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史 明事 读人

汪少华

<p class="ql-block">我是在改革大潮裹挟下进入市级机关的,属非典型底层逆袭。历经波折,最终分配到市委党史办工作。</p><p class="ql-block">当时党史办全称为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办公室,主要职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史资料征集、地方党史编撰等。窃以为这名冠得很副其实,恰如其分。现更名为党史研究室,范围扩展至建国后各阶段党史的研究。</p><p class="ql-block">图为市委西大院</p> <p class="ql-block">1984年12月12日报到,彼时市委办架构精干,除秘书、调研两个主要职能科室外,代管有机要、党史、保密、信访、档案等科级单位,现都升格为局级机构。</p><p class="ql-block">党史办位于西大院新楼三楼最西侧,与女厕对门。</p><p class="ql-block">主任杨友宝,撤地建市后从郊区调至市委党史办。时正年富力强,协调能力、写作水平为同龄翘楚,其健朗音质与硬朗笔迹至今记忆犹新。除我这在编新兵外,另有两位返聘老同志,抗战末期参加新四军的离休干部钟国梁和退休女教师俞爱莲,典型的老中青三结合。</p><p class="ql-block">图为湖州第一任书记吴文谦、市长徐长福,第二任书记周国富、市长费根楠等领导与市委办工作人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改革东风劲,修史正当时。</p><p class="ql-block">那阶段,各级对党史的重视前所未有,空前绝后。</p><p class="ql-block">入职不久,便受遣至杭州九里松省委办公厅党校培训。系统学习中共党史,重点贯通浙江地方党史脉络。</p><p class="ql-block">作为重视表征,1985年和1986年8月,杭大历史系科班生王智勇和湖州师专文秘班高材生夏冰先后充实党史办,帅哥靓女,挤挤一堂的办公室顿时朝气满满。</p><p class="ql-block">是年,王老弟酷似80年代日本悬疑片《人证》中栋居刑警的扮演者松田优作,高挑冷峻,略带忧郁,长发微卷,夹克衫、喇叭裤,让我这乡巴佬艳羡不已。</p><p class="ql-block">夏冰则名如其人,多才多艺,灿若夏花,内敛细腻,冰壶秋月。</p><p class="ql-block">那时,机关环境相对宽厚。我们仨常结伴而行,甚至骑一辆自行车,工余去丁莲芳、周生记解个馋。</p><p class="ql-block">老弟初心如磐,至退休未弃市委办。小师妹则在潜心修炼10年后,先后荣居市委督查室、市委办及南浔区、德清县、市委老干局等要职,现尚在关工委贡献余热。</p><p class="ql-block">图为党史办全家福,左起分别为王智勇、我、杨友宝主任、夏冰</p> <p class="ql-block">图为省委办公厅党校学习期间湖州嘉兴学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图为朱乃良、王克文、侯玉琪与党史办工作人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图为市县区党史办主任合影</p> <p class="ql-block">图为全市党史工作人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图为市委领导与市委办工作人员在新大楼大厅门口合影</p> <p class="ql-block">我在党史办实际工作不足4年。这4年间,遭遇了一些印象难以磨灭,旁人难以企及的人与事。</p><p class="ql-block">按邂逅时间轴,一是苏浙军区纪念馆开馆;二是电影《金陵之夜》首映;三是省档案馆开放查档;四是老同志相继落实政策;五是地方党史人物先后来湖觅踪。</p><p class="ql-block">图为市委办领导与工作人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1985年1月13日,是新四军苏浙军区成立40周年纪念日。