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3日天目山三日自驾游。

徐海峰

<p class="ql-block">6月想过个难忘的父亲节,发小前一阵到天目山,说不虚此行。</p><p class="ql-block">我想周未和孩子相聚在那,他一听妈妈不去。没了兴致,不愿到离他很近的地方找我。只说报销我旅费,以一个旅途,当我节日礼物。</p><p class="ql-block">13日周五上午,同学、师兄、朋友六车25人相聚预定的集贤酒店,下午游天目大峡谷。</p><p class="ql-block">14日上午游天目山大树华盖景区,下午禅源寺。</p><p class="ql-block">15日在大雨中踏上回程路,九点半到畬乡采摘李子,十一点夏霖归园田居午餐,一点游大龙潭走玻璃桥,四点到家。</p><p class="ql-block">我周围朋友,写的一笔好文章的有推车老汉、化心为宇、溪亭日暮、吴老师…还有这位兰老师。</p><p class="ql-block">一般出游回,我三天内就做个美篇。可兰老师说,没有好文章加持的相册,没有灵魂。</p><p class="ql-block">为了等灵魂,我这几天陆续收到她七篇游记,在我眼中是文学作品。</p><p class="ql-block">我把美文,按游玩顺序编辑到美篇中。这次出游又近,花费又少,风景又美。</p><p class="ql-block">想到天目山旅游的朋友,可以按这行程做攻略。</p><p class="ql-block">我们住了俩天的集贤酒店,虽设备老旧,但老板夫妻俩,每天想着给我们换各种菜品,很让我们感动。</p> <p class="ql-block">午餐后休息到2点,从我们居住的集贤山庄出发,大约20分钟的车程就到了天目山大峡谷。也许是因为梅雨季节天气多变,也许是因为尚未放暑假,整个下午,大峡谷似乎只有我们这一行二十多人,恰够点缀这寂静的天地。</p><p class="ql-block">离入口处几十米远就听到水声咆哮,不息不止,哗哗哗,哗哗哗。如万马奔腾,这边那边,震耳欲聋。景区大门口左侧即是“迎客瀑”,招牌似的直泻而下,浙江人是真会造景啊!</p> <p class="ql-block">入得谷来,便觉湿气扑面,石阶蜿蜒,青苔暗生,雨后踏上去微微有些滑。峡谷两旁的树木,高得令人仰视也难见其梢,树干上爬满了蕨类植物,显出几分原始气象,偶尔有鸟雀飞过,鸣声清脆,却不知藏身何处,我想,这大约是它们的天性,总不肯轻易示人。</p><p class="ql-block">木质长廊顺着峡谷的走势蜿蜒游动,将峭壁、飞瀑与深潭一一串起。廊柱泛着青黑,是常年水汽浸润的结果。顶棚的木板铺得极为致密,山雨骤临时,雨珠砸在上面只发出闷闷的“噗噗”声,像遥远的鼓点。</p> <p class="ql-block">瀑布从山顶倾泻而下,一条条,一股股,一排排,这么多分儿复合,合而再分的变化与层次:有的飞溅着清白,有的携带着泥土;有的孤注一掷,有的联袂而降;有的崖顶不平,只好分泻而下;有的崖下有崖,只好一纵再纵。更有的因为高崖平阔,一泻无阻,于是数十股合成一大片,排空而落,像一幅飘然的落地大窗帷。至于旁支散股,在暗赭的乱石之间蜿蜒,更不胜数。</p> <p class="ql-block">我静静地注视着眼前的一切。一边是自然界千万年的欢唱,一边是游客匆匆的足迹,似梦,非梦。行至峡谷中间,我们竟然惊喜地发现对岸的峭壁上还开着几朵百合花,只是花瓣有些微微凋谢,不那么坚挺了。原来山谷里的野百合也有春天,从前的从前,它应该就是这么开着花。以后的以后,它还将这么开着花。有人赏,或无人赏,对它来说又有什么关系呢?它只管顺应着自然的法则,一路走下去,让生命按照生命的顺序成长。</p> <p class="ql-block">景区里有网红桥、秋千、钢索、大喇叭等娱乐设施。</p><p class="ql-block">朋友们说,再不疯狂就老了,在细雨中挑战了一回自己。