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巡礼雁门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天要去雁门关。雁门关是我一直仰慕的地方,自小就爱看杨家将的故事。这几年,跑的地方不少,但总觉得少了什么似的,无论如何,雁门关一定要去的。</p><p class="ql-block"> 我旅游不找旅行团,自助。自助自由,这次去了雁门关之后,打算接着去宁武关和边头关,这是长城的外三关,没有一个旅游团能有这种安排。自助游就是自由,想到哪里就到哪里。但就得自己找交通,找住宿,需合理安排行程,要做好计划,</p><p class="ql-block"> 这次去雁门关已经安排好了,从代县走,昨天乘火车到了代县,在代县转了一圈,把代县的景点看了一遍,今天早晨,乘去大同的长途车,途经新广武下車,到了新广武,就到了雁门关的脚下,不太远了,在这里如果找到车更好,无车就步行去。这次和我同行的还有三人,现在已经到了新广武,下车之后,第一件事是先把住店找好,当天是回不去的,但是,此处十分荒凉,没有旅店,农家院也没有,怎么办?幸遇一位热情的小姑娘,把我们领到一个院子里,那是巡警的宿舍,现在空闲,房子本不出租,但管房子的人为了挣几个钱,接待客人,房费没有定数,由客自定,我们按农家院标准付给她,每人10元,她很满意,给我们换了新被单,拿来热水,特别使人想不到的是,竟找来一个车,把我们送到雁门关。车是旧了一点,也有点脏,但已经是足够足够地好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是雁门关吗?心中不免有点打鼓,是不是把我们带错了地方?</p> <p class="ql-block"> 正好,来了一个旅游团,问导游小姐,这是雁门关吗,不错,这就是雁门关,是雁门关的小北门。进了小北门,就是西门,西门上有块匾额,因年久剥落,上面字看不清楚,门旁立有“雁门关”字碑一块。</p> <p class="ql-block"> 进了西门,往左一拐,一座城关楼展现在我们面前,哇!</p> <p class="ql-block"> 说实话,这个城关楼不够气派,在我的想像当中,作为一个名关,应当像居庸关那样雄伟高大,城关楼前应当还有开阔的平地,这样敌我双方骑着战马在城关楼前厮杀,(哈,这是瞎猜的,可能受戏曲的影响吧)。另外,据说雁门关城楼的雁门关三个大字,是王羲之写的,在太阳照射下,闪闪发光,这三个字把敌人吓得掉头就跑,(当然这是传说),但是,无论如何,城关楼前怎么也不该就是一条小路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错,我不懂得历史,雁门关历经千年,经历许多变革。</p><p class="ql-block"> 《吕氏春秋》记载:“天下九塞,勾注其一。唐开始设关,勾注塞由雁门关所代替。宋代雁门关为防御契丹之重地。元取消关隘设防,废雁门。明洪武七年(1374年)遂移置,始修筑关城。”</p><p class="ql-block"> 这段文字说明,现在这个关楼不是宋代的古雁门关,是明代重建的。今非昔比,流传的哪些传说都是古雁门关时代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古雁门关前是有开阔战场的,等会爬上长城,一看就明白了,旧广武城旁有一大片汉墓群,看不到边,那里都是坟茔,历经千年大大小小的数百次战争,战死的士兵来不及拉走就地埋在那里,很惨烈,也很悲壮。旧广武城就在长城脚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另外,新建的雁门关城楼,依旧雄伟,通往关楼的峡谷两边是高耸绝壁悬崖,我们来的时候都已经看到了。</p><p class="ql-block"> 了不起的雁门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西门旁有一个小庙,我知道,那是六郎庙(杨六郎),资料上有记載。</p> <p class="ql-block"> 错,这是关帝庙了,供的是关公,不是六郎,什么时候改的,又为什么要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走进城楼,嗬,好厚实的城楼洞。</p> <p class="ql-block"> 登上城关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城楼上的匾额,“中华第一关“,不知谁书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面的匾额,“雁门关楼”,已故书法家张一1989年所写,苍劲有力。</p> <p class="ql-block"> 进入关内,有一平台,石级可上,台前有石狮一对,旗杆两根,台下有一片空地,能容数百人。这个平台想必就是点将台了。</p> <p class="ql-block"> 站在点将台上,有一种特别的感受。虽然这里不是古雁门关。依然是古战场的所在地。数千年来,这里经历过无数次大小战斗,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台虽破,城虽残,但气势依存。我努力想象当年点将时的情景,想必是刀光剑影,战马嘶叫。我仿佛回到了历史长河的彼岸,心情不免有点激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点将台的后面是李牧祠堂的遗址。旁边有石碑两方,上面字迹看不清楚,想来必是李牧的功绩碑了。李牧,战国名将。司马迁著的“史记”中有“李牧列传”,上有雁门关抗击匈奴的详细叙述。</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东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东门上有一块石门额,上书“天险”二字,“天”是个怪字,草字头,中间是田,下面是戈,据说是武则天写的。