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5月,我去了一趟杭州。杭州的天亮得非常早,五点钟就大亮了,于是这几天,我基本都是五点多就出发,游历了早上的西湖,宋街,大运河,五柳巷,司徒雷登故居等地,早晨独自出游的好处就是环境安静、空气清新,还能逛早市、吃早餐,让我看到了市井与人文气息都很浓郁的杭州。</p><p class="ql-block"> 一、暖风熏得游人醉</p><p class="ql-block"> 西湖去了两次,一次是夕阳西下后的傍晚,一次是晨光熹微中的清晨。第一天,刚到杭州,放下行李,还没吃晚饭,就先去了西湖。西湖上荷叶正盛,游船载满了游人,断桥上人头攒动,许仙和白娘子断桥相遇的意境已经难觅,倒是搔首弄姿的美女都在摆拍,远处雷峰塔上灯光若隐若现。</p><p class="ql-block"> 走过一圈后,想试试美食荒漠杭州的特色菜,晚上在街边小店点了两个菜,一个盐蘸牛肉,一个生菜腰花。盐蘸牛肉,除了盐味,的确没有其他味道了,牛肉是卤的,但是也没有什么卤香,生菜腰花也很普通,放了几颗小米辣,辣味也没有和腰花融合。 </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上,我又独自去了西湖另外一边,从曲院和风一直沿着苏堤穿过西湖,走到雷峰塔下。清晨的西湖十分凉爽,人也很少。下车便是江南名妓苏小小的墓,圆形墓冢,走进去一些,就是秋瑾的墓,孙文题字巾帼英雄。小时候,浙江台在电视上还是有几个好节目,比如,我就看过秋瑾的电视剧,通过电视了解浙江。然后,没多远就是岳飞的墓和宋义士武松的墓。南宋的统治者面对杭州西湖的如此美景,与其在金人金戈铁马下梦死,不如在西湖烟雨中醉生,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但是统治者是没有错的,错的是奸臣当道,秦桧乱权。在岳飞庙外,对着西湖,不禁得诗一首:《过岳飞墓》</p><p class="ql-block">精忠报国早成空,身死家亡事已终。</p><p class="ql-block">莫罪宋皇诛武穆,坟前长跪是秦翁。 </p><p class="ql-block"> 而对于武松,在南征方腊结束后,武松断臂,山东老家是他的伤心地,对于功名利禄,更加无所求,在杭州遁入空门,对于杀人无数的武松而言,在西湖边终老,是一种最好的归宿。</p><p class="ql-block"> 沿着苏堤一直走,时而在湖边闲坐,看木船悠游,看荷叶飞舞,的确是一种享受。来到雷峰塔下,又想起许士林考上状元后,来接白素贞出塔的一幕。我们国家的传统,要解决问题,最终还是得靠权力,而权力则来自于读书考试,学好文武艺,售于帝王家,帝王一高兴,分你三两瓜。如果许士林没有考上状元,就是天王老子来了,也救不了白素贞。</p> <p class="ql-block">二、大马弄边宋王城</p><p class="ql-block"> 第三天早上,准备去看看南宋皇宫。来到临安城遗址,周围被铁皮包围,上书考古重地、闲人免入。旁边,就是大马弄早市,问卖鱼虾的老板,他说,这里正在挖宝贝呢,现在还不许参观。老板的河虾,个个肥硕饱满、活蹦乱跳,看上去很新鲜,可惜没有厨房,不然我也买一点尝尝鲜,江南水乡的虾果然是漂亮。</p><p class="ql-block"> 买不了虾,就买点虾油鸡吧,听说是用了点发酵的酒糟腌制了下。吃起来,有点发酵的酸味,鸡腿油光肥亮,味道呢,也还行吧,尝一尝可以。出了大马弄,在鼓楼边点了一份羊汤和煎饺煎包做早餐。羊汤很新鲜,喝出了河南羊汤的口感。心想,果然这些南宋的统治者们,从开封一路逃命,还不忘把最优秀的厨师带上,杭州菜的确有开封菜的精髓,据说,片儿川面条也是深得河南面条的精髓。但是,我吃了一顿杭州的面条,雪菜肉丝面,干拌的,也没吃出所以然,面条有点夹生,还不如河南的烩面。</p> <p class="ql-block"> 三、司徒故居碑下花</p><p class="ql-block"> 司徒雷登是民国最后一任美国驻华大使,他从小在杭州教堂长大,毕生都投入在中国的教育和外交事业。