石门村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加强组织引导,树立新的发展理念,不断提升老粗布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老粗布产业质效提升积聚力量,为今后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截至目前,东石门村已有90余人加入到老粗布电商队伍中。这台古老织布机织出的不仅是粗布,更是乡村振兴的新希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