</p> <p class="ql-block">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长廊两旁悬挂的红色条幅,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前程锦绣”“白头到老”“身体健康”的祈福,而是充满了侠骨柔情,“你那么好,我用一生祈祷”“江湖险恶,只有真情被埋没”,“倘若情丝一斩便断,那也算不得是情丝了”……</p><p class="ql-block">情不自禁驻足一句句读过去,红底白字的条幅让“石谷有灵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70后的我们,年少时谁没有守候在泛着雪花点的电视机前等待金庸电视剧的播出?谁的心中没有过一个武侠梦?</p><p class="ql-block">郭靖弯弓射大雕的贴纸,下课后的打斗用的是扫帚柄做的打狗棒,书页间夹着的枫叶书签是想象中华山论剑的请柬,无聊时手掌的胡乱比划是梅超风的“九阴白骨掌”,被小伙伴打趴在地那也是了不起的“蛤蟆功”……</p><p class="ql-block">“依稀往梦似曾见,心内波澜现”的前奏一响,就会勾起多少人的江湖梦啊!金庸的江湖从未远去,它只是变成了70后眼角的皱纹,笑的时候特别明显。一段几十米的长廊,如时光隧道一般,让我们瞬间穿越回到了少年时代。</p> <p class="ql-block">天目山峡谷并不算太长,一个多小时即可走到“游客请止步”的标牌,然后我们再沿原路返回。天目山峡谷大瀑布和春节期间游玩的汪湖国家森林公园里的瀑布相比,虽同为水石激荡之景,但因为环境等的不同,还是显出迥异的气质。天目山瀑布多从峭壁直泻,气势凌厉,水线分明。而汪湖的瀑布则多阶梯状跌落,如“三叠泉”,水流遇石则转,层层叠落。若以人喻之,天目山瀑布就如一位瘦骨嶙峋的老僧,在悬崖畔闭目听涛。汪湖的瀑布则似簪花少女,提起裙裾从石阶雀跃而下。</p><p class="ql-block">总之,花上半天的时间,来一趟天目山大峡谷,既可欣赏奇峰怪石,飞流瀑布,还可获得一份远离尘嚣的宁静,我以为是值得的。</p> <p class="ql-block">14日早晨,一直阴沉着将雨未雨的天气意外转晴,我们都兴奋起来,纷纷惊呼运气好,所以大家才能在天天预报有暴雨的天气里获得老天的垂怜,让我们顺利游览天目山。</p><p class="ql-block">准确来说,我们游览的是号称“大树王国”的西天目,从集贤酒店步行到景区入口只需十分钟左右。到达景区,等待导游,然后大家一起分乘两辆景交直达山顶的龙凤尖停车场。</p><p class="ql-block">从山脚到山顶单程18公里,景交车开了足足半小时,比我以为的要远得多,这40元包来回的交通费真值!</p><p class="ql-block">不过二百五十多道弯,也绕晕了许多人。</p> <p class="ql-block">据导游介绍,游玩西天目主要就是欣赏古树。山上古杉,古松,古枫,古银杏和其它原生古树比比皆是,单千年以上的就有580余株,500年以上的也有820余株,百年以上的则不计其数。</p><p class="ql-block">我不禁想到,那些绞尽脑汁发明各种延年益寿的方术梦想着长生不老的帝王,耗尽人力财力,到头来还不如山野间一株平凡的松柏。树木只需阳光雨露,便活得比任何人类都要长久。人类的寿命和树木相比,真犹蜉蝣之比于龟鹤!</p> <p class="ql-block">“大树王国”果然名不虚传,一路上都是郁郁葱葱的古树,树围几个人都抱不住,其中又以柳杉居多。一株株参天耸立,浓密的枝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的树荫,树干和树枝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粝而坚硬。树叶绿得苍郁,绿得深沉!像走在“绿野仙踪”里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哇,这一棵树好大!”