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王旅游~梅农~Ron的美篇

猴王旅游~梅农~Ron

<p class="ql-block">宜昌市文化名家系列访谈 (一) 情满绿水青山:李华章 </p><p class="ql-block">5月15日,宜昌市传统文化研究会陈慧敏、梅龙、董品优、董质良等四位会员拜访了中国作协会员、宜昌市文联原主席李华章先生。华章先生分享了从故乡来到三峡六十多年的人生经历,讲述了行走山水间写作的精彩故事,回顾了将梦想化为现实的人生磨砺,让我们深受感动和启发。 </p><p class="ql-block">访谈嘉宾:李华章,男,湖南溆浦人,中共党员,职称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原理事、湖北省散文学会原副会长。历任宜昌市文化局长副局长、宜昌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宜昌市作协主席、宜昌文艺理论家协会主席、《三峡文学》主编。已出版散文集《湘西、我的梦》、《人生四季》、《江河长流》、《李华章散文选集》等21部;出版少儿图书《高峡出平湖》、《中华三伟人的故事》、《中国的脊梁》等12种,与人合著《鲁迅论文艺》、《长江三峡传说故事》等10余部;散文作品入选《中国新文学大系》(1976-2000年)•散文卷、《中国现当代散文三百篇》等多种全国性选本。有作品被翻译成韩文出版;《李华章文集》全三册,90多万字,2019年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由刘醒龙总策划、主编,列入“芳草文库”, “芳草文库”为湖北文学桂冠序列,至为荣贵。李华章先生曾获湖北省文联先进工作者、宜昌市首届文艺明星奖、宜昌十大德艺双馨文艺家荣誉称号。 </p><p class="ql-block">采访人:梅龙,男,宜昌市传统文化研究会会员、宜昌市老年大学文化和旅游班教师、宜昌市作协会员、中国旅游文学协会会员、宜昌市传统文化研究会文史专委会主任。 </p><p class="ql-block">梅龙:尊敬的李老师您好!今天我和陈会长等几位同事耽误您宝贵的时间,请您给我们谈谈您的人生经历和写作的故事。谢谢您!</p><p class="ql-block">李华章:好的,我也是宜昌市传统会的顾问,很愿意和你们交流! </p><p class="ql-block">梅龙:我们知道您是湖南人,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宜昌工作直退休,把青春年华献给了宜昌,请您给我们讲讲您从湖南到湖北的故事! </p><p class="ql-block">李华章:我是湖南溆浦人。溆浦位于怀化东北部,沅水中游,伟大诗人屈原曾经流放于此,他的名篇《楚辞•涉江》就有“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的诗句,让溆浦名扬天下。县内有屈原文化广场。我读书时,文科成绩好,理科差,尤以作文见长,我写的文章经常被老师作为范文在教室读给同学们听。我一直有个“作家梦”。1955年,我顺利考入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现华中师范大学)。在学校读书时,最崇拜的作家是鲁迅,我曾经用了两年课余时间,仔细地把《鲁迅文集》十卷本通读了一遍,收获很大。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在宜昌师专任教(现三峡大学),在师专站讲台三年,专门讲授汉语言文学及写作,后师专“下马”,被调宜昌二高任教。1971年底,我被调入宜昌市文艺创作组,开始文学创作生涯。我的创作是先深入群众,深入生活,然后再动笔,用时髦的话叫“行走写作”。我记得下基层最长的一次,是连续两个月不归,从兴山,过神农架,襄阳、十堰、重庆、万州等地,整整两月余,记不清跑了多少路,一边行走,一边采访,一边写作。宜昌城区的开关厂、宜棉厂、八一钢厂、树脂厂、柴油机厂、轮胎厂、拉丝厂等都曾留下了我的足迹。我先后在五峰县深入生活长达一年多,几乎走遍了所有的茶园、茶站等地。退休后我走过了大湘西二十多个县,沈从文的故居、他的陵园,我都去了六、七趟。但我跑的最多的地方还是长江三峡,至少在三十趟以上。我的《三峡雄奇此为魁》、《云雨巫山十二峰》、《巫山三台记》、《三峡背篓女》、《三峡,永远的风景》等作品,其“产地”都出自三峡。溆浦是我的出生故土,三峡是我的写作源地。 </p><p class="ql-block">梅龙:您退休前长期担任单位领导,业余坚持写作,著作等身,您是如何兼顾工作与写作的? </p><p class="ql-block">李华章:我从宜昌市文化局到市委宣传部,再到文联、作协等工作单位,基本都担任单位负责人。中共党员,要时时刻刻牢记着党的教导,对党忠诚,对事业负责,这是我的根本原则。1982年,市委决定成立文联,花了近一年时间筹备成立市文联,那时候,地、市尚未合并,宜昌市文联在全省地市中,成立是较早的,走在全省前列。我从副主席到主席,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每一步。在写作上,基本是利用业余时间,因为上班有日常工作,又是单位领导,事务很多很忙,我的业余时间基本上都在行走和创作中,也没有其它爱好,不打牌不打麻将,把所有的心事用在工作和写作上。