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要长寿,多劳动

黄加顺

<p class="ql-block">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世界上没有一个懒汉是长寿的,也没有一个高龄老寿星是讨厌劳动的,而且绝大多数高龄老人都是从事体力劳动的,他们都有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p><p class="ql-block"> 劳动为什么有助力健康长寿呢?首先,劳动能够运动形体、流畅气血、锻炼筋骨,起到调节精神的作用。大家都有切身体会:每次参加完劳动之后,胃口特好,饭量大增。经常劳动,可以促进饮食的消化,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改善心肌营养和新陈代谢,增加神经、肌肉的弹性和张力。其次,体力劳动能够使人体各种功能得到增强,尤其是能够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第三,劳动还可以加强心脏、肝脏、肾脏、肠胃等内脏的功能,调节神经系统,使各种反射更加敏锐。第四,体力劳动还是防止早衰的重要手段之一。</p><p class="ql-block"> 人生步入中年以后,人体各种组织器官都开始老化,而经常参加一些轻微的体力劳动,可增加肌肉的新陈代谢,减慢生理性萎缩,从而有效防止或者延迟关节僵直、骨质疏松等衰老现象的发生,增强体力,为健康长寿打下良好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大家都知道,我国唐代著名的医学家孙思邈活了101岁。他在总结自己的健康长寿之经验时,就说过“养生之道,常欲小劳”,意思是要健康长寿,必须经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他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来比喻养生保健,并身体力行,直到晚年,他还在居把开辟药圃,裁培多种药用植物。</p><p class="ql-block"> 现在广西巴马长寿乡的好多百岁老人们,至今还在坚持下田耕作;日本冲绳的老年居民仍保持着打理“菜圆”的传统。他们的共同点不是使用昂贵的保健品,而是将劳动融入生活的智慧之中。</p><p class="ql-block">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的体力劳动日趋减少,劳动强度也大幅度降低。由于安逸少动,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有人把体态肥胖、四肢疲软、易患糖尿病、冠心病等称为“富贵病”。专家认为,消除“富贵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勤”,特别是退休老人,最好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劳动项目,比如养花、种菜及社区志愿者服务等等,通过适当的生产劳动,达到养生健体的目的,在动态平衡中找到生命的韵律,打破退休后“时间虚无化”的危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