“哇,这一棵好粗!”人到了超经验的景色之前,往往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就只好“哇哇”乱叫!面对我们一连串缺少世面的惊叹,导游小姐姐则显得淡定许多,“这棵树只能排到老八,和大树王还差得远!”导游的话成功地激起了我们的好奇心,到底是怎样的树才有资格被称为是“大树王”呢?“有两个标准,一是树龄,二是胸径”,看来光粗还不行,还得足够“老”!于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就变得很单一了,去拜访“大树王”!</p> <p class="ql-block">一行人在凹凸不平的山路上蜿蜒前行了半个多小时,终于见到了这株被乾隆御赐为“大树王”的古树,可惜它已经在20世纪30年代走向衰亡,但它的躯干仍巍然屹立。树根盘踞在地面,与石块纠缠在一起,分不清是根裹住了石,还是石压住了根,就像一位被时光遗忘的巨人。</p> <p class="ql-block">“咦,它没死!你看它树枝上还有绿叶!”大家是多么希望这棵高达26米,胸径约2.33米的“王”能够重新焕发生机啊!“那是寄生树,是传播到树洞中的种子萌发长在枯干上,恰好又是同一种树木”,导游的一句话熄灭了我们所有人美好的幻想。</p><p class="ql-block">“离这儿不远,我们又发现了一棵新的大树王”,新大树王高50米,胸径已达2.31米,苍劲勃发,长势茂盛,尽显“王”者风范,真是“病树前头万木春”啊!</p> <p class="ql-block">除了鼎鼎大名的新旧“大树王”,我们还欣赏到了“九龙壁”“五世同堂”“墓塔群”等奇观。当然因为气候变化,大气污染,病虫害以及人类干扰等原因,一路上我们也看到好几株标注着“枯立木”的古树。新陈代谢是自然的规律,万物概莫能外啊!</p><p class="ql-block">“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空中飞扬;一半散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原路返回途中,我不由自主在心里默背起三毛的这首《如果有来生》。(多背诗句的意义原来就在于,当你在自然界发现美景,你想要准确描述或表达时,不至于词穷,你总能从前人的诗句中找到“嘴替”)</p> <p class="ql-block">周六上午我们去天目山时,景交车经过一处围墙上书写着“南无阿弥陀佛”的黄色建筑,朋友告诉我“这就是下午我们要参观的禅源寺”。啊?这么小?需要专门安排一下午吗?我心里疑惑着,然而,当我真正站在了禅源寺山门前时,我立刻意识到了自己的肤浅,原来它是如此的规模宏大!</p> <p class="ql-block">“游”禅源寺周六上午我们去天目山时,景交车经过一处围墙上书写着“南无阿弥陀佛”的黄色建筑,朋友告诉我“这就是下午我们要参观的禅源寺”。啊?这么小?需要专门安排一下午吗?我心里疑惑着,然而,当我真正站在了禅源寺山门前时,我立刻意识到了自己的肤浅,原来它是如此的规模宏大!“我们现在看到的禅源寺,除了山门,天王殿部分结构还有西客堂是原来保留下来的,其余建筑都在1941年日本飞机轰炸时毁掉了,都是2000年后重新修建的”,导游小姐姐一连说了两遍,反复强调“重新修建”,她大约忘了,上午我们在天目山经过“开山老殿”时,她就介绍过。被战火毁掉的古建筑又何止一个“禅源寺”呢?被毁是常态,保留反倒是一种幸存。山门匾额上“禅源寺”三个字使用的是楷书体,端庄浑厚,是寺院重新修建时,由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1733年清雍正帝御赐的亲题匾额自然是毁于战火。</p> <p class="ql-block">跨进山门,大家都不约而同放轻了脚步,收敛了谈笑,生怕惊动了佛门清净。禅源寺采用的是和故宫类似的中、东、西轴线布局。