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b></p><p class="ql-block"><b>铭记历史,砥砺前行!</b></p><p class="ql-block"><b>谨以此书祭奠杨靖宇将军和东北抗联的英烈们!</b></p><p class="ql-block"><b> ——燕东皓月</b></p> <p class="ql-block">第二十四章:希望的曙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老边沟一战,抗联战士们凭借着非凡的智慧与勇气,在那沟壑纵横、林木茂密的险要之地,与日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巧妙周旋。这场战斗,宛如一场精彩绝伦的棋局,抗联战士们步步为营,成功摆脱了日军如影随形的追击。此役不仅彰显了抗联的顽强不屈,更如同一束璀璨的光,让大家在漫长的黑暗中,真切地看到了胜利的希望曙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杨靖宇深知,这段时间以来,抗联虽如傲雪寒梅般坚韧不拔,但也不可避免地遭受了一定损失。然而,日军又何尝不是被折腾得元气大伤,狼狈不堪。就像两头在泥沼中恶斗的猛兽,抗联虽有伤痛,但日军也同样疲惫不堪、伤痕累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队伍行至一处静谧而隐秘的山谷,终于停下脚步进行休整。杨靖宇身姿挺拔,登上一块突兀的巨石,目光如炬,扫过眼前这群疲惫却眼神坚定的战士们。他的声音,如洪钟般响彻山谷:“同志们!这段日子,我们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却一次次成功击退日军的疯狂进攻。每一场战斗,每一次冲锋,我们的努力都如同一颗颗坚实的基石,铸就了今日的局面。日军看似强大如虎,可我们的顽强抵抗,已如利箭般刺入他们的心脏,令其胆寒。只要我们继续紧紧团结在一起,坚定不移地战斗下去,胜利的天平必将向我们倾斜,胜利一定属于我们!”</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战士们听着杨靖宇这番激昂的话语,心中的热血瞬间被点燃,纷纷振臂欢呼。此时,仿佛上天也被这激昂的氛围所感染,阳光奋力穿透厚重云层的缝隙,如金色的丝线般洒落在山谷之中,为这片饱经战火蹂躏的土地,带来了一丝久违的温暖与希望。那阳光所及之处,仿佛为一切都镀上了一层神圣的光辉,给战士们注入了无尽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抗联战士们如同灵动的游击精灵,在本溪广袤无垠的深山密林中,继续如火如荼地开展游击战争。他们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和灵活多变的战术,与日军斗智斗勇。时而如鬼魅般悄然接近日军设施,一举将其破坏,让日军的行动陷入混乱;时而又如猛虎下山,突袭日军的运输队,截获物资,削弱日军的实力。他们的每一次行动,都像一把把利刃,刺痛着日军,让日军在本溪的统治如坐针毡,不得安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抗联积极发动群众,如同春风化雨般,将抗日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个本溪百姓的心中。越来越多的本溪百姓,被抗联的英勇事迹所感染,纷纷加入到抗日的伟大队伍中来。他们或是冒着生命危险为抗联提供宝贵的情报,让抗联能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或是节衣缩食,为抗联提供物资支持,成为抗联坚实的后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本溪这片充满热血与抗争的土地上,抗联的旗帜高高飘扬,猎猎作响。这旗帜,宛如黑暗中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了人们抗日的道路,指引着大家奋勇前行。杨靖宇和他的战友们,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着一曲曲壮丽的抗日战歌。他们坚信,终有一天,会如秋风扫落叶般,将日寇彻底赶出中国,迎来民族解放的那一天。而本溪的山水,也将永远铭记着他们的英勇事迹,成为后世子孙代代传颂的不朽传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祖国的尊严与自由,勇往直前,无所畏惧。</p> <p class="ql-block">第二十五章:密营中的新契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经历老边沟的周旋战后,抗联战士们暂于山谷的隐秘密营休整。密营位于本溪老边沟深处人迹罕至之地,四周被高大的树木环绕,仿佛与世隔绝。战士们虽疲惫不堪,但眼中的斗志却丝毫未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杨靖宇深知,短暂的安宁只是暴风雨前的平静,日军必然会卷土重来。