市委和长兴县委在长兴槐坎仰峰岕举行苏浙军区纪念馆开馆暨粟裕同志骨灰敬撒仪式,七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原苏浙军区副司令员、开国上将叶飞为纪念馆题名,原中顾委委员,新四军十六旅政委、苏浙军区第一纵队政委江渭清等出席。</p><p class="ql-block">那天,距我到岗仅一个月。青涩无助、举目茫然、不知所措,是当时的真实写照。但毕竟工作6年,不算职场菜鸟,在现场背着相机,穿梭前后,假模假式,也煞有其事。后竟意外获原浙西工委书记杜大公垂青,挥笔题赠“秉笔直书”,以资奖掖。</p><p class="ql-block">图为苏浙军区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图为我在纪念活动现场,挥手者江渭清</p> <p class="ql-block">图为纪念活动后留影</p> <p class="ql-block">图为接待工作结束后工作组留影</p> <p class="ql-block">图为纪念馆广场</p> <p class="ql-block">图为杜大公题辞</p> <p class="ql-block">图为杜大公</p> <p class="ql-block">1986年12月29日,反映湖州籍英烈、中共史上“龙潭三杰”之一钱壮飞事迹的电影《金陵之夜》在湖首映,导演钱江夫妇及主演孔祥玉、张明子等出席。</p><p class="ql-block">此前,因杨友宝主任龙体欠安,我临时受命,陪同市委办副主任王克文专程赴京,采访钱江夫妇及黎莉莉等人。</p><p class="ql-block">图为《金陵之夜》海报</p> <p class="ql-block">图为市委书记吴文谦接见参加首映式的摄影组成员</p> <p class="ql-block">图为出席首映式的主创人员</p> <p class="ql-block">图为和演员孔祥玉合影</p> <p class="ql-block">图为和演员张明子合影</p> <p class="ql-block">图为和演员柳健合影</p> <p class="ql-block">图为陪同参加首映式嘉宾参观小莲庄</p> <p class="ql-block">钱江是钱壮飞与张振华的长子,著名摄影师、导演。夫人史平是1938年的延安老革命,曾任北影副厂长。</p><p class="ql-block">黎莉莉原名钱蓁蓁,为张振华与前夫所生,自幼与钱壮飞、张振华共同生活。1926年,年仅11岁便出镜电影《燕山侠隐》,后曾出演多部歌舞剧,与王人美、胡茄并称歌舞三杰。</p><p class="ql-block">在京城,我们还拜访了叶飞将军,粟裕大将夫人楚青,开国上将、原苏浙军区政治部主任钟期光,开国少将、原海军副司令员、郎部军事参谋彭林等。</p><p class="ql-block">图为杨友宝主任和我与钱江夫妇在首映式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图为黎莉莉</p> <p class="ql-block">图为聂荣臻元帅为钱壮飞事迹题辞</p> <p class="ql-block">图为聂荣臻元帅信件</p> <p class="ql-block">图为湖州日报报道采访钱江夫妇消息</p> <p class="ql-block">图为湖州日报报道采访黎莉莉消息</p> <p class="ql-block">图为湖州日报报道采访彭林将军消息</p> <p class="ql-block">改开初期的风气,总让人怀恋,也令人唏嘘。</p><p class="ql-block">当时我们住在复兴路88号解放军政治学院招待所,设施甚是简陋。</p><p class="ql-block">孱弱的老主任身披褪色的蓝卡其短大衣,盘腿坐在没暖气的屋内,津津有味地就着烧酒啃馒头。</p><p class="ql-block">当我殷勤的去食堂点了咸菜牛肉丝和花生米递到他面前时,遇到的不是赞许和褒奖,而是侧目而视,并掏出5块钱要当即清账。</p><p class="ql-block">出门宁可被北京公交硬砰砰那对门夹得直嚷嚷,也坚决拒坐的士。甚至回湖后在组织生活时对我的资产阶级享乐主义表现进行了严肃批评。</p><p class="ql-block">我无语,但我不冤,不怨。</p><p class="ql-block">若干年后,老领导碰到我,不好意思的讪讪自嘲,我竟满怀愧疚。如今思来,与那些道貌岸然却蝇营狗苟们比,瘦小的老主任竟如此伟岸。</p><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老主任走时,因信息闭塞,竟未能去送一程。