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韦驮殿和大雄宝殿等。东轴线上主要是客堂与药师殿。西轴线则是禅堂与云水堂。</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前的净手池引得众人纷纷过去用竹筒舀水洗手,不知道能不能洗去心中的世俗杂念。净手池旁还有一棵微微歪斜的小叶罗汉松,据说是玉琳大师当年亲手栽种,没想到这么一棵并不太高大的松树竟然也有四百多年历史了,不由得肃然起敬起来。</p> <p class="ql-block">沿着罗汉松旁边的石砌台阶走上去就进入了天王殿。殿门洞开,漆色剥落处露出木质肌理,像一位老者卷起的袖口,展示着岁月的刻痕。门槛已被磨得圆润,不知承载过多少虔诚的膝盖。里面供奉的是弥勒佛,但不是传统的布袋和尚,而是庄严的坐像。那佛像的眼睛塑得极好,半睁半闭,似看非看地睥睨着众生。</p> <p class="ql-block">出了天王殿,我们便看到了放生池。水声潺潺,似无常法音。池水青碧,像被香火熏染的琉璃,倒映着飞檐的影子。圆圆的荷叶伏在水面,边缘微卷,托着积存的雨珠。几只红鲤在池底石缝间穿行,如佛前未燃尽的灯芯,当然更多的是被视为祥瑞的龟鳖,它们背负着经文般的纹路,缓慢移动,像是带着未了的业。我们一行人,谁也想不到特意准备一点投喂食料,只能围着放生池看看。“慈心不杀,止观双运”,也许真正的慈悲,有时正体现在克制的静观之中。放生池就如同凝固的“慈悲方程式”,它既承载着对生命的敬畏,也映照出世人的欲望与救赎。</p> <p class="ql-block">沿着放生池边的台阶上去,我们就来到了韦驮殿,因这里是韦驮菩萨的应迹道场。跨进殿门,迎面撞来一股陈年的檀香,混着梅雨浸染木质的潮气,在鼻腔里酿成一种奇异的清醒。殿内光线昏暗,佛像端坐莲台,金漆有些剥落,露出灰白的泥胎,反而显出几分亲切。殿宇四周布满千尊韦驮塑像,气势磅礴,壮观无比。</p> <p class="ql-block">韦驮殿的后面便是禅源寺主殿,也是信众们祈福的核心场所——-大雄宝殿,里面供奉着释加牟尼佛。它的后殿是万手观音殿,我悄悄数了一下,清晰可见的只有42只手,中间双手合十,两旁各20只手,分持不同的法器,有净瓶,有弓箭,有宝珠,有柳枝……大约是代表着不同的救度众人的方便法门。</p> <p class="ql-block">宝殿后面还有一座八角七层的琉璃塔,导游介绍说,这座塔是为了纪念玉琳大师而建,里面供奉的是玉琳国师的真身舍利。对这位顺治皇帝的佛法老师,中国佛教史上唯一被正式敕封为“国师”的汉传佛教高僧,我充满了好奇,想进去看看他的生平经历介绍,可惜它暂不对外开放,很是遗憾!</p> <p class="ql-block">东西轴线的建筑,我们都没有进去参观,只是在外面粗略浏览了一下,就在大家准备原路返回时,导游又带领我们从药师堂旁的台阶下去,一转弯,前面竟然还有一个令人豁然开朗的大庭院。院子东边是禅房,两三个和尚随意地站在禅房门口张望。灰色的僧帽,黄色的外袍,穿得很职业,但他们的脸上却丝毫没有出家人的宁静光辉,张望我们的眼神里鲜明地透出一股八卦和无聊。我立马联想到刚刚下台阶时转角处看到的一堆快递,还和朋友取笑“和尚也网购啊”,原来他们并不“超凡”,更不“脱俗”。也许是他们的修行还不够,真正的得道高僧肯定不是这样的。</p> <p class="ql-block">庭院的西边便是周恩来演讲旧址纪念碑。抗战爆发后的1939年3月,周恩来曾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身份到达禅源寺进行讲演。他分析抗战形势,指明抗日的光明前途,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士气。</p> <p class="ql-block">这块碑文的旁边还有一块“浙江大学西迁办学纪念碑”,抗战爆发后,这里是浙江大学西迁的第一站,曾有600多名学生在这里和100多位僧人共住。