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风陵渡2 走近西侯度遗址

森林(李秀亲)

<p class="ql-block">文/摄影 李秀亲</p><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由亲友团拍摄,特此致谢!</p> <p class="ql-block">五月十日的午后,也是一个温暖和煦的日子。在参观了印象风陵渡景区后,我们跟随着当地老师的脚步,前往风陵渡镇西侯度村,走入了远古时代的古风里。</p> <p class="ql-block">我们要寻访的西侯度遗址,位于芮城县风陵渡镇西侯度村,遗址范围约12平方千米。该遗址发现于1959年,于1961、1962、2005年先后进行过三次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古脊椎动物化石和石制品。</p> <p class="ql-block">西侯度遗址的发现,把人类用火的历史从70万年前的周口店北京猿人时期向前推进了173万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最早的人类用火遗址和中国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存之一,也是亚洲首次发现的属于早更新世初期的人类文化遗址。</p><p class="ql-block">1988年,西侯度遗址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在西侯度遗址进行了圣火采集仪式。</p> <p class="ql-block">进入景区,带着原始古风的建筑映入眼帘。一组旅拍照片也是有大片的既视感。圆顶的茅草屋,一串串红灯笼点缀着仿佛走进了远古时代。</p> <p class="ql-block">展厅由两部分组成,我们首先参观了“古代体育文化展”。展厅通过丰富的图片还有内容介绍,将竞技运动中的马球、 捶丸等呈现在游客面前。</p><p class="ql-block">田径运动的跑跳投等作为人类最初的技能,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称为了民间竞技和军事训练项目。</p><p class="ql-block">力量运动则介绍了古代人类习武和健身中广泛流传于民间的练力、举重、角抵等形式。</p><p class="ql-block">水嬉冰嬉部分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水上运动,包括游泳、跳水、潜水,还有龙舟竞渡等形式。</p> <p class="ql-block">在展厅的一角可以看到原始动物骨骼标本。在距今18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生活在西侯渡一带的古人类,使用原始的打制石器从事原始生产活动,这些生产活动,对他们的体能和技巧提出的种种要求,影响了他们的体质进化,原始的体育活动伴随着原始人类艰辛的生产活动逐渐诞生。</p> <p class="ql-block">另一个展厅就是西侯度遗址陈列室。</p><p class="ql-block">一进展厅,就看到了醒目的大型图片:二青会圣火取火地。原来,几年前在太原举办的二青会,圣火取火地就是西侯度遗址,图片中的黄河图非常的壮观。从前言的介绍中,我们知道了西侯度遗址位于山西省西南端黄河转弯处——山西芮城县风陵渡镇以北约7公里黄河左岸的丘陵地带。发现于1959年,距今有180万年的历史西侯度遗址,位于山西省西南端黄河转弯处﹣﹣芮城县风陵渡镇以北约7公里黄河左岸的丘陵地带,发现于1959年,1961、1962、2005年先后进行了三次发掘,出土了大量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石制品。</p> <p class="ql-block">动物化石有平额象、野猪、披毛犀等22种,石器有三棱大尖状器、刮削器、小型砍斫器等器形。另外还出土有动物烧骨和有人工切割痕迹的鹿角。据古地磁测定,其地质年代为早更新世初期,距今约180万年,是东亚地区最先发现的早更新世初期人类文化遗址,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大陆发现的最早的人类脚踏地。1988 年 1 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从展板图文并茂的介绍中,可以看到考古发掘的过程。</p><p class="ql-block">1959年10月,由中国科学院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率领的考古队发现了西侯度遗址。1960年6~7月间,贾兰坡、王建等确认该遗址为旧石器时代初期石器地点,野外编号6053地点。1961~1962年,山西省文管会考古学家王建率领的考古队在西侯度进行了两个年度的发掘,获得了包括石制品、烧骨和带有切痕的鹿角在内的科学资料。2005年4月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王益人率领一支科研队伍,再次对这处我省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进行了50余天的考古发掘,获得石制品和化石标本1500余件,西侯度遗址的考古研究取得了很大的突破。