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孩子走路早就是聪明吗?</p><p class="ql-block"> 有些家长以孩子不爬就走而感到骄傲,认为是聪明的表现,也有些家长为孩子走路晚而焦虑,总担心发育迟缓。</p><p class="ql-block"> 事实上,比起纠结走路早晚的问题,更值得关注的是孩子走路前的爬行问题,孩子的成长是按照一定的轨迹发展的,需要一步一步的走,爬行甚至比走路更重要。</p><p class="ql-block"> 有研究表明,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少要保证500个小时的爬行。</p><p class="ql-block"> 那些不爬就走的孩子,看似能力发展的早,其实就像盖楼没有打好地基一样,埋下了不少的隐患,会在孩子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慢慢的暴露出来。</p> <p class="ql-block"> 比如平衡力差、走路容易摔倒、写字时握笔姿势僵硬、写作业跳行漏字、考试总看错题目、甚至系鞋带都比同龄人慢半拍等问题。</p><p class="ql-block"> 。这些看似无关的小问题,其实根源往往都是因为孩子小时候没有爬够。</p> 一、为什么孩子要多爬行 <p class="ql-block"> 爬行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实际上锻炼了孩子的多种能力,为孩子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p><p class="ql-block"> <b>运动能力方面:</b></p><p class="ql-block"> 爬行是孩子走路之前需要经历的阶段,<b>可以让孩子的肢体逐渐变得协调平衡</b>。</p><p class="ql-block"> 在爬行的过程中,孩子会手脚并用的往前移动,能够同时锻炼到孩子的上肢力量和下肢力量,长大后在体育活动中会比别人更有优势,就连晕车的概率也比别人低。</p> <p class="ql-block"> <b>感觉统合方面:</b></p><p class="ql-block"> 孩子在爬行时头部会不自觉的往前伸,在这个过程可以激活我们的前庭觉,越早给予孩子适当的<b>前庭觉刺激,对孩子的平衡感和空间感越有益</b>。</p><p class="ql-block"> 而且手部和膝盖会接触到不同材质的地面,还能<b>激活孩子的触觉感知</b>,以后扣纽扣、系鞋带、做手工都会很轻松。</p> <p class="ql-block"> <b>学习认知方面:</b></p><p class="ql-block"> 爬行时,宝宝的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能够得到整合,提升空间感知能力。</p><p class="ql-block"> 孩子以后的空间立体能力比较强,不容易出现看书漏字、写字出格的问题,思维能力也比较好,学习效率会很高。</p> 二、孩子爬行的关键期 <p class="ql-block"> ●5-6月:宝宝还不能很好的控制爬行的方向和动作,但有的宝宝可以用上肢撑起上半身了,虽然还不稳,但已经在为爬行做准备了。</p> <p class="ql-block"> 训练方式:用手垫在宝宝的腹部,再向前稍微送一下,让宝宝有爬行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7-8月:宝宝的四肢开始变得有力,头也能抬稳了,背部肌肉的力量也有所增强,这时不用支撑也能坐好,还会喜欢把身体向前探,想取到周围的玩具,这是学会爬的前奏。</p><p class="ql-block"> 训练方式:利用宝宝喜欢的玩具或者会动的玩具逗引宝宝往前爬。</p><p class="ql-block"> ●9-10月:宝宝已经熟练掌握爬行技能了,会不满足于平地爬行,喜欢翻越一些障碍物。</p><p class="ql-block"> 训练方式:可以在宝宝和玩具之间放一个圆柱形的靠枕,让宝宝从靠枕上爬过去,在孩子的周围做好防护。</p><p class="ql-block"> 每个阶段,孩子的能力都在不断提升,家长一定要抓住这些关键期,不仅以后走路会更好,未来的学习和生活能力也会领先同龄人。</p> 三、错过爬行期该如何补救 <p class="ql-block"> 有的家长起初并不了解这些,等到想要重视的时候,才发现已经过了爬行的关键期。不过也不用过于担心,通过相应的训练,同样可以弥补不足:</p><p class="ql-block"> 趣味爬行挑战:双手撑地手膝爬、手足交替爬、下肢着地匍匐爬、同侧手脚螃蟹爬等。</p><p class="ql-block"> 运动强化训练:带孩子做一些拍球、跳绳等运动,能够加强肢体的协调性;练习走平衡木、翻跟头,可以提升空间感知能力。</p> <p class="ql-block"> 专业感统游戏:让孩子趴在大陀螺上前后晃动,模拟爬行时的前庭刺激;用不同材质的刷子轻轻按摩手脚,强化触觉感知。</p><p class="ql-block"> 虽然游戏很简单,但是坚持练习下去,孩子的能力就会一天比一天好。</p><p class="ql-block"> 如果孩子比较抗拒,或者孩子已经出现了感统能力失调的表现,家长就要费点心思了,可以带孩子进行专业的感统训练,针对性的进行弥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