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南美归来,疲惫至极。睡眠本就不好,倒时差便成了大问题。或心疼钱银,或由生怜悯,先生一旁冷言:劳命伤财!我怒目圆睁,连骂人的力气都没了。</p><p class="ql-block">去南美本是几年前的计划,突来的疫情让它耽搁了五年。行程的艰辛早有耳闻,身体的衰老亦为事实。好再不改初心,冲破阻力,果断出行,在不美丽的年龄,圆了自己的南美梦!</p><p class="ql-block"> 写此文前有过犹豫,如今快餐文化流行,人手一机,足不出户,短视频里看世界,快节奏,零成本。尤有Deepseek横空出世,推文有理有据有文采,谁还看你那劳什子?</p> <p class="ql-block">可不写却不行,有承诺在先。在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知青老弟罗超西热情接待了我们,临别时他说等着看我的南美游记。</p><p class="ql-block">俗话说“吃了人家的口软”,何况还有五十年的知青情谊,只有俯仰唯唯,慨然应允。</p><p class="ql-block">我这人也没啥优点,但答应了人家的事,一般还是会尽力而为的。</p><p class="ql-block"> 可提笔要写,还真有点难。五个国家,26天行程,58个景点,一篇游记确难完成。</p><p class="ql-block">思量再三,只有避繁就简,举要删芜。在朋友圈中选上几段,既为实时记录,又有亲身体验,省事又省心,皆不妙哉?</p><p class="ql-block">于是东粘西贴,凑成以下“二不”文字,称游记似乎不妥,叫随笔好像亦不确切。</p> <p class="ql-block"> 北京—圣保罗</p><p class="ql-block"> (2月27日)</p><p class="ql-block">本次参加的是南美五国(巴西、阿根廷、智利、秘鲁,乌拉圭)26天的跟团游。</p><p class="ql-block">全团成员连领队小张共24人,团友中有九对夫妇,年纪最大的73岁,最小的也过了60岁。来自北京、深圳、湖南、西安、重庆、南昌等省市,另有三位悉尼的海外同胞。</p><p class="ql-block">为了便于管理,小张把我们分成了七个小家庭。</p><p class="ql-block">别看咱老区经济腾飞不起,消费却不掉链,参团人数高达11人,我们一行9人被编为一号家庭。</p><p class="ql-block">按行程我们于2、26日从南昌飞至北京与团友们汇合,27号从北京机场出发,正式开启南美之行。</p> <p class="ql-block"> 巴西圣保罗</p><p class="ql-block"> (2月28日)</p><p class="ql-block">历时二十五小时的飞行煎熬(包括中转马德里二小时),终于在当地时间早上六点多落地巴西的圣保罗机场。办完简单的入境手续,便开启了当天的行程。好再巴西的大巴宽敞舒适,让疲惫不堪的我们有了家里躺沙发的感觉。</p><p class="ql-block">之前对巴西的印象也就个足球,望着大巴窗外鳞次栉比的高楼,感觉圣保罗还颇具现代化的,和想象中的落后不一样。</p><p class="ql-block">只是导游的反复提醒有点煞风景。据说这里的小偷特别猖狂,尤其擅长抢手机,这让喜欢拍照的女士们尤为紧张,纷纷把背着的小包移至胸前,拍照前四处张望,确认安全时方掏出手机,搞得像地下党接头似的。</p> <p class="ql-block">圣保罗今天阳光灿烂,大家在机舱里憋了一天的心情格外爽朗。</p><p class="ql-block">大巴载着我们迅速打卡了皇宫后花园、独立广场和纪念碑,伊比花园等地。也许是此类景点在国外见的太多,没了新鲜感,难免见多不怪了。</p><p class="ql-block">倒是下午的蝙蝠侠涂鸦胡同有些印象,这里无论摆摊卖画的艺术家,还是悠闲逛荡的年轻人,个个装扮得怪异另类,恣意随性,比墙上色彩斑斓的涂鸦还辣眼球。</p><p class="ql-block">在飞机上一天没顾上梳理的我,蓬头垢面的坐在他们旁边,没有半点违和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晚餐品尝巴西烤肉 ,自助餐形式,和国内自取的方式稍有不同,服务员提着各种烤肉穿梭于餐桌间,供大家选用。