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沟

保温管科技

<p class="ql-block">吉隆沟</p><p class="ql-block">西藏自治区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吉隆沟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吉隆县境内。严格地说,吉隆沟长度为93公里——从县城驻地宗嘎镇到热索村,底部是吉隆口岸。</p><p class="ql-block">吉隆沟是在吉隆县城—吉隆口岸的吉隆藏布一带,日喀则地区5条沟中最靠西的一条,位于希夏帮玛峰下,佩枯措旁,藏语意为“舒适村,快乐村”。</p><p class="ql-block">吉隆口岸是216国道(新疆—西藏)的终点。</p><p class="ql-block">有半小时央视纪录片《寻秘吉隆》。</p> <p class="ql-block">概况</p><p class="ql-block">该县所属的大部分区域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县城所在地叫宗嘎镇。由县城往南70公里是吉隆镇,也就是吉隆沟的核心区了。如果没有县城北部20公里外马拉山的凸起和阻挡,喜马拉雅山很可能会被吉隆沟彻底“切穿”。在喜马拉雅山的峰群中,马拉山的海拔并不算突出,但它却成了吉隆沟北面的起点。从此往南,是印度洋暖湿气流徘徊徜徉的亚热带地盘;从此往北,是青藏高原的高寒世界。</p><p class="ql-block">有半小时央视纪录片《寻秘吉隆》。</p> <p class="ql-block">交通</p><p class="ql-block">如今去吉隆沟,比早些年要方便很多。沿着318国道,在希夏邦马峰大本营的岔道口下道,走希夏邦马峰山前大走廊120公里,翻越马拉山后,还有不到20公里就是宗嘎镇。从这里行73公里就到了吉隆镇,再向前行23公里,便可抵达一个只有6户人家的村子——热索村。一路上,海拔飞速下降,从县城的4300米直降为1800米。从热索村向南望去,就是中国和尼泊尔的边境了。</p> <p class="ql-block">地理</p><p class="ql-block">吉隆沟是日喀则地区5条沟中最靠西的一条,从这里往西,印度洋暖湿气流愈发稀少,无力沿着山谷挺进,因此由此往西,沟也就是山谷并不罕见,但像吉隆沟这样温暖湿润的地方却不见了。4000多万年前,这一带地壳的变迁是以“撕裂”的形式完成的,吉隆沟恰到好处地发育在断层中。在喜马拉雅山被“撕裂”的山体中,吉隆沟是一条又深又长的沟。这条沟基本上是笔直的,就像一副巨大的犁铧沿南北向瞬间划过,两侧的山坡就是其翻开的岩浆土石堆砌而成,其边沿至今还保持着锋利的“刃”。蜷曲的底层、锋利的切线、狰狞的地貌,处处显露着山体的“痛苦表情”。</p> <p class="ql-block">吉隆地貌十分独特,地处青藏高原西南部,由喜玛拉雅山脉分隔为南坡和北坡两部,地势北高南低。北坡属雅鲁藏布江上游河谷区,平均海拔4800米,山峰较平缓,有开阔的草原,高差在1000米左右。</p><p class="ql-block">南坡属于高山峡谷,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山峰较陡峭,高差在3000米左右,许多山峰海拔在6000米以上,终年积雪。</p> <p class="ql-block">吉隆沟给人最大的感受是惊讶于造物的神奇,竟然会让四季并存在这么狭小的一个山谷里。峡谷里绿树成荫,繁花似锦。叶松昂首云天,亭亭玉立;长叶云杉干形通直、小枝柔细如同垂柳。恬静的村庄被绿树环抱着,不远处能清楚地看见若隐若现的雪山。</p><p class="ql-block">这是一片未被开发的处女地,原始自然生态保持完好,走进吉隆,如同来到世外桃源。这里的雪山、冰川、草原、湖泊,可将人的魂魄勾去,使人在超然物外的胜境中飘飘欲仙,物我皆忘。</p> <p class="ql-block">发展历史</p><p class="ql-block">吉隆沟:小河谷装下了半部西藏史。</p><p class="ql-block">公元633年 尼泊尔尺尊公主远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途经吉隆入藏。</p><p class="ql-block">公元655年 唐朝著名外交使节王玄策第二次出使印度时,帝那伏帝(今印度比哈尔邦北部蒂鲁特)王阿罗那顺拒绝大唐使者入境,王玄策从吐蕃借兵一举平定阿罗那顺叛乱,并从印度经吉隆回国。</p><p class="ql-block">公元789年,吉隆就是西藏与尼泊尔交往和通商的要道。