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曲阜孔庙、孔林和孔府,简称曲阜“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儒客朝拜之圣地。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一】孔庙</b></p> <p class="ql-block">孔庙,是孔子去世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478年,由鲁哀公在孔子生前的故宅基础上改建而成的,后经历代王朝,特别是唐宋,以后不断整修、扩建,规模越来越大,现已成为占地六百多亩的古代杰出建筑。</p><p class="ql-block">曲阜孔庙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列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与南京夫子庙、北京孔庙和吉林文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p> <p class="ql-block">首先到达“万仞宫墙”城墙,这就是孔庙的入口,四个大字为乾隆皇帝题写。</p> <p class="ql-block">穿过宫墙,首先映入眼帘的牌坊“金声玉振”,其中“玉”写法独特,点在中间,意指“玉”上中下三横分别为天人地,孔子儒家中庸之道,点醒万民。</p> <p class="ql-block">孔庙共有九进院落,第一道门为“棂星门”,是孔庙的大门。古代传说棂星是天上的文星,棂星门建于清乾隆十九年,六楹四柱,铁梁石柱,柱的顶端屹立着四尊天将石像,威风凛凛,不可一世。“棂星门”亦为乾隆皇帝所书,据史料记载,乾隆八次下江南,六次到孔庙,因此,孔庙与其有不解之缘。</p> <p class="ql-block">第二道牌坊为“太和元气”坊,汉白玉雕刻而成,坊名盛赞孔子如同天地一般,无所不包。</p> <p class="ql-block">至圣庙坊是曲阜孔庙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为三间四柱冲天柱式汉白玉石坊,始建于明弘治十三年,清雍正七年更名为“至圣庙”坊,得名于孔子“大成至圣文宣王”的封号。</p> <p class="ql-block">二门又名圣时门,形同城门,有三间门洞,前后石陛御道有明代的浮雕二龙戏珠,图中的游龙翻江倒海,喷云吐雾,气势不凡。</p> <p class="ql-block">弘道门,始建于明期洪武十年(1377年),为明初时孔的大门。清朝雍正年间重修,后由乾隆皇帝题写“弘道”二字竖口立于门额。“弘道”二字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日:“人能弘道,非道弘人。”</p> <p class="ql-block">大中门,是孔庙的第三道大门,金、元时期为孔庙的正门,明弘治年间曾重修,清代重建,门上“大中门”匾额系乾隆皇帝题写。单檐悬山顶,绿琉璃瓦覆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同文门,位于曲阜孔庙的奎文阁前,是孔庙第五道大门。它独立于院中,周围没有墙垣。在同文门周围有四幢明代御碑,包括洪武碑、永乐碑、成化碑和弘治碑。</p> <p class="ql-block">弘治碑为明孝宗立于弘治十七年,这个碑和其他不一样,没有碑亭。是因为碑文中有“金元入主中国,纲常扫地之时”一语,惹恼了清朝的乾隆皇帝,导致只剩下龟趺孤碑。</p> <p class="ql-block">奎文阁,是孔庙的藏书楼,为三大主体建筑之一,其结构合理,坚固异常,历经康熙年间的大地震,也是孔庙唯一没有倒塌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历代碑文、牌匾等都保存在藏书阁内。</p> <p class="ql-block">过了奎文阁便是十三碑亭院,这里是孔庙的第六进院落,因为都是经皇帝批准立的碑,因此又叫御碑亭。</p> <p class="ql-block">这是最大的一幢石碑,是清康熙25年所立,约重35吨,加上碑下的贔屃,水盘,约重65吨。这块石采自北京的西山,当时从北京将碑刻好,然后沿京杭大运河从通州运往济宁,然后又从济宁运往曲阜,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p> <p class="ql-block">在十三碑亭院内出现了双檐穿插交错的拥挤现象。因此有人说这种建筑结构犬牙交错,两角相顶,巨檐相交,是古建筑学上所讲的“勾心斗角”。