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见

秋之呓语

<p class="ql-block">文字:秋之呓语</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致谢)</p><p class="ql-block">音乐:平台</p><p class="ql-block">美号:38349320</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人生若只如初见”,出自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木兰词》。意思是说,与意中人相处,如果能像刚刚相识的时候美好而又淡然,没有后来的不满、怨恨。一切都还是停留在初见时的美好中。之前,读纳兰的这首词,总觉得他是个浪漫的文人,期盼爱情美好,始终如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近日,看了几期由当代作家许知远主持的《十三邀》访谈节目后,对纳兰的这首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反思。</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十三邀》,是一档高端、有深度的访谈节目,被称为是“思想盛宴”。许知远采用无脚本的对话模式,其应邀的嘉宾,大都是各领域的杰出人物和社会名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所看的第八季第五期印象尤为深刻。被采访的对象叫曾孝濂,现已80多岁,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教授级画家、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被称为“中国植物科学画第一人”。他的画标价,少则几十万元,多则几百万元。他的作品具有艺术性和科学性的双重价值,在拍卖市场及收藏界备受认可。无疑,这又是一个“顶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 曾孝濂和他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许知远采访曾老结束后,又顺带采访了他的妻子张赞英。这一“顺带”可不得了,节目播出后,张女士成了该集的亮点,登上了热搜,成了网红,舆论哗然。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位居家老人到底说了些什么呢?</span></p> <p class="ql-block"> 许知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张赞英与丈夫曾孝濂,两人都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职工。张赞英曾在北京林业大学脱产学习四年。毕业时,学校有意留她,但她考虑家庭的原因,还是选择回昆明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为了成全丈夫曾孝濂在植物画上的成就,在婚后的几十年里,张赞英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和抱负,承担起所有的家务。独自处理生活里一件件大大小小的琐事,精心照顾曾老的衣食住行。而曾老呢,除了画画,其他什么事都不过问。就连吃饭用过的餐巾纸,也要交给老伴,叫她放垃圾桶里。“一切都紧他,他不吃的我吃,他吃剩的我吃”。“我也想到处走走,可走不了……我是一事无成。”说着,说着,张女士掩面伏桌而泣。 “没有来生,如果有来生,我绝对走自己的路,只要一个工作就完了 ”。当主持人问她,如果下辈子碰到曾老你还跟他过吗?她毫不犹豫且坚定的回答:不过。这是多少委屈和不甘积累下的答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他们是当年有着共同理想的同事、恋人,男方已被惯成学术显赫的“巨婴”,女方却成为照顾丈夫的全职保姆。 </span></p> <p class="ql-block"> 张赞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张女士说的对,是没有来生,即便委屈、隐忍一辈子,在别人的眼里他们过的还是相濡以沫的生活。这也是多少女性的真实现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一次看了让人心酸的采访。两个同专业、同单位的夫妻,生活中的待遇却是天壤之别。如果当初张女士选择继续做自己的专业,她现在的业绩未必比曾先生差。那么,曾先生会像张女士照顾他一样对她吗?我觉得答案是NO。</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愿意等待”。深知没有来生的张女士,已不愿意再等待,但自己已年老岁高又能如何?只能在回想中渡过余生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