</p> <p class="ql-block"> 东门外有小路,直通代县县城,距离30公里,不好走,当年守卫雁门关的官兵住在县城,一旦有战事,就从这条路入关。现修了大运公路,人们游览雁门关就从公路走,从关外而入,不再走这里条小路了,于是它成了荒芜之地,这条小路展示出当年战争的艰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白草口长城</p><p class="ql-block"> 白草口长城起于白草口村,翻过猴儿岭,终止于新广武村,长5.9公里,猴儿岭海拔高1568米。长城大部分建在悬崖陡壁之上,十分险峻。是山西省境内保存得最好的一段长城,修建大运高速公路时,为了保护这段长城,特地开凿了一条隧道,从长城下面通过,长5235米,比二郎山隧道还要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美丽的白草口长城。</p> <p class="ql-block"> 长城上的凯旋门,又称月亮门,全国长城,唯有这里有,没有第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个危墙像一只鸡,正在高歌凯唱,成了这座长城的标志建筑。</p> <p class="ql-block"> 凸出的敌楼,这种结构很好,利于守护将士的流动,机动性更强。这是一个特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雕花的城楼。嵌有石匾,刻题词,注明建造年月和监制人姓名。其它长城很少见到。</p> <p class="ql-block"> 长域上的水井,罕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行走在这个长城上,一定要事先看资料,做功课,否则到了这里,看不懂是什么,只能看风光看色彩了。这里可没有讲解员,也没有挂牌子说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汉墓群</p><p class="ql-block"> 汉墓群位于旧广武城附近。这里座落着无数大小不等的坟茔,一望无边。每座坟头上有一个石牌,上面写着编号。据资料云,汉墓共288座,分散在3.5公里的地域内,是全国最大的墓群。</p><p class="ql-block"> 悠悠青山,漫漫原野,历史消失在天边尽头。昔日这里曾是厮杀沙场,尸遍横野,何等壮烈,又何等凄殇。</p><p class="ql-block"> 一阵凉风吹来,打断我的思绪。是否真有阴间鬼魂,仍在哭泣思念他们的家乡?</p><p class="ql-block"> 让我拱手苍天祭 :</p><p class="ql-block"> 秦时明月汉时关,</p><p class="ql-block"> 万里长征人未还,</p><p class="ql-block"> 醉卧沙场君莫笑,</p><p class="ql-block"> 古来征战几人回,</p><p class="ql-block"> 青山有幸埋忠骨,</p><p class="ql-block"> 何须马革裹尸还。</p><p class="ql-block"> ---王昌龄诗</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旧广武城</p><p class="ql-block"> 旧广武城建于辽代,周长1.6公里,高8米。在这广袤的大地上,耸立着如此高大的城垣,显得异常雄壮和威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方形的城池,高大的城墙,令人神往,我们绕城走了一圈。</p> <p class="ql-block"> 旧广武城有东南西三座城门,唯独没有北门,大概基于抵御北方之敌的考虑。</p><p class="ql-block"> 巨大的城垣及其三座城门保存得都非常之好,甚至城门内的铁包木门还完整地保存在那里。我试了一下,门尚可以活动。</p> <p class="ql-block"> 新广武城</p><p class="ql-block"> 新广武城一半建于山之上,和白草口长城相连,另一半在村内。建于明代,是在战国时期的遗址之上建造起来的。所以,若以资历来说,它比旧广武城要老得很多,故有“新城不新,旧城不旧”之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和旧广武城相比,新广武城已凋零不堪,太不象样了,是多年战事?还是风雨浸蚀?其实更是人为破坏,我们在村里转了一圈,亲眼目睹,几乎家家房屋,门楼,猪圈均用长城砖盖起来的。这是一种悲哀。新旧广武二城对文物的保护就是不同。</p><p class="ql-block"> 新广武城还是值得一看的,村外高台上的城堡保存尚很完好。我特地爬上观察了一番。城堡很大,上下两层,台阶不算很陡。登楼一望,城垛射孔具在。城堡下面,有一个暗洞,洞还不小,想此暗洞必有梯子和堡内相通。这种结构很有意思。</p> <p class="ql-block"> 今年,中国长城学会举办建国60周年《爱我长城,保护长城》摄影全国巡回展,我将在长城上拍的一张投稿,取名“痛失城砖”,虽未获奖,但是入围,没有在全国巡回,只在北京展区展出。对我来说,获奖与否,不是追求,重在参与,这是一个见证,见证了我曾在有生之年参与了爱我长城的摄影活动,这次入选也是对我摄影长城的执著追求一个鼓励。</p> <p class="ql-block">《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09年2月1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