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唐朝诗仙李白送好友孟浩然去扬州,是在烟花三月的阳春之际,我因有其他安排,到达扬州已是5月的初夏时节,但这不影响扬州彰显自身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扬州,古称广陵、江都,自吴王夫差筑邗城始已有2500年历史。扬州地处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相交处,位于长三角区域中心。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扬州虽未做过都城,但一直是闻名世界的长盛不衰的一线城市,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文化昌盛,是文人墨客、帝王显贵趋之若鹜的地方。古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之说,可见当时的扬州是尽人皆知的繁华富庶之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扬州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是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与扬州相关的古人众多,除前文提到的李白有“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还有杜牧扬州十年,声色犬马,一觉醒来,“赢得青楼薄幸名”,“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还有王安石看到“春风又绿江南岸”,勾起“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思乡之情,再有徐凝《忆扬州》,感觉“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扬州的魅力不只吸引文人墨客,也不乏帝王。隋炀帝三下扬州,最后一次已经天下大乱,但隋炀帝无心朝政,仍沉浸于花天酒地,终被宇文化及斩杀于扬州。康乾二帝则不然,六下江南,每次都巡幸扬州,都是为了公干,促进运河整治和河患治理,进一步推动了扬州的繁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外,还有董仲舒在扬州做官,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鉴真和尚生于扬州;白居易在扬州居住数年;杜牧、欧阳修、苏轼在扬州为官多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代扬州能历经长久不衰的持续繁荣,即便经过战乱也能快速恢复,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良的自然环境。作为粮草、盐铁、钱币运输及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扬州从汉代直至清代,几乎一直站在经济繁荣的制高点,长盛不衰。特别是唐代,海上丝绸之路兴起,农业、商业和手工业迅猛发展,扬州达到了空前繁荣。在清代,扬州的税赋曾达到朝廷全部税收的40%以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近代以来,由于铁路和公路的发展,内河运输逐步弱化,扬州的经济发展速度开始放缓。但古城的光环和文化底蕴还是吸引了众多游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于高铁晚点一小时,到达扬州时,已经夜幕沉沉。走在安静宽敞的街道上,感觉身心很轻松。美美地睡了一晚好觉,第二天换了一个位于老城区的民宿,顺便逛一逛老街巷皮市街。朱自清纪念馆就在这个老街里,我循着导航找到了纪念馆的入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提起朱自清,自然就会想到他的散文,他的散文风格我非常喜欢。融入环境,捕捉心灵,真情实感,朴实清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非常享受这种感觉,就像与自己的心在深情地沟通,也似和周边的物做轻柔的交流,幽幽地诉说自己的心事,常被自己感动,常有莫名的伤怀和凄楚之感。特别是在淅淅沥沥的阴雨天,似乎有无尽的忧思,像连绵的雨丝一样拍打着灵魂。尤其是悱恻缠绵的秋雨时分,这种感觉逾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时是瞬间闪过的思绪,有时是随意的某个行为,会猛然触碰到某一根神经。有时,我会在睡不着的深夜凝视窗外,倾听夜的声音,有时,我会发现月光真的能照进床前,有时,正在做饭的时候,忽然会想起几十年前的蠢事,有时,在无聊的时候,会想起从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经常的是,在长时间要离开某个熟悉的地方,会非常留恋,感到酸楚,甚至伤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朱自清的《背影》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只要看到,脑际中就会萦绕惆怅一词。我最不能忘记的就是愁苦的老父亲在火车站为远行的儿子买橘子的场景:“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这几段描写,将含辛茹苦为儿女操劳一生的老父亲的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让人很心酸。</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也是收进语文课本的名篇,写的非常优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个夏夜,作者心绪不宁,幽幽地来到了月色笼罩的荷塘,那幽僻的小径、一旁的杨柳,都让作者感觉像是另一个世界。“也爱冷静”,“也爱独处”,“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独享无边的荷塘月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荷塘上面,叶子、荷花、露珠、池水,让作者浮想联翩,月光、青雾、微风、薄云,让作者心生忧郁。