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最近,与一群摄影爱好者共同走进内蒙古<b>阿鲁科尔沁旗的巴彦温都尔苏木,亲眼目睹了</b><b style="font-size:18px;">偏远而静谧,纯净而醇美的草原嘎查,它就是塔林花。</b>塔林花一词是蒙古语,取自于当地的地貌特征,即草原上的土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题记</p> <p class="ql-block"> 塔林花,位于阿鲁科尔沁旗的巴彦温都尔苏木北部一片偏僻的原始草原,<b>优美的自然风光与独特的游牧文化,使这里成了纯净草原的代表地。</b>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进这片少有的纯净草原,体验千百年的游牧文化 。</p> <p class="ql-block"><b> 塔林花,以纯净草原,茫茫绿毯为主体,以绵延起伏,高原清爽为广袤,以舒卷云海、蜿蜒溪流和风车为特色,宛如仙境般的“草原明珠”。</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富有诗意的</span>塔林花的名字,已经成为“纯净到灵魂的地方”的代名词,<span style="font-size:18px;">饱览自然天成的大美,畅享</span>游牧文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绝佳处所,尽显“明朗与娴静”的意境,醺醉于诗和远方的心灵净土的象征,美若“杭盖”般。</p> <p class="ql-block"><b> “杭盖”,也是蒙古语的音译,是一个古老的蒙古语单词。其本意指,有着蓝天、白云、草原、河流、山和树林的世界。这些自然元素组合在一起,是无与伦比的“有机组合”的美丽。</b></p><p class="ql-block"> 对我来说,知道并理解“杭盖”一词,却是源于一个乐队——杭盖乐队,一个歌者——布仁巴雅尔,一个终于找到的心中的杭盖。</p> <p class="ql-block"><b> 一个乐队——杭盖乐队,代表作歌曲《杭盖》,</b>用简单的曲调,古老的呼麦,诠释着久远的大草原,在长生天庇佑下,延续着祖先赐予的古老神灵。</p><p class="ql-block"><b> 一个歌者——布仁巴雅尔,</b>他的蒙古语版的歌曲《迷人的杭盖》,几乎就是与杭盖美景绝佳的音画配,引导着我激励着我,继续找寻心中的杭盖。</p><p class="ql-block"><b> 一个终于找到的心中的杭盖,</b>是我在前几年几经周折找到的巴尔虎草原秘境,美得纯粹,美得质朴,美得干净,美得醉人。</p> <p class="ql-block">碧野连天阔,</p><p class="ql-block">毡房似玉珠。</p><p class="ql-block">马驰羊走影相扶。</p><p class="ql-block">风抚草尖翻翠、韵清殊。</p><p class="ql-block">彩练云间舞,</p><p class="ql-block">霞晖岭上涂。</p><p class="ql-block">牧歌声里意悠如。</p><p class="ql-block">醉卧芳茵凝望、梦魂苏。</p> <p class="ql-block"> 阿旗的转场是浩荡的。路上,牧民分期分批沿着黑哈尔河等三条河流及其支流,分东中西三条线路,奔赴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开外的乌兰哈达、雅图特、宝日温都尔、浑都伦、查干温都尔及<span style="font-size:18px;">塔林花</span>等六个夏牧场,在这里安营扎寨,牧马放羊。<b>一路上,牧民驾驶车辆、驱赶牛羊、煮茶烧饭,浩浩荡荡游牧队伍在草原和山林间缓缓前行,甚为壮观。</b></p><p class="ql-block"> 塔林花的转场,是我一直都在关注并向往的,这种<span style="font-size:18px;">关注和向往就这样持续了差不多十年,今年终于部分的得偿所愿。</span></p> <p class="ql-block"> 到塔林花的时候,是连续两天阴雨的雨后。