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童年的记忆里,就听大人们说过,县城里有条隍庙街。</p><p class="ql-block">少儿时期,跟着大人们去赶集,对那里便有了点印象(赶集,皖北俗语,未改革开放前,特指去县城,因为老家离县城也就几里路,并不是太远)。</p><p class="ql-block">再后来,应该是刚上初中那会,改革开放了,县城有了农贸交易市场,隍庙街东关南口那里是有几家卖鸡的,北关街口处有点卖鱼虾的。那时的乌龟、螃蟹,几乎是没人食用。上世纪<span style="font-size:18px;">六七十年代,未改革开放前,城乡是没有集市交易的。所有物资供应均通过供销社的代销点,一间或几间门市部凭票购买。</span></p> <p class="ql-block">随着年龄的增长,读了高中,乃至后来又在省城读大学时,又知道了宿州有个城隍庙,合肥也有个城隍庙,全国各地很多地方都有。应该说,全国大多数城市的城隍庙,都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建立起来的,服装、鞋帽、日用百货等小商品市场。</p><p class="ql-block">而灵璧隍庙街的来历,应该是很早的。在自己三探隍庙街时,第二次才发现街南口西侧的一面文化墙上,给出明确答案,它始于隋,延续至今。</p><p class="ql-block">记不清孙淮滨(当代灵璧文化名人)老先生在他的哪本著作里,记述过灵璧城隍庙的位置与结构了。但有一点应该肯定的,灵璧也是先有城隍庙,尔后有隍庙街的。</p><p class="ql-block">近年来,城市化的迅猛崛起与发展,灵璧与全国一样,老街巷在一个个逐渐消失,它们被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所覆盖淹没。</p><p class="ql-block">对于县城里的隍庙街,一直以来都有着一种特别的情愫,始终在想拿起笔,记下它,记录下来,给我们的后人留点什么。生怕哪天被改造没了,成为永远的遗憾。</p> <p class="ql-block">隍庙街南出口处,西侧的一面文化墙。</p> <p class="ql-block">白驹过隙,南来北往,人生恍惚,一晃又是多年的流逝。勿有一日,个人要去东关那里取个快递,我想这次无论如何,我也要抽点时间,认认真真地去走访走访,我们身边既熟悉而又陌生的灵璧第一街——隍庙街。那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5年5月8日</span>,我取了快递后,去隍庙街那里溜达起来……</p> <p class="ql-block">年复一年的城隍庙、隍庙街,到底“城隍”何意呢。百度一下才知,隍庙是指供奉城隍神的庙宇,城隍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保护一方土地、保卫城池、惩恶扬善的神祇。隍庙不仅是宗教信仰的场所,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是古代城市社会组织与宗教生活的核心之一。</p><p class="ql-block">城隍信仰起源于古代对“八腊”之一的水庸神的崇拜,最初是为了保护农田沟渠。随着城市的发展,城隍神的职责逐渐扩展到保护城市的安全和秩序。最早的城隍庙记录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局势动荡,城隍神作为城市保护神地位极高。</p><p class="ql-block">城隍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多重功能。它不仅是供奉城隍神的场所,还承载着保护城市安宁、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古代,城隍庙常常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祈求城隍神庇护城市免受灾难和敌对势力的侵害。随着时间的发展,城隍庙逐渐成为地方社会治理和民间文化活动的重要平台。</p> <p class="ql-block">灵璧县城的隍庙街,整体讲,它由一条东西街(稍微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一点)和一条南北街组成。</p><p class="ql-block">东西街,它北起县城隅顶口向北,建设中路东侧(即北关大街路东)。上了年纪人都知道,上世纪北关食品厂、玻璃厂(后来是地税局钟楼,现在已是京渠路)对面。街口南端是外贸局、百货公司宿舍楼,北端是税务局办公楼。由此向东南至老庄园饭店(即老益美得北门口——粮食系统企业,现在联家红超市北端那里),一直再向东至进入县老水厂西门前附近。</p><p class="ql-block">南北街,即东西街的东端转而向南,至解放路中路北侧(即东关大街路北)。这里的街口,东边是一处2层居民小楼,西侧是东风供销社宿舍楼。</p><p class="ql-block">印象中,南北街街囗那里,当年是十分的繁华与热闹的。