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自驾游

三葉

<h1><b style="font-size:22px;">【</b><b>写在前面的话</b><b style="font-size:22px;">】</b><span style="font-size:22px;">呼和浩特,我的第一故乡,一个魂牵梦绕的地方。这里,有我童年、少年的美好时光。老爸也有四十多年没来过了,也是很想来看看,因此有了这次呼和浩特自驾游。</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们到呼的第一站是气象局大院,我的出生地。我在这里长到13岁,故地重游,勾起小时候的印象:旧时气象学校的大楼还在,一条正中的马路还在,西边一溜平房(西房)的地基还在,但已改建了楼房,可朝向没变。通过这些座标,依稀可以找到当年我家居住平房的位置以及千家万户都离不开的大食堂的位置。寻找这些旧址,才让我体会到考古为什么非要找遗址的意义,那有一种亲切,一种寻根的亲切,一种从心底油然而生的亲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老爸说,他在梦中经常能够梦到这个大院,早就想来看看。如今走在这条正中的马路上,尽管未遇旧相识,当年同事已难数,不过旧时的元素还在,记忆依稀可见,仍是兴奋不己,感概万千。</span></p><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font-size:22px;">【导读】本次呼市自驾游共玩了三天,将呼市的主要街道和二环线都转了转。呼市建设的很美,绿植、花园很多,很有现代都市的气派。这三天主要游玩的地方有大召寺、小召寺、塞上老街/内蒙古科技馆/青城公园/恼包村。这几个地方各有特色,作为本篇文章的基本素材。</span></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lt;1&gt;游大召寺小召寺塞上老街</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召寺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南部,通道街南段,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属黄教。大召寺是呼和浩特最早建成的黄教寺院,也是内蒙古地区仅晚于美岱召的、蒙古人皈依黄教初期所建成的大型寺院之一,在内蒙地区很有影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召寺是由明朝时期土默特蒙古部落首领阿拉坦汗于明万历7年(公元1579年)主持创建的,1580年建成,是呼和浩特最早兴建的喇嘛寺院,也是内蒙古少有的不设活佛的寺庙。因康熙皇帝曾在此住过几日,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敬,僧侣们取消了活佛转世的规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召不仅是一处佛教圣地,也是一处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大召寺建筑辉煌,围绕其周边建有塞上老街和小召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视频:大召小召走一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塞上老街紧邻大召寺,是一条具有上百年历史的商业街区。整条街区的建筑保留了明清建筑风格,古色古香,文化氛围浓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现在的小召寺都是新建的仿古建筑,以商业为主,这里的烧麦很好吃,是呼和浩特的特色小吃之一。</span></p> <h1>老艺人的演唱很到位,有点京东大鼓的味道,听起来很美。</h1> <h1>坐在德顺源门前的凉棚下听着老艺人的演唱,品尝呼和浩特的美食烧麦,很惬意。</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lt;2&gt;内蒙古科技馆</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内蒙古科技馆,位于呼和浩特新城区,北垣东街甲18号,毗邻内蒙古博物院、乌兰恰特以及内蒙古艺术剧院。科技馆新馆于2016年9月建成开放,投资6亿元。其外型非常有特点,门前的大红球象征着徐徐升起的旭日,前门脸的轮廓造型形似马鞍,上檐条纹象征着哈达,正上方挑起的飞檐状似沙丘,用马鞍、哈达、沙丘这些内蒙古特有的地域元素暗指草原,加上旭日,就是“草原上升起了不落的太阳”这样一个主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科技馆内部分三层九个展区,有探索与发现,创造与体验,地球与家园,魅力海洋,生命与健康,科技与未来,宇宙与航天,智能空间,儿童科技园。我们走马观花,快速游览,一个上午的时间就消耗掉了。如果细品下来,相信两天都不够用。比较有意思的是1:1天宫一号太空仓,真实感受了一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旭日与沙丘两个自然元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玻璃窗内的马鞍钢架造型和屋顶的白色条纹寓意哈达,展现出马鞍、哈达这些具有草原特色的元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内蒙古艺术剧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神舟飞船</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lt;3&gt;青城公园</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青城公园的前身是龙泉公园,始建于1931年,1950年更名为人民公园,1997年更名为青城公园,2003年9月免费对市民开放。现在的公园占地面积44.82公顷,是初建时期1.33公顷的33倍。园内杨柳参天、繁花似锦,市民说学逗唱、娱乐休闲,游客络绎不绝、徜徉林荫小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进公园北门有几棵参天的大柳树,这是老爸与他的同事们于上世纪的1958年亲手栽种的,也是这来呼的一个心愿——亲眼看看这几棵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青城公园承载了呼和浩特几代人的记忆,既是自然生态的记录,也有老一辈建设青城的缩影,还是市民休闲娱乐的舞台。漫步其间,既能感觉到历史脉搏的跳动,也能体验到当地市民的悠闲日常,是个好去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老爸身后的这几棵大柳树,是上世纪1958年老爸与他们的同事们亲手栽种的,67年过去了,如今已是参天大树,它见证了长辈对青城建设的贡献,见证了呼和浩特的发展历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老爸与大树留影作个纪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们和老爸与大树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青年湖,一个亲切而又熟悉的湖泊。上世纪的1979年,我还是个学生,来呼实习,与我的另一半在这里荡过桨、留过影,牵手走在树荫下。如今再临湖畔,风景依旧在,我已入华年。</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lt;4&gt;恼包村</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恼包村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保合少镇,是一个有着300多年历史的村庄。恼包村最显箸的特点就是它的转型发展。这里曾是水患频发、土地贫瘠的落后村庄,村民们多靠出去打工为生。2012年的一场山洪,村党支书李恒彪带领村民重建家园,走上了一条生态旅游的发展道路。现在的恼包村已成为内蒙古乡村振兴典范村和网红村。它有几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将江南水乡的风格与塞北风光相结合,村内呈现小桥流水、绿树成荫的江南风光。二是中西建筑风格交融,村西是典雅古朴的传统院落,村东是欧式风格的现代楼。三是业态丰富,有恼包之眼的摩天轮,有美轮美奂的水上乐园,有民俗大集文化展览,吃住行玩购娱多项服务服务游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如今的恼包村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2年的1600元增加到2023年的5万多元,增长了30多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恼包村很美,白天赏江南景色,上恼包之眼看土默川平原风光;夜间灯光秀、烟花秀、夜市美食街,够成夜晚风景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视频:呼和浩特恼包村</span></p> <p class="ql-block">视频图片:三叶拍摄</p><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呼和浩特</p><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2025年6月10~12日</p><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三叶</p><p class="ql-block">制作时间:2025年6月2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