</p><p class="ql-block">图为王克文主任</p> <p class="ql-block">图右一为王克文主任</p> <p class="ql-block">在党史办经历最辛苦乏味又收获颇丰的,莫过于在省档案馆查档。</p><p class="ql-block">当时,中央档案馆为支持各地党史编研,开放了部分馆藏原始档案影印件。</p><p class="ql-block">我们一个多月吃住在保俶路省委招待所,风雪无阻,按时打卡,收集了数十份珍贵档案,后成了编撰地方党史的重要支撑。</p> <p class="ql-block">图为瞿秋白起草的文件处置办法</p> <p class="ql-block">那阶段,一方面抢救历史资料,一方面平反冤假错案。</p><p class="ql-block">在党史办接触最多的,莫过于湖州首个中共支部成员温永之和著名抗日英雄郎玉麟。</p><p class="ql-block">这两人都瘦小,都戴眼镜,都温文尔雅,抗战时因缘际会,时有交集。区别是际遇迥异。</p><p class="ql-block">图为湖州部分党史人物来湖参加审稿会</p> <p class="ql-block">温永之原名温延龄,南浔人,早年丧父,省立三师毕业。</p><p class="ql-block">1927年4月下旬入党,是湖州第一个中共支部和县委成员。</p><p class="ql-block">后赴乌镇工作,1930年初返湖,在吴兴县立一小任教时发展杨思一入党。是年8月,出任吴兴中心县委组织委员。同年9月7日被捕,1935年获释。</p><p class="ql-block">抗战爆发后,于1937年12月参加吴兴抗日青年训练班,郎玉麟时任游击组组长,温永之为民运组组长。</p><p class="ql-block">1938年9月,温永之率所筹吴兴县抗日自卫第二大队改编为朱希部队独立大队,任政治部主任,并经批准恢复党籍。</p><p class="ql-block">1938年11月11日,朱希部队在练市钟家墩遭日军重击,几近覆没。</p><p class="ql-block">战后,温永之离开朱部前往天目山,任湖州中学前身——浙江省第一区各县联立战时初中学生补习学校教员。</p><p class="ql-block">后历任《前线》、《战地》、《民族日报》等报刊编辑。1944年6月出版《浙西初期抗战史话》,著有《长超部队》、《浙西年鉴》等史料。1948年抵杭工作。</p><p class="ql-block">湖州解放前夕,受省教育厅委派,出任湖中校委会副主任,主管教学。</p><p class="ql-block">期间写过一首校歌:“太阳已经照遍了大地,同学们努力前进再前进。丢掉落后的包袱,随着人民的时代前进。听吧!这雄浑壮大的潮音;瞧吧!南山的高塔耸入层云。我们生长在这里,要学会这些本领:自然斗争的知识,社会斗争的教训;我们生长在这里,要立下这些志愿:完成自己的改造,创建永恒的生命!我们热爱祖国、民主与真理,加强学习,团结师生,为新中国的建设创造光明!”</p><p class="ql-block">建国后,历任湖嘉公学、湖州中学、湖州三中教员,省文史馆馆员。1985年9月27日在湖病故,享年80。</p><p class="ql-block">温永之毕其一生,向往光明,追求进步。耄耋之年,仍心心念念,期望恢复组织关系。</p><p class="ql-block">但终因关山阻隔,天不遂愿,在郁郁中与先他而去的昔日同道们团聚。湖州民众多数至今连其姓名可能都鲜有耳闻。</p><p class="ql-block">图为温永之</p> <p class="ql-block">作为湖州抗日英雄代表的郎玉麟则不同,名闻遐迩。</p><p class="ql-block">郎玉麟1911年出生于弁南潘店,省立三师毕业后回乡从教。</p><p class="ql-block">1937年12月,受命组建中共青浦县委的王文林、彭林因战事突变碾转浙西,在递铺发展郎玉麟入党。</p><p class="ql-block">1938年1月1日,吴兴县抗日游击大队在南埠铜盆寺成立,郎玉麟任大队长,王文林任政训员、党支部书记,彭林任参谋,史称郎玉麟部队或郎部。</p><p class="ql-block">是年2月,郎部在南埠袭击下乡扫荡之日伪,打响浙西抗日游击战第一枪。</p><p class="ql-block">此后,又以潘店伏击、菱湖安澜桥战斗及镇压汉奸、处决匪首等战绩,大大鼓舞了民众。