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昵称:悦溪散人</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78356623</p><p class="ql-block">图片:自藏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父亲于一九二二年出生,他八个月大时,祖父就因病离世了,襁褓中的父亲永远失去了父爱。不幸的父亲既无兄弟也无姐妹,祖母含辛茹苦地将他抚养成人,苦难的经历促使父亲早熟。他十三岁时就头顶着犁把耕地,十五岁时便跟着族里的兄长们外出经商。到他二十四岁那年,家境已算殷实。命运多舛的父亲却在这年患疾,一只膝盖处疼痛积水。辗转各地寻医求治,病情时好时坏总难断根,这样反反复复以至拖到膝盖处烂了个对穿,卧床不起达半年之久,好在最后幸遇名医才得以痊愈。两年多不菲的治疗费用与无奈之下的坐吃山空,家里的积蓄几乎耗尽,只剩下几亩薄田和一些赖以度日的铜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出生时,父亲已四十岁了。当我懂事时,发现这些铜板早就是父亲的宝贝了。他把它们锁在一个精致的木盒里,时不时地拿出来擦试一番。母亲曾叮嘱我,不要动父亲的这些东西,我却不以为然。记得读小学时,好奇心让我偷偷地开锁,把它们全部拿出来看了一遍。元宝呢,只有光绪年间的。通宝方面,分别是顺治通宝、道光通宝,数量占比最大的是乾隆通宝。这些铜板有些生了锈,有些字迹很模糊,有些还缺了边。它们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很平常,也没什么用处,还不如春节时长辈们给我的压岁钱,我不明白父亲为何那样地重视它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过了些日子,我却特别需要这些我曾看不上的铜板。我们那时候体育锻炼的设施不多,课余活动主要是踢毽子,而圆宝尤其是通宝是做毽子底脚的绝佳材料。我担心父亲那些被他视作珍宝的铜钱,不会轻易给我,只得求助于母亲。当母亲晚饭后对父亲说给我做毽子需要他那些铜钱时,父亲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并且说给我做个好看的毽子。</p><p class="ql-block"> 昏黄的煤油灯下,只见父亲从他的宝贝中挑了五枚黄澄澄的乾隆通宝出来,又从屋沿下吊着的竹筐里选了十几根五颜六色的羽毛。我知道这些羽毛是春节时宰杀公鸡后留下来晾干准备去供销社换钱的,没想到父亲却舍得用在毽子上。父亲从母亲的裁缝篮子里拿出一圈黑色的细线和一块深色的细布,将那些羽毛拢成圆弧状用线绑好。剪下一片长约九公分宽约三公分的布条,布条的正中段也剪个比通宝孔径稍大的方口。随后用布条把那五枚通宝环抱,布条的两端便从通宝的方孔和被剪布条的方口处穿出将五枚通宝叠压勒紧。约三公分高已穿出的布条再把那一簇羽毛的底部包圆用细线缠牢,这样一只相当漂亮的毽子就立在了桌面上,宛若一朵盛开的莲花。我高兴地拿起毽子,挺趁手。我用脚试着踢了几下毽子,那毽子在朦胧的灯光映照下,就像飘逸的精灵,有些梦幻,煞是美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父亲离开这个世界已快二十年了,他的那些宝贝也大都遗失了。前年我回了趟故里,偶然从家里的抽屉里找到了几枚元宝和通宝。我把它们带到了我客居的地方,看见它们我仿佛看到了父亲,这些铜板渗进了我对父亲难以忘怀的思念。我小时候不懂父亲对那些铜钱的感情,成年后渐渐地理解了父亲。我曾听父亲说过,他当年外出做完生意回家时,腰间缠着的全是那些钱币,虽然很硌人,可心里高兴。我想啊,从小尝尽人间苦痛的父亲好不容易挣来的家产却因一场疾病而化为乌有,其心境是难以言说的。那些剩下的铜钱表面上看来并不珍贵,可它们却是父亲曾经的血汗与希望,也代表着父亲青春的奋斗历程和心灵的慰籍与寄托!从这点上讲,这些铜钱所承载的那份独有的情感何其重也;而父亲把他的宝贝毫不犹豫地拿出来并亲自给我做玩具,又何尝不是一种无声的父爱呢!</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