这里,即宿舍楼的前身是东风供销社商场,记忆中它仅次于当年隅顶口的百货公司商场,七八十年代的商场里,各柜组上方都有一根铁丝,通向中心收款会计那里,每逢顾客买东西时,柜组人员开好小票,夹在铁丝上的铁夹子上面,售货员用手一打,铁夹子“嗖”的一声,飞向中心会计那里,统一结算。当时我们会驻足那里好几分钟的,观看着不同方向飞来的铁夹子。那种情景与响声,早已镌刻在我们童年的美好印记里。</p> <p class="ql-block">现在唯一能证明城隍庙遗存的,是一对躺在隍庙街中段一对沉睡着的无人问津的石狮子,它们静静地躺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这个世界的血雨腥风,与自身的无可耐何。我在想,在大兴文化自信,文化振兴的今天,我们县的文化部门,文物管理部门,怎么会无动于衷地让这一对石狮如此伤心躺在那里呢。这么大的县城,现在都21世纪了,就没有一丁点的地方容它们安身。要是哪天,它们真被无知者搬走砸了去填楼基或用于其它什么的,相关部门就怕后悔都来不及了。</p> <p class="ql-block">一对沉睡的石狮在无声诉说着历史的徬徨与无奈。</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北关大街,隍庙街的入口蓝色路牌标志。标志后面是税务局办公楼。</p><p class="ql-block">下图,是自西向东入街口,远眺里面街景。</p> <p class="ql-block">卖古玩玉器的摊主。由于当下整体经济形势不好,摊位前也是人迹稀少,门罗可雀。</p> <p class="ql-block">摊点上的商品。</p> <p class="ql-block">老财政局的招待所南大门,早已封隔掉,变成一面文化墙。</p> <p class="ql-block">几家花鸟虫鱼市场的店铺</p> <p class="ql-block">社区文化墙</p> <p class="ql-block">自西向东远眺的街景。</p> <p class="ql-block">这个大门进去,是电影公司宿舍楼,它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县城里建设较早一栋楼房。</p> <p class="ql-block">这家早餐的油饼,在这一带相当的有名气。纯粹的地灶锅,木柴烧的。</p> <p class="ql-block">琴室,亦曰练琴房。</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庄园小宾馆,现已改成国粹馆。</p> <p class="ql-block">当年很有名气的庄园饭店,已改做其它。</p> <p class="ql-block">当年很是风光的庄园饭店</p> <p class="ql-block">原庄园饭店东侧,灵应巷。往里走,就是粮食系统宿舍区。</p> <p class="ql-block">沿隍庙街自西向东走,灵应巷向前一点,街南侧为“书场巷”。故名思义,这里是过去说书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居民之家</p> <p class="ql-block">居民之家</p> <p class="ql-block">小刘家烧饼店。</p> <p class="ql-block">站在东西街中段,自东向西远眺的街景。</p> <p class="ql-block">特色小吃,鳝丝汤。</p> <p class="ql-block">沿街烧烤店铺</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隍庙街东西街的东端。</p> <p class="ql-block">黉学巷(隍庙街东西街,东端往北居民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黉,hong,古代的学校。</span></p> <p class="ql-block">隍庙街东西街东端的一户人家。</p> <p class="ql-block">站在东西街北端,向南远眺,南北街的街景。</p> <p class="ql-block">南北街中段西侧,一家门前高大的玉兰树。</p> <p class="ql-block">南北街中段西侧,一家门前的各类花草。</p> <p class="ql-block">居民家门口的小狗在惬意地睡着。</p> <p class="ql-block">南北街中段东侧的机械厂的厂房(一)</p> <p class="ql-block">南北街中段东侧的机械厂的厂房(二)</p> <p class="ql-block">南北街上,经营家俱的几户人家。</p> <p class="ql-block">“旺德福”家俱城。</p> <p class="ql-block">机械厂厂房南侧,几户殷实人家的小洋楼。