</p><p class="ql-block">公元11世纪初 白德之子维色德受贡唐百姓邀请,于平坝上部的托列地方兴修寝宫,称王执政,建立了雄霸一方的贡唐王朝。</p> <p class="ql-block">公元13世纪中叶 第9代贡唐王尊巴德娶萨迦法王八思巴的妹妹尼玛崩为妻,与萨迦王朝建立了政治联姻关系,进一步巩固了贡唐王朝的势力。</p><p class="ql-block">公元1620年 第司藏巴汗的军队攻打占领了贡唐,第23代贡唐王索朗旺久德被俘到拉堆洛(今定日)协嘎尔,第二年去世。从此,雄踞吉隆23代600多年的贡唐王朝就此覆灭。</p> <p class="ql-block">公元1788——1792年:</p><p class="ql-block">廓尔喀(尼泊尔)军队两度入侵西藏。1792年4月25日,清朝福康安将军率清军6000人由拉孜出发,开赴绒辖尔、聂拉木等处抗击廓尔喀兵。同年7月8日,廓尔喀国王投降,福康安奉旨与廓尔喀议和,通过协商,在吉隆热索桥头树立界桩,首次以官方行为标明了边境线位置。</p><p class="ql-block">1961年吉隆口岸被批准开放。1972年被批准为国家二类陆路通商口岸。1987年,被批准为国家一类陆路口岸。</p><p class="ql-block">近年来,为缓解樟木口岸通关压力和进一步发展西藏对外贸易,国家拟定利用和开发吉隆口岸。通往尼泊尔边境的“热索”公路基本通车。国家还投资近亿元人民币为尼泊尔援建通往吉隆口岸的公路。</p><p class="ql-block">《驻藏大臣》电影拍摄的清朝战争之重要部分就在此发生。</p> <p class="ql-block">景色</p><p class="ql-block">吉隆沟给人最大的感受是惊讶于造物的神奇,竟然会让四季并存在这么狭小的一个山谷里。峡谷里绿树成荫,繁花似锦。叶松昂首云天,亭亭玉立;长叶云杉干形通直、小枝柔细如同垂柳。恬静的村庄被绿树环抱着,不远处能清楚地看见若隐若现的雪山。说它清楚,是因为雪山屹立在那里;说若隐若现,是因为雪山被烟雾笼罩着。来过吉隆的人都盛赞吉隆是世外桃源,是仙境,难怪他们说吉隆是珠峰的后花园。</p> <p class="ql-block">瞻望</p><p class="ql-block">各级政府正在集中各方面力量,努力把吉隆热索口岸建设成为我国通向南亚地区最大的路路通商口岸。连接318国道和吉隆县城的通县油路正在施工,吉隆口岸公里已经立项,中国援建的可直接通向加德满都的沙拉公路即将竣工,一条通商口岸的绿色通道即将全线贯通,口岸贸易区、功能区建设全面启动,吉隆已经迈进一个开放发展的春天。</p><p class="ql-block">热索,这个位于吉隆开放发展最前沿的小山村,将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作用,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引起世人更多的关注和向往。</p> <p class="ql-block">五大名沟</p><p class="ql-block">在日喀则最繁华的十字路口上海广场,楼群之上,巨大的户外牌介绍:喜马拉雅五条沟。气候植被如西藏江南。(不涉及日喀则范围之外的勒布沟等)——</p><p class="ql-block">吉隆沟:小河谷装下了半部西藏史。</p><p class="ql-block">亚东沟:血浴红河谷,气蒸米粮仓;</p><p class="ql-block">陈塘沟:这里封存了夏尔巴人的原始档案;</p><p class="ql-block">嘎玛沟:珠峰长出的生态园;</p><p class="ql-block">樟木沟:悬于峭壁之上的要道。</p> <p class="ql-block">山南市喜马拉雅南麓名沟是勒布沟、扎日沟、玉麦沟、和洛扎沟、浪坡沟。</p><p class="ql-block">林芝地区名沟是北麓的南伊沟(还有察隅县的慈巴沟即察隅慈巴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察隅沟、独龙江上游峡谷)。</p><p class="ql-block">拉萨五条沟是:娘热沟、夺底沟、支沟、协沟和嘎巴沟。这五大沟均有紧邻拉萨城区的区位优势和典型的西藏田园风光。</p> <p class="ql-block">地图信息</p><p class="ql-block">地址:日喀则市吉隆县。</p> <p class="ql-block">吉隆县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日喀则市西南部,地理坐标东经84°35′至86°20′,北纬28°3′至29°3′之间。