</p><p class="ql-block">一黑胖女服务员,学我们用中文“牛肉”“鸡肉”的吆喝着,语调夸张,表情搞怪,让人忍俊不禁。</p><p class="ql-block">我要了一小块牛肉,没有预期的好吃,可怜我不争气的中国穷胃,经过飞机餐的几轮轰炸,现只想就着咸菜喝口粥了。</p> <p class="ql-block"> 圣保罗—里约热内卢</p><p class="ql-block"> (3月1日)</p><p class="ql-block">匆忙用完早餐,赶往机场去里约热内卢。忙中出乱,机场的登机牌频繁出错,忙的小张焦头烂额,方得化险为夷,也让大家领教了巴西人的办事效率。</p><p class="ql-block">南美国家机票一般超售30%,有票上不了飞机是常有的事。为了确保大家登机,地导只有提前到机场办理登机牌,难免会出现差错。</p> <p class="ql-block">里约的重头戏是狂欢节和基督山。不知是哪辈子烧了高香,让我遇上了巴西的狂欢节,如不是亲眼所见,真不敢相信世界上竟有如此的疯狂!</p><p class="ql-block">里约大街小巷全是衣穿怪异的男女奇葩,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看不到的装扮,尤为辣眼的是“易装癖”,大男人偏要穿上女人装,胡须拉碴的彪形大汉,踩着粉红高跟鞋,穿着比基尼或超短裙,怎么看都有点别扭。</p><p class="ql-block">巴西女人则以屁股大而翘为美,有钱没钱都把屁股整得像个大磨盘,下身兜条丁字带,更有甚者干脆画上人体彩绘不穿衣服,尺度大的令人不敢直视,别说团里中规中矩的男士,女人看了都心猿意马,想入非非。</p> <p class="ql-block">地球上大大小小的节日数不胜数,看来只有狂欢节能让人血脉喷张!巴西真是举国欢庆,停工停课,市长干脆把办公室钥匙交出来,人们完全进入无政府状态,无时不刻的尽情享受欢乐。</p> <p class="ql-block">白天在著名的塞勒隆台阶上,水泄不通的人肉海洋已让人目瞪口呆,晚上的桑巴舞比赛更让大家惊掉了下巴。</p><p class="ql-block">这场由华丽服饰、音乐和桑巴舞组成的视觉盛宴,把狂欢节的活动推入高潮,一辆辆色彩缤纷的彩车,一队队花里胡哨的桑巴舞队伍,在狂欢节国王“莫莫王”、及皇后及二名公主的带领下蜂拥入场,人们簇拥在道路两旁一起载歌载舞,整个场面如排山倒海极其壮观。</p><p class="ql-block">受气氛感染,故作矜持的我也按捺不住,在看台上手舞足蹈地露出“庐山真面目”。</p> <p class="ql-block">狂欢节给人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给巴西带来一些社会问题。沉浸在音乐舞蹈的狂欢中,让原本就不管不顾的巴西人更加放任自我,恣意纵欲,致使犯罪率上升,增加了艾滋病传播的风险。连政府也不得不呼吁人们要控制天性、谨慎行事。难怪有人调侃,狂欢节过后,最忙的便是妇产医院了。</p><p class="ql-block">晚上十点多第一轮游行结束,考虑到大家的年龄和去酒店的路程,小张只得领大家遗憾离场,如看完三轮便要熬个通宵,折腾了一天的老家伙们真吃不消了。</p> <p class="ql-block">基督山虽在短视频里多次看过。但现场观看还是为之震撼,从远处仰望,耶稣基督的身影与群山融为一体,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笼罩着一层圣洁的光环。</p><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现场想和基督像合个影就有点难了,人实在是太多了,加上我们的参观时间为下午四点,正面拍照有点逆光。捣腾了半天,最后虽照了几张,效果都不太好。</p> <p class="ql-block">站在基督山峰顶向下远眺,轮廓独特的甜面包山,风光秀丽的伊帕内马海滩,世界上最大的马拉卡纳体育场,繁荣的里约热内卢市景,就像一幅巨大的风景油画,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里约热内卢—智利圣比亚哥</p><p class="ql-block"> (3月2日)</p><p class="ql-block">昨天嗨的疯狂,今天收敛多了。