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17日22:14分,著名油画艺术家、著名美术教育家、中国共产党党员庞壔离世,享年90岁。</p> <p class="ql-block">她的离去,是中国美术界的重大损失。然而,她留下的艺术瑰宝——从早慧的写实、时代烙印的现实主义巨构,到独辟蹊径的“青铜的启示”及深邃的人文关怀之作,再到填补空白的材料研究——无不闪耀着智慧、勇气与无尽美感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出身艺术世家</p> <p class="ql-block">1934年生于上海艺术世家,庞壔自幼浸润于东西方艺术精华之中。</p> <p class="ql-block">父亲庞薰琹,中国现代艺术先驱“决澜社”的核心成员,母亲丘堤亦是杰出艺术家,家学渊源赋予她超凡的感悟力与敏锐的色彩直觉。而童年在战火中随父母辗转奔波的经历,更让她从小便有机会与届时的文艺精英圈子交集,梁思成、林徽因、吴作人、常书鸿等皆是她幼时的师长玩伴,耳濡目染下早慧的天赋在动荡中绽放。</p> <p class="ql-block">因为不满彼时杭州国立艺专内日益浓厚的政治氛围,1950年,庞壔毅然决定再次参加中央美术学院的考试并成功通过,于1951年转入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甲班学习。这一选择既彰显着她早期对艺术独立精神的坚守,也为她打下了更为深厚且视野开阔的学院基础。</p><p class="ql-block">1952年绘画系甲班合影,前排左起第一人为庞壔</p> <p class="ql-block">当时的中央美术学院尚未单独设立油画系,庞壔就读的绘画系近乎囊括了所有的绘画形式,同样她在这里遇到了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堪称“天团”的师资阵容:油画方面,有倡导写实主义的徐悲鸿、融合中西的吴作人、长于抒情的艾中信、探索民族风格的董希文以及修养全面的萧淑芳;版画领域则承教于解放区木刻的代表古元、彦涵,以及风格独特的黄永玉;国画课堂,更能亲聆大师齐白石、李可染、李苦禅、刘凌沧的教诲。</p> <p class="ql-block">庞壔先生美术作品创作中👩🏻🎨🎨👨🎨</p><p class="ql-block">这些风格迥异、各领风骚的艺术大家汇聚一堂,为庞壔提供了异常丰富的艺术养分,也为其在之后探索主流写实框架之外更具表现力的个人艺术语言提供了更为多元化的视角启蒙。</p> <p class="ql-block">与此同时,她与丈夫林岗合作的革命历史题材巨作《东渡》、《万里征程诗不尽》、《长征路上(峥嵘岁月)》,成为时代洪流中不可忽视的艺术成就。他们坚守艺术家的真诚,力避公式化、“红光亮”的窠臼,以严谨的写实技巧和深沉的历史感,开拓出了抒情现实主义的艺术丰碑。</p> <p class="ql-block">20世纪50年代,随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艺术界涌现出短暂却活跃的思想争鸣,为囿于社会主义写实主义的艺术环境撕开了一道寻求突破的缝隙,“油画民族化”、“印象派不是现实主义”、“牡丹好,丁香也好”等对艺术本体价值、形式语言、表现自由的一次次集体性、小心翼翼的叩问,让年轻的庞壔敏锐地捕捉到一丝松动与可能。彼时,她尝试构思“去写实性”的语言,设想让画面“活动”起来。</p><p class="ql-block">空间的转换首次成为庞壔艺术反思的催化剂——同年,她赴桂林、云南写生,为少数民族课本绘制插图。这次云贵之行,面对南国独特的自然风貌与人文景观,她内心对形式美和主观表达的渴望被进一步点燃。</p> <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1957年的“反右”运动迫使这些极具前瞻性的探索戛然而止。此后的二十年,个人艺术实验被迫长期搁置,她将满腔热忱倾注于中央美术学院的教学事业。作为版画系、油画系第四画室教授,她以鲜明的观点、开放的态度,极力守护学生的创造个性,成为推动美院教学革新的重要力量。庞壔后来在为第四画室学生题写展览的前言中提到:“人们对艺术的要求多种多样。第四画室在这种形势之下成立,目的在于严肃而认真的探索,较多地研究西方现代绘画,走我们自己的路。这就要求既研究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形色色,也研究我国历代艺术之精华。”</p><p class="ql-block">这不仅仅是庞壔的教学理念,更是她后来不断地在中国旧有绘画体系中开拓创新的艺术实践写照。</p> <p class="ql-block">于林岗先生组成一对相爱相伴🥂荣辱与共的艺术伉俪!🤗💗👫</p> <p class="ql-block">相伴一生的佳偶天成!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您们实现了当初爱的誓言👏🏻👨👩👧👍🏻!</p> <p class="ql-block">与胞弟庞均,弟媳籍虹组成美术家四人组!</p> <p class="ql-block">1995年,老学生为艾中信老师80诞辰祝寿,右一为庞壔。与美术界大先生们谈笑风生……🎨🎨🎨🙏🏻🙏🏻🙏🏻🎐🎐🎐</p> <p class="ql-block">此一幅在象鼻山的局部曾遭到多位美术界领导批评,认为是抽象画,但彼时的庞壔已经坚定地选择走上现代主义形式语言的探索道路,她说:此时对于我,已非23岁时,不再害怕也不想后退,决意认真地探索下去。”