</p><p class="ql-block">1939年11月,郎部调防浙东。次年5月重返浙西,受中共浙西特委单线领导,以浙西第二经济游击大队番号组织武装。并在湖州西门外三里亭、长兴吕山小箬桥及智擒伪军大队长余应山等战后,深受乡里拥戴。</p><p class="ql-block">1945年新四军开辟浙西根据地后,出任吴兴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1945年10月任苏浙军区第十二支队支队长,随新四军主力北撤。</p><p class="ql-block">后历任华野一纵一旅三团副团长、特种兵纵队供械部长、华东军区炮兵后勤部军械处长、军委总后助理员等职。</p><p class="ql-block">1987年,我与湖州电视台记者秦津源、徐小平去潘店蹲点采访拍摄郎部事迹,与尚健在的老人家时有对晤。</p><p class="ql-block">如今,在杨家埠街道潘店村金斗山,依然静静耸立着翠柏青青的郎部公墓,这里长眠着24名郎部英烈及新四军十六旅战士。</p><p class="ql-block">公墓始建于1939年3月,1943年4月修缮,有郎玉麟亲撰、敖汝南书写的《郎部公墓志》。1986年,公墓重建,国防部长张爱萍上将亲题墓名。</p><p class="ql-block">同年,郎玉鳞回湖定居,任多所中小学校外辅导员,直至2006年12月17日逝世。按生前意愿,遗体捐赠湖师医学院。</p><p class="ql-block">郎玉麟自抗战初即投身民族救亡,终身未悔。晚年热心公益,以未成年人教育为己任,矢志不渝。</p><p class="ql-block">只是建国后曾受误伤,骨鲠在喉,难以释怀。但在那颠倒年代,还有什么比幸存更重要的?</p> <p class="ql-block">图为《重建郎部公墓志》</p> <p class="ql-block">在党史办工作期间,抗战时建立的原浙西特委书记顾玉良、浙西北特委书记朱辉、吴兴县委书记王子达等先后故地重游,耳提面命,受教良多。</p><p class="ql-block">历经风雨的老人们此刻均云淡风轻,如沐春风,和蔼慈祥,令人慨然。</p><p class="ql-block">此间,穿插与湖州师专政史科张鉴安、朱健安、胡世明等老师实地采访新四军苏浙军区斗争史,与王智勇联袂战高温冒酷暑到长超采写《长超部队》一文。</p><p class="ql-block">图为顾玉良</p> <p class="ql-block">图为朱辉</p> <p class="ql-block">图为与王子达夫妇合影</p> <p class="ql-block">图为与解放初浙江省一地委书记钱敏等合影</p> <p class="ql-block">图为浙江党史通讯刊登长超部队一文</p> <p class="ql-block">纵观中共湖州地方党史,感慨有三。</p><p class="ql-block">一是史在书中,更在人心。</p><p class="ql-block">历史是教科书,也是公道人心。</p><p class="ql-block">湖州建党之初,正值国共决裂之时,风雨如磐,山雨欲来。</p><p class="ql-block">那时,入党远不是流于招摇的仪式,言不由衷的誓词,高官厚禄的愿景,大多一腔热血,满腔精忠。</p><p class="ql-block">湖州中共组织建国前历时22年,浴火而生,薪火相传,历经解体与破坏、挫折与低谷。在册800余烈士,牺牲的县委书记一级党员就有7名。</p><p class="ql-block">1927年6月至1930年底,先后任县委书记的金鼎、钱独罕、陆思采、邱福祥、瞿绥如、瞿乃臧、杨思一,其中钱独罕、邱福祥被捕就义,瞿乃臧抗战时奉命暗杀嘉善伪县长,遭日军追捕溺水身亡,金鼎、陆思采与组织失联后在杭任教,杨思一建国后历任杭州市和浙江省领导,惟瞿绥如被捕叛变后加入中统。</p><p class="ql-block">图为湖州烈士陵园</p> <p class="ql-block">图为湖州第一个党组织旧址,现全民健身中心</p> <p class="ql-block">图为金鼎</p> <p class="ql-block">图为钱独罕</p> <p class="ql-block">图为陆思采</p> <p class="ql-block">图为邱福祥</p> <p class="ql-block">图为杨思一</p> <p class="ql-block">湖州党史最扣人心弦的篇章,莫过于1929年的大发展、大破坏。