上午游里约瓜纳巴拉海湾,我老老实实坐在游轮上观海景。</p><p class="ql-block">放眼望去,天海一色,蔚蓝一片,但除了沿岸风景不同,和以往坐游轮感觉差不多。倒是二天来的见闻让我印象深刻,感受颇多。</p><p class="ql-block">巴西人不算富裕,贫富差距极大,到处是贫民窟,满大街的流浪汉,但一点也不影响他们的快乐。吃着政府发的盒饭,乐得屁颠屁颠的,真是给点阳光就灿烂!</p><p class="ql-block">在巴西,工作不分贵贱,人也不会自卑。保洁员挥着扫帚边扭着桑巴,女服务员端着盘子还抛个媚眼,那种发自于内心的自信和快乐无掩无饰。</p><p class="ql-block">难怪地导小陈说巴西人活在当下,今天不管明日事,快活一天是一天。他们开车快,花钱快,就是干活慢,别指望他们的办事效率了。</p> <p class="ql-block">下午我们就要乘机去智利了。南美的交通工具单一,除了大巴就是飞机。从圣保罗到里约,从巴西到智利,三天坐了二趟飞机,退休前我曾有恐高症,不敢坐飞机, 跑了此趟南美,练就一副钢胆铁心,坐飞机如同乘地铁一般坦然。</p> <p class="ql-block"> 圣地亚哥.威尼亚.瓦尔帕莱索</p><p class="ql-block"> (3月3日)</p><p class="ql-block"> 早餐后驱车前往智利南太平洋岸边城市威尼亚,途经智利著名的一个葡萄庄园,品美酒,观葡萄园。</p><p class="ql-block">酒后漫步在威尼亚的海边沙滩上,享受着阳光、沙滩,天上一抹蓝,海边一阵风,小资情调十足。</p><p class="ql-block">室友小梅劝我改变一下穿衣风格,成天套件儿子的大体桖,搞得像男人婆似的。今天接受了她的建议,换了条“淑女裙”,装逼优雅一回。</p> <p class="ql-block">下午来到智利充满艺术与浪漫,独特而多彩的城市—瓦尔帕莱索。这座被誉为“太平洋珍珠”的海滨城市,建筑大多在陡坡之上。我们乘坐着200年历史的有轨缆车上到观景台,迷宫般的城市和鹅卵石小巷尽收眼底,最远处便是太平洋。</p> <p class="ql-block">瓦尔帕莱索还被称为“涂鸦之城”。徘徊在遍布大街小巷的涂鸦墙前,绚丽多彩的色彩交融,天马行空的思想碰撞,让对此一窍不通的我们膛目结舌,是艺术的创作还是情绪的宣泄?</p><p class="ql-block">虽说没能完全明白作者的意境,但还是能感受到那浓浓的艺术气息。</p> <p class="ql-block">明天就要去复活节岛了,飞机日限二班,一票难求,我们团24人要分成二批去。小梅在第一批,早八点的飞机,我在第二批,晚二个小时。奇怪同室何不一批?小张说是机场电脑出票,还有夫妇不一批的呢!真是无语,电脑果真没人情味。</p> <p class="ql-block"> 圣地亚哥—复活节岛</p><p class="ql-block"> ( 3月4日)</p><p class="ql-block"> 复活节岛位于南太平洋东部,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孤独的地方,1722年4月,荷兰航海家罗格文在复活节当天发现并登上该岛,故得此名。</p><p class="ql-block"> 到复活岛还真不容易,从智利飞行3600公里,历时5小时,折腾大半天方才抵达。</p><p class="ql-block">对跟团游的人来说,还得需要运气。如遇天气等“不可抗力”的因素,航班被取消,便失去了登岛机会。小张说自己带过15个南美团,还是第一次来复活节岛。</p><p class="ql-block">看来我们的运气还不错,心中难免小窃喜,虽说行程有点累,但一路顺风顺水的,还挺值!别心疼那不菲的团费了。</p> <p class="ql-block">复活岛真没白来,异域风情一览无遗,花园酒店美的不可方物。</p><p class="ql-block">当然,主角还是岛上的摩艾石雕像了。他们形象各异,但都拥有长脸、长耳、高鼻浓眉的鲜明特征。有全身、半身的、还有光头、戴帽的。</p><p class="ql-block">大多数分布在岛屿周围,也有少量石像独自矗立,石像大多背对大海,像恪守尽职的卫士,默默地守护着故土和家园,接受着全世界游客的目光洗礼。