“勾心斗角”是碑亭建筑中的奇观,这种犬牙交错的建筑模式,也只有在孔庙十三碑亭的院落里才会出现。</p> <p class="ql-block">大成门是文庙的最后一道大门,中门额上悬挂着乾隆亲笔御书“大成门 ”三字的华带立匾。大门朱红色,每组扇门按照皇宫礼制共有一百零八颗门钉,以此表示孔庙建筑规制之高。</p><p class="ql-block">“大成”二字,出自《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者”一语。</p> <p class="ql-block">大成门前后各四根石柱擎檐,中央四根为深雕云龙蟠柱,其余浅雕花纹。</p> <p class="ql-block">杏坛是为纪念孔子讲学而建,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时,将正殿后移,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清代乾隆皇帝题匾。亭前的石香炉,形制古朴,为金代遗物。</p> <p class="ql-block">这是孔庙最古老的汉柏,树龄已有2100年,根基处,盘根错节的浮根,犹如一条条卧龙俯伏于地上。</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上刻清朝雍正皇帝御书的字径高达1米的“大成殿”三个贴金大字。是孔子死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是孔庙的正殿,也是核心,为全庙最高建筑。供奉孔子及其弟子的神位,并在祭孔仪式中作为行礼的场所。</p><p class="ql-block">而且此殿前檐十根雕龙石柱,龙姿飞扬,为宫殿建筑中前所未见,连紫禁城的龙柱也相形见绌。据传每当皇帝前来祭孔时,要将龙柱用红缕包裹起来,以免皇帝发现,犯杀头之罪。</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内中供奉着孔子塑像,坐高3.35米,头戴十二旒冕,身穿十二章王服。门外正中是清朝康熙皇帝题书的“万世师表”和光绪皇帝题书的“斯文在兹”匾额,</p> <p class="ql-block">一些副为乾隆皇帝手书对联:“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p><p class="ql-block">另一副是:“觉世牖民诗书易象春秋永垂道法,出类拔萃河海泰山麟凤莫喻圣人”</p><p class="ql-block">两副对联均以自然与道德类比:用天地、四时等象征孔子思想的永恒性,突出孔子承先启后的文化地位。</p> <p class="ql-block">寝殿是孔庙与奎文阁、大成殿齐名的三大主体建筑之一,专用于供奉孔子夫人亓官氏,体现古代“前朝后寝”的礼制布局。</p> <p class="ql-block">圣迹殿是曲阜孔庙建筑群中轴线末端第九进庭院的主体建筑,通过独立院墙与其他建筑隔绝。</p> <p class="ql-block">世界最长的家谱—孔氏世家谱。</p><p class="ql-block">宋代开始,孔氏宗族开始创修宗谱,明代天启以后规定““家谱限六十年一大修,三十年一小修”,之后从未间断。2009年新版的《孔子世家谱》共录入孔氏族人200余万人。《孔子世家谱》以其延时之长,族系之明,篡辑之广,保存之全,堪称存世谱牒之冠,2005年作为世界上最长的家谱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p> <p class="ql-block">鲁壁墙 高3米,长15米,顶部覆盖着黄色的琉璃瓦,显得格外尊贵。墙根正中立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两个大字——“鲁壁”。</p><p class="ql-block">它得名于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期,孔子的九代孙孔鲋为了保存儒家经典,将这些经典藏于孔子故宅的墙壁中。直到西汉景帝三年,鲁恭王刘余在扩建宫殿时拆除了孔子故宅,发现了这些被藏匿多年的儒家经典,这些经典用先秦时期的古文写成,与当时流行的隶书版本有所不同,被称为“古文经”。</p> <p class="ql-block">孔宅故井,相传孔子用过井中之水,明代立碑建栏,清乾隆帝来此曾饮井水。</p> <p class="ql-block">唐槐,是一棵据说种植于唐代的古老槐树。唐槐高大挺拔,枝繁叶茂,历经千年风霜仍屹立不倒,见证了孔庙的历史变迁。</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株饱经风霜的柏树,如虬龙盘旋,苍劲挺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二】孔府</b></p> <p class="ql-block">孔府,又称衍圣公府,孔庙东侧,是孔子的世袭衍圣公的后代居住的府第。