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图霸权 情报先行

静宜观山(屈春海)

<p class="ql-block"><b>百年国耻祭之八</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德军使用的电信车</b></p> 回溯往昔,中华民族在那段岁月里所承受的屈辱与血泪,至今仍令人痛心疾首。而八国联军在协同作战的表象之下,所展现的勾心斗角与利益纷争,更是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西方列强赤裸裸的侵略本质。各列强国家在军事统帅权、兵力配置、占领区划分、条约条款内容等等方面,无不进行着利益的争夺,不仅如此,这种争夺还表现在情报活动方面,其孜孜以求者莫过于日本。 日本,作为当时新兴的帝国主义势力,凭借其地缘优势,对中国怀揣着更为直接且迫切的侵略野心。事变始终,从派遣使馆卫队,到攻占大沽、天津、北京,以及战后索赔等方面,日本都非常积极。军事行动上,日军往往冲锋在前,伤亡人数亦位居联军之首。然而,在外交场合,日本却表现得极为审慎。日本之所以如此是有原因的。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法军气球在北京进行高空侦察</b></p> 明治政府成立后,日本就制定了所谓的“大陆政策”,确定了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步骤:第一步征服中国的台湾,第二步征服朝鲜,第三步征服中国东北和蒙古地区,第四步征服全中国,第五步征服南洋、亚洲乃至世界。甲午战争让日本一跃成为列强之一,不仅成功占领台湾,控制朝鲜,还获取了巨额资金以发展军事工业,海陆军实力因此突飞猛进,其扩张野心也随之急剧膨胀。但它割占辽东半岛实现“南北并进”的方针,触犯了俄、德、法三国在华利益,三国干涉还辽,日本自认此时实力尚不足以对抗欧洲列强,被迫吐出已吞入腹中的肥肉。日本对此已有清醒认识,其在中国乃至亚洲的称霸之路,仍将面临西方列强的竞争,与西方列强的直接冲突只是时间问题。基于此,日本把“庚子事变”视为一个继续扩大在华侵略权益和了解西方军事情况的绝好机会,本着“慎重再慎重”的原则,积极参与到侵华战争中。一方面,日本通过军事行动攫取在华的实际利益,以巩固自己在列强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则以友军身份为掩护,大肆搜集西方列强的军事情报,为日后称霸亚洲乃至世界铺路。 由于历史久远且情报工作为军事秘密等客观原因,当时日本所进行情报工作的有关档案资料,其绝大部分现在已难看到,但从《北清事变写真帖》中尚可对日军情报工作有一个了解。 《北清事变写真帖》明治三十四年(公元1901年)出版,其作用为日军第五师团司令部,摄影为皇家摄影师小川一真,他随日军第五师团参加了对中国的侵略行动。这本写真帖的主要目的显然不是报道日军的军事行动和事变实况,这从该写真帖的前言和绝大部分内容上便可确定无疑。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八国联军单兵装备</b></p> 在出版序言中,主要编辑者之一的第五师团参谋长永田龟直截了当地道出了拍摄、编辑《北清事变写真帖》的目的:他说:“庚子之夏,清国匪徒蜂起,清廷不能镇压,宇内出师者前后八国……盖千古未曾有也。西方各国,历来以兵法著称,东洋诸国皆以之为楷模,然此前皆仅闻其名,未见其实,今日之审视,实为前所未有之详尽。攻守进退以及屯扎行军所由之地,房营宫殿所构之状,可以资参考者多矣。故择要照相,赍持以归。”可以想象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要完成这样的情报任务肯定是相当费力的,但作为今天的中国人确实有必要重新翻开这一历史记录,看看这些日本军国主义的忠实追随者们在当时究竟干了些什么? 《北清事变写真帖》由山本诚阳编纂,收录了108张照片,详细记录了1900年庚子国变期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城后的情况,包括俄、德、法、英、美、意、奥等国军队的活动。有各国军服军衔式样,分国记录,士兵、军官均拍摄齐全。有各国单兵装备,步枪、手枪、刺刀、军刀亦逐一拍照。有各国军队野战编制,分步兵、骑兵、炮兵、工兵、军医、通信兵等分别介绍。有各国野战部队装备,机枪、火炮、弹药充足,野战医院配备X光机,电信车、热气球等现代装备一应俱全,帐篷、炊具及铁掌钉等后勤物资亦不缺。欧美陆军的基本情况一览无余。可以想象日本军方在掌握这些情况的基础上,再于战场上实地观察欧美军队作战的情况,一定能对欧美军队的战术和战斗力,做出准确评估。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德军使用的X光机</b></p> 尤为发人深省的是永田龟对这一情报活动的自我评价,“唯恨用力之不专,机器之不具,不能尽其美尔。孙子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此番行动,若为国家用兵,实为知彼之重要助力。”对比清廷在大沽开战后所发宣战上谕中尚不明敌对国的情况,有如天壤之别。 我们通过这一史料,可以对日本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情报活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其时列强的军事实力有所认识,然而,更为关键的是,我们能从中提炼出几点深刻见解: 1、“庚子事变”中清军的大溃败,绝不是仅仅因为器不如人才造成的。武器装备虽有差距,但还未到不能以多胜少予以坚决抵抗的地步(此时清军已装备有近代火器)。清廷政治的腐败、清军军事素质的低下以及义和团的迷信思想等,才是导致中国迅速失败的主要原因。 2、当时欧美列强对日本的崛起和其图谋占领中国称霸世界的野心还没有充分地认识,致使日军的情报搜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3、十九世纪末,日本已开始有条不紊地筹备其侵略扩张计划。这一点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的清代外务部档案中得到了印证,当时,日本人常以游历为幌子,在中国各地进行测绘工作。“庚子事变”30年后,当日军拿着标注到乡间小路和水井的中国地图再次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时,世人应该看清近代中日战事之间所存在的必然联系。 总之,透视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情报活动,可以更加认清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本性。同时,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代子孙,我们应从血的历史中吸取教训,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毋忘霸权主义的威胁。要记住,一百年前日本军国主义者们曾认真地做过的侵略扩张的准备,为此,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更没有理由不去认真地对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