我1980年加入省作协,1990年加入中国作协,1995年加入中国散文学会,当选理事。在文坛耕耘磨砺五十多年,也实现了我得作家梦。</p><p class="ql-block">梅龙:您曾经获得过湖北省文联先进工作者、宜昌市首届文艺明星奖、宜昌市十大德艺双馨文艺家等荣誉称号,对宜昌文化事业做出了不小贡献,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些荣誉? </p><p class="ql-block">李华章:感谢市委,感谢组织,这些荣誉是上级组织的肯定,是我几十年来前行的动力,是鼓励和鞭策。我深知任何荣誉并不能完全证明真正得成功。我从湖南来到宜昌,宜昌是我的第二故乡,我热爱这里的山水,热爱这里的人文。如果说我还有点成就的话,是党培养的结果,是宜昌厚重的人文支撑了我。我始终与人为善,做好事,行善德,不搞“文人相轻”,秉持“文人相亲”。坚持团结,关心作者,发现新人,培养新人。一辈子走得正,行得稳。在湖北文坛,很多人称我“文坛好人”,这在湖北省文学界都是出了名的。很多年轻人找我,请我写序,我都尽力而为,乐意做伯乐。现在退休多年,也还尽量参加一些文化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我也是你们传统文化研究会的顾问。</p><p class="ql-block">梅龙:您的作品对于宜昌文坛、湖北文坛意义深远,请问您对宜昌文化和旅游的发展,有哪些思考和建议?</p><p class="ql-block">李华章: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这是一直以来大家都在说的一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文化和旅游如何融合发展,如何有机融合,是需要认真思考的。发展旅游必须依靠文化,这是我坚信的一点,秭归发展旅游屈原文化是亮点,兴山发展旅游昭君文化是亮点,这足以说明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在传承文化上下功夫,宜昌山水秀美,人文厚重,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旅游线路也很多,长江三峡,三峡大坝都是世界级的旅游资源。我的文学作品写山水、写旅游,创作初始阶段旅游文学比例偏重。有的作品获得过全国旅游散文大赛金奖或一等奖,比如《神女峰●永远的美丽》、《高峡出平湖》、《巫山神女》等。都是在行走中得到的灵感,可以说,旅行是我写作的源泉。2018年文化和旅游机构合并,机构的合并,行业的融合,学术的新问题,都需要探讨。指传统会要认真思考和研究,善于捕捉文化和旅游的契合点,思考新问题,找出新思路,促进新发展,使文化和旅游同步发展,共同提高。 </p><p class="ql-block">梅龙:我们拜读过您的很多文学作品,您的很多旅游散文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您刚才也提到了旅游文学。宜昌市传统文化研究会正在收集整理《宜昌旅游文学》,打算出版这本书,您对这部书有哪些建议? </p><p class="ql-block">李华章:编辑出版《宜昌旅游文学》是一项有益的工作。希望你们做好这件事。旅游文学有它自身的规律和特点,随着旅游业的兴盛,旅游文学也日新月异,发展很快,宜昌也涌现出不少旅游文学作家,如甘茂华写鄂西清江、韩永强、吴绪久写三峡等,他们都是“行走写作”的高手,其作品有生活,接地气,深受读者喜爱。你们在收集作品时,一定要严把质量关,要精选出精品。作家的生命在于作品。 </p><p class="ql-block">梅龙:宜昌市老年大学开设文化和旅游课程已有六年多了,我们还率先在全国整理出了《老年大学文化和旅游课程教学大纲》。请问您对中老人学习文化和旅游课程有哪些建议? </p><p class="ql-block">李华章:文化和旅游包罗万象,十分宽泛,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多学习、多思考。老年大学开设文旅课是个好事,对于老年人来说是二次学习,是提高的过程。文旅班如何选择课程也需要酝酿和研究,课程太深学员无法接受,太浅又缺乏高度,所以要深入浅出,要雅俗共赏。你们整理出《老年大学文化和旅游课程教学大纲》,太好了,这是创新,因为老年大学没有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你们敢于创新,敢为天下先,值得点赞。希望你们不断努力,继续前进,把老年大学文旅班办得更好,吸引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学习和养老。希望你们多出优秀作品,实践证明,大器晚成的例子举不胜举。</p><p class="ql-block">梅龙:谢谢李老师的鼓励,我们一定继续努力,更上一层楼。我们祝愿您身体健康,长寿不老,艺术之树常青! </p><p class="ql-block">李华章:谢谢大家,祝愿你们健康,快乐! </p><p class="ql-block">宜昌市传统文化研究会 文/梅龙 2025年6月20日</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