一边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朗朗读书声,一边是敲着木鱼念着“唵嘛呢叭咪吽”的咒语,这样的画面,今天想来是不是有点令人啼笑皆非?然而战争就是这么残酷,它将不可思议变成理所当然。面对遗址,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大约都会涌起一股悲辛,那是刻在基因里的爱国之情。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在碑文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从庭院右边的小门出去,我们就真正走出了禅源寺。此时有梵音从大雄宝殿后面传出来,袅袅不绝。我以为,世上好听之音莫过于梵音,它如水似风,能让人在瞬间安静。我就在这梵音里驻足,发痴。这古道上,这古刹门前,谁的脚印叠着谁的脚印?每一脚下去,都有相逢相亲的欢喜。能在这古刹门前相遇,我们都是有缘人。</p> <p class="ql-block">夕阳下,我们回望这座群山环抱依山而建的殿宇,明黄的琉璃瓦,朱红的廊柱,金碧辉煌。它集千年禅意,皇家敕封,抗战风云于一身,在这里,你既可寻幽访古,也能感悟历史与信仰。</p><p class="ql-block">这座藏在天目山南麓的宝藏寺庙,值得你为它专程而来!</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禅源寺,从庭院右侧小门出来,便是一条宽阔的柏油马路,马路被雨水浸润得黝黑发亮,像一条黑色的巨蟒向山林深处蜿蜒,这里应该是进出天目山的道路之一。</p> <p class="ql-block">马路右边背靠禅源寺的便是一家叫作“上客堂”的禅意特色酒店。酒店外观设计和禅源寺基本保持了统一风格,明黄色外墙,朱红的门窗。一楼窗户设计成了圆形大玻璃窗,一房一风景,一窗一世界。想一想,在寺庙悠扬的晨钟暮鼓声中,一壶茶一盏香,与山野共饮,与清风共赏,是怎样一种惬意?</p> <p class="ql-block">上客堂对面的就是“双清池”,满池碧波,令人一眼沦陷。头脑里立马涌现出“风景如画”一词,瞬间又觉得这四个字境界低了,因为画是静的,自然的风景是活的,动的;而除了目视,自然还提供各种声音,这种双重的组合又岂是一幅画所能涵盖的?</p> <p class="ql-block">从未见过这样绿的水!翡翠?玉石?薄荷?琉璃?“水皆缥碧”“江水绿如蓝”“遥看汉水鸭头绿”……我把积累的古诗文一股脑翻拣出来,好像都没法帮助我准确来描述眼前的绿。双清池不大,但它却装下了整个天目山的倒影,连同近处的宝殿和高塔。举目望去,风起云涌,远山如黛,山林叠翠,两岸的风景倒映在池水中,就形成了层层次次的绿:近处墨绿,稍远深绿,再远浅绿,豆绿……本来已经碧绿的草和树木,现在被雨水一浇,更显得浓翠逼人。绿的山,绿的树,绿的水,连鸟叫声也是绿的,到处是绿、绿、绿,其它的颜色仿佛一下子都消失了。</p> <p class="ql-block">池水东边有一座四角翘起的亭子,那里才是观景的最佳位置。沿柏油马路向右走几十米,即有一条青石板路通向亭子。路两旁有几棵歪歪扭扭的绿树,树上挂满了祈福的红丝带,就像盛装的新娘。小路的尽头又是一条瀑布,千斛万斛的滂沱,高崖和峻坡漱不尽吐不竭的汛澜急濑,澎澎湃湃,就从我一伸脚就能触及的近处,毫无保留地一泻而去。“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岂止是“不舍昼夜”,简直是不分春秋,无古无今。它们绕花穿树,跳涧越石,清亮中有着无限的丰富……</p> <p class="ql-block">美景当前,大家条件反射似地涌入观景亭,选择最佳地理位置,掏出手机。真正的美景,根本无需拍摄技巧,它就像一个360度无死角的美女,一颦一蹙都有别样的风情。小时候,看到很多山水明信片或者挂画,我大为吃惊,那里的山色湖光,颜色绮丽,斑斓如画,宛如阆苑仙葩。我总怀疑,这些都是出自艺术家的创造,出自他们的幻想,世间根本不可能有这样匪夷所思绮丽如幻的自然风光。