</p><p class="ql-block">是年6月,直属中央的湖州中心县委在菱湖成立,时辖5个区委及7个直属支部,党员逾千人。</p><p class="ql-block">12月2日,中央寄往县委交通站大信青果行的秘密文件《秦淮见闻录》在杭州城站被邮检查获。</p><p class="ql-block">省政府探员方山、卢延汉遂同吴兴县长龚式农赴菱湖实施抓捕,书记陆思采与交通站负责人姚醒吾等及时转移。</p><p class="ql-block">与此同时,前村支部交通员钱小丫头在执行任务途中,因饥饿难忍,在路旁捡稻穗充饥,被当地农民扭送至长桥警察所,随身携带的团中央浙东北巡视员吴云致湖州中心县委委员、团县委负责人李泉生的信件被查获。</p><p class="ql-block">当晚,方山乔装与在湖州三星宾馆被捕的李泉生同囚一室,诱出组织情况。26名党员先后被捕,其中吴云于18日在杭州大方旅馆被捕,党组织遭全面破坏。</p><p class="ql-block">陆思采等脱险后抵沪,经中央安排学习三个月后,姚醒吾由中央军委分配赴苏区参加红军并走完长征,后成开国少将,在武汉军区后勤部长任上离休。</p><p class="ql-block">叶昌林回家乡绍兴以行医为名继续工作,因叛徒出卖被捕,后保释出狱。</p><p class="ql-block">陆思采奉命回湖恢复组织,1930年6月以小学教师身份为掩护,重建长兴夹浦独立支部,同年9月遭通缉撤往杭州,与组织失联。</p><p class="ql-block">图为湖州中心县委史迹陈列室</p> <p class="ql-block">图为菱湖湖州中心县委史迹陈列室</p> <p class="ql-block">图为湖州中心县委旧址菱湖酱园弄</p> <p class="ql-block">图为姚醒吾将军</p> <p class="ql-block">二是事在人为,有志竟成。</p><p class="ql-block">时势造就英雄,英雄成就时势。</p><p class="ql-block">抗战烽烟乍起,国人何去何从?有哀叹时运不济、四处躲避逃亡、首鼠两端苟且的,也有拍案而起、奋起反抗,以天下为己任、与民族共存亡的。沧海横流,英雄本色方显。</p><p class="ql-block">抗战初期,是湖州中共组织发展最健全、作用最充分的时期。</p><p class="ql-block">1937年11月湖州沦陷后,书生郎玉麟、李泉生等纷纷投笔从戎,高举抗日旗帜,成为杭嘉湖重要抗日武装。</p><p class="ql-block">图为南埠铜盆寺</p> <p class="ql-block">图为郎玉鳞</p> <p class="ql-block">图为李泉生</p> <p class="ql-block">图为长超抗战英雄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1939年2月在安吉成立的浙西特委和1941年2月在吴兴成立的浙西北特委,是抗战初期浙北、浙西和苏南地区最高领导机构,湖州党员曾多达1150多人。</p><p class="ql-block">1943年11月新四军开辟的郎广长、浙西、苏浙皖根据地,是中共领导的全国21个抗日根据地之一,苏浙军区先后解放12座县城,解放区人口370万。</p><p class="ql-block">1948年初,中共上海局外县工委成立杭嘉湖工委和吴嘉工委,其中吴嘉工委先后组建了轧村、埭溪、南浔等支部。</p><p class="ql-block">城区是抗战胜利后湖州唯一未遭破坏的中共组织,一直单线联系,积蓄力量,伺机而动。后会同江西工委京沪杭办事处和金萧工委等,积极策反,争取国民党一区专员於树峦投诚。</p><p class="ql-block">1949年4月28日凌晨,湖城由三野28军83师和平解放,成为渡江战役后浙江解放的首个地级市。</p><p class="ql-block">图为莫干山浙西特委旧址</p> <p class="ql-block">图为在浙西特委旧址留影</p> <p class="ql-block">图为粟裕大将</p> <p class="ql-block">图为苏浙军区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图为於树峦</p> <p class="ql-block">三是人有各运,重在抉择。</p><p class="ql-block">穷则固然可以思变,富者亦可为仁思进。