</p> <p class="ql-block">除了考古专家,在展板介绍中,我们还认识了当地的文物管理员薛俊虎。他是山西省芮城县风陵渡镇西侯度村人</p><p class="ql-block">担任过大队支部书记等职务,1961年 - 1962年曾参加过西侯度遗址的发掘工作,1983年西侯度遗址成立文物保护小组,开始担任文物保护员,负责西侯度遗址的日常管护。</p><p class="ql-block">2004年西侯度遗址文物管理所成立后,常年坚守在文物保护第一线,不畏严寒,不避酷暑,做好遗址内的安全巡查和保护工作,在巡查中发现了79件古脊椎动物化石和石器标本,全部捐赠给博物馆</p><p class="ql-block">编写了《西侯度》一书,对弘扬和传播西侯度的远古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多次被评为省、市优秀文物保护员。</p> <p class="ql-block">从西侯度遗址陈列室出来,我们一行沿着山路拾阶而上,几株月季花开得红艳艳的,路上还看到几个有关火及远古人类的雕塑群。</p> <p class="ql-block">一路攀登,很快就到达了圣火公园。再回望刚刚登山的路,西侯度遗址陈列室已经在谷底了。</p> <p class="ql-block">从圣火公园的介绍中知道了我们现在是在人疙瘩岭上。一条长长的台阶通往公园,这是一个以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为创作原型,以营造空间氛围和创造大地艺术景观为原则,以洞穴艺术为主要形式,从“火的发现”“火的礼仪”和“火的驯服”三部分进行叙事。</p> <p class="ql-block">一个开放式的似黄土拓展开的空间,有延伸的走道,也有几个像石碾形状的雕塑,这应该就算是黄土峁了吧?没想到竟然得到了男士们的青睐,纷纷打卡这里,仿佛有了千斤重担我来抗的气势。</p> <p class="ql-block">而有自然光亮透过的一线天,则被女士们看好,也来一次美拍时刻。两边如悬崖峭壁,有一条光带投射出的世界,还是让人有了舒畅之感。</p> <p class="ql-block">四周的黄土脚下的石子,透着原始的震撼和自然的质朴。</p> <p class="ql-block">一个台阶通向外面的世界,也有别的人通过这里继续前行就可以登高望远。一旁也有一个平缓的出口,在这个打卡之地留影一番后,我们选择了从旁边出去一探究竟。</p> <p class="ql-block">一出来,北望,那个连绵起伏的中条山也到达了最西端。这里北靠中条山,南边遥望的就是华山。而站在这里,可以清晰地看到,这边就是那个中条山的最西边了。</p> <p class="ql-block">中条山,位于山西省南部,黄河、涑水河间。横跨临汾、运城、晋城三市,居太行山及华山之间,山势狭长,故名中条。主峰雪花山,海拔1994米,位于山西省永济市东南。东北端与王屋山相接的历山,海拔2322米,为涑水河发源地。因中条山屏蔽着洛阳、潼关和中原大地,拱卫着西安和大西北,瞰视着晋南和豫北,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中条山依黄河而行,山势狭长,整条山脉划开了中原与西北:它的北侧是晋南盆地,南侧是中原大地,如同一道磅礴的天然门户。</p> <p class="ql-block">一个个台阶就成了观景台,同窗好友留下了五月初始难忘的回忆。上了台阶,就看到了圣火台,2019年在太原举办的二青会圣火就是从这里取火的。而这个广场就是圣火台广场。</p> <p class="ql-block">最让我激情澎湃的是,黄河就在视野中出现了,我是激动的喊出,看,那就是黄河!那里就是黄河大拐弯。黄河九曲十八弯,在这里,黄河由南北向转向了东西向,向着大海的方向,东流而去了!</p> <p class="ql-block">黄河在我国的版图上浩浩荡荡由西向东进入大海,形成了一个壮阔的"几"字,而"几"字中最最壮观的大拐弯便是右下角的一拐:黄河经过晋陕大峡谷,落壶口,冲蒲州,撞上秦岭华山,猛地向东一拐,彻底改变方向,从此像驯服的精灵,浩浩荡荡向东流去。</p><p class="ql-block">而大拐弯所在的山西省运城市风陵渡镇是山西省最大的一个镇。五月十日,我们一行站在风陵渡镇西侯度遗址的圣火公园,看着壮阔无比的黄河由此东流而去,当时我是以激动的心情喊出的,这里是黄河,这就是那个大拐弯。</p> <p class="ql-block">圣火公园的最高处,也可以从外面的平台,一步一步的攀登而上,登到最高处,看蓝天上白云飘飞,如银河一般的黄河就在视野的远方,在这里来了一个大拐弯,缓缓向东流去。</p> <p class="ql-block">视野如此的宽广,起伏的山陵,这个圣火台,还有随风转动的一个个风力发电装置和朦胧的中条山脉,……远古文明与现代之光交响辉映。</p><p class="ql-block">而那条大河 ,那条母亲河,在岁月悠悠里,见证着这里时代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写于2025年6月2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