</p> <p class="ql-block">南北街上的特色小吃</p> <p class="ql-block">现代工作室</p> <p class="ql-block">南北街上的小宋家俱店</p> <p class="ql-block">老五家具店</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隍庙街,南街口入口处,东关大街北侧的一户经营之家———沈家老鹅铺。注意,此街牌底色为绿色。</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隍庙街南街口正对过的,东关大街南侧的作坊巷巷口的一角。想当年,这一带肯聚集一些染坊,豆腐坊或其他什么坊的,应该相当于现在的工业园区。</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站在东关大街南侧(作坊巷巷口)向北远眺隍庙街南北街的街景。</p>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12日下午,再探隍庙街。从京渠路往东。</p><p class="ql-block">(京渠村,座落朝阳镇一个古村。相传朱元璋准备建都,争取大臣刘伯温意见,刘伯温说,陛下站在城楼上射箭,箭头落在什么地方就在那里建京都,箭头落在京渠村附近,于是当地老百姓就把这个地方称之为京城之地,后来在村西开了条沟,遂称之为“京渠”,京渠村由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从建设中路西侧,即京渠路东端,远眺隍庙街东西街的街口。</p> <p class="ql-block">再次探访隍庙街东西街时得知,东西街上有四个老街巷,它们分别是:街路南侧的齐眉巷、书场巷(北入口,南出口位于南北街路旁),街路北侧有灵应巷、黉学巷(东西街东端北侧)。</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关于齐眉巷的命名来历,它肯定来源于齐眉山大捷的史实。齐眉山,位于灵璧县城西南15公里,现名:大山,俗名西大山,属平原山丘,呈八字排列,故得齐眉之名。一说项羽苍头军驻扎得名,无考。山中产菜玉,量少奇珍。明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盛夏,在这里发生了颠覆一个朝代的战斗,即著名的靖难之役——齐眉大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灵应巷的命名来历,笔者向街边的几位八、九十岁的老人打探缘由,他们均不知“灵应”一词的来历,那个街巷为何命名为灵应巷。</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齐眉巷入口处。</p> <p class="ql-block">书场巷入口处(老庄园饭店对过)</p> <p class="ql-block">灵应巷入口处(向里走为粮食系统宿舍)。</p> <p class="ql-block">黉学巷入口处(一处残破院墙,往北、往东走,为东关水厂居民区)</p> <p class="ql-block">以琳美甲美睫工作室(齐眉巷隔壁)</p> <p class="ql-block">隍庙街54号,“潮沙龙”美发工作室。</p> <p class="ql-block">中华国粹馆的门面装饰,以及室内的文化墙场景。</p> <p class="ql-block">中华国粹馆中,地面的“我爱灵璧”牌匾镶嵌地板上。文化墙,以及室内景。</p> <p class="ql-block">隍庙街39号(原庄园饭店已改造成“味你”,蛋糕加工厂,室内谢绝拍照)。</p> <p class="ql-block">南北街北端西侧一户人家香椿树,郁郁葱葱,高大挺拔。有些年头,向一户60余岁邻人打听树龄,答曰,不知道。难道这树比他岁数还长,不得而知了。</p> <p class="ql-block">隍庙街的南北街上,分布着3个居民巷。西侧,一是启明巷,二是书场巷(南出口,长这么大年纪,从未走过书场巷,有空去走一趟)。东侧是永乐巷。</p> <p class="ql-block">书场巷南出口。</p> <p class="ql-block">启明巷入口处。</p> <p class="ql-block">启明巷附近,一群市民在打牌,有的在围观。据戴鸭舌帽的吕姓老人介绍,当年的城隍庙就座落在东西街与南北街交叉口的北侧,圣人殿位于现在的联家红超市那里。</p><p class="ql-block">攀谈中,几位市民都对隍庙街,这一古老文化街区,没有得到政府重视,进一步开发使用,流露出惋惜与怨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南北街中段东侧的居民区,永乐巷。</p> <p class="ql-block">关于“灵应巷”命名由来,在个人心底,始终成了一个谜团。为进一解开其谜底,2025年5月14日上午,个人电话联系县民政局地名命名办公室主任张淳淳,欲解“灵应”一词来源。张主任推荐王伟(原县史志办主任)、张殿凯(原政协,当代灵璧文化名人)2人,从他们那个里得知———康熙《灵璧县志》载:灵璧城隍庙,因古汴漕运而建(隋唐时期),初建之时,城隍(神)专司漕运,及至明成祖朱棣靖难,兵至灵璧齐眉山之战,城隍救驾有功,朱棣称帝后,感念神威,加爵为灵应侯,与州城隍等职,为全国所罕见。