荷塘周围,远近高低的树、树缝里泻出的暗弱的灯光、远处的山影、水里的蛙鸣,让作者再生惆怅。正当作者的思绪由荷花飞到莲子,从而联想到采莲女子的时候,不知不觉中,已是自家门前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结尾干净、自然、温馨,让人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朱自清,原籍浙江绍兴,后随父定居扬州,是近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毛泽东评价说:朱自清一身重病,但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1948年8月,刚刚50岁的朱自清因病逝世,实在令人惋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里的街巷非常窄,整个一大片区域都是这种很窄的小巷,这是我见过的作为正式街道最窄的小巷了。我住的民宿就在这小巷里,办完入住,我又去逛附近的关东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去关东街的路上,经过一个叫蕪園的地方,旁边就是晚清江南三大名宅之一的吴氏宅第,但没有开放。不过,这吴家的后人吴征铸、吴征鉴、吴征铠、吴征镒非常优秀,被称为吴门四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大吴征铸,南京大学教授,著名戏剧家;老二吴征鉴,医学寄生虫专家,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老三吴征铠,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专家;老四吴征镒,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植物学家。不愧是名门望族,治家有道,名副其实的学术世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往前走不远就是关东街了,这里是4A级景区。远远的就看见了又高又大的东门门楼,前面有一座熊成基的石雕像。百度了一下,熊成基是辛亥革命烈士,因谋刺载洵未果,被捕遇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关东街就是小吃街,各种小吃门店连绵不断,不能都吃,只选了梅花糕,边走边吃,不知不觉来到了个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欣赏园林应该选个好天气,便于锁住精美的景色。今天天气不好,但我还是进去了,毕竟不仅仅是为了拍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个园原是私家园林,是中国十大名园林之一。建于明代,清康乾年间属两淮盐商马氏兄弟所有,嘉庆年间被盐商黄至筠买下,并扩建成前宅后院式住宅。黄至筠酷爱竹子,仿竹叶形状将此园林命名为个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咸丰十年个园遭遇太平天国战火,开始逐渐衰败,后卖给盐商李文安。军阀时期,李家负债,被军阀徐宝山逼迫用个园抵债,不久徐宝山被革命党炸死,此事便不了了之。李家又将个园进一步完善,成为目前的规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26年,李家让出个园,后又几易其主,至解放后收为国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革初期曾遭严重损坏,文革后又重新修葺,2005年被定为4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个园作为公园并不算大,但作为江南园林,亭台楼榭、小桥流水、假山奇石、幽兰修竹,这里应有尽有,虽然小巧却不失典雅,极似画中景致,很有江南味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从盐铁专卖以来,历代盐商都是腰缠万贯的大富豪,黄至筠自然也不例外,不过,人物介绍上说,黄至筠是一位精明的儒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天,按计划来到扬州最具名气的瘦西湖,感受山水扬州,领略湖光胜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瘦西湖是扬州唯一的5A级景区,全长4.3公里,由隋代开始直至清代挖掘的护城河连接而成,始终与大运河相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瘦西湖上最有名的景物就是五亭桥,也叫莲花桥,联通南北两岸。近看,桥墩与桥亭别具特色,古雅秀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亭桥的旁边有一座白塔,是乾隆49年仿照北京白塔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更喜欢远望的效果,让它置身于湖光山色之中,更觉开阔。</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实,生活也是这样,如果囿于眼前的东西,会觉得很普通,不知道珍惜。一旦放眼望去,才发现恢宏大气的风景就在前面,只是没有抬望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个人很渺小,推开窗子去看外面的世界,那里海阔天空,蔚为壮观,真正地豁然开朗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前面不远处,有一座漂亮的台榭,原是乾隆帝为母亲祝寿而建,此处的绿色琉璃瓦与五亭桥的黄瓦朱栋和旁边的白塔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往前走,一座典型的江南风格拱桥坐落在湖水中,在绿树的掩映下,别有风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见过很多城市的湖泊,往往都是用两岸翠柳护堤,给人一种婀娜柔媚之感。