</p><p class="ql-block">如果说《桂林行》、《漓江行》等作品标志着庞壔挣脱过往桎梏、拥抱形式美与主观表达的“变法”开端,那么此后的巴黎之行则成为真正成就其艺术语言转折的孵化地。</p> <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的春风带来了精神的解放与艺术的激变。</p><p class="ql-block">80年代,庞壔重返桂林。这一次,不再是带着“任务”的写生,而是自由心灵面对自然山水的对话。桂林山水特有的灵秀与文化底蕴,仿佛一把钥匙,释放了她压抑已久的艺术本能。在《桂林行之一》中,她大胆运用俯视与平视结合的构图,前景沟壑纵横的土地与中景金色树木、房屋形成强烈的形式对比,形式美感被至于桂林山水之中。在《漓江行之一》(1981)中,象鼻山被剥离了具体的环境细节,简化为一个近乎几何的、充满象征意味的形态,为观众打开了自由想象的空间,也宣告了其在纯粹再现风景之外的突破。</p> <p class="ql-block">同时,随着艺术界国门的开放,厐壔成为1984年第一批公派前往欧洲考察的艺术家。</p> <p class="ql-block">1984年,时年50岁的庞壔远赴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进入绘画材料工作室系统研习欧洲绘画材料制作技术。在巴黎,她感悟到艺术抽象美的力量,更深切觉察此刻中国画坛的封闭状态与对形式重要性的轻视,她更希望借由祖辈的丰富想象力进行再创造,并在自由自在的色彩中创造独属于中国的抽象绘画——中国传统青铜艺术便是找到的中国符号。</p> <p class="ql-block">1992年,该系列作品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国际艺术节上荣获展览奖,1998年更亮相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中华文明五千年艺术大展”,其国际影响力卓著。</p> <p class="ql-block">《青铜的启示》系列创作,成为庞壔艺术生涯的巅峰标识。她从历经烈火锤炼、风雨侵蚀的青铜器中抽离出点、线、面、形、光、色等元素,融入手工技艺的肌理美感与画家的情思,以音乐的节奏与旋律重组画面,创造出融抽象与意象、理性与感性、主观与客观于一体的“抽象后”艺术。</p> <p class="ql-block">不同的时期,庞老师创作了许多特定时代背景的美术作品!</p> <p class="ql-block">2021年的春天笔者去家中探望二老,那时的庞涛先生精神矍铄。看着我不断发福的样子,说应该控制一下饮食了😌……</p> <p class="ql-block">林岗老师一直笑眯眯听着、看着我们说笑,他也深深地被轻松愉快的氛围所包围!手部做着抓放训练,好温馨的画面啊👏🏻💐😊!</p> <p class="ql-block">1962年,女儿半岁,在学院医务室种牛痘(黄永玉摄)诞生在丰富的艺术氛围中庞氏第三代👍🏻♀️🧚♀️后继有人!</p> <p class="ql-block">孝女林延为了陪伴父母,毅然决然回国5年专职守护二老!中国传统文化孝道美德风范👍🏻👍🏻👍🏻</p><p class="ql-block">2019年,庞壔林延母女在中间美术馆“庞壔:跳跃的音符”开幕式</p><p class="ql-block">多年来参加全国性、北京市及中国油画学会举办的重要大展和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展70余次,并在法国、美国、加拿大、西班牙、日本、俄罗斯等国以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展出作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林延(北京籍艺术家,以宣纸为媒介融合中西艺术)出生于艺术世家,外祖父厐薰琹与外祖母丘堤为中国现代艺术先驱。198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后赴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进修,并在美国宾州布鲁姆斯堡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其创作以宣纸和墨为主要媒介,通过褶皱、撕贴等手法突破传统纸墨表现形式,将中国哲学思想融入装置艺术中。艺术生涯分为三个阶段:黑色时期(1994-2005年)以建筑废料探讨传统与现代冲突;白色时期(2005-2013年)专注宣纸材质文化表达;2013年后聚焦环境议题,创作《希望重生》等大型场域装置。作品曾在纽约否画廊、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特拉华当代艺术馆等机构展出。</p> <p class="ql-block">韦佳(林延丈夫),华裔职业画家,现居纽约与北京。198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后赴美深造。<span style="font-size:18px;">他的中国书法造诣精湛,巧妙地经过裁剪拼贴形成</span>其个性化艺术创作,使融合中国传统书法与西方拼贴技术形成独特风格。作为庞薰琹家族第三代成员,韦佳的艺术观念开放创新,作品多次于国内外重要美术馆展出并被收藏。林延夫妇在不断提升自己艺术创作的同时,通过自身把中国人特有的孝道美德传承光大👏🏻👏🏻👏🏻为他们点赞👍🏻👍🏻👍🏻!</p> <p class="ql-block">亲友们从四面八方赶来送别敬爱的庞老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