</p><p class="ql-block">出身只是标点符,立志方为大文章。在国共分野、民族存亡、战乱频仍的岁月,有揭竿而起、造反有理的赤贫工农,也有毁家纾难、义无反顾的富家子女。大义当前,择木而栖。</p><p class="ql-block">近代中国每个关键时期,都闪耀着湖州有志之士的身影。新文化和五四运动代表人物钱玄同、沈尹默,“一二九”运动发起人和形象代表陆璀,等等,不一而足。</p><p class="ql-block">钱壮飞危急关头力挽狂澜,使中共中央机关免于灭顶之灾。张新华为抗战与热恋男友王仲方天各一方,一别永诀。许斐然四次被捕,坚贞不渝,惨死狱中。他们都出自商贾大家,均放弃优渥生活,献身于信仰。</p><p class="ql-block">图为在杭州新新饭店参加省委党史征编工作会议合影</p> <p class="ql-block">图为在杭参加全省党史工作会议</p> <p class="ql-block">图为钱壮飞</p> <p class="ql-block">图为钱壮飞</p> <p class="ql-block">图为张新华</p> <p class="ql-block">图为张新华故居</p> <p class="ql-block">图为张新华塑像</p> <p class="ql-block">图为许斐然</p> <p class="ql-block">图为许斐然烈士发现始末</p> <p class="ql-block">图为许斐然烈士墓</p> <p class="ql-block">透视湖州中共组织存在之不易:</p><p class="ql-block">其一,湖州地处苏浙皖三省通衢,交通要津,是文明古邑、丝绸之府、鱼米之乡、物阜之地、文化之邦。</p><p class="ql-block">其二,湖州位于国民党战略腹地,吴越要冲,政要云集,盘根错节。湖州籍国民党中央常委、执委、监委多达16人。</p><p class="ql-block">其三,湖州自古以来就商贾林立,富庶闻名。除南浔四象八牛,还有双林莫觞清、蔡声白、沈子搓,菱湖章荣初,湖州钮介臣、李彦士等。</p><p class="ql-block">其四,湖州历来以耕读传家著称,民风淳朴。自汉至清25正史立传人物有285人,唐至清末湖州籍进士1530人,其中状元16人,榜眼、探花14人。</p> <p class="ql-block">图为湖州太湖南岸</p> <p class="ql-block">管窥湖州中共组织存在之必然:</p><p class="ql-block">湖州文化积淀深厚,养育了有识之士。公元前248年,楚春申君黄歇即在此筑城。中国三大代表性文化元素丝、茶、瓷及湖笔均源于湖州。</p><p class="ql-block">湖州工商文明发达,孕育了开明之风。20世纪 20年代,湖州绅商兴办的近代企业就有20多家,产业工人近6000,是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p><p class="ql-block">湖州知识阶层活跃,培育了英雄之辈。五四前后,省立三师等青年师生向往光明、追求进步蔚然成风。湖州党史人物中,主要骨干大多为三师学生。</p> <p class="ql-block">图为湖州省立三师校门</p> <p class="ql-block">图为湖州省立三师</p> <p class="ql-block">图为湖州省立三师校徽</p> <p class="ql-block">在市委党史办工作的时间有限而短暂,工作内容在有些朋友眼里可能也枯燥乏味,乏善可陈,甚至不屑一顾。</p><p class="ql-block">但于我而言,则开启了一道回眸过去,面对未来的大门。</p><p class="ql-block">学史,可鉴兴替;明事,可窥全豹;读人,可正衣冠。</p><p class="ql-block">尤其是,面对过往种种,万事皆可释然,做不到心如止水,至少亦波澜不惊。</p><p class="ql-block">由此,可能也催生了我的职场惰性,人生在世,沧海一粟。笑着活到最后,也许已然就是最大赢家。</p><p class="ql-block">——草于2025年6月21日凌晨</p><p class="ql-block">图为市委办工作人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图为与中央党史研究室专职副主任、著名党史研究专家廖盖隆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