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川西采风•光影同行(十)

GJ

<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19日,周四,第11天。今日行程,宕昌雷古山大酒店至官鹅沟游览并午餐,餐后往天水,320公里需行驶近5小时。今日有雨,冒雨游览官珠沟,因有雨放弃了鹅嫚沟、雷古山二个景点,也因想早些抵达天水。</p> <p class="ql-block">  官鹅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与秦岭、岷山支脉交汇处,海拔1780-4153米,森林覆盖率75.1%,负氧离子含量极高(约18000个/cm³),是天然康养胜地。官珠沟‌:15公里峡谷瀑布群,如九叠瀑、青云瀑,夏季水量充沛,冬季形成冰瀑奇观。‌‌</p> <p class="ql-block">  服务区休息遇西安摩托车队,团友蹭豪摩凹造型~~</p> <p class="ql-block">  晚6时入住天水凯悦丽呈酒店。</p> <p class="ql-block">  酒店对面社会餐馆玫瑰酒店晚餐。</p> <p class="ql-block">  因13日在阿坝给团友郑总庆生,今日郑总在天水宴请大家,旅行即将结束聚个餐、喝个酒,活跃、热闹、快乐~~</p> <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20日,周五,第12天。今日行程:伏曦庙、麦积山石窟、仙人崖。晚餐后天水站动车返回。</p><p class="ql-block"> 第一站:伏曦庙。</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伏羲庙,原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伏羲路110号,是中国西北地区著名古建筑群之一,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间(1483~1484年),为中国规模最大的伏羲祭祀建筑群。</p><p class="ql-block"> 伏羲庙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院落重重相套,四进四院,宏阔幽深。由于伏羲是古史传说中的第一代帝王,因此建筑群呈宫殿式建筑模式,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沿纵轴线依次排列,层层推进,庄严雄伟。伏羲庙对于研究中国远古历史、探讨明代建筑艺术、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风情等,有着重要的实物资料价值。</p><p class="ql-block"> 伏羲庙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1年6月25日,伏羲庙作为明、清古建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旅行即将结束,伏曦庙广场再次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天水市博物馆历史文物陈列</p> <p class="ql-block">‌ 明后天为公祭伏曦大典,今天正在彩排准备中。</p><p class="ql-block"> 2025(乙巳)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活动介绍‌:</p><p class="ql-block">‌ 活动背景‌、历史渊源‌:祭祀伏羲始于公元前756年秦文公时期,明嘉靖二年(1523年)礼部制定官方祭祀规范。1988年天水市恢复公祭大典,2005年起由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办,2006年“太昊伏羲祭典”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意义‌:伏羲被尊为中华人文始祖,其“一画开天”象征中华文明起源,大典旨在传承伏羲文化、增强民族认同‌。</p> <p class="ql-block">  彩排中~~</p> <p class="ql-block">  大典安保巡逻中。</p> <p class="ql-block">  等车~~</p> <p class="ql-block">  第二站:麦积山石窟。</p><p class="ql-block"> 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是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核心景点。麦积山石窟位于秦岭西端北侧,是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因山形似农家麦垛而得名。麦积山石窟与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p><p class="ql-block"> 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余个王朝、1600余年的开凿和修缮,现存窟龛221个,各类造像3938件10632身,壁画979.54平方米。麦积山石窟保存的造像以泥塑为主,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实物资料,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反映了中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史,为后世研究中国佛教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史实,有“东方雕塑陈列馆”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  第三站:仙人崖。</p><p class="ql-block"> 仙人崖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内。仙人崖景区是国务院公布的“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之一。