南面和西南面与尼泊尔王国相邻,边境线长162公里,北面以雅鲁藏布江为界与萨噶县相邻,东面与聂拉木县搭界。县政府驻宗嘎镇。</p><p class="ql-block">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东林藏布河、吉隆藏布河)贯穿全境,有约300平方公里的吉隆盆地。</p><p class="ql-block">吉隆县辖2镇4乡,总面积9300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吉隆县常住人口为17536人。</p><p class="ql-block">2019年,吉隆县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92300万元,同比增长15%。</p><p class="ql-block">2017年,吉隆县退出贫困县(区)。</p> <p class="ql-block">旅游资源</p><p class="ql-block">吉隆县具有众多的人文景点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全县有“大唐天竺使出铭”、曲德寺、卓玛拉康三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著名的与拉萨大昭寺建于同期的帕巴寺、强真寺等藏传佛教寺庙;有三趾马化石遗址;有米拉日巴修行洞;有异国建筑风格的寺庙;有独特的民间手镯舞艺术等。</p><p class="ql-block">吉隆县是西藏同纬度地带自然条件比较独特的地区之一,自然生态环境结构复杂,北部为湖盆草原地带,中部为湖盆河谷地带,南部为高山峡谷地带。境内有高达8012米的希夏邦玛峰;有神奇的佩枯湖、白湖、黑湖、红湖和冰湖;有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有水温高达60-70度的温泉10多个;有高达200米的瀑布。</p> <p class="ql-block">强准祖布拉康</p><p class="ql-block">强准祖布拉康(以下简称强堆寺)位于吉隆镇的邦兴村,东距县林管站200米。寺庙为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塔身方形,底层最大宽度为22米。塔之底层以片石垒砌墙体,外抹泥墙,第2、3、4层皆以小型炎砖砌筑,各层檐面皆以原木斫成梁架椽枋,其上铺盖以石板。</p><p class="ql-block">“文革”时期,寺庙毁弃。1986年经吉隆县人民政府批准,予以重新恢复。</p><p class="ql-block">帕巴寺</p><p class="ql-block">帕巴寺位于被称之为“圣城”的古代中尼、中印交通重镇吉隆镇的一座千年古寺,它位于现吉隆镇政府所在地之东侧约有30米,海拔2850米处。</p><p class="ql-block">帕巴寺的始建年代,据传松赞干布迎请尼泊尔赤尊公主,在边镇所建立的镇边寺庙之一。其建筑风格主要依照了尼泊尔寺庙的格式。</p><p class="ql-block">卓玛拉康</p><p class="ql-block">卓玛拉康位于吉隆县县城城区南隅,曲德寺西南,原贡塘王城遗址的中部,海拔4160米。</p><p class="ql-block">卓玛拉康的始建年代,据文献记载“该庙宇竣工于藏俗第5绕迥之庚午”,公元1274年,也就是卓玛拉康的始建年代。</p> <p class="ql-block">桑丹林寺</p><p class="ql-block">桑丹林寺北距吉隆镇40公里,位于海拔约4500米的丹林沟内。</p><p class="ql-block">寺内收藏有《丹珠尔》、《甘珠尔》经书一套以及《亚不赛》经书一套21部,《索郎吐布》经书一套18卷。</p><p class="ql-block">桑丹林寺为格鲁派寺院,据实地调查,建寺至今已有480多年,寺庙人数最多时达到80人左右。</p><p class="ql-block">寺庙在1966年——1969年“文革”时期被毁,仅存建筑遗址“阿瓦呷英摩岩题铭”(大唐天竺使出铭)</p><p class="ql-block">贡塘王城遗址</p><p class="ql-block">贡塘王城遗址大约建于公元11世纪前后,地处吉隆县城东南。城址现存4段:即西南角楼、南恒西段、南恒东段、及角一楼、东恒、夯土城墙,卵石勒脚,四角筑有角楼,城恒中段筑有碉堡。另有内城恒,城内有古寺卓玛拉康。遗址约分为5个建筑时期,始建于第六代贡塘王拉觉德,终于第十七代贡塘王赤拉旺坚时期。