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16日至17日,在重庆泓豪俱乐部的组织下,我们一行十人,驱车一百多公里,前往南川山王坪,此行的主题为鸟类拍摄。</p><p class="ql-block"> 从主城区到南川山王坪镇需要两个多小时,下高速路后,沿着弯曲的山路上山、下山,道路弯道多且窄,有的地方会车都很困难,只能单车通行,好在山路上的车辆不多。</p><p class="ql-block"> 南川群山环绕,沿着弯曲的山路行驶,眼前展现的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有壮观的峡谷,有林立的石壁。南川的海拔高度为1350米左右,森林覆盖率98%左右,气候宜人。夏天的山王坪,阳光明媚,微风拂面,气温适宜,是户外活动的绝佳选择。这里也是鸟类的栖息天堂,鸟类品种繁多,很适合观鸟、拍鸟。每年都有众多的摄影师、摄影爱好者从全国各地来到这是拍鸟、观鸟。</p><p class="ql-block"> 此行收获颇丰。感谢泓豪俱乐部组织这次生态外拍活动!感谢杨伟、小胡两位摄影大伽的全程指导!谢谢同行摄友的帮助!</p><p class="ql-block"> (以下四幅图片来自网络、侵删)</p> <p class="ql-block">红嘴相思鸟</p><p class="ql-block"> 红嘴相思鸟是雀形目噪鹛科相思鸟属的鸟类。又称:相思鸟、红嘴玉、五彩相思鸟、红嘴鸟,因鲜红的嘴而得名。 它体形圆胖、色彩鲜艳,约14-15厘米,体重18-28克。最显著的特征是其橘黄色的胸部和醒目的红色喙,尾羽末端向外弯曲。通常活跃于森林底层,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至我国东部和越南东北部,亦被引入夏威夷、日本等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画眉</p><p class="ql-block"> 是雀形目噪鹛科噪鹛属的鸟类。中等体型的噪鹛科鸟类,以其独特的锈褐色外观和悦耳的鸣叫声著称。体长21-24厘米,体重49-75克。头部及胸部有效暗的条纹,背部呈暖褐色,翼羽边缘带锈色。眼周有醒目的白色眼环和眉纹,耳羽为暗淡的赭褐色,雄雌相似。分布于我国南部和中东部至越南中部,常见于山林地带。因美丽的外表和动听的歌声,成为传统笼鸟交易对象。</p> <p class="ql-block">斑胸钩嘴鹛</p><p class="ql-block"> 是雀形目鹛科Erythrogenys属的鸟类。中等体型的钩嘴鹛,上体橄榄褐色,下体白色,两侧有橙色条纹从脸部延伸到腹部。体长21-25厘米,体重46-79克。分布于缅甸东部、中国、老挝和越南,栖息于亚热带或热带的湿润森林、灌木丛、草地和花园。</p> <p class="ql-block">白颊噪鹛</p><p class="ql-block"> 是雀形目噪鹛科鸟类。俗名:白眉噪鹛、土画眉、小画眉、小噪鹛。其特征为脸部的白色图纹。分布于印度东北部至我国东南部和泰国北部,常见于城市公园、森林及农业区的灌丛中。在我国南方是低山灌丛中的常见鸟种。</p> <p class="ql-block">蓝翅希鹛</p><p class="ql-block"> 雀形目噪鹛科斑翅鹛属的鸟类。两翼、尾及头顶呈现迷人的蓝色。广泛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至马来半岛,包括我国、不丹、老挝等国家。</p> <p class="ql-block">栗颈凤鹛</p><p class="ql-block"> 雀形目绣眼鸟科。又称印支凤鹛,下体白色,拥有醒目的白色喉部和棕色面颊,具有显著的冠羽,雌雄羽毛相似,幼鸟的色彩可能较淡,细节特征随成长逐渐显现。该物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南部、越南中北部及泰国东北部的山地与低地森林。</p> <p class="ql-block">黄臀鹎</p><p class="ql-block"> 雀形目鹎科鹎属的鸟类。分部于我国中部、南部至缅甸和泰国北部的次生阔叶林、栎林、混交林边缘。以其黑顶、白喉、橙黄色臀部和特有的棕色胸带著称。在农业景观中较为常见。</p> <p class="ql-block">领雀嘴鹎</p><p class="ql-block"> 雀形目鹎科雀嘴鹎属的鸟类。