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溅桃花扇<三十八>

赵年戈

<p class="ql-block">血溅桃花扇&lt;三十八&gt;</p><p class="ql-block">泗阳县的主要风景名胜:</p><p class="ql-block">1、中国杨树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苏北泗阳县是中国南方型杨树的发源地,被中国林学会授予“中国杨树之乡”,拥有全国平原地区之最的森林覆盖率。</p><p class="ql-block">2005年始建、2007年开馆的泗阳杨树博物馆为国家AA级旅游景点,也是中国唯一以杨树为主题的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该馆占地面积为9650平方米,主要展示杨树引种暨良种繁育资料及实物、杨树文化资料、培育成果和杨树制品等。</p><p class="ql-block">馆内有于1976年1月定植现仍存活的4株品种对比试验的意杨,树干高大、枝繁叶茂。其中1株高45米,胸径106厘米,材积有16.3立方米,是有关专家认证的名符其实的“中国意杨王”。</p><p class="ql-block">馆内绿地面积5866平方米,除杨树外,同时植有银杏、红枫等树木。草坪上建花岗岩群雕一座,雕塑人物造型为对中国杨树的传承与保护有杰出贡献的地方官员、专家和科技工作者代表,以纪念他们对中国杨树文化做出的丰功伟绩。</p><p class="ql-block">泗阳杨树为落叶大乔木,树冠为长卵形。树皮灰褐色,有浅裂纹。叶片呈三角形,基部心形,有2一一4个腺点。叶片长度略大于宽度。叶片为深绿色,质地较厚,叶柄扁平状。</p><p class="ql-block">意杨为阳性树种,树杆挺直,生长快速。喜温暖气候环境和湿润、肥沃、深厚的沙质土壤。抗病能力强,尤其对杨树褐斑病和硫化物的侵害,具有独特、顽强的抵抗力。</p><p class="ql-block">杨树树干耸立,枝条开展,叶大荫浓,最宜作防风林,也可用作绿荫树和行道树。植物配置时可与漫长树混栽,能迅速形成绿化景观带。待慢长树长大后,再逐步进行砍伐利用。</p><p class="ql-block">党的“十五大”以来,泗阳县以建设“生态泗阳”、“绿色家园”为创建目标,坚持开展“杨树产业年”活动,每年平均栽植杨树1000万株,杨树产业持续发展壮大。业已形成良种选育繁殖一一规模约化造林一一木材深加工和出囗贸易一一利润返还用于扩大林业再生产的一体化现代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了区域开发和生态建设良性互动。</p><p class="ql-block">2014年,泗阳县林业局工程师左其峰、严相进等科研人员,在南京林业大学教授指导下,历经五年反复实验、不懈努力,选育出“不飘絮”雄性杨树苗。代号“3804杨”、“3412杨”和35杨”三个新品种,于2013年通过国家林业部杨树新品种审定。</p><p class="ql-block">目前,泗阳县成片杨树林有60多万亩,四旁植树5000万株,活立木蓄积材600万立方米,年可采伐60万立方米。全县有106万亩耕地已实现农田林网化,森林覆盖率为47.8%,为全国平原地区之最。2003年8月,泗阳县被中国林业部授予“中国意杨之乡”称号。</p><p class="ql-block">从1975年开始,泗阳县实施引种扩繁工程,植树造林,绿化家园。数十年不懈努力、持之以恒。立足生态环境建设,重视发展杨树产业,全民参予植树造林工程,连年开展“杨树产业林活动”,扩大造林规模,不断提高植树总量。</p><p class="ql-block">经40多年的种植和推广,杨树身影遍布泗阳大地。已由原来的防风固沙种树发展为以木业为主的综合性支柱产业,增添了新的经济效益,为百万泗阳人民殷实生活提供了切实保障。</p><p class="ql-block">近年来,泗阳县始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实施“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主线,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核心,努力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积极倡导低碳发展和低碳生活,全力打造“生态泗阳”,致力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全县已初步实现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奋斗目标。</p><p class="ql-block">2014年3月12日,“泗阳杨树”成功注册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载入泗阳杨树文化的史册。</p><p class="ql-block">四十多年的艰苦努力和不断探索,杨树的的生长和繁衍,已成了泗阳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将会造福泗阳人的千秋万代。</p><p class="ql-block">依托丰富的杨树资源发展起来泗阳县绿色板材产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2001年产值率先突破100亿元;2012年达140亿元;2013年实现150亿元。近年来,板材产业持续扩大,经济效益不断攀升。产品环保卫生、质量好,畅销国内外。</p><p class="ql-block">四十多年来,泗阳县为全国各地提供杨树优质种苗2亿多株,直接经济效益5亿多元。加工生产杨木板材3000万立方米,直接经济效益200多亿元。全县17万农户中存有杨树价值万元以上多达5.5万户,占整个农户的32.3%。以杨树木为主要原料加工制作的木制品,材积有3000多万立方米,直接经济效益600多亿元。加上发展的林间经济作物,全县80%以上农户经济收入年均增收2000元。</p><p class="ql-block">“生态泗阳”已成为该县响亮的资源品牌、生态品牌、形象品牌、旅游品牌。“中国杨树之乡”、“生态建设模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最佳生态宜居县”、“国家生态示范区”、“江苏省园林城市”等荣誉接踵而至。