瘦西湖的柳堤也不例外,美美地把湖水装扮的更迷人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个飞瀑所在叫水竹居,由乾隆帝赐名,清代是私家园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将到尽头的地方,有一个专门开辟的盆景园,很清幽闲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好几次在水面上都看到了水鸟,原以为是同一种水鸟,甚至是鸳鸯。但网上一查才发现,原来不一样,再仔细看看,确实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成群的是野鸭,独立的是黑天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们太不一样了,黑天鹅有长长弯弯的颈,乌黑发亮的羽毛,鲜红的喙,高傲优雅娴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野鸭则颈短、毛杂,游走不停,一副不安分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瘦西湖不大,一路走下来并不累,走到瘦西湖的北端,已经能看到大明寺的栖灵塔了,便寻大明寺的方向走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爬上坡度不大的小山坡,便看到了大明寺的牌楼,发现还需要购票,便没有进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百度了一下,大明寺初建于南朝,隋文帝为庆贺生日,命全国建30座塔以供养佛骨,便在该寺建造了九层栖灵塔。唐代栖灵塔遭焚毁,北宋年间,欧阳修任扬州太守,在寺内建平山堂,明代重新修建大明寺,清康乾时期扩建大明寺,咸丰年间,寺院又毁于战火,同治九年重建。近代,也经过了几次修建,特别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寺内修建了鉴真纪念堂,寺庙进行了全面维修,时至今日香火不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缓坡上下来,已是正午,我边吃随身携带的食物,边坐上了一辆开往大运河博物馆的公交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达之后,没想到参观的人很多,需要提前一天预约,而第二天我将要离开扬州。无奈,我只是在周围转了转,又返回了住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于还有时间,便又到附近的何园转了一圈。今天天气很好,晴空朗日,微风徐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买票进园后,正好赶上一个导游刚开始代团队进园讲解,我便成为这个团队的临时成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何园是晚清官吏何芷舠的私家园林,也称寄啸山庄。1883年,何芷舠由湖北辞官隐退,来到扬州,建造何园,隐居治家。何园被誉为晚清第一园,占地1.4万平方米,中西合璧,四通八达,营造诗情画意,归隐精致田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与何园的精巧雅致相比,何家的治家之道很令人敬佩。何家有十一条家训,由明代创制,世代传承。包括:孝亲敬长、尊师重教、勤俭持家、读书治学、出处进退、廉洁自律等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何芷舠本是从穷乡僻壤发奋读书、考取功名成就人生的,所以,十分重视子女的教育,何园内专辟读书楼,也是为鼓励后辈发奋读书。而且,何芷舠思想开明,不仅鼓励子女学习中国文化,还送他们出国留学,而且无论男孩女孩,一视同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何芷舠自小苦读,深受儒家思想熏陶,为官之后,本想达则兼济天下,怎奈清政府昏聩无能,只能退而求其次,守住独善其身。何芷舠与张之洞是姻亲关系,在其影响下,他投身洋务,欲实业救国。1901年,何芷舠携全家出走扬州,来到上海,在民族工商业大展身手,为后辈积累了殷实的家底和人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晚年的何芷舠曾有投资办高校的雄心,但未能如愿,而是在儿孙辈实现了。1924年,上海私立持志大学(后改为学院)成立,于右任、孙科、蔡元培、何应钦、刘海粟等均曾为持志学院题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可惜1939年被日军和汪伪特务捣毁,虽然如此,该院还是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一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何芷舠对教育的重视,及大地影响了后辈,在他的第四代祚字辈中,四分之三的人从事教科文卫事业。清代,何芷舠的父亲和长子都是翰林,近现代,何芷舠的两个孙子皆博士毕业,大学教授,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上海创办私立大学,并兼职律师;何芷舠的长孙与长孙的女儿都是著名画家;何芷舠的曾孙和增外孙女都是中国科学院的院士,特别是曾孙何祚庥,既是理论物理专家,又是北大哲学专业的博导,被称为“两栖院士”。</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扬州是个很好的地方,可能是我走的地方不多,感觉地方不大,但生活很舒服。特别是由很窄的巷子连接起来的居民区,我是第一次看到,整洁、干净,丝毫没有旧城区常有的脏乱破旧之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除皮市街和关东街等景区外,马路上行人和车辆都不多,空气清新,街道干净,即便是在人多的地方也不吵杂,是一个舒心安静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也很喜欢扬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