俗名:羊头公、中国圆嘴布鲁布鲁、绿鹦嘴鹎、青冠雀,是我国特有鸟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南部、中部、台湾和越南北部。这种中等体型的鹎科鸟类,头部黑色,具有显著的白色领环,喙部粗壮且略弯曲,整体羽色为深橄榄绿色,生活在低山丘陵至海拔约2000米的森林和林缘地带。</p> <p class="ql-block">蓝喉太阳鸟</p><p class="ql-block"> 雀形目太阳鸟科太阳鸟属的鸟类。俗名:桐花凤,雄鸟前额至后颈、耳后块斑、颏、喉绿色带金属光泽,眼线、颊、头侧黑色,颈侧和背暗红色。雌鸟较为暗淡,头和颈灰橄榄色,上体橄榄色,臀部黄色,下体黄色或黄灰色。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至越南南部,活跃于海拔1000 - 3500米的森林环境。</p> <p class="ql-block">黑颏凤鹛</p><p class="ql-block"> 雀形目锈眼鸟科凤鹛属的鸟类。红基色的喙为其独特标识。体长9-10厘米,体重8-14克,是最小的凤鹛之一,上体成灰褐色,下体为浅黄褐色,具黑色脸面和顶冠,顶冠中部灰,边缘黑色,形成低矮的顶冠。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至我国东南部,延伸至中南半岛北部,主要栖息于森林环境中。</p> <p class="ql-block">铜蓝鹟</p><p class="ql-block"> 雀形目鹟科铜蓝仙鹟属的鸟类。以其独特的铜硫化蓝色彩而得名,具有深色眼线。体长约15-17厘米,体重约15-20克。成年雄鸟几乎全身覆盖着绿蓝或天蓝色彩,额头和喉部更为明亮,翅膀和尾巴呈现钴蓝色。雌鸟与雄鸟相似但略显灰暗。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至我国中东部,东南亚,苏门答腊岛和婆罗洲。在我国的云南、贵州等局部地区较为常见。</p> <p class="ql-block">翠金鹃</p><p class="ql-block"> 鹃形目杜鹃科金鹃属的鸟类。俗名:翠鹃、金翠鹃。雄鸟拥有引人注目的翠绿色外观,而雌鸟则呈现棕色和铜绿色,腹部带有独特的横纹。广泛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至我国中南部和亚洲东南部,繁值季节活动于山区低处茂密的常绿林中。</p> <p class="ql-block">冠纹柳莺</p><p class="ql-block"> 是雀形目柳莺科柳莺属的鸟类。又名:克氏冠纹柳莺、克氏柳莺。具有两道醒目的黄色翼斑,以及鲜明的黄色眉纹和顶纹。体形较大的柳莺,长约10厘米,体重介于7.5至10克之间。分布于我国中部、东部,以及亚洲其他部分国家。</p> <p class="ql-block">绿背山雀</p><p class="ql-block"> 雀形目山雀科山雀属的鸟类。又名:青背山雀。色彩斑斓的小形山雀,分布于我国西南及台湾等地区,与白腹的欧亚大山雀亚种分布有所重叠。最显著的特征是肩部绿色区域与颈部黑色区域交界处有一条细的亮黄色环带,以及一条纵贯整个下体的粗黑色条带。</p> <p class="ql-block">红白鼯鼠</p><p class="ql-block"> 松鼠科鼯鼠属。又名:飞狐、松猫儿、白面鼯鼠。体长500-600毫米,尾长超过400毫米。其面部、颏喉部和颈部呈白色眼环成棕色,耳背茸毛白灰色。颈背至尾基部主要呈栗棕色或栗褐色,腰臀部中央有一大型淡色斑块,胸腹部鲜赭色或赭橙色,尾呈栗红色,近尾基处有淡黄色或白色尾环。栖息于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坡森林地带或石灰岩隐蔽处,主要是小杨、核桃、桦树等高大乔木的密林中。为夜行性动物,白天很少活动。</p><p class="ql-block"> 红白鼯鼠一一林中的优雅舞者,身披红白相间的华丽外衣,轻盈地在树梢间跳跃,如同穿着舞鞋的舞者。它们展开宽阔的飞膜,在林间滑翔,宛如一幅优美的流动的油画。滑翔距离能达400米。</p> <p class="ql-block">松鼠</p><p class="ql-block"> 别名:树鼠,因样子像老鼠,而大多数喜欢啃食松果之类的坚,习惯生活在树木尤其是松树上,故名松鼠。体形细长,后肢更长;前后之间无皮翼,四肢强健;眼大而明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