</p> <p class="ql-block">直到我遇到了双清池,我只能说,他们的创造远远不够,他们的幻想也远远不足。非身临其境,不能领会它的美!</p> <p class="ql-block">到天目山来,一定要买些这十多元一袋的小山芋,非常香甜。</p><p class="ql-block">发小上次来买少了,这次让我带50元的。</p> <p class="ql-block">游玩第三天,下起了大雨,正好我们回程,路过宁国。计划中到夏霖归园田居,我老朋友金老板家午餐。</p><p class="ql-block">一查导航一小时就到,去那么早干什么?想起前几年在宁国畬乡,因修路停留,偶遇一淳朴山民,我问她这时节,家中有些什么山货?</p><p class="ql-block">她说李子熟了,十元三斤。你们要买,我就不去广场卖了。</p><p class="ql-block">雨越下越大,她问你们还来吗?我六点就到广场卖货了,你们要来我就回家等了。</p><p class="ql-block">看着大雨,我小时候卖冰棒,好希望全卖完的心理浮现。</p><p class="ql-block">我说肯定到。</p> <p class="ql-block">去畲村买李子</p><p class="ql-block">14月雨下了一夜,早起,雨势依然很大。江南的梅雨季节总是湿漉漉的!瓢泼的大雨并没有浇灭我们的游兴,早饭后,老徐发动车子,说是带我们去一个叫“畲村”的少数民族村寨买李子,李子便宜且新鲜,十元三斤。</p><p class="ql-block">我对李子兴趣不大,但我对这个安徽唯一的少数民族村寨充满了好奇,他们的服装和我们汉族一样吗?他们有什么特别的习俗呢?我心里充满了疑惑。畲村在宣城宁国境内,从临安出发,大约一小时车程,一路上雨忽大忽小,远处的山峰皆作浅黛,云雾在峰间缓缓移动,忽浓忽淡,似一幅流动的画卷。</p><p class="ql-block">九点半左右,车子终于从329省道拐进了村子里,大概是因为下雨,村落间并不见一个行人,也鲜见其它车辆出入。高高低低的房屋都在雨中静默着,每一家房屋的墙壁上都在显著位置书写着大号的“畲”字,似乎在彰显着某种优势,毕竟无需额外努力,就能在中高考中获得加分的民族啊,羡慕不?</p><p class="ql-block">村寨很大,虽然这位叫“青城之恋”的村民一大早就在群里给我们发了定位,但老徐并不相信导航的强大,“这么七弯八绕的无名小路,我之前来过一次,后来再来就怎么也找不到她家了”,这种境遇颇似陶渊明笔下再寻桃花源却“不复得路”的渔人,于是村寨在我心中又平添了一丝神秘。</p><p class="ql-block">在人工和智能之间,老徐选择了“人工”,于是我们的车子就在“青城之恋”的“过了小曹红,一直向左转”的指引下,沿着山路一直向左向上攀爬,结果却越走越不对劲,前面已无人家,路两旁荒草萋萋,我毫无理由的怀疑再往前,迎接我们的应该是古墓了(恐怖片看多了),于是提醒老徐“不对吧?”,老徐大约也感觉到了,于是停下来打电话。</p><p class="ql-block">“你家在哪儿?过了小曹红我们向左,怎么找不到你家啊!”“你们就一直往左……”手机里传来一个貌似皖北口音的中年女人声音,从声音猜测,应该是一个爽快的女人,但是接下来的对话,我只能用“人家是少数民族”来原谅她“纠葛不清”的指路。问她怎么走,她只说“向左”,难道我们一车五个人左右不分吗?请她下来领路,却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你们车子是什么颜色?”“哦,我看到你们车了……”天啦!你既然都看到我们车了,那你倒是下来带路啊!我们一车人东张西望也找不着她人影,于是车子在她的“语音遥控”下原地上上下下好几次,真的有点让人无语了!</p><p class="ql-block">后来我们只好又退回到“小曹红”,也终于在大雨滂沱中等来了她,等她上了车再“莅临指导”,我们全傻眼了,明明就是过了小曹红“向右”转,你却一句一个“向左”,这第一步就错了,让我们去哪里找喲!