我们参加了那达慕以后,才知道心心念念的转场早在前几天就开始了,错过了,但塔林花还是要去的。</p><p class="ql-block"> 进入塔林花只有一条不宽的路,直直的,通向远处的夏牧场,就像塔林花的名字一样,<b>草原上的土丘绵绵不断,像花;天空湛蓝,云彩白皙,像花;初萌是嫩绿的,草晶莹,雨润挂露,像花;数不清的风车,转动的扇叶,像花;</b><b style="font-size:18px;">六月的草原,不高的草海里散落着小花,是花。</b>蜿蜒如丝的溪流,曲曲弯弯的引导我停不下来脚步。此刻,我脑海中不禁跳出一个词:是杭盖……</p> <p class="ql-block"><b> 这是草原深处。一条小路走到尽头,远方肉眼可见的是遍野牛羊马,除了十二三个蒙古包以外,是一个冷僻到人迹罕至的去所。</b></p><p class="ql-block"> 从住宿的地方走过来,大概三公里,一路上的溪流伴随顺势缓缓流淌。脚下软软的,这是良好的土质和草的结合织就的“地毯”,昨天的雨水使草更绿更嫩,几乎是一尘不染,丰富的负氧离子在一呼一吸中有点让我醉氧,叫不出名字的小花好像在显示初夏的烂漫,不像狼毒花那样一簇一簇的肆意张狂。清早,慵懒中牛马羊比比皆是,土丘上的风车慢悠悠的转动,风,是轻轻的,清清的,潮湿的,夏牧场就是这么的惬意。</p> <p class="ql-block"><b> 牧民仍然保持着蒙古民族原生态的游牧传统,每年夏季,牧民们就赶着牛羊转场到此驻牧。</b></p><p class="ql-block"> 每个土丘的向阳面和背阴面,都被春天醒来的草铺满,夏风吹来满眼都是绿色,一条无名小溪,因为刚刚下过雨而充沛了许多,无人机的视角细如丝缕,弯弯曲曲,与莫日格乐河有几分神似,水面常常是平静如镜,映照着草原的蓝天白云、灿烂霞光,陪伴着草原蒙古人家、五畜和谐共生。</p> <p class="ql-block"> 土丘,是土壤学的名词。相对而言,土丘是小土山,矮而小。虽然土丘对于土地的整体结构和生态系统可能并不是最重要的部分,但它们仍然具有一定的生态和文化价值。内蒙古阿旗草原游牧系统核心区位于该旗最北部的巴彦温都尔苏木,而塔林花则是其中最典型的夏牧场。</p><p class="ql-block"><b> 蒙古语的塔林花,直译就是草原上的土丘,这里的山地森林、湿地生态、河流生态等同在,据悉是我国唯一一处保留完好的原生态草原游牧区。因其独特性和稀缺性,被确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并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预备名单。</b></p> <p class="ql-block"> 塔林花的游牧历史悠久漫长。历经辽金元至明清,皆为游牧民栖息地,蒙古民族一部迁徙游牧于此,始名阿鲁科尔沁部。</p><p class="ql-block"><b> 蒙古民族“崇尚天意、敬畏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活理念和生产生活方式,一直延续到当代,并在长期“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中,牧民创造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游牧文化。</b></p> <p class="ql-block"> 与两位当地蒙古族同胞聊天中才知道,转场是有些仪式的,<b>进入农历5月,巴彦温都尔苏木各处的敖包祭祀就相继开始,遵祖训盛装依约前行,</b>在喇嘛诵经祈福后,牧民各自献上新做的奶食、美酒和哈达,感谢大自然慷慨赐予,祈盼草原风调雨顺、羊肥牛壮,并绕着敖包走三圈,表达敬意,随后准备转场。</p> <p class="ql-block"> 七八年前,我在读余光中的《假如我有九条命》有感时写过,假如我也有九条命的话,我会拿出一条命在草原“回炉”,<span style="font-size:18px;">把醇浓的奶茶,淡淡的草香,优美的长调,深情的马头琴曲,刻于心,融于血</span>。</p><p class="ql-block"> 日,是标点;月,是段落;年,是章节。哪怕是用夕阳西下的老年生活,日积月累,年复一年,绘就我的梦想也是快乐的。