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列车驶过大庆龙凤湿地,心里还是很不平静的。这是我下乡回城后,第四次返回大庆。前三次来的时间分别是1995、2014、2016年。人老了就容易怀旧,我很想念远在第二故乡的战友。这次来的伙伴是原兵团独立三团309,后调到兵团毛纺厂的同学杨森。因为原炼油厂下属公司林源毛纺厂在大庆林源镇,我们先到了林源。感叹岁月不饶人,我原507的战友,由于年龄大、身体欠佳等原因,不能前来。林源离我们507连只有几十公里远的路程。</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第三次来林源。我曾在1995年、2014年在战友陪同下来过这里。那两次来,是因为看望战友刘文举、董英。因为战友刘文举已经病世,战友董英已经去了山东,来林源,我是陪同杨森而来。林源有他曾经服务过的毛纺厂,还有他1971年开始在毛纺厂结识的战友们,其中也有刘文举的哥哥刘文库和弟弟刘文宝。</p><p class="ql-block"> 毛纺厂的命运也是一波多折。林源毛纺厂原兵团所有,后转归大庆所有,是林源炼油厂的下属单位。随着历史的发展,毛纺厂、炼油厂先后倒闭。退休人员都转移到街道管理,在大庆市大同区。</p><p class="ql-block"> 随着经济转型,大量人口外流,林源镇也逐步衰落。林源街道上见到的人不多,大部分房产已经空置,这里的战友们说,目前这里的房价已跌至很低,一套80平米的楼房仅能卖到两三万元左右。后来买房的老百姓,他们为国家经济转型做出了巨大付出。林源曾是我们知青抛洒青春的地方,也是我们知青们的第二故乡。</p> <p class="ql-block">大庆龙凤湿地</p> <p class="ql-block">林源镇</p> <p class="ql-block">刘文库,刘文举大哥,1951年生人。</p> <p class="ql-block">刘文宝(右),刘文举大弟,1957年生人。</p> <p class="ql-block">杨森和他的徒弟</p> <p class="ql-block">标语和老的厂房设备,曾见证过兵团历史上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杨森和他的毛纺厂战友们。他们从 1971年就用开始在这里奋斗。这几个人中,最年长的已76岁,最年轻的也已经69岁。这里记载着他们青春的努力和为共和国所做出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东北菜实在,一锅炖鸡,一个炖鱼,几个凉菜,非常实惠。</p> <p class="ql-block">十六寸的大盘菜,只可惜到了不能吃的岁数。</p> <p class="ql-block">林源的田野。刘文库开着电动车,带我俩个在林源转了 45公里。</p> <p class="ql-block">2025062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