</p><p class="ql-block">向右转过一个弯之后,倒是一直向左,“雨下这么大,你们干嘛还出门,这里又不好玩”,青城之恋似和我们聊天又似自言自语噫叹,真是灵魂拷问,难道她以为老徐冒着瓢泼大雨带大家来村寨,真的是为了玩嘛?</p><p class="ql-block">车子终于停在了青城之恋家门口,雨实在是太大,坐在开了空调的车里我原本就有些冷,此时我不敢再下车将衣服淋湿了,只好遗憾地看着他们下去摘李子买李子。</p><p class="ql-block">坐落在大山里,即便是早六点就去村口摆摊,一天也难得卖上十斤,这样不宜做生意的大雨天却足不出户一下卖出一百来斤,大家既没有讨价还价,也没有挑挑拣拣,都是直接扫码付款,甚至自己动手上树采摘,怎能不让青城之恋发自肺腑的开心?老徐呢?自然也是开心的,只是这份开心是“我高兴着你的高兴”,懂的人自然懂!</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我脑海里无端地跳出杨绛先生的这句话。</p> <p class="ql-block">16日上午,我们一行人在如注的暴雨中离开集贤山庄,前往夏霖,按计划我们的午饭就安排在夏霖景区内的归园田居。</p><p class="ql-block">一路上,雨忽大忽小,时而淅淅沥沥,时而呼呼啦啦,似交响乐般。道路两旁的山峰也似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车尾跑去。中午11点左右,我们终于顺利到达归园田居。</p><p class="ql-block">归园田居,好诗意的名字啊!这是靠近马路的一座四层楼房的民宿,黛瓦灰墙,时尚中透着古朴。房屋依山而建,屋前有一座面积挺大的木质檐廊,内摆有数张粗拙的桌椅,以供游客歇足。廊下有一条沿着马路的山涧,涧水“清且浅,可以濯吾足”。连日的暴雨使得山涧溪水格外喧哗,坐在亭子里,只听得到处是“哗哗”的声音,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溪水。</p> <p class="ql-block">午饭后,雨势仍不见减,是直接回家还是冒雨去看看大龙潭和天空之镜呢?毕竟这两个景点就在我们回程的路上,倘若仅仅因为天公不作美就这么擦肩而过,岂不是有点可惜?“来都来了,那就去看看吧!”有人提议,于是老徐决定愿意去的在前面景区就停下来,不愿去的可以直接开车先行。</p><p class="ql-block">大龙潭瀑布离归园田居不到十分钟车程,瓢泼大雨中,老徐将车停靠在马路边,带领我们穿过一座石拱桥,沿着逼仄犄斜的台阶向下走,这是去哪儿?我正疑惑着,毫无防备之间,一条白练似的瀑布就这么贸贸然撞进眼帘。</p><p class="ql-block">抬头仰望,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拢着,顿然束成一束,从十多米高的崖壁上呼啸而下,水色白中泛黄,它挟着泥沙,也挟着千年岁月的重量。水汽扑面,水声如雷,似天公发怒时的咆哮。那水砸在潭底石上,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向下冲,向下冲……碎成千万颗珠子,又汇成一股,奔涌而去。站在岸边,只觉得脚下岩石在微微震颤,不知是水势太猛还是自己的膝盖在发抖。</p><p class="ql-block">“我来过好几次,还是第一次看到大龙潭瀑布这么大的气势,以往来,水都好小”,老徐很是兴奋。我是第一次来大龙潭,很幸运就欣赏到了它奔涌怒吼,勇往直前的气势!这才是真正的“大龙潭”啊!那不疾不徐,慢条斯理,细小狭长的样子还配叫“龙”吗?我们应该感谢老天,果然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p> <p class="ql-block">大龙潭对面就是著名的“千年之吻”,两块巨石相向而对,就像一对深情的男女欲吻还羞的模样。