</p><p class="ql-block">擦木卡战场遗址</p><p class="ql-block">古战场地处吉隆县擦木卡沟内,形成于清代。古战场由一系列完整的御工事组成,包括有护恒、单兵掩体、隐蔽部等。系清代乾隆年间清军反击廓尔喀侵略者的遗址。</p><p class="ql-block">哈东淌旧石器遗址:哈东淌旧石器地点在宗嘎镇哈东沟,形成于旧石器时代。</p><p class="ql-block">遗址位于吉隆藏布河东岸二级阶地,标本采集范围约2000平方米,采集旧石器标本砍砸器、砍斫器、刮削器等近百件。</p><p class="ql-block">却得淌旧石器遗址</p><p class="ql-block">遗址在宗嘎镇烈士墓地北侧,形成于旧石器时代。</p><p class="ql-block">遗址位于吉隆藏布上游二级阶地,标本采集范围约1000平方米。采集标本共11件,种类包括刮削器、切割器、砍器等。</p> <p class="ql-block">风俗习惯</p><p class="ql-block">藏戏</p><p class="ql-block">随着时代不断前进,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传统的《卓桑姆》《朗沙哦布》《索吉尼玛》《白玛伟巴》《顿叶顿珠》等八大藏戏的格调在许多方面落后于时代,人民群众为使藏戏更能贴近生活,表现生活,对藏戏稍有改进,如八大藏戏的唱词、动作、配器等均有改进,使藏戏表演更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音乐舞蹈</p><p class="ql-block">音乐,1985-1999年,在县文化工作人员的组织下,职工业余表演队在表演过程中创作了一些音乐作品,如《计划生育好》《家乡变了样》《幸福生活》等歌曲,激励着吉隆人民用勤劳智慧建设幸福的家园。</p><p class="ql-block">舞蹈,1989年以来,吉隆县组织群众以民间舞蹈为题材,经过粗略的提炼,编排出《吉隆锅庄》《呀拉北京》《盖新房》《筑墙》《哈达献给共产党》等舞蹈,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p> <p class="ql-block">民间文艺</p><p class="ql-block">大量古遗址的发现,说明吉隆县在唐宋时期民间歌舞已初具雏形,出现了独具地方特色的《统加舞》(也叫手镯舞)以及祭祀舞《哈玛》。明清以后,随着各民族的交往不断加强,《马灯舞》等传入吉隆县。1989年以来,地区专业和业余文艺工作者不断深入该县,搜集整理出一些民间舞蹈素材,编排了很有影响的节目。</p><p class="ql-block">乐器主要有:莽筒(宗教仪式吹奏乐器,藏语叫热阿冻)、羊皮鼓、藏鼓、钹、骨号等。</p><p class="ql-block">民歌</p><p class="ql-block">由于吉隆县地理环境的差异,民歌演唱的体裁、音韵、调式和其他地方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流传至今的情歌、颂歌、悲歌等有固定的唱腔和句式,一首曲调可唱若干段词。草地乐歌的音域宽广,热情奔放,音韵连贯,节奏自由,展现出牧民豪放的性格。</p><p class="ql-block">民歌有情歌、颂歌、悲歌、劳动歌、酒歌。</p> <p class="ql-block">体育</p><p class="ql-block">吉隆人民素以能骑善射,民风强悍著称。从松赞干布时代起,赛马就是农牧民群众喜闻乐见、赏心悦目的体育活动,从呐喊助威到马上驰骋,从跑马射箭到马术表演,都使农牧民兴趣盎然。至近代,吉隆骑射活动不但盛行不衰,而因地域文化的差异各具特色。20世纪60年代,在吉隆镇、贡当乡、差那乡等地开展马上梭标掷投的群众性体育活动较为普遍。</p><p class="ql-block">各乡镇体育比赛活动一般在藏历7月进行,因为牧区海拔比较高,空气稀薄,马不耐久驰骋的缘故,赛场少有超过2000米的。赛马会上各村男女老少聚集,帷幕连绵,是草地上盛大的节日,参加赛马的成年男子均为赤足无鞍骑赛。</p><p class="ql-block">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吉隆县把每年的8月1日定为传统节日,在节日期间,各乡镇文艺表演队和体育活动参赛人员聚集县城的草坪坝上,进行各种体育活动,如拔河比赛、赛马、射箭、抱石头等。</p><p class="ql-block">体育活动主要有:滑雪、围多(又叫甩皮绳)、赛牦牛、抱石头、丢窝窝、转山、举皮袋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