</p><p class="ql-block">我对摩艾石雕像充满了好奇,这些蜚声世界的石像对于今天的人类,至今还是一个未解的谜:数千年前的拉帕努伊人是怎样孤悬海外,在这里完成如此神奇的工程?</p> <p class="ql-block">站在一尊损迹斑斑的石雕像面前,内心突然泛起一阵涟漪,这曾也是位俊朗飘逸的美男子吧?真想和他来段时空对话,问问他的前世今生?</p><p class="ql-block">想象着千年之后,不,未免也太长了,就一百年吧,日晒雨淋,光蚀风侵,岁月该会有多无情?</p><p class="ql-block">这位曾经的美男子,你是否还能站在这里?是否还有一人和自己一样,站在此处感慨不已?</p> <p class="ql-block">几天后听说,另一北京团,因航班取消没去成复活节岛。</p> <p class="ql-block"> 复活节岛—圣地亚哥</p><p class="ql-block"> (3月5日)</p><p class="ql-block">又回圣地亚哥了,早餐倒牛奶时错拿了咖啡壶,倒出后才发现,不由眉头一皱,这些天睡眠极差,不敢喝咖啡。</p><p class="ql-block">一旁的女服务员察觉到我的异常,主动接过我手中的半杯咖啡,指着牛奶壶示意我重倒一杯,好暖心啊!不由仔细的看了看她,这是位褐色皮肤的混血姑娘,可能为当地土族和欧洲移民的后裔。</p><p class="ql-block">我向她致谢,她微微一笑,露一口白牙。回国以后,每每想起南美,想起智利,姑娘的笑容就在眼前美丽如昨……。</p> <p class="ql-block">上午坐览车游圣母山,看南美第一高楼,打卡圣地亚哥市中心广场、总统府、市政厅、逛步行街等,印象最深的当然是圣母山了。该山位于市区东北部,海拔880米,它不仅是智利热门的旅游景点,也是当地人喜爱的登山运动好场地。</p> <p class="ql-block">登上圣母山顶可以俯瞰整个圣地亚哥市区,北侧是贫民窟,南侧为富人区,明显的贫富差距一览无遗。圣母山上最醒目的便是山顶上的圣母雕像了,这是由法国著名雕刻家创作,法国政府赠送给智利的礼物,从城市的大部分地区都可以看见,成为了圣地亚哥的地标。</p> <p class="ql-block">市政府门前,正好遇到一支抗政府游行队伍。在国外,这种游行司空见惯,人并不是很多,但群情激昂,呼喊着口号,一男子在人群前演讲,警察远在一旁观望,没有任何的干预阻拦,还笑容可掬的接受游人合影要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晚上我们就要离开智利了,突然有点不舍起来,挺喜欢这个国家的。短视频有博主说智利治安条件差,物价高等,我倒没觉得。</p><p class="ql-block">也许大家的看法都没错,都是真实的智利,但又不是智利的全部。</p><p class="ql-block">就我而言,吃住全由旅行社安排,看到的只有智利的光鲜亮丽,而没去贫民窟,没机会接触到底层的本地人,当然感受不到真实的市井烟火,这确是跟团游的短板和缺陷。 若要真正了解当地人的生活,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看来还得选择自由行。</p> <p class="ql-block"> 圣地亚哥·库斯科·马丘比丘</p><p class="ql-block"> (3月6日)</p><p class="ql-block">离开智利飞达秘鲁的库斯科,入住酒店洗漱完毕,已是次日零晨的一点多了。</p><p class="ql-block">听到窗外滴滴嗒嗒的雨声,想到一大早就要出发去马丘比丘,加上3400的海拔反应,连日奔波的疲劳,自己因倒不过时差,每日只有二、三小时的睡眠,人都几乎要崩溃了,毅然决然的服下二粒安眠药。</p><p class="ql-block">凌晨四点半,小梅惊呼:“快起床!来不及了。”我这才睁开眼,离出发只剩下半小时,二人匆忙洗漱,拖着行李去领打包早餐,一阵慌乱。</p> <p class="ql-block">去马丘比丘是大家南美之行的心心念念,而三毛对马丘比丘的一段描述更令人心驰神往:“那座被云雾笼罩的古城,仿佛是天神遗落在人间的棋盘,每一块石头都在诉说着古老的秘密……”。盼了多年的马丘比丘,我终于要来了!</p><p class="ql-block">早上五点准时出发,经过近五小时的汽车、火车、汽车的反复折腾,本人一直处于安眠药的后续状态,昏昏沉沉的随大部队抵达马丘比丘。