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0px;"> 身边人物素描系列之《</b><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2px;">丽姐》</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文/秋池</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我们常常会看到、听到这样一句话:“人一当开始喜欢回忆,那就是老了。”其实,我个人并不认可这样的说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当我们赤条条地来到世间,打开始记事起就会不断产生记忆的累积、叠加。当我们每走过生命中的一个阶段,都会在路上小歇片刻,去回望来路;这一路上,有太多的人、太多的事是值得去回味的。如同用筛子过滤一样,总会过滤出那些曾经无比美好、温暖的记忆。而这些美好温暖的记忆,本身就是一笔无比丰厚的精神财富,她会在你失意、落寞、低谷的时候,催生出你心底自带阳光的温情,让你渐渐冰冷的心开始温暖起来,激发出你再次启程的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回忆不是沉沦于过往的孤芳自赏,也不是形单影只的顾影自怜;回忆是需要勇气的自省,是一段自我救赎的必经历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接下来即将开启的这篇叙述,其实在我的内心已经沉积了好些日子,今天提笔仿佛一下又回到了那个无比美好的年代——上世纪八十年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那是1984年至1987年的三年高中时光,那是我颓废又无助的三年,是我沉溺于文字世界的三年,也是我从一个小小少年走进青春岁月的三年时光。尽管那段青春历程是如此灰暗、低迷。其间,始终游荡着一个人独自的青春叛逆与迷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好在是让我有幸遇到了两位好老师,是她们让我建立起了写作的自信,开始尝试最初的诗歌创作,让我在迷茫中拥有了相对稳固的精神支撑。这其中一位就是我高中的英语老师丽姐,其实,丽姐并不是我所在班级的科任老师。她是在我们进入高三的时候,由于原教英语的徐老师因病休而调任我们最后一学年的英语老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那时,我因长期下午就开始逃课去图书馆,所以无论是文化课还是所谓的专业课,成绩都是一塌糊涂。在学校上课时,真正能够相对认真听课的也就是语文和英语。那时的丽姐也是大学毕业后,刚刚分配到我们学校任教,正值青春的她也就年长我们几岁而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记得第一次见到丽姐,是班主任陪着她来到教室,站在讲台上向我们介绍说这是我们的新任英语老师,然后她简单自我介绍后就正式给我们上课。那天的丽姐身着一套浅色带条纹的运动套装,她的身高在女性中应该算是比较高的,一头披肩长发简单地扎了一个马尾。每当回头板书的时候,那马尾就随着丽姐身体的移动而左右摇摆。那一瞬间,就让我想起了日本电视连续剧《排球女将》里的小鹿纯子。老实说,丽姐那时的青春靓丽以及走路带风的活力,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丽姐上课的时候,面部总是会带着自然的微笑,很有亲和力。这种亲和力在当时死气沉沉、郁郁寡欢的三年校园时光里,确实有如一缕阳光,让自己感受到一种莫名的温暖和亲近。所以,每每课间的时候,只要丽姐在办公室我都会去坐坐,渐渐地与丽姐熟悉起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现在回想起来,一个学生与自己的英语老师不谈关于怎样学习英语,提高英语成绩,而是滔滔不绝地聊起诗歌和文学,真是有些不可思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印象最深的是丽姐给我谈起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长篇小说《飘》里的女主角斯嘉丽的时候,那种于侃侃而谈中虔诚又痴迷的神态,透露出她对斯嘉丽一种偶像般的崇拜。也让我被丽姐的讲述所深深吸引,反正当时的我就感觉听她讲《飘》比上英语课好听多了;同时,也对《飘》产生了一种强烈的阅读欲望。于是,在一次放学的时候碰到正要回家的丽姐,我小心翼翼地向丽姐提及想去她家借阅这套长篇小说《飘》没有想到丽姐很爽快地答应了。我们就这样边走边聊,一起去到她在凉山军分区的父母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我依稀记得那是位于军分区大院里,斜坡上一排排的红砖平房,每一家都是一进门厨房、小院和居室直线贯穿的结构布局。丽姐从一个纸箱里找出三本书,都是用牛皮纸包裹得严严实实《飘》的上、中、下交给我说道:“记住!不要再借别人,更不要弄丢了哈,看完记得及时还我。”那天,我捧着这套《飘》就像是捧着一件极为贵重的艺术品,生怕在路上会出什么意外一样,赶紧急匆匆地直接回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这段记忆,随着我们高三毕业,也随着我与丽姐那短暂的几个月相处的结束,而深深定格在我青春的岁月中,至今清晰依旧、历历在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再见丽姐,已经是到了2024年的8月,那是我们分别整整三十七年的再次相见。