</p><p class="ql-block">2005年9月19日至21日,“中园杨树节暨首届中国杨树产业博览会”在泗阳县举行,以后两年举办一届。中国杨树节创造了五项“全国第一”。即中国第一个杨树节、杨树博览园、杨树产业论坛、平原森林文艺晚会、林中自驾游生态观光线。</p><p class="ql-block">2、中国棉花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位于泗阳城南新城文旅集聚区、县棉花原种场境内。东侧毗邻水阁景区,北距妈祖文化园仅2.2公里。从泗阳街乘内环线1路公交可直达展馆站,或乘207路公交至“城南植物园”站,再向东步行450米即到达。</p><p class="ql-block">泗阳“中国棉花展览馆”占地35亩,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主馆面积3200平方米,科研玻璃温室800平方米,并建有棉花育种基因库。馆内展出泗阳培育的棉花品种,推广面积居全国第二位。</p><p class="ql-block">展馆以五大主题为核心,通过实物展示、数字沙盘、3D影院等高科技手段,系统呈现棉花在人类文明发展和区域经济的重要作用。陈列的古代纺车、犁铧、织布机等300余件农业文物,展示了泗阳棉花种植、良种培育和农耕生活的历史脉络。</p><p class="ql-block">展馆建筑颇有特色,主体建筑为两层框架结构,外立墙面融合现代几何造型与传统棉纺纹理元素,展馆空间设置环形观展动线。建筑西北设置棉花培育示范区。</p><p class="ql-block">展馆五大展示区主题:</p><p class="ql-block">棉花与人类</p><p class="ql-block">展品为出土的棉织物残片、古代纺纱工具等150多件文物,展示棉花在服饰、医疗等领域的应用与演变。</p><p class="ql-block">棉花与经济</p><p class="ql-block">运用动态数据可视化系统,实时展示全球棉花期货交易数据和产业链图谱。</p><p class="ql-block">棉花与中国</p><p class="ql-block">陈列20世纪50一一90年代棉票凭证、棉花检测仪器等史料,重点展陈泗阳原种场培育的“泗阳3号”棉花良种标本。</p><p class="ql-block">棉花与世界</p><p class="ql-block">设置360度环幕影院,放映棉花种植传播史的影片。</p><p class="ql-block">棉花与泗阳</p><p class="ql-block">设置沙盘模型,再现泗阳县棉花种植、配套棉田监测实时数据。</p><p class="ql-block">展馆的特色展区是两层800平方米的研学体验区,配备棉花手工纺织机、扎染工坊等。</p><p class="ql-block">数字展示区包含可交互动的棉花基因图谱全息投影、模拟棉花期货交易体感游戏及运营管理。</p><p class="ql-block">2023年2月,展馆和泗阳县海门实验小学合作开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课程,开设6个主题研学单元,并配套开发了“守贤手册”和线上知识题库。</p><p class="ql-block">因管理机构调整,展馆于2023年8月20日暂时闭馆。何时恢复开放,静待。</p><p class="ql-block">泗阳县位于淮河下游,属于平原旱谷地区,年雨量平均800毫米,年平均气温13度,无霜期200天左右,多为沙质土壤,这些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棉花种植。</p><p class="ql-block">泗阳县大面积种植棉花的历史可追溯到1956年农村单干和互助组时期。当时全县棉花种植面积约有25万亩。由于小农经济的限制,种植零星分散。土地贫瘠,加之虫害,棉花产量很低,亩产皮棉仅10斤左右。</p><p class="ql-block">1956年成立高级农业合作社,扩大了棉花种植面积。这年泗阳遭台风、冰雹和水涝的严重自然灾害,平均亩产皮棉只有4.4斤。第二年&lt;1957年&gt;,全县扩增棉田20万亩,平均亩产皮棉41.5斤。而县农场由于科学种田,其高产田亩产皮棉高达230斤,创造了江苏省棉花产量最高记录。</p><p class="ql-block">目前泗阳县棉花种植情况总体呈积极发展态势。近年来,县农业部门与省科研院深化合作,大力开展新品种选育与推广,积极推动新成果、新技术的引入。在田间管理方面,引导棉农科学施肥、合理密植。采用轻肥搭架、重肥摘桃的科学方法,促进棉花早发、稳长、不早衰,进一步提高了棉花的产量与质量。有关数据表明,近年来泗阳县的皮棉亩产一直稳定在200斤以上,取得较高的经济价值。</p><p class="ql-block">据国家农业部统计,2024年全国棉花播种面积4257.4亩,比2023年增加75.2万亩,增长率为1.8%。</p><p class="ql-block">泗阳县是农业大县,拥有广泛的耕地资源和农业发展基础。除了粮食作物的种植,经济作物的种植会同步发展。</p><p class="ql-block">据泗阳县委副书记、县长范德衍同志介绍,2024年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5万亩。全县拥有市级以上的龙头企业51家,已形成蔬菜、桃果、水产等七大高效规模农业。介绍中未提及棉花播种面积的情况。</p><p class="ql-block">虽然没有直接数据显示泗阳县棉花种植面积,但可推测,在生态农业发展的推动下,作为传统的经济作物棉花,其种植面积可能有所增长。</p><p class="ql-block">但有资料显示,2020年泗阳县棉花种植48公顷&lt;720亩&gt;,比上年减少7公顷&lt;105亩&gt;。种植面积如此之少,一是可能是因为农村经济作物结构调整和全球性棉花价值处于低谷而导致种植面积锐减。二是数据不真实或编印发生数字错误。</p><p class="ql-block">中国棉花,是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传统经济作物。那么,它的起源是什么呢?</p><p class="ql-block">一一待续</p><p class="ql-block">&lt;本介绍基本属实,仅供参考。未作修改,错误之处,欢迎指正。&gt;</p><p class="ql-block">江北小生2025、6、21随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