他召集各小队队长在地窨子里开会,地窨子阴暗潮湿,弥漫着一股陈旧的气息。众人围坐在简陋的木桌旁,桌上摊开着本溪地区的地图,地图上用各种符号标记着日军据点、巡逻路线以及抗联的行动轨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同志们,老边沟一战虽成功摆脱日军,但他们不会轻易放弃。我们必须寻找新的机会,给予日军更沉重的打击,扩大我们的抗日力量。”杨靖宇神情严肃,目光扫过每一个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时,一位侦察兵匆匆赶来,带来了一则重要情报:日军近日将有一批重要物资从本溪县城运往位于桓仁附近的一处前沿基地,运输路线会经过老秃顶子山附近。老秃顶子山地形复杂,是打伏击的绝佳地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杨靖宇听后,眼睛一亮,指着地图上老秃顶子山的位置说道:“这是个难得的机会。我们若能成功截获这批物资,不仅能极大地补充我们的装备和给养,还能再次打击日军的士气。”众人纷纷点头,一场针对日军运输队的伏击计划在密营中悄然酝酿。</p> <p class="ql-block">第二十六章:伏击前夕的紧张筹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当那份至关重要的情报传至密营,抗联战士们即刻如临战的雄狮,迅速且有序地展开行动。密营之中,气氛凝重而热烈,每一位战士都深知此次伏击任务的重大意义,那关乎着抗联的补给,更关乎着对日军的又一次沉重打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战士们全神贯注地筹备着伏击所需的物资和武器。他们手中的枪支,如同亲密无间的战友,被小心翼翼地擦拭着,那专注的神情,仿佛要将每一寸枪身都打磨得锃亮,容不得一丝灰尘。在擦拭的同时,他们还仔细检查着弹药,一颗一颗地审视,确保每一发子弹都能在关键时刻精准射出。而对于手榴弹,战士们更是反复确认拉环是否顺畅,轻轻拉动,感受那微妙的触感,不放过任何可能出现的隐患,仿佛这小小的拉环,便是决定战斗胜负的关键一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另一边,负责制作陷阱的战士们则深入山林。本溪的深秋,已然寒意渐浓,冰冷的山风如同一把把锋利的刀刃,毫不留情地刮在战士们的脸上,带来阵阵刺痛。但他们浑然不觉,一心只专注于手中的工作。他们挥动着斧头,砍伐着粗壮的树木,每一下斧落,都伴随着树木沉闷的声响和木屑的飞溅。随后,他们将砍伐好的树木削制成尖锐的竹签,那竹签的尖端,在透过树叶缝隙洒下的阳光中闪烁着寒光,仿佛在无声地宣告着,即将给日军运输队来个措手不及的“下马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赵刚肩负着重要使命,带领一队战士前往老秃顶子山勘察地形,为此次伏击选择最佳地点。他们沿着崎岖蜿蜒的山路艰难前行,每一步都需要小心翼翼,以免在这陡峭的山路上滑倒。山风呼啸而过,发出尖锐的呼啸声,仿佛在为他们的行动奏响一曲激昂而紧张的乐章。赵刚一边艰难地攀爬,一边敏锐地观察着周围的地势,目光如鹰隼般锐利,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他的脑海中不断盘算着,如何根据这复杂的地形,巧妙地布置兵力,以达到最佳的伏击效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终于,他们抵达了老秃顶子山。在一番细致的探寻后,他们发现了一处绝佳的伏击地点——一条狭窄的山谷。两侧山峰犹如刀削斧劈般陡峭,直插云霄,仿佛是大自然为这场伏击特意打造的天然壁垒。山谷中间,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静静延伸,这正是日军运输队的必经之路。赵刚的眼中瞬间闪过一丝兴奋的光芒,他激动地对身边的战士说道:“这里简直再合适不过了!我们在两侧山坡设伏,等日军运输队一进入山谷,就如同瓮中之鳖,插翅难逃!”战士们听后,纷纷用力点头,眼中闪烁着期待与坚定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日军运输队在他们的伏击下狼狈不堪的场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回到密营后,赵刚一刻也不敢耽搁,将详细的勘察结果汇报给杨靖宇。杨靖宇站在简陋的作战地图前,眉头微皱,仔细聆听着赵刚的汇报,同时对照着地图上的标记。根据老秃顶子山的地形以及日军运输队的规模,他迅速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周密详尽的作战计划。随后,他有条不紊地向各小队明确了各自的任务,每一个细节都交代得清清楚楚。此刻,万事俱备,只等日军运输队如预期般踏入这精心布置的陷阱,一场激烈的战斗即将拉开帷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