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远古城

宋老头

<p class="ql-block">  镇远古城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腹地,地处舞阳河中游。古城自秦昭王三十年(公元前277年)设县,后经汉代建制(公元前202年,始设沅阳县)、宋代賜名(南宋宝祐六年(1258年)赐名“镇远州”并沿用至今)、明清两代的快速发展,成为西南军事重镇和多元文化交融的历史名城,为贵州四大古城之一。</p><p class="ql-block"> 镇远古城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地理环境十分优越。发源于苗岭腹地瓮安的舞阳河在此呈S形穿城而过,将古城分为南北两岸:河北岸为旧府城(行政中心),南岸为旧卫城(军事防御区)。从高处俯瞰,整个古城形似太极图,两城池皆为明代所建,现尚存部分城墙和城门。‌古城在以明清军事要塞为基础上,还建有大量的融合徽派、苗侗风格及儒释道文化的明清建筑群,形成了“贴崖悬寺”、“歪门邪道”“桥楼相映”等独特景观‌,令人啧啧称奇。同时,‌古城还是一个由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层叠构成的“传统文化迷宫”,中原文化、闽粤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等多种文化在这里交汇,是了解我国西南地区历史、民族、地理、建筑与宗教等多方面内容的重要实地范本。</p> <p class="ql-block">  镇远古城,又称镇远古镇,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古城自秦昭王三十年(前277年)设县开始已有2280多年的历史,是黔东南州的一颗璀璨明珠。</p><p class="ql-block"> 发源于苗岭腹地瓮安的舞阳河呈S形穿城而过,将古城分为南北两岸:河北岸为旧府城(行政中心),南岸为旧卫城(军事防御区)。从高处俯瞰,整个古城形似太极图,两城池皆为明代所建,现尚存部分城墙和城门,是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p> <p class="ql-block">  舞阳河,又名舞水,属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是沅江左岸的一级支流。舞阳河在镇远数十公里的流域上,荟萃了整个舞阳河最美的自然风光。碧绿的舞水倒映着两岸千姿百态的青山、奇峰、绝壁、峡谷、翠竹、绿树,从而成为闻名遐迩的山水画廊,并哺育着世世代代的沿河百姓,成为当地百姓心中的“母亲河”。↓</p> <p class="ql-block">  舞阳河在镇远古城中穿城而过,河水碧绿清澈,波光粼粼。河面上偶尔有几只小船悠悠划过,船桨拨动水面,泛起层层涟漪,为这宁静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生气。↓</p> <p class="ql-block">  河水清澈碧绿,如一条绿丝带蜿蜒盘旋。河面上,游船缓缓驶过,泛起层层涟漪,与岸边的古建筑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p> <p class="ql-block">  古色古香的吊脚楼与碧绿的河水交相辉映,青瓦木枋,灯影摇曳,一座古老的石孔桥横跨河面,勾勒出一幅水墨丹青。↓</p> <p class="ql-block">  依河的街市,传统特色的店铺作坊,错落有致的吊脚楼,粉墙黛瓦的台门民居,曲折幽深的石板弄堂,带你瞬间回到旧日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  兴隆街,兴隆街是镇远古城的中心地带,这里聚集了大量的历史建筑和文物古迹‌。如今的这条大街不仅仅是古城的一条商业街,更是镇远历史文化的集中展示地。↓</p> <p class="ql-block">  古城素有“六牌十巷”的说法。现在古城中还保留着八条古巷道:四方井巷、复兴巷、仁寿巷、燕矶巷、冲子口巷、米码头巷等。↓</p> <p class="ql-block">  镇远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原是为纪念清军精捷营将领邹泗钟的专祠。临街的“大门”建成石牌坊模样,两座石狮蹲像高大威猛,三面围墙为高高的封火墙,风格独特。↓</p> <p class="ql-block">  府文庙遗址:文庙始建于1426年,为当地学子祭孔和科举备考的场所‌。现仅存照壁及礼门。↓</p> <p class="ql-block">  “圆泰昌”茶馆,是一座拥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古宅文物,目前由政府管辖并出租作为茶馆。这个茶馆保持了古宅本身的特色,古色古香,非常有历史感。↓</p> <p class="ql-block">  行走在古城的青石板路上,看光影斑驳的街巷,古风浓郁的建筑,这里的每一处景致,都诉说着耐人寻味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禹门:禹门位于禹门码头岸前,是明清时期专为科举中第者修建的荣耀码头‌。禹门码头原名“龙门”,取自“禹门三级浪,平地一声雷”的诗意,隐喻士人高中科举后衣锦还乡的场景。明清时期,此处是科举考生进京赶考和返乡登岸的专用码头。↓</p> <p class="ql-block">  禹门码头:禹门码头是镇远古城府城七大古码头之一,始建于明代,主要用于商贸运输,是连接㵲阳河水运与陆路交通的重要枢纽‌。