而与丽姐在失联三十七年后还能再见,真的是缘分注定且是多少带着一些机缘巧合的必然结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事情要追溯到2023年9月,州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万敏兄,通知我去巴中参加四川省文艺评论工作会议。会议期间与泸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徐潋先生相识,互赠作品,相谈甚欢。徐兄知道我来自西昌,所以特意委托我办一件事。徐兄曾毕业于南充师院中文系,在校期间曾参与创办校园诗刊,出版了三期内刊。据徐兄回忆当时师院的三角帆诗社,他出任社长,王政(毕业后分配到攀枝花矿务局)任主编,而当时英语系就读的丽姐任副社长。徐兄告诉我他很怀念那段时光,但大学毕业后再没有见过丽姐,可否帮他找到丽姐的联系方式。当徐兄告知我丽姐的名字时,还说她应该当时好像是在西昌二中教书。我一听名字直觉就应该是丽姐,所以我提供自己所知关于丽姐的相关信息,得到了徐兄的肯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这也勾起了我对曾经高中三年的追忆,并决定返回西昌后一定用心去办这件事。一则是受人之托当忠人之事,二则是我也十分想再见当年这位畅谈文学的英语老师。返昌的第二天,我就联系了前些年从攀枝花调回西昌,到我曾经念高中那所学校教书的涛姐,涛姐答应一定尽力帮我询问查找。一个月以后,涛姐传来喜讯找到了正在美国访学的丽姐,并将丽姐的微信推送给我。我立刻与丽姐取得联系,同时将丽姐的微信推送给徐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丽姐在微信上告诉我她2024年年初就会回国,计划下半年将会来西昌。2024年8月中旬的一天,丽姐来信告知已到西昌,我们约定15日下午两点,在古城稻鸿书院相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那一天,我终于见到了一别三十七年的丽姐,彼此泡茶落座。令我惊奇的是经过近四十载的岁月碾压,并没有掩盖去丽姐曾经熟悉的容颜,我还是一眼就能认出。那一天,我们完全没有一丝久别的生疏。我们聊了好多,包括父母辈的状况,婚姻、家庭以及各自这些年的一些经历。我们都很感性,每每聊到动情的地方,彼此都能看到对方双目的润湿,听到对方声音的哽咽。那一天,我们都完全沉浸在那些逝去的一年又一年里。我们虽然存在于不同的环境,经历着截然不同的人生,但我们曾经因这段师生缘分而结下的友谊,却如同窖藏多年的老酒,愈加甘醇而弥足珍贵。那一天,稻鸿书院的史院长在书院专门安排了一顿丰富的晚餐,家宴一般亲切随意。丽姐以茶代酒,继续她传奇人生的分享,而我则在聆听中频频举杯,感知着丽姐带给我那一阵阵励志的能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我也才了解到这些年来,丽姐一直在默默地努力和坚持,除了她的专业学习,还勤学剪纸艺术和舞蹈练习,终于让她一次次地跨出国门。不仅是以己之力向世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还缔造了一段属于她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丽姐在我们毕业后不久,跟随她的先生回到了湖北老家荆州师范学院任教。几年后又受聘到浙江温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当副教授,担任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分会会长。成为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温州剪纸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十多年来一直穿梭在美国、泰国、墨西哥等国大学孔子学院任教,从事文化语言交流工作,她的剪纸作品更是被多国人士收藏。2018年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和法国国民议会厅展出她的剪纸作品,2020-2024年她的剪纸作品在美国多所大学和城市展出。2024年9月在四川省西昌市策划组织了听涛谷众·美术馆《纸遇——剪纸艺术邀请展》2024年11月组织国内剪纸艺术家参与美国加州弗雷蒙特市Olive Hyde Art Gallery 举办的《Connecting Cuts》国际剪纸艺术展。今年的2月,丽姐组织中国剪纸艺术作品参与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中国年·在一起”新春招待会文化展台。5月份在温州医科大学组织“匠心传承——温州非遗剪纸艺术展”。6月份,组织浙江省非遗纸艺扇艺委员会的艺术家,远赴巴黎、瑞士进行剪纸艺术交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我与丽姐三十七年后的再见,让自己收获的不只是有温暖的感怀,更有从她人生经历中,体悟到一种自律的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前些天,和丽姐微信交流,得知她有意向要回西昌生活。十分开心,由此又开始升起一份殷殷的期盼,期盼着早一天可以听闻丽姐归来时,那一双踏响故乡的足音。</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秋池2025.6.21夜深于小屋</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