</p><p class="ql-block">事后听大家谈起热水镇,我一头雾水:“啥时到了热水镇?”</p> <p class="ql-block">马丘比丘!我来了!</p> <p class="ql-block">生活往往就是这样,不经意中也会给你点小惊喜!到达目的地后,天竟然放晴了,太阳毫不吝啬的露出它灿烂的笑容,要知道,昨天甚至今天早上这里都在下雨啊!</p><p class="ql-block">旅友们纷纷调侃自己“人品好”,导游阿龙则炫耀:“凡我带团,下雨都会变晴天”。一旅友接嘴道:“还是大家运气好,要不怎么千万人海中偏偏我们遇到阿龙呢?”这高情商,瞧把阿龙乐的!</p><p class="ql-block">阿龙可不一般,他是当地名导(游)。回国后,在网红“北欧东哥”的南美视频中,多次看到他,看一次,我便向周围人炫耀一回:“这是阿龙,我们的秘鲁导游!”</p> <p class="ql-block">马丘比丘建于15世纪中叶,最初可能是作为印加皇家避暑胜地或宗教仪式的中心。</p><p class="ql-block">然而,随着西班牙的入侵和印加帝国的覆灭,马丘比丘逐渐被世人遗忘,淹没在茂密的丛林之中,</p><p class="ql-block">直到1911年才被重新发现。1983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被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p><p class="ql-block">如今,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游客跋山涉水,只为一睹这座“失落的印加古城”的芳容。</p> <p class="ql-block">站在马丘比丘的城堡废墟前,俯瞰云雾缭绕的山谷,哦,马丘比丘!我突然神清气爽,人一下子清醒了许多,真想矫情几句装装逼。</p><p class="ql-block">于是搜肠刮肚的想了半天,突然想起智利著名诗人聂鲁达的一段诗:我看见石砌的古老建筑物镶嵌在青翠的安第斯高峰之间。激流自风雨侵蚀了几百年的城堡奔腾下泄 ……。</p><p class="ql-block">有点文青范吧?</p> <p class="ql-block">离开马丘比丘,当晚入住乌鲁班巴由百年修道院改建的庄园酒店,这是目前为止自己在国外住过的最好五星酒店,没有之一。</p><p class="ql-block">晚餐在乐队曼妙的音乐中进行,招牌西式牛排让大家垂涎欲滴,可惜因为该死的高反,自己没一点味口。</p><p class="ql-block">阿龙让我试试酒店为大家准备的古柯叶,说是用来泡水喝可抗高反,我试着喝了半杯,也许是心理作用,顿时觉得舒服了多。</p> <p class="ql-block">回国后,常看到有关南美的视频,有博主吐槽去马丘比丘的艰辛,如要提前预订票,还得半夜三更去排队购票,为此增加了许多吃住花销等。</p><p class="ql-block">每当看到这些,我便为自己感到庆幸,因为跟团游根本不存在此类问题。看来无论哪种旅行方式都有利弊,自由行也并非完美无缺。</p><p class="ql-block">现在看来,老年人到国外尤其是到南美这些国家旅游,还是选择跟团游更靠谱,像马丘比丘、复活节岛这些热门景点,旅行社能帮你全盘搞定,无需个人操心。否则的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p> <p class="ql-block"> 乌鲁班巴·库斯科·利马 </p><p class="ql-block"> (3月8日)</p><p class="ql-block">今天是女神节,恰又是团里一女士的生日。一大早去餐厅用餐时,酒店给每位女士赠送了一枝鲜玫瑰,给生日女士赠送一盒蛋糕,这让大家感动不已。出发前阿龙还破例给点时间让女士们去花园拍照。</p><p class="ql-block">酒店花园很大,里面种有各种花草果树,熟透了的牛油果掉落一地,阿龙说要吃可以随便捡。</p><p class="ql-block">想到这在超市可要好几美金一斤,我顿时财迷心窍,也无心去拍照了,高原反应更抛到爪哇国了,兴冲冲的邀小梅去捡牛油果。