如今的禹门码头已成为古城游船的登船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  和平村旧址:全称为“在华日本人民反战革命同盟会镇远和平村工作队”旧址。是国民党政府军政部第二日军俘虏收容所,设在镇远卫城十字街东侧五云山下,原为镇远总兵署中营衙门。↓</p> <p class="ql-block">  古城墙:古城墙遗迹作为古城文化遗产的重要一部分,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历尽沧桑而弥坚的镇远城墙,是镇远的历史文化见证。↓</p> <p class="ql-block">  青龙洞:青龙洞是镇远古镇的标志性景点,也是中国南方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它依山而建,气势恢宏,集道教、佛教、儒家文化于一体,是研究中国古代宗教文化的重要场所。登上青龙洞,俯瞰整个镇远古镇,感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情怀。↓</p> <p class="ql-block">  青龙洞建于明代中叶,至今己500年的历史,几度毁于兵火,几度修复,于今成为占地二万多平方米,由有龙洞,紫禅书院,中禅院,万寿官,祝圣桥和香炉岩六部份三十六座单体建筑组成的宗教文化旅游名胜区和建筑博览区。↓</p> <p class="ql-block">  祝圣桥:是镇远古镇最具有标志性的建筑,是古镇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之一,原名㵲溪桥,又名老大桥,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历经了反复重建和修建,直至雍正元年才得以修建完成,因其中一次修复竣工时,正值康熙皇帝圣诞,于是更名为“祝圣桥”。↓</p> <p class="ql-block">  这座由明代桥墩,清代桥身组成的七孔连拱桥由青石建造,建成后犹如一条长龙,横卧在㵲阳河上,是当时滇黔古驿道上的重要通道。↓</p> <p class="ql-block">  魁星阁‌,是位于“祝圣桥 ”桥面上的一座三层八角亭阁,为明代中期所建,距今近500年历史。魁星阁因古代云贵学子进京赶考必经此地,得名“状元楼”‌。在我国的现在的古桥梁中,桥上建有亭阁的十分罕见,此“桥楼相映”的独特景观‌,成为镇远古城内的标志性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  阅江阁:阅江阁位于古镇的舞阳河畔,是镇远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始建于明代初年,历经多次重修和扩建,现为五层楼阁,净高二十多米,气势雄伟,具有传统的中国古建筑风格‌。阅江阁不仅是一座建筑景观,更是镇远古镇历史变迁的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  阅江阁在历史上曾多次遭受自然灾害的破坏,最近的一次是在2024年6月的严重洪灾中,受到了严重损坏。灾后当地政府迅速组织了对阅江阁进行了维修,并对楼阁新增和更换了受损的灯光设施‌。我去的时候,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座焕然一新的阅江阁。色彩鲜艳的阅江的倒映在水中,呈现出一幅绝美的画卷,让人陶醉其中‌↓</p> <p class="ql-block">  天色渐晚,河岸边的吊脚楼闪烁着迷人的光芒。站在入住的民宿窗前俯身望去,暮色中的远山与河岸边的吊脚楼构成一幅清冷画卷。↓</p> <p class="ql-block">  入夜,古城里每一个建筑物都活了起来,显得生机勃勃,在黑夜的衬托下。小小的灯一个又一个的缠绕在拥有历史的瓦片上,橘红色的灯光,给游客带来了一丝温暖。↓</p> <p class="ql-block">  舞阳河岸边的吊脚楼被五彩斑斓的灯光点亮,无论是漫步江边还是乘船夜游,两岸的灯光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形成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夜幕下的古城,灯火通明,流光溢彩。漫步街头,市声盈耳,风烟过眼,宛若在翻阅一部民俗画卷,犹如走进一条历史长廊。↓</p> <p class="ql-block">  大街小巷,河道石桥,沿江民宅,一色笼罩在昏黄而温暖的灯光下,古朴与繁华的气氛中处之泰然,怡然自得。↓</p> <p class="ql-block">  风格各异的古城民宿,或居古城深处,或隐于舞阳河岸边,风格独特,还有着别样浪漫。↓</p> <p class="ql-block">  夜晚的古城,除了欣赏夜景之外,酒吧一条街也是古城夜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古城的夜晚既充满市井气和烟火气,又有着时尚潮流气息。酒吧一条街是夜晚古城是时尚,也是古城最繁华的所在。↓</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8px;"><u>  舞阳河畔,这座千年古城依旧静静矗立。它不仅是一座城,更是一部活着的历史,记录着华夏文明的沧桑巨变。从最初的边陲小城,到如今的文化名胜,镇远以其独特的地理形胜、深厚的人文底蕴,吸引着八方游客。</u></i></p> <p class="ql-block">图片:宋老头</p><p class="ql-block">编辑:宋老头</p><p class="ql-block">文字:宋老头(部分景点介绍摘自网络,谢谢网络作者!)</p> 谢谢您的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