是哪个细腻而又多情的人给它命名的呢?再没有比它更准确更含情脉脉了。</p><p class="ql-block">因大龙潭冲荡下来的水流将山下的路面淹没,我们无法前行,所以,向前,我看不到它的源头;向后,望不尽它的去处。站在潭下,真不知该做怎样的遐想。</p> <p class="ql-block">大龙潭的旁边就是大型娱乐设施———-“天空之镜”,它集飞天魔毯,观景台和玻璃滑道为一体,80元的门票价格,让你一次性体验速度与激情,很是诱惑人。天晴的日子,游客应该众多。</p><p class="ql-block">但此时天还下着雨呢,它会开放吗?有人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询问亭子里的工作人员。从天而降送钱上门的生意总是很难让人拒绝,于是工作人员稍稍犹豫了一下,就答应为我们开放。我抬头看了看那悬挂在高空如一片巨大树叶的玻璃栈道,有点害怕。我有恐高症,属于那种站在六层楼高的阳台上就会“两股战战”的人,之前在张家界的玻璃栈道,我鼓足勇气排了队却临阵脱逃,事后又有点懊悔,好歹走一趟,也是一种体验啊!此时,已经有几个群友扫码买票了,于是我也把心一横,上就上,又死不掉,怕啥?</p><p class="ql-block">设计这个娱乐项目的人很有创意,所谓的飞天魔毯,其实就是一个长约30米的蓝色拱形隧道里安装了“皮带机”,你反坐进去,“皮带机“缓缓把你“输送”上去,挺新鲜但并不可怕,因为它速度很慢。</p><p class="ql-block">下了“皮带机”,再向上走几十节台阶,就到了玻璃栈道。前段是一块巨大的长方形玻璃,人走上去,可以清晰的看见自己的倒影——绝对的几何对称!倘若是晴天,玻璃镜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奇异的光芒,拍出来的照片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大片效果。你敢说很多女人之所以一边战战兢兢,一边还要不甘落后往上爬,不是为了上来拍照打卡?</p><p class="ql-block">雨天人少,除了我们六七个,就再没有旁的游客,真是享受了在网红打卡地包场的待遇。大家轮流站在玻璃镜上留影,只是因为下雨,镜面沾满雨水,没有晴天那么清亮,拍出来的照片有些雾气茫茫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对我们来说,真正刺激挑战心脏的是前面一段悬挂在崖壁上的栈道,两块巨大的钢化玻璃,中间夹着一些不明所以的化学胶片,再用钢索托住。人走上去,低头向下,整个世界都颠倒了!脚下是沟沟壑壑的山峰和深不见底的潭水。妈呀,这透明的玻璃一脚踩上去,“吱吱呀呀”,要是不小心踩裂了,我岂不是直接报销?这么一想,脚就怯了!</p><p class="ql-block">“别怕,你才好点重?你看他们不都走得呼呼的?”群友见我害怕,站在那畏缩不前,就鼓励我。是呀,前面两个小小罗,人家大小伙子,哪个体重不超过我,怕啥?恐高,我就掩耳盗铃,不往下看,不就不高了嘛?于是我小心翼翼扶着两旁的铁栏杆,向前移动。万事开头难,勇敢跨出第一步,后面好像也就没那么可怕了!不过如此!</p><p class="ql-block">沿着椭圆形玻璃栈道走了一圈,再坐玻璃滑梯下来,穿上屁股后面带橡胶点点的特制短裤,摩擦大了很多,再戴上手套,下滑时双手扶住两旁的扶手,再借助双脚蹬住滑梯岩壁,几重保险之下,下滑速度就变得可控了,大家在嘻嘻哈哈中又享受了一回重回童年的快乐!</p><p class="ql-block">旅行就是一连串意想不到的妥协,你可能会与时间作妥协,与食物作妥协,你更有可能会与天气作妥协……完美的计划终会褪色,而正是这些不得已的妥协,让你的旅行变得真实可触。多年以后,你会想起暴雨如注中怒吼的大龙潭瀑布,还有那不太清晰透亮的天空之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