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丢失的信仰 原创红色传承小吕剧搬上舞台

传歌绕梁

<p class="ql-block">  原创红色传承小吕剧《不能丢失的信仰》,在市区老干局、河东区委宣传部、河东区文广新局,汤河镇党委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祝丘农民老年大学乡村文化创作组经过三个多月的反复创作修改和组织演员,文武场日夜集中排练,逐步成型,并搬上城乡舞台。经过镇街海选和昨晚河东区小戏小剧的比赛,获二等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汤河镇是革命老区,30年代中期,就有党的组织活动,40年代初就建立了党的民主政权,抗日烽火燃烧在汤河两岸。1945年鬼子投降之后,战斗在汤沭河这片红色土地上的汤河抗日武装大队,部分编入八路军115师868团,部分成为开辟南方解放区,建立南方民主政权的南下干部。这些老革命身经枪林弹雨, 投身民族解放出生入死,执政廉洁奉公,办事原则性强,永葆着共产党人的信仰和政治本色。小吕剧取材于这些南下干部的代表人物––王大姑。</p> <p class="ql-block">  剧情由南下女干部王大姑回乡归省入笔,在侄子实诚乘高速公路拆迁套取国家补偿与坚持原则的村支部书记周继莲的矛盾冲突中展开。大姑手捧着父亲留下的血衣 ,用字字血,声声泪的唱腔,教育侄子以老一辈革命家为榜样,把党的信仰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思想观念任何时候决不能滑坡,必须正确对待人生,正确对待国家和个人利益,传承红色基因,决不能不能丢掉党的信仰和党的理想信念,让沂蒙精神和红色血脉代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  小戏主角王实诚,在大姑血染的长衫教育感召下,悔恨交集,决心痛改前非,跟党走,感党恩,永葆一名共产党党员的政治本色。</p> <p class="ql-block">  大姑担演者赵守兰,是一名十六岁学习吕剧的农村优秀文化人才,她声泪俱下的唱段,打动了现场每一位观众。</p> <p class="ql-block">小剧视频</p> <p class="ql-block">  小戏成功搬上舞台,感谢赵守兰为首的演职人员艰苦努力,感谢吕剧专家李鲁沂先生润色指导,感谢吕剧专家周兴军、谢西宝、毛从德、诸葛冠部先生的支持和帮助,感谢吕剧后起之秀庞文菊,朱孔霞的热情参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