其实,来阿旗,来巴彦温都尔苏木,来塔林花嘎查,我最想拍摄记录转场全过程的同时,选一两户牧民,<b>与他们家人同吃同住同劳动,过几天游牧生活,当几天牧民。用自己感同身受的经历,去拍照片,去写文章,把看到“纯净”和“游牧”,有滋有味的记录下来,传递开去。</b></p> <p class="ql-block"> 此行往返不过四天,但我很在意,很认真。<b>带了“两机两镜”,尽管无人机的操作水平属“小本”在读,也随身携带,可谓家伙什满满当当。</b>拍摄时,在远景还是中近景的选择上,我更多的采用广角拍远景,拍大势,尽可能多的把大场景收纳于镜头中。</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读过《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我认为是对草原最贴切的,最简练的描绘,成为最具代表性的脍炙人口的草原诗句。全诗通过“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比喻,展现草原与天空的壮丽交融。</p><p class="ql-block"><b> 这些年对塔林花的关注和向往,在心里积累了那么多如诗如画的景致,可当我走近走进塔林花时,内容如此丰富,还是让我惊诧,如此,只来一次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几次往复、“反刍”。</b></p> <p class="ql-block"><b> “景随步移”,</b>源自欧阳修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以动态视角表现景物随步伐变换的意境,后接<b>“妙成一体”</b>强调观景过程中人与自然的融合,用在塔林花恰如其分。</p><p class="ql-block"> 塔林花的塔林,不是汉语意义上对“花”的前缀,塔林花的花,也不是汉语含义的“塔林”指向。可是,<b>这个名字却被外界以汉语的字意理解,也有深远的喻义,深长的意味,变成了草原杭盖的另外一种解读。</b></p> <p class="ql-block">青草荫营拥树</p><p class="ql-block">栖雀声悄拨雾</p><p class="ql-block">牛在现</p><p class="ql-block">扮云仙</p><p class="ql-block">晚露霞开情瀑</p><p class="ql-block">花怒</p><p class="ql-block">花妒</p><p class="ql-block">醉看烟云心诉</p> <p class="ql-block"> 我出生在东北,一个不大不小的城市,几十年的生活磨砺,已经成为地地道道的东北人。小时候,觉得自己和别人没什么不一样,可又觉得和别人不大一样。在同学和同事眼睛里,我不是东北人,在内蒙古的亲戚和老乡的眼里,我又不属蒙古族人。因为我在汉地文明裹挟的环境里,<b>自然而然地少了民族特殊性,如服装、如语言、如习俗。自觉不自觉地多了东北的本土化,如口音、如饮食、如习惯。</b></p> <p class="ql-block"> 只要走进草原,就会莫名的平和踏实,也会莫名的思绪联想,联想这里有父亲的脚印,看到了河溪,似乎觉得有母亲年少的身影,德德玛老师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就像现实版、家庭版般的亲切缭绕,也会想到布仁巴雅尔演唱《迷人的杭盖》时的柔情款款,向往深深。我告诉孩子,这里,<b>曾经有爷爷奶奶戎马征战与激情燃烧时的精彩,不要忘了,我们,你们,都是草原的孩子。</b></p> <p class="ql-block"><b> 近些年,我发现很多人开始喜欢蒙古族歌曲,甚至喜欢蒙古语版的歌曲。</b>蒙古族歌曲,浩瀚无垠,像我这样的音乐“圈”以外的人,想用轻描淡写的方法说清楚,难上加难。但我会让周围的人多了解蒙古族歌曲。</p><p class="ql-block"><b> 蒙古族歌曲“感情”当先,悠与忧贯穿。写歌的人用了脑,唱歌的人用了心,听歌的人用了情,有故事的人,听着听着,流泪就是自然而然的了。</b></p><p class="ql-block"> 只要用心听,节奏和音乐的语言,好像可以把歌曲的蒙古语娓娓道来。