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首任导师。对于孩子们来说,小学时期是他们人生旅途中的一个关键阶段,孩子们不仅能够学习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全的人格。为了更有效地搭建家校沟通的桥梁,汇聚教育的协同效应,支持孩子全面健康成长,学校特别推出【家庭教育微课堂】系列课程。</p> 倾听比说教更重要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许多家长习惯以“教育者”的姿态对孩子说教,却忽略了倾听的力量。真正的沟通始于“听”——蹲下身来,耐心听孩子表达想法,不打断、不评判。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才会更愿意敞开心扉。</p><p class="ql-block"><b>实践建议:</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天抽出10分钟,专注倾听孩子的分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用“我明白你的感受”代替“你应该……”。</p> 共情:换位思考的魔力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亲子冲突常源于立场的不同。智慧的父母懂得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用共情化解对立。比如,当孩子因学业压力情绪低落时,一句“妈妈知道你很努力了”远比“别人都能做到”更让孩子感到支持。</p><p class="ql-block"><b>实践建议:</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用“你觉得……”引导孩子表达情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避免否定式语言,如“这有什么好哭的”。</p> 正向语言激发成长动力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批评容易打击自信,而正向反馈能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将“你怎么又错了”转化为“我们看看哪里可以改进”,把焦点放在解决问题而非指责上。</p><p class="ql-block"><b>实践建议:</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多用具体表扬:“你今天独立完成了作业,真认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批评时对事不对人,避免贴标签。</p> 设定界限与温柔坚持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沟通不是一味妥协,而是既有理解也有原则。对于原则性问题(如安全、作息),需温柔而坚定地执行规则,同时解释原因:“妈妈希望你9点睡觉,因为充足睡眠能让你长高高。”</p><p class="ql-block"><b>实践建议:</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与孩子共同制定家庭规则,增加参与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拒绝时提供替代方案:“现在不能吃糖,但可以吃水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园共育是一座桥,一端连着幼儿园,一端连着家庭,我们将继续在家园互动中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增进家校之间的理解与信任,共建共育理念,携手同行为孩子打造快乐、健康的美好空间。让我们共同努力更好地陪伴孩子为孩子种下幸福的种子让孩子度过快乐的童年家园共育,携手同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