</p><p class="ql-block">小梅比我高雅,不屑这仨瓜俩枣。对“捡”此等下三滥更为不齿。</p><p class="ql-block">我只有一人前往,趴在树下的草丛里捡了一些,从中挑出几个好的,足有二斤重,放在随身的双肩包里,沉甸甸的像是捡来的黄金。</p> <p class="ql-block">离开乌鲁班巴前往库斯科。库斯科为秘鲁南部著名古城,古印加帝国首都,现为库斯科省省会。</p><p class="ql-block">城中精美的石砌墙垣和太阳庙遗址等古印加文明的痕迹比比皆是。令人费解的是,在当年没任何科技狠活的情况下,古印加人是如何完成此类巨大工程?</p><p class="ql-block">由于此处海拔较高,我又处于晕乎乎的高反症状,阿龙的讲解我也没听进多少,只看见他的嘴巴一直在动,不时还比划一下手势。于是赶紧喝了几口古柯叶茶,含了片西洋参,顿时感觉又清醒了。</p> <p class="ql-block">库斯科城市街道窄小,街道墙壁都是石头垒成。大巴必须换成中巴缓慢通行,人行道也只能贴着石墙挨个走。</p><p class="ql-block">阿龙说这是世界遗产城市,没有进行过大的改造,才保持了古色古香的老城模样。</p><p class="ql-block"> 库斯科的女性长相有共同特征,皮肤黝黑,特像西藏的女牧民,一时让人感觉走进了拉萨的八廊街。 我怀疑她们为藏人和当地土族的后裔 ,阿龙不是说秘鲁是华人最多的南美国家吗?</p><p class="ql-block">正胡思乱想,忽听阿龙说:“别看库斯科女性个头矮,普遍只有1米5左右,但社会地位可不低,男人是不能打老婆的,欺负女性被视为最不耻的行为。”</p><p class="ql-block">此言一闻,团里女士便来了劲,愈发的趾高气昂起来,正好当天又是“女神节”,于是说话声音都高了八度。</p><p class="ql-block">话又说回来,中国女性的地位可不低,至少我们团的女士个个都像女皇,九对夫妇里多半丈夫是“妻管严”,其中一位更是“公鸡”中的战斗机,世界级的宠妻达人。</p> <p class="ql-block">晚上乘机刚到利马,便听到马丘比丘因大雨山体滑坡被关闭的消息,大家惊魂未定后又暗自庆幸,好悬啊!我们差点便与马丘比丘失之交臂了!</p> <p class="ql-block">3、9——利马—皮斯科</p><p class="ql-block">上午大家在烈焰下打卡秘鲁首都利马的中央广场、总统府、市政厅、主教堂等场所。</p><p class="ql-block">说到广场,南美国家的许多广场都叫武器广场,据说是当年西班牙入侵时堆放武器的地方。</p><p class="ql-block">1535年,利马由西班牙殖民者所建,是秘鲁的西班牙文化重地。直到1821年圣马丁将军解放该城,利马一直是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总督驻地,成为殖民地的行政、宗教和文化中心。</p><p class="ql-block">利马有新老二个城区,我们主要游览了新城区,这里街道宽敞,豪楼耸立,建筑颇有欧洲风格,比库斯科现代化多了。</p> <p class="ql-block">午餐后驱车前往皮斯科,参观名为“瓦卡奇纳”的绿洲沙漠,这是年轻人飞车冲沙浪的网红地,景区到处是各色皮肤的年轻面孔。</p><p class="ql-block">迎面走来几个健硕的小伙子,帅气挺拨的身姿活力四射,英气逼人,让人心生羡慕,老家伙们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纷纷感叹:还是年轻好啊!</p><p class="ql-block">排队去冲沙浪的购票队伍足有数十米长。但说实话,就自然景观而言,个人觉得这里远不如甘肃的鸣沙山、月芽泉,故没去凑热闹。</p> <p class="ql-block">离开沙漠后驱车一个多小时前往帕拉卡斯,这是秘鲁太平洋海岸著名的旅游胜地,今晚我们的宿营地。</p><p class="ql-block"> 自离开了高海拔的库斯科,加上喝了古柯叶水,没了高原反应,我的食欲迅速恢复。</p><p class="ql-block">中餐的烤鸡每人一大块,足足有大半斤,配上炸土豆条、饮料,吃了个胃饱肚圆,心想晚餐可得少吃点。</p><p class="ql-block">谁知在帕拉卡斯晚餐时,又是一条大大的油炸鱼及洋葱配米饭,外加一大碗玉米甜汤,一杯果汁,一盅水果块。