</p><p class="ql-block">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灵璧这么历害。这里的城隍曾被明朝皇帝命名为“灵应侯”,它所居住的庙宇等级是与州府一个级别的。由此可见,明代那会儿,我们灵璧在天子心目中就是个州府(相当于现代的地级市),而不是一个县城啦。</p> <p class="ql-block">2018年,隍庙社区被安徽省命名为千年古村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5月25日,星期天。笔者三访隍庙街,就是为了那里的特色早点小吃,一锅饼与一碗汤。</p> <p class="ql-block">一锅饼,即隍庙街东西街中段路北旁(原庄园饭店西侧)的宋家油饼。周末早上8点多钟,个人计划好,买上他家的油饼,带到汪家鳝丝汤那里,一起品尝品尝饼与汤的美味。</p> <p class="ql-block">在与女主女攀谈中,得知一锅饼的主人叫宋乃武。他们在自家房子贴油饼、卖早点,经营已有三十多年。女主人认识我,因为单位未搬走之前,我与同事们是经常光顾她家吃早餐的,主要是喜欢她家的油饼。</p> <p class="ql-block">两只大铁锅下,炉火熊熊燃烧着。</p> <p class="ql-block">宋家油饼只所以好吃,一是面皮薄,二是葱花多,三是它们家的饼里面放的是猪油,四是使用干木柴大火烧作。一锅油饼冷水上锅,大火一点,木柴(老房子拆下木棒或装潢废料)一续,呼啦啦几分钟,一锅热气腾腾的油饼香味,漂向四方,让人馋诞欲滴。</p> <p class="ql-block">从光顾的客人看,来自全城。多数不坐下吃,只是为了买饼回家,与家人们一起早餐的。</p> <p class="ql-block">从宋家带点油饼出来,一路向东2分钟,便来到全城有名的“老味道汪家鳝丝汤”店前。这里也是门庭若市,人头攒动。</p> <p class="ql-block">价目表一目了然,早点品目众多。</p> <p class="ql-block">个人要上十元一碗的鳝丝汤(汤料有:鳝丝、黄花菜、豆皮、木耳、紫菜等),美美品味起来。</p><p class="ql-block">就直观来说,汪家这里显得比宋家那里整洁卫生点。因为宋家那里是多年前的老房子,一直未翻修改造。仔细想下来,我个人还真是几十年来第一次,喝上这个鳝丝汤的。味道真的不错,“老味道一碗汤”之品名,名不虚传。</p> <p class="ql-block">文尾</p><p class="ql-block">通过几次对灵璧隍庙街的探访,个人对这里已有了一个总体印象与根本认知。</p><p class="ql-block">一、街区别致有花草。整条街路走下来,有一种来到一个小花园的感觉。因为街道两旁的每家每户房前,都种上一些花草树木。漫步街道,或放眼望去,给人一种舒适惬意感。加之,社区布置的文化墙,与花花草草对应起来,相趣成辉。真的给人一种莫名的风格趣味感。</p><p class="ql-block">二、商铺林立有基础。隍庙街道两旁,虽不能说店铺林立,人群熙攘,但还是形成它的一些特别的街市文化的。东西街的西端,是一些卖花鸟虫鱼,以及古玩玉器市场。南北街的南段,分布着一些家俱商户。此外,这里还有几家比较有名的早餐,小吃点,油馍喝饼,鳝丝汤等。总之,它始终是有一定的商业基础的。</p><p class="ql-block">三、文化遗存有氛围。灵璧的隍庙街,商业基础有一定的历史沉积,文化氛围也有一些气息,毕竟这里曾是古城隍庙、圣人殿等古建筑的遗址。</p><p class="ql-block">值此个人就在想,在经济大环境不好的形势下,国家提倡在城市街区摆摊设点,营造人间烟火气息。有这么好的一个地方,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商业部门,何乐不去精心打造一个有特色的商业街呢。</p><p class="ql-block">可能政府还没有关注到这里,商业部门的精力也还没有放在这里。我想会有一天,政府关注了,商业部门重视了,经过一定的包装打造,灵璧的隍庙街定会重现昔日的繁华与繁荣。这里必将成为,也一定能成为灵城市民购物、餐饮、畅游的打卡地。像合肥的淮海路,南京的秦淮河,新疆的大巴扎……</p> <p class="ql-block">张勇,2025年5月初至6月21日(夏至日)于灵城</p> <p class="ql-block">附:普及一点小常识。</p><p class="ql-block">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名标志的规定》:一是,全国的街道路牌标识统一标准是,东西方向的大道(路或街道)标识牌,蓝底色;南北<span style="font-size:18px;">方向的大道(路或街道)标识牌,绿底色。信不信,读者们,您们去注意一下您的城市路牌标识的颜色。二是,东西方向大道或路、街道,以某某河命名,如淮河路,黄河路等;南北方向大道或路、街道,以某某山命名,如泰山路、大别山路等。以上知识点,朋友,你了解掌握了么。</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