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四万年体验五百年之旅

好梦成真

<p class="ql-block">  2017年4月26日早起,又去宁医大、解放军第五医院外晨跑,早餐后与夫人随团前往水洞沟观光。4万年前,西伯利亚阿尔泰人,为了抵御严寒的侵袭,聚集向南迁徙,来到了水美草肥的水洞沟,在这里繁衍生息,随着时光的变迁,自然条件的逐步恶化,特别是大地震的破坏,这里生灵涂炭,已不再适合人类生存。但这里却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史前文化。这一文化遗址位于现宁夏银川市滨河新区103省道旁,南距灵武县30公里,西距首府银川19公里,距河东机场11公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整个水洞沟景区北依绵绵明朝长城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相接,东西长约6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是我国最早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最早进入系统研究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之一,被誉为史前考古的发祥地,中西方历史交流的见证地。该景区依托水洞沟古人类文化遗址与长城而开发,是一个集科考、观光、休闲、探秘、体验为一体的旅游区,2002年开始建设,2006年4月对外试营业,2007年4月28日对外正式开放。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地质公园,2015年荣膺国家5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的脚步踏上这片土地,仿佛能听见旧石器时代的石斧碰撞声与明代戍卒的号角声在风中交织。岁月在这里叠印出奇妙的层次,水洞沟遗址记录了远古人类繁衍生息、同大自然搏斗的历史,蕴藏着丰富而珍贵的史前资料。四万年前的石器锋芒尚未完全褪去,明代的长城烽燧又在黄土上刻下军事文明的印记。景区内不仅有远古遗存,还保留着北方明长城、横城大边、烽燧墩台、城障堡寨、藏兵洞窟等古迹,构成了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军事防御建筑大观园。</p> <p class="ql-block">  我们首先来到实景体验厅,体验厅以声光电多媒体技术还原了四万年前远古人类的生活场景。动态投影在岩壁上勾勒出狩猎的剪影,展柜里陈列着刮削器、尖状器等石器,那些经过精细打制的石刃,在灯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泽,让人直观感受到先民与自然抗争的智慧。这里出土的器物中,既有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的典型风格,也蕴含着西方莫斯特文化的元素,印证了远古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可能。从影片的解说,到四万年古人类情景的再现,那些滄海桑田的画面,足以给我震撼,让我感叹生命的弥足珍贵。</p> <p class="ql-block">  参观张三小店,不仅让我看到了水洞沟村的茅草屋客栈,室内陈列有德日进、桑志华(法国)、裴文中、贾南坡(中国)四位中外考古学家的照片与手稿。更了解到他们发现和挖掘水洞沟遗址的丰功伟绩。正是他们在 20 世纪 20 年代的发掘,让水洞沟遗址震惊了世界考古界。而张三这位本地农民正是当年他们的向导兼房东,这位普通农民也因此在考古界青史留名。</p> <p class="ql-block">  玻璃展柜里还摆放着当年发掘时的工具复制品,粗粝的木质手柄与金属铲头,让人联想到考古学家们在风沙中俯身勘探的身影。小店的墙壁上挂着一幅旧地图,标注着遗址发掘点的坐标,时光在此处仿佛倒流,将近百年前的考古现场与当下的参观者悄然连接。</p> <p class="ql-block">  我们穿过一片沙枣林,抵达了水洞沟遗址实地发掘点。这里的黄土层被保护性地圈围起来,露出的剖面能清晰看到不同地质年代的沉积。我们看到一处凹陷的土坑,据说这里曾出土过大量打制石器和动物化石,如今地表仍能偶尔发现先民遗留的石片。蹲下身细看,干燥的黄土中果然嵌着几块棱角分明的碎石,指尖触碰到石面的瞬间,仿佛与四万年前的手艺人有了一次跨越时空的握手。远处的丘陵沟壑纵横,正是这片看似贫瘠的土地,曾孕育了黄河流域最早的人类文明之一。</p> <p class="ql-block">  跟随导游我和夫人来到明长城,这段长城以黄土夯筑而成,墙体虽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仍保留着雄浑的气势。长城之外便是内蒙古的辖区了。墙体上密布着大小不一的孔洞,据说是当年戍卒插放兵器或搭建瞭望台留下的痕迹。登上一处稍高的墩台,俯身望去,长城像一条黄土巨龙,在起伏的丘陵间伸向远方,南侧是宁夏的农田村落,北侧则是内蒙古的草原戈壁,一道墙体,隔开了两种地貌,也划分了历史上的农耕与游牧文明交界线。一脚踏两国(现为内蒙和宁夏),体验着历史的滄桑。</p> <p class="ql-block">  从长城下来,步行在红山湖木栈道上,看长城边的绿州,满沟的芦苇,你不能不感叹生命的奇迹!坐船游红山湖(修筑长城取土沟演变而成),看湖边长城的残垣破壁,你却畅游其中,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才能体会。从游船下来,坐一段骆驼车,坐一段马车,坐一段拖拉机观光车感受西北吆喝的味道,听一听西北的民歌除了不言而喻的惬意,我不能不赞叹景区管理者的深邃眼光,在滄桑、荒凉的景观中配上原始、古朴的交通工具,让游客穿越历史的时空隧道,这是恰到好处。</p> <p class="ql-block">  马车停在藏兵洞入口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山堡马市遗址,几尊铸铁的商贩与牧民雕像立在土坡上,十余间仿古商铺分布在狭窄的山谷内,重现了明代长城脚下茶马互市的热闹景象。</p> <p class="ql-block">  进入藏兵洞,一股阴凉的湿气扑面而来。洞内通道蜿蜒曲折,犹如迷宫,各式机关陷阱令人眼花缭乱。脚下的石板可能是翻板,踩错位置便会坠入暗坑;头顶的石缝藏着滚石装置,拉动绳索即可砸向入侵者;墙壁上的射箭孔设计精巧,戍卒可在暗处瞄准敌人而自身不受伤害。导游用手电筒照亮一处凹陷的石壁,那里还残留着明代士兵用的油灯灯座,烟熏的痕迹清晰可见。更令人称奇的是,洞内竟设有粮仓、水井、兵器库,甚至还有通气孔,完全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地下军事要塞。行走其间,仿佛能看见当年士兵们在幽暗中屏息待命的场景,古人的军事智慧在此展现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  晚上回到酒店,在写这篇游记时,我不得不感叹水洞沟之旅是一场心灵之旅,是穿越四万年,体验500年之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