位于天水市东南65公里处的麦积山风景名胜区,麦积山石窟的东北方向,始于南北朝,距今近一千六百年。</p><p class="ql-block"> 据1953年中央文化部勘察团鉴定,这里现存的寺宇是经唐、宋、明、清等朝代建筑和重新修缮的,部分泥塑为北魏晚期作品。长期以来,这里是释、道、儒三家共存的风景胜地。</p> <p class="ql-block">  醉老家餐馆晚餐。</p> <p class="ql-block">  晚7时抵达天水站,乘座8:37分的D218次动车,于明天(21日)下午14:55分到达苏州站结束全部行程。</p> <p class="ql-block">  寻光逐影,遇见甘南川西</p><p class="ql-block"> ——游览感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踏上甘南川西环线游的征程,就像打开了一本神秘的自然与人文之书,每一页都写满震撼与惊喜,在这被信仰与自然双重润泽的土地上,一场从炳灵寺石窟开始,于麦积山结束的旅程,成为我们生命中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记。 </p><p class="ql-block"> 初见炳灵寺石窟,仿若推开了历史尘封的大门。它开凿于公元3世纪,历经各朝代的营建与重修,是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鲜活见证,201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里的每一尊佛像都带着岁月的痕迹,那是古代工匠们心血的凝结,也是无数信徒精神的寄托。当我站在大佛脚下,仰头凝视,心中涌起的不仅是对古代艺术的赞叹,更是对历史长河中人类信仰力量的敬畏。炳灵寺石窟独特的丹霞地貌与佛教造像相互映衬,红色的山峰仿若天然的背景板,为这些佛像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庄严,让我深深沉醉于这跨越千年的对话中。</p><p class="ql-block"> 米拉日巴佛阁,这座全藏区唯一供奉藏传佛教各派的九层佛阁,散发着别样的神圣气息。它矗立在合作市北山,远远望去雄浑壮观。佛阁的金顶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深红色的墙体显得厚重又庄严 。走进佛阁,仿佛进入神秘的艺术殿堂。墙壁上绘制着精美的壁画,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展现了藏传佛教的深厚内涵和独特魅力。在佛阁的外围,每天都会有络绎不绝的藏族人前来虔诚朝拜,他们专注的神情和坚定的步伐,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信仰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桑科草原像是大自然馈赠的绿色宝藏,辽阔的草原一望无际,洁白的羊群如云朵般散落其间,远处的雪山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 。微风拂过,送来阵阵青草的香气,那一刻,我们仿佛与这片草原融为一体,心中的烦恼与疲惫被一扫而空。在这里,我们不仅欣赏到了绝美的自然风光,还体验到了牧民们简单而快乐的生活,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p><p class="ql-block"> 拉卜楞寺庄严肃穆,世界最长的转经长廊旁,信徒们手持转经筒,口中念念有词,一圈又一圈虔诚地转动,他们坚定的眼神和专注的神情,让人深深感受到信仰的力量。走进寺庙内部,精美的壁画、佛像,无不展现着藏传佛教的博大精深,那浓郁的宗教氛围,让人内心瞬间变得宁静而敬畏。</p><p class="ql-block"> 阿万仓湿地公园,眼前是广袤无垠的草原,绿浪在微风中翻涌,星星点点的牛羊悠闲踱步,如灵动的音符。这里是三条河流与黄河的汇流之地,河流在草原上蜿蜒,像大地的血脉,滋养着这片净土。远处的雪山在日光下闪耀,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湿地里,各种水鸟或翱翔天际,或在水中嬉戏,它们清脆的鸣叫,为这片宁静的天地增添了生机与活力。站在观景台上,我被这壮阔而又和谐的美景深深震撼,心灵仿佛也被这纯净的自然所洗涤。</p><p class="ql-block"> 走进宁玛寺,世界最大的转经筒矗立眼前,高达数十米,在阳光照耀下,筒身上的经文与佛像浮雕闪耀着金光。转经筒承载着厚重的佛教文化,每转动一圈,仿佛都能听到历史的回响与信徒们的祈愿。寺庙建筑风格独特,与广袤的草原相互映衬,远处山峦连绵,经幡在风中猎猎作响,置身其中,内心的浮躁被瞬间抚平,只留下对信仰力量的深深敬畏。</p><p class="ql-block"> 曾克寺又是另一番震撼,这座藏传佛教噶举派寺院,是藏区规模最大的庙碉群。三座高达50米的米拉塔高耸入云,周围1108座彩塔林立 ,形状各异,色彩斑斓。走进寺庙,15000余尊如来、观世音等菩萨塑像庄严肃穆,大的数米之高,小的仅有几寸,每一尊都雕刻精美,堪称艺术一绝。在这里,宗教的神圣与艺术的魅力完美融合。</p><p class="ql-block"> 若尔盖花湖,仿佛踏入了人间仙境。这片位于热尔大坝草原上的天然海子,是中国最美的高寒湿地之一。沿着木质栈道深入湿地,湛蓝的湖水倒映着远处的雪山与草甸,水天一色。湖中的水草摇曳,不知名的野花肆意绽放,微风拂过,泛起层层涟漪。黑颈鹤、赤麻鸭等珍禽在湖面上翩跹起舞,时而掠过水面,时而翱翔天际,为这片宁静的湿地增添了无限生机。这里不仅是美景的天堂,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写照。</p><p class="ql-block"> 郎木寺的宁静与庄严,让我们在踏入的瞬间便心生敬畏。这座寺庙坐落在山水之间,金顶闪耀,经幡飘扬。清晨,寺庙里传来的诵经声,仿佛是在唤醒沉睡的大地,让人的内心瞬间平静下来。漫步在寺庙的小径上,看着喇嘛们专注修行的身影,我们对藏传佛教的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p><p class="ql-block"> 莲宝叶则的石头山像是来自外星的神秘地貌,奇峰异石拔地而起,扎尕尔措湖宛如一颗璀璨的宝石镶嵌其中 。这里的景色美得令人窒息,每一处角落都充满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站在湖边,望着清澈见底的湖水和周围雄伟的山峰,我们不禁感叹大自然的伟大和神奇。 </p><p class="ql-block"> 东嗄寺则像是一座隐匿在山间的修行圣地,远离尘世的喧嚣,静谧而祥和。寺庙里的喇嘛们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潜心修行,传承着佛法的智慧。走进寺庙,便能感受到一种浓厚的宗教氛围,让人不自觉地放轻脚步,生怕打破这份宁静。 </p><p class="ql-block"> 色达,漫山遍野的红色僧舍如火焰般热烈,那是信仰的颜色,也是生命的颜色 。在这里,我看到了无数信徒为了心中的信仰,不辞辛劳地转经、修行。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执着,让我深受触动。站在山顶俯瞰整个色达,心中涌起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撼和感动,我被这份纯粹的信仰力量深深折服。</p><p class="ql-block"> 扎尕那宛如一座天然的石头城堡,四周群山环抱,云雾缭绕,静谧而又神秘。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这片土地,古老的藏式村落渐渐苏醒,石板路、木质的房屋错落有致,质朴的村民开始一天的劳作,处处洋溢着生活的气息。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一路上风景如画,峡谷幽深,野花肆意绽放,远处的雪山在阳光照耀下闪耀着圣洁的光芒,这一切美得如同仙境,令人沉醉。</p><p class="ql-block"> 黄河九曲第一湾在夕阳的余晖下美得惊心动魄,蜿蜒的黄河水在广袤的草原上划出一道道优美的曲线,河水波光粼粼,与岸边的草原、湿地融为一体,如梦如幻。当太阳渐渐西沉,天边被染成橙红色,金色的阳光洒在水面上,整个世界仿佛都被这绚烂的色彩点燃,令人陶醉其中,感叹大自然的神奇。</p><p class="ql-block"> 红原月亮湾,刚到景区,“长河落日圆”的景象便映入眼帘,白河呈“S”形蜿蜒在草原上,宛如一轮新月,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粼粼波光。河畔的草原像是一块巨大的绿色绒毯,不知名的小花肆意绽放,五彩斑斓。当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河面上,河水被染成橙红色,与岸边的草原、山峦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我静静地坐在观景台上,感受着微风的轻抚,聆听着河水的流淌声,仿佛时间都在此刻静止。这里不仅是美景的天堂,更是心灵的栖息地,让我们忘却了尘世的喧嚣与烦恼。</p><p class="ql-block"> 官鹅沟则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前14公里是13个色彩斑斓的湖泊,湖水清澈见底,倒映着两岸的青山绿树,仿佛是大自然打翻了调色盘。后18公里是松柏茂密的原始森林,高耸入云的峡谷,震耳欲聋的河水声,还有那气势磅礴的官鹅天瀑,从高山一泻千里,如万马奔腾。徒步其间,移步换景,仿佛置身于一幅山水画卷之中,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创造力。</p><p class="ql-block"> 麦积山石窟,远远望去,孤峰突起,形似麦垛,麦积山就这样静静矗立在天地之间。沿着陡峭的栈道拾级而上,心中满是敬畏与期待。进入石窟,一尊尊精美的佛像和色彩斑斓的壁画扑面而来,每一尊佛像都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或慈悲祥和,或庄严肃穆,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壁画内容丰富,有佛教故事、生活场景等,线条流畅,色彩鲜艳,虽历经岁月的侵蚀,却依然难掩其艺术魅力。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是古代工匠们智慧与心血的结晶,他们在这悬崖峭壁上,用双手创造出了如此震撼人心的艺术瑰宝,让我们不禁感叹人类创造力的伟大。</p><p class="ql-block"> 这次甘南川西环线游,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大自然的壮美和人文的深厚底蕴交织在一起,让我们感受到了世界的广阔与生命的渺小。每一处风景都如同璀璨的星辰,镶嵌在记忆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 后 记</p><p class="ql-block"> 在初夏的晨光里,苏州高新区老年大学摄影班22位平均年龄61.3岁的学员在施班长的组织带领下,一部分新苏州人分别来自河南、湖南、陕西、辽宁、上海、宁波,苏州吴侬软语与各地乡音交织,在甘南川西的路上,开启了一场跨越地域的光影之旅。</p><p class="ql-block"> 在扎尕那晨雾缭绕的山间,苏州的王老师架起三脚架,辽宁的于阿姨调整曝光补偿;川西高原寒风中,当九曲黄河第一湾的落日染红天际,不同方言的惊叹声此起彼伏,快门声如同默契的合奏,定格下天地间的壮美。</p><p class="ql-block"> 路途上,团友们经受了高原海拔在3000米以上,最高达4500多米对大家的考验,不惧早起晚睡,长途座车的劳累,自觉遵守作息时间,服从既定的行程安排和临时的调整决定,相互关心、相互照顾,个别队友克服了饮食习惯的困难,不提任何饭菜要求。大家分享着摄影心得,也讲述着各自家乡的故事。这场采风,不仅是追寻美景的旅程,更是跨越地域的情谊联结。镜头里的甘南川西风光旖旎,镜头外的他们,用团结与友爱,共同书写着热爱生活、追逐艺术的动人篇章。</p><p class="ql-block"> 13天12晚甘南、川西采风旅程圆满结束。之前编制的九部美篇基本记录了旅行的全过程,今天的第十部将画上完美的句号,在所有团员的努力下,人人参与拍摄与被拍摄并影像共享,共同书写了完整的十部美篇,记录了美好,分享了快乐,十全十美。</p><p class="ql-block"> 编制人非常感谢全体摄友的团队精神和相互理解!感谢全体团员的亲人、家属的支持与鼓励!感谢所有关注、阅读美篇;微信朋友圈的亲朋好友们,连日来的关注、点赞与评价!谢谢!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