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七十二峪之行…善车峪、太峪、麻峪

萍.遇

<p class="ql-block"><b>秦岭北麓…分布着大大小小,幽深而静谧的山谷,它们被泛称为“秦岭七十二峪”。每条峪口都有自己神秘的特色……</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潼关位于秦晋豫三省交界,战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在这片土地上曾发生过大大小小的战争82场,善车口战役就是其中之一。此次战役是为减轻陕北战场的压力,配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解放中原的一场阻击战。今天的善车峪还是重要的军事管理区域,不得入内!</p> <p class="ql-block">太峪,位于潼关县城东南18公里处,隶属太要镇管辖,太峪南起太峪岭,与洛南县寺耳镇毗邻,北至太峪口,全长15公里,因沟道宽大,原名叫大峪,古时候“大”“太”相通,“太”为褒美之词,故称此峪为太峪。</p> <p class="ql-block">潼关太要镇一带商业气息浓厚,好多地名与“马”有关,光绪十六年(1890)“潼商古道”…这条隐没于时间深处的古道,“北起黄河岸边的潼关县,南越秦岭,经洛南县境,越蟒岭,入今丹凤县留仙坪。据考证,在古代,沿途村落是挑货物的脚夫、驮货物的马队歇脚的“驿站”,往返的骡马,“每日多达千头,马帮往来,客商熙攘。太峪是“潼商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发展现状:太要镇以建设“山水相融,活力太要”为目标,(东部建成商贸旅游示范区,西部建成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以生态修复、绿色矿山打造南部秦岭生态走廊),大力发展秦王寨旅游示范区、太要社区商贸古镇交易区、发展壮大秦岭中药材种植基地等……</p> <p class="ql-block">太峪水库是一个以农业灌溉用水为主的小(1)型水库。 据资料记载,太峪水库建设历经九载,在施工过程中,太峪水库周边,“山上光秃秃,下雨土石走,灾害年年有,谁见谁发愁。”近些年,库区植树造林绿化山坡不停步,现在,植被度已达到80%以上。</p> <p class="ql-block">麻峪位于太要镇西南约3公里处,古称麻谷,今称麻峪,因有古道通往洛南县,故又称麻峪口,主峪道长约十余公里,峪道内主要分为东西两沟,另有许多支沟。<span style="font-size:18px;">矿</span>产资源丰富,采矿对麻峪环境破坏严重,路上到处是粉尘和拉运矿石的车辆,环境可以说是七条峪道中最差的一条,<span style="font-size:18px;">森林覆盖率只45%!</span></p> <p class="ql-block">潼关黄金资源开采历史悠久,据《潼关黄金简史》记载,仅麻峪内发现北宋采矿遗址就有七十二处之多。近代潼关金矿开采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发展到高峰。靠山吃山随着无序开采和乱挖滥采问题的日益严重,引发了环境污染、黄金走私、资源浪费和爆炸伤人、打矿致使地下水严重缺失,日夜流淌的麻峪河已干涸20多年,河水常流一去不复返……</p> <p class="ql-block">《潼关地理志》记载,麻峪生长着大量的狼麻草,因而名其为麻峪。麻峪生长的麻狼草也叫狼尾草。《诗经·小雅·大田》中有“既坚既好,不稂不莠”的诗句。“稂”即麻狼草,麻峪之麻狼草在秦岭北麓峪中也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它于农田有害而于牧畜有益,正所谓“锄田者去之则不茂,养马者秣之(草料)则牲肥”也。</p> <p class="ql-block">2018年,在秦岭生态环境问题整治中,县上针对太峪、麻峪矿场弃渣滑坡治理采用“河道矿渣清理+拦渣挡墙+覆土绿化”的综合治理措施!如今的峪道、沟岔,合法坑口严格按照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要求,安装在峪道里的数字监控探头,实施不间断监控,秦岭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成果一定会得到巩固。既是金山银山又呈绿水青山的局面一定会长久地存在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