</p> <p class="ql-block">孔府正门坐北朝南,迎面是一个粉白的大照壁,门前左右两侧,有一对2米多高的圆雕雌雄石狮。门两旁明柱上,悬挂着一对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相传是清书法家纪昀手书</p> <p class="ql-block">大门正中上方的高悬着蓝底金字的“圣府”匾额,相传为明相严嵩手书。</p> <p class="ql-block">重光门因独立院中,把前院和后院隔绝开来,明弘治十六年建。因额悬明世宗朱厚熜御赐“恩赐重光”匾而得名,习称仪门或塞门。</p> <p class="ql-block">绕过重光门,右为日晷,左为嘉量。图片中为嘉量,是一种量器,古代以此量器颁布诸侯国,用以统一度量、统一政令。大堂前设这两种物品,也象征着孔府的崇高地位</p> <p class="ql-block">孔府大堂是衍圣公宣读圣旨接见官员、申饬家法族规、审理重大案件,以及节日、寿辰举行仪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大堂中央有一绘流云、八宝暖阁,正中的太师椅上,披铺一张斑瓓虎皮,椅前狭长高大的红漆公案上,摆着文房四宝、印盒、签筒。</p> <p class="ql-block">堂内两旁及后部陈列着正一品爵位的仪仗。如“袭封衍圣公”、“光禄寺大夫”、“赏戴双眼花翎”、“紫禁城骑马”、“奉旨稽查山东全省学务”等,每当衍圣出行时,都有专人执掌,以示威严。</p> <p class="ql-block">二堂也叫后厅,是衍圣公会见四品以上官僚及受皇帝委托第年替朝廷考试礼学、乐学童生的地方室内正中上、下挂着“钦承圣绪”和“诗书礼乐”的大匾,</p> <p class="ql-block">三堂也叫退厅。是衍圣公接见四品以上官员的地方,也是他们处理家族内部纠纷和处罚府内仆役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三堂之后,便是孔府的内宅部分,亦称内宅院。有道禁门——内宅门与外界相隔。此门戒备森严,任何外人不得擅自入内。</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邹导就破戒了哦😬</p> <p class="ql-block">这是个石造的接水设备,为防止外人入内,挑水的挑夫只能把水送到门外此处,然后通过宅内铺设的水缸、水管,由佣人送到各处。</p> <p class="ql-block">孔府内宅门里的这幅彩色壁画,称为 “戒贪图”。画中貌似麒麟的动物,就是传说中的“犭贪”,是天界中的神兽,虽然状似麒麟,但其本质却与麒麟有着天壤之别。麒麟为仁兽,造福人类,民间就有麒麟送子的传说。只要麒麟一出现,就是美好的兆头,一定会给人们带来喜庆吉祥。而狑则是贪婪之兽,其生性饕餮,贪得无厌。壁画上“犭贪”四周的彩云中,全是被其占有的宝物,包括了八仙过海中的八位神仙赖以漂洋过海的宝贝,应有尽有。但它并不满足.仍目不转睛地对着太阳张开血盆大口,妄图将太阳吞入腹中:占为己有。可谓野心极大。欲壑难填,最后落了个葬身大海的可悲下场。衍圣公画此图于宅门内出口壁上,是提醒自己,家人并告诫子孙为官应当清正廉洁,常怀律己之心,不要贪得无厌。</p> <p class="ql-block">前上房,贪壁正北迎面就是正厅7间。是孔府主人接待至亲和近支族人的客厅,也是他们举行家宴和婚丧仪式的主要场所。前上房内正中高悬“宏开慈宇”的大匾,中堂之上,挂有一幅慈禧亲笔写的“寿”字。</p> <p class="ql-block">孔府花园位于孔府九进大院的最后部分,我们在盛开的牡丹花中,离开孔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三】孔林</b></p> <p class="ql-block">孔林,又称至圣林,始建于东周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p> <p class="ql-block">我们离开孔府,乘坐马车招摇过市,到达孔林,膜拜孔圣人及其他先贤。主要是表达内心的敬意,未留下照片。</p> <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4月13日,我怀着对孔老夫子的敬仰之心,来到这座文化圣殿,目睹了儒家文学的历史,以及孔氏一族的家风传承,见证了没有孔子就没有我们的现代文化,增长了见识,丰盈了内心,不失为一场文化盛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