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家巷社区

茶马丝道

<p class="ql-block">来成都的外省人都要去宽窄巷子,而本地人则大多去包家巷。包家巷原是清代满城中的永明胡同,又名聚元胡同。胡同里最有名的住户是蒙古族的巴尔特氏,巴尔特氏后人多改姓“包”,附近居民多称为包家,所以这条胡同在民国时期改称为“包家巷”。</p><p class="ql-block">1913年,四川劝业道周善培在包家巷开办了历史上第一个职业技术学校——四川职业学校,不久改名为“四川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现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校设有机械、染织、应用化学三科。1916年至1918年期间,陈毅元帅就读于四川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染织专科。</p><p class="ql-block">1920年,四川最早的西医学校陆军军医学校迁入包家巷,一共办了八期后于1926年停办,培育了400多名毕业生。经过多年坎坷发展积累,包家巷产院得以诞生,成为许多建国后青羊区土著出生的第一站。</p><p class="ql-block"> 建国以后,炙手可热的军工厂3508厂宿舍坐落于此,这让本就声名远播的包家巷更引人注目,尤其是那时候的年轻人,挤破了头都想能在包家巷生根落脚。原来的3508厂在悄无声息中,已从街道小院变成拔地而起的高楼,曾经的小巷道,也拓宽成柏油大路。</p> <p class="ql-block">建国以后,就在这里开办了成都市第一妇产医院,本地人一般称为“包家巷产院”。2000年与成都市第九人民医院合并,既称“成都市第九人民医院”,也称“成都市妇产科医院”。</p><p class="ql-block"> 2008年,“包家巷产院”庆祝了它70岁生日。70年来,共有40万成都人在这家医院出生,虽然谈不上90%的老成都人在此出生,但可以说青羊区的老成都人大多诞生于此。</p><p class="ql-block">现在的包家巷产院已经变都新世界妇女儿童医院,是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采取股份制合作公司。名字在时光里更替,但成都人的生命在此延绵不息,成都人的生活代代相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