</p><p class="ql-block">我嘴里嚷嚷太多,一口气却吃了个精打光。</p> <p class="ql-block">晚上洗漱时,发现双肩包里粘呼呼的,一看糟了!昨天捡的几个牛油果熟透了,在车上一挤压,几乎快成糊团状了。</p><p class="ql-block">想到自己冒着高反辛苦捡来,又一路负重提上背下,却成了一堆垃圾,沮丧极了!</p><p class="ql-block">更悲催的是,还不敢吱声,怕小梅笑话,只有躲在洗漱间里悄悄清理,想想不甘心,便赌气把稍好的一个剥去挤烂处,一股脑儿塞进嘴里,“哇”的一声又吐了,一股腐烂味,太难吃了!</p> <p class="ql-block"> 皮斯科—利马</p><p class="ql-block"> (3月10日)</p><p class="ql-block">今天的行程算是丰富多彩。上午坐快艇观鸟岛、看海狮和沙漠上的大地之画。</p><p class="ql-block">鸟岛是一个海礁岛,上面栖息着一些濒临灭绝的海洋动物和鸟类。伴随着海涛发出的阵阵鸟鸣,像是大自然奏起的交响曲 ,在海空上久久回荡。 </p><p class="ql-block">鸟岛礁石下的沙滩上,爬满了密密麻麻的海狮,探头探脑的样子有点滑稽。惹来几个女士嗲声嗲气的尖叫:“好可爱哟!”“太可爱了!”</p><p class="ql-block">我却不以为然,没觉得海狮可爱,那光溜溜、软懦懦的密匝匝一片,让人看了浑身起鸡皮疙瘩。</p><p class="ql-block">我只喜欢企鹅,那走起路来一摇一摆的小样儿,才呆萌可爱呢!可惜这里一个都没有,真有点扫兴。</p><p class="ql-block">至于沙漠上的大地之画,则是小岛坡面上形似烛台的一幅地画奇观,倒是非常醒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比起上述这些景观,其实坐游艇的经历更让人难忘。</p><p class="ql-block">一帮老家伙在南太平洋上“浪遏飞舟”,该是多么的“英姿飒爽”!女士们手扶游艇栏杆,嘎嘎的笑闹个不停,不时发出一惊一乍的尖叫;男士们表面沉稳,内心恐怕也在翻江倒海。</p><p class="ql-block">游艇在巨大的海浪和喧闹中左右摇晃,在大海里横冲直撞,飞速急进,真是惊心动魄!</p><p class="ql-block"> 中午品尝秘鲁国菜“塞维切”,别看它外观色彩斑斓,其实制作极简单,就是把生鱼片用些调味品和柠檬腌制一下,淋上白色的“老虎奶”,配上洋葱,土豆,牛油果生吃而已。</p><p class="ql-block">听说是上了“非遗”的秘鲁国菜,我全程呲牙咧嘴地把它吃完,味道却不敢恭维。</p> <p class="ql-block">下午大家分二批坐小型飞机,空中看秘鲁著名的纳斯卡“大地画”。</p><p class="ql-block">阿龙口吐莲花,说是世界十大谜团之一,介绍的神乎其神,大家听得一愣一愣的,自然充满了期待。 </p><p class="ql-block"> 我们南昌十一人外加一年轻散客为第一批,上机前大家格外激动,又是挥手又是摆酷拍照,搞得像宇航员即将登月似的。</p><p class="ql-block">正所谓“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观看结果大跌眼镜!个人感觉非常一般,不看也罢,况且飞机上看的也不清楚。</p><p class="ql-block">更要命的是,小飞机颠簸厉害,大部分人都晕机呕吐,别说老年人,连上机前气宇轩昂的散客小伙子,下机时也耷拉个脑袋成了“蔫公鸡”!</p><p class="ql-block">我虽没呕吐,但感觉也不太好,全程四十多分钟可以说是“度分如年”。</p><p class="ql-block">这个活动真不建议老年人参加。难怪有人调侃:“不看后悔,看了也后悔”。</p><p class="ql-block"> 待第二批人员看完大地画,大家又坐四小时大巴回利马。终于吃上了一顿中式晚餐,并不地道的几个中国菜,却比“塞维切”好吃多了,大家狼吞虎咽,还是家乡的味道好啊!</p> <p class="ql-block">(上篇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