《别了,司徒雷登》这篇雄文,让他这个当年被扫入历史垃圾堆的人物,声名暴涨。然而,今天看来,客观来说,他对中国的教育和中美之间的交流,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一个美国人,不远万里,跟随父母,从小在杭州长大,帮助了无数的中国人,你可以说他有亡我之心不死的狼子野心,但是至少他帮助了很多普通的杭州人,也促进了中国的教育事业,燕京大学的创办至少他还是功不可没。</p><p class="ql-block"> 司徒雷登的天水堂教堂附近,有一块牌匾上书“杭州中美友谊民间纪念馆”,可惜没有开放,至少应该有一些中美民间友谊的故事。不远处,有司徒雷登的雕像,下面还有一束鲜花,几近枯萎。忽然,走着走着,古今一联想,中美关系跌宕起伏,又得诗一首:</p><p class="ql-block">《过司徒雷登故居》</p><p class="ql-block">人虽洋面孔,长在浙杭家。</p><p class="ql-block">中美百年事,犹如碑下花。</p> <p class="ql-block">四、拱宸桥下觅江南</p><p class="ql-block"> 江南,给我的第一印象,其实是乌篷船在街巷穿梭,古街古巷临水而建。在杭州,居然也有这样的地方,那就是大运河拱宸桥边的老街区。</p><p class="ql-block"> 那天早上,当我迎着晨光走上拱宸桥,看着运河上的运砂船发呆,周围只有偶尔路过锻炼的行人。运河,通往北京的运河,同时也是帝国汲取江南富庶膏腴的动脉。看过《天下粮仓》电视剧,一船船的大米,通过运河直抵北京,为统治阶级提供充足的养分。看完运河,附近的老街区吸引了我。小河穿街而过,乌篷船停在边上,旧石头堆砌的码头,各种花卉、绿植堆在老房子边,街上空无一人,酱园大门紧闭,向阳花盛开,天很蓝,月亮还在,阳光熹微,偶尔有一只猫走过。心想,去不了乌镇,就把这里当乌镇吧,毕竟这里也是江南。</p> <p class="ql-block">五、烟雨楼前谁挽弓</p><p class="ql-block"> 期间,还参观了一大会址,嘉兴红船。我兴致很高,登南湖岛上参观。岛上有烟雨楼,有杨尚昆题字的访踪亭,董必武题诗。导游说了一句,当年在南湖开会的13人中,只有董必武来过嘉兴南湖。看来,还是董老比较念旧。而之所以能在南湖红船开,也离不开王会悟这一女英雄,她提供了场地,作为嘉兴土豪,以家族势力担保他们开会的安全,同时自己稳坐在船头放哨。</p><p class="ql-block"> 不过,对于嘉兴,我的印象又停留在了当年在浙江卫视看过的《射雕英雄传》,李亚鹏版,江南七怪是他的师傅,当年他们就是在嘉兴烟雨楼比武,一个个雄姿英发,气势非凡,武艺高强,让人羡慕。看着烟雨楼上,宋庆龄、沈钧儒的题字,历史百年风云变幻,都是起自南湖的红船,回来后,又得诗两首:</p><p class="ql-block">《登嘉兴南湖烟雨楼 其一》</p><p class="ql-block">南湖自古属王侯,墨客频登烟雨楼。</p><p class="ql-block">地覆天翻新气象,善男信女上红舟。</p><p class="ql-block">《登嘉兴南湖烟雨楼 其二》</p><p class="ql-block">洞穿天下武林风,烟雨楼前谁挽弓。</p><p class="ql-block">南宋何来真国士,射雕才是大英雄。 </p><p class="ql-block"> 南宋和近代,烟雨楼前都发生了影响历史的大事。一个虽然是金庸虚构的,另一个却是真实发生着的。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杭州,还有个小插曲,他乡遇故知。正在上海的一兄弟,在某个周末搭高铁来杭州,我们同饮一壶,同住一房,天南海北,畅聊不已。第二天,我返潇湘君返沪,人生海海,莫过如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