<b>以前听歌,听的是旋律;后来听歌,听的是歌词;再后来听歌,听的是故事;现在听歌,听的是自己和挚亲。</b></p> <p class="ql-block"> 喜欢什么样的歌曲,就像吃东西时“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一样。对我来说,喜欢蒙古族歌曲,是注定的,与生俱来的。小时候,时常听妈妈哼唱《牧歌》和《摇篮曲》,虽然只是几句或是一段,却是深深的刻在心里。</p><p class="ql-block"> 语言也是如此。儿时蒙古语虽然是可怜的只言片语,却也字正腔圆。在那达慕现场,我与一个蒙古族骑手迎面相遇,我随口打招呼说“赛拜努(蒙古语你好)”时,他马上用蒙古语回应,拥抱中说一听我就是蒙古族。我抱歉道,只会几句,能听出来我是蒙古族吗?他说,<b>娘胎里学会的语言是深入骨血的,他的这番话让我泪目。</b></p> <p class="ql-block"><b> 文字,是写出来,更是从灵魂中飘出来的,也是前世今生沉淀的品相。</b>据说,喜欢文字的人有着植物般的静气与清心。纵然,于花开花落中欢愉与惆怅,于叶舒叶卷时吟哦与翩跹,也只是安静的在文字中吐纳、在文字中游弋、在文字中缠绵……</p><p class="ql-block"><b> 但,文字的尽头是音乐,音乐是一种跃动式的发出声响文字符号,文字与音乐,好像是相辅相成,共同寄托着人类美好的情感。</b>一首歌曲,音符的强弱、长短、明暗、快缓,决定了乐曲的性格,只有建立在对音乐内涵的理解和把握上,吟唱起来才能音质高贵、气息优雅。</p><p class="ql-block"> 热爱文字、喜欢音乐,在文字和音乐的舞台上翩然起舞,让文字和音乐的光芒照耀灵魂,尽管时至深夜,如此这般,人生旅程注定将与众不同,何乐而不为呢.…….</p> <p class="ql-block"><b> 阿旗风光,广袤草原,晨晖晚霞之际,尽显天地之壮丽,神韵之非凡,遂作此赋以颂之。</b></p><p class="ql-block"> 晨曦破晓,曙光初绽。草原从沉睡中悠悠苏醒,似一幅徐徐展开的锦绣长卷。天边泛起鱼肚白,渐次晕染成橙黄浅红。晨晖如沐,轻柔地洒落在无垠的绿野之上,每一株草尖都似镶上了金边,露珠闪烁着晶莹的光芒,宛如粒粒珍珠。远处,翠绿的丘峦在晨霭中,恰似蒙着轻纱的卧躺的牧人,守护着这片神圣的土地。成群的牛羊在晨晖里缓缓移动,溪流如丝如镜像哈达,又仿若绿色海洋中漂浮的云朵,牧人爽朗的喊声,牛羊马的叫声,此起彼伏,悠悠回荡,唤醒了草原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 日暮西垂,晚霞似火。整个草原被染上了一层绚丽的色彩,红如烈火,橙若熔金,紫像梦幻的锦缎。太阳渐渐下沉,将最后的余晖慷慨地倾洒在草原,余晖所及之处,草原仿佛被点燃,闪耀着迷人的光泽。蜿蜒的河流如丝带般穿梭其中,河水被晚霞映照得五彩斑斓,波光粼粼。</p><p class="ql-block"><b> 晨晖晚霞,交替辉映,赋予了内蒙古草原别样的魅力。晨晖开启希望,让草原充满生机;晚霞承载眷恋,使天地沉浸于静谧。此乃大自然之杰作,亦为心灵之净土,令人沉醉,流连忘返,祈愿这片草原永远壮美,福泽绵延。</b></p> <p class="ql-block"> 我想,草原上有土丘,人的心里可能也有“土丘”,草原上有塔林花,人的心里也一定有“塔林花”。<b>虽然与塔林花只是一面之缘,却一见如故,一见钟情。</b></p><p class="ql-block"><b> 以此篇,以图文歌的形式,献给塔林花,献给巴彦温都尔,献给阿鲁科尔沁,献给昭乌达,献给无垠的草原,我的家乡……</b></p> <p class="ql-block"> 后记:1.美篇配乐,是已故蒙古族歌唱家布仁巴雅尔演唱的《迷人的杭盖》。</p><p class="ql-block"> 2.塔林花地处偏远,可供舒适吃住的地方几乎没有,转场和那达慕的旺季一床难求,我曾在某小小的旅店老板家里沙发度过一晚,享受型旅游的会多感不适。喜欢草原深度旅行,体验游牧文化的人,塔林花是不二的选择。推荐,一进嘎查不远有个在建的牧家乐(手机号码见图),条件尚可,老板厚道,饭菜实惠,买的黄油和炒米物美价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