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0px;"> 走过泥泞,方知路之艰险,登临高处,才阅风景无限。</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胶济铁路是山东第一条铁路,它连接着济南、青岛两大城市,是横贯山东的运输大动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897年,德国借口教士在巨野县被杀,派遣舰队强占胶州湾。1898年3月6日,清政府被迫与德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胶澳租界条约》,承认“德国租借胶州湾99年,并享有修筑铁路及沿线30里内开采矿产等特权。”</span></p> <p class="ql-block">青岛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899年6月,德国政府发布命令,建设由青岛经潍县至济南的铁路并营业。据史料记载:“山东铁路公司于1899年9月23日正式开始营建胶济铁路,1902年6月1日通车至潍县,1903年9月22日通车至周村,1904年6月1日竣工,全线通车。”</span></p> <p class="ql-block">济南东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胶济铁路全线通车后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岁月中,沿线车站或因为客货运量的快速增长,迁建、扩建;或由于频繁战争的破坏,修补、改造;或源于经济发展的原因,增加、撤销,有的风采依旧,有的面目全非,但绝大部分都消失在历史的尘烟中……</span></p> <p class="ql-block">济南西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百多年的时光,胶济铁路车站名称虽然大多也经历了数次变更,但相对站房、线路、技术、机车、车辆来说,却是最初信息保留时间最长的承载者。</span></p> <p class="ql-block">济南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胶济铁路旧线上现存的百年老火车站,都历史悠久,建筑风格各异,多次被评定为国家级、省市县级重点保护文物,胶济铁路还被工业部列为第一批国家工业遗产。这些百年老火车站不仅承载着当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脉络,还记录着上世纪外国侵略者掠夺当地自然资源和经济财富的历史档案,是极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span></p> <p class="ql-block">日占青岛时期的山东铁道管理部、铁道部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蛇年夏天一个的上午,心情正好,于是便来峡山探访老胶济线上的老火车站——岞山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胶济铁路全长395.2公里,共设56个车站。岞山站是其中之一,也是潍坊高密区间80公里中间较大的车站。如今,这座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老站早已不承担铁路运输功能,而是被平静和沉寂所环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岞山站是一个小站,因附近有岞山而得名。岞山位于昌邑城南31公里的岞山村北,海拔75米,面积1平方公里。潍河绕其西,胶济铁路环山东去,地理位置重要。相传,岞山古代松树遍山,故而曾名万松山。</span></p> <p class="ql-block">德日时期岞山站</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修路风波</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岞山站修筑其实并不顺利。胶济铁路开工后,由青岛向西建设,所经之处,摧毁村庄、践踏农田、挖掘坟墓、堵塞河渠,引起沿线民众强烈不满。在岞山站一带,昌邑县西老庄农民张立恒率众反对,拔除路桩,怒平路基,并带领群众智杀德国驻丈岭办事处总办西罗巴。1900年8月,德军进驻高密县城,继而驻兵岞山、黄旗堡,其间,德军抓丁拉夫,强令方圆30里内的村庄拆毁围墙,交出武器。10月15日,高家庄唱戏庆丰收,驻岞山潍河大桥的五十余名德国修铁路技工前来骚扰,无故打伤村民,引发村民报复,最终由官方出面才得以平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不过,胶济铁路建成后,给当地带来了许多积极变化。岞山建站后,成为煤炭、建材、粮食、棉花和原盐等大宗物资的集散地,周边逐步发展起一座商业比较活跃的小集镇。美国人将烟草种子带到坊子,然后由坊子迅速向周边蔓延,二十里堡、黄旗堡、岞山一带的烟草种植业一直发展到今天。同时,来自昌邑北部的丝绸通过岞山站更便捷地销往全国各地,甚至走出国门,远销欧美。</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红色交通联络站</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世纪的20年代,活跃在岞山站的,除了南来北往的客商,还有一位地下党员。他叫王兴选,字俊升。1924年,王兴选考上齐鲁大学中文系。在学习期间,他积极参加反帝、反军阀、反贪官污吏的爱国学生运动。1925年,经同学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夏,王兴选根据党组织指示,舍弃了即将毕业取得的齐鲁大学文凭,又报考了济南铁路职工学校。毕业以后,他被分配到岞山站任“车务司事”,担负起山东省委“交通联络站”的重任,以合法身份在车站传递着重要情报和指示,掩护党的重要领导人来往。同时,他秘密地作铁路工人和岞山站周围村庄农民的思想工作,播撒革命火种。</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岞山站歼灭战</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7年2月19日,华东野战军以60个团的优势兵力,将国民党军李仙洲部包围于莱芜一带,并于20日晚发起攻击,经过三个昼夜的激战,全歼李仙洲部。这就是著名的莱芜战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月23日,华东野战军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和当时敌情,决定趁敌主力位于西线且自顾不暇之际,派九、十纵队向胶济铁路进击,主力休整3至5日后,再北进胶济铁路歼灭敌军。此时,胶济铁路东段国民党军惧怕被歼,纷纷向昌潍、青岛回窜,胶东军区根据华野司令部的部署,决定出兵控制岞山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月28日17时,炮兵首先对敌人实施炮击。担任主攻的部队分多路突击,迅速突破敌人在岞山站周边的前沿据点。敌军依托坚固工事顽固抵抗,战况激烈。20时,敌军由西向东驶来铁甲列车一列,因铁路路基已被破坏,铁甲列车不能继续前进,遂以猛烈炮火向我军射击。装甲列车凭借坚固的装甲,有恃无恐,用刺眼的探照灯搜索前进,机关炮、重机枪猛烈射击。我军战士在火力掩护下向装甲车发起攻击,爆破手将炸药包送上去拉了导火索,伴随巨大的爆炸声,列车瘫痪。战士们冲上去,将手榴弹塞进车内,六十多个敌人被全歼。经彻夜激战,敌军阵地被分割为数个部分,敌军指挥机构被打乱,有线通信也被切断。同时,我军出兵攻击敌军的惺惺山阵地,全歼守敌,保障了攻击岞山一带部队的安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昌邑县志》称此战为岞山站歼灭战。这一战,我军全部以地方部队参战,十多个小时即一举歼灭美式装备的敌军,取得了较大的胜利。成功消灭交警第15总队大部及保安第1师第8团两个营,俘获敌少将总队长张古良、副总队长陈嵩伟等人,并缴获长短枪、轻机枪、重机枪、炮若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至此,鲁中、胶东、渤海解放区连成一片,国民党军的“鲁南会战”计划被彻底粉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3年10月,胶济铁路双线建成,站址南移,岞山旧站改作货场。2005年,岞山站成为备用停让站,客货列车皆不再停靠。2015年被山东省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站房、候车厅等旧房舍得到了修缮和保护。</span></p> <p class="ql-block">水塔</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进老岞山站,最引人注目的是水塔。其建筑风格采用了中西合璧的方式,红砖砌成,部分表面水泥拉毛,正面一扇西式老虎窗,窗子下方为拱形门,窗顶为西式圆弧拱顶造型,围至四周,高20米,塔顶为中式斜顶,覆以红瓦,水泥飞檐。水塔是周边制高点,外墙上还能清晰地看到许多弹孔。</span></p> <p class="ql-block">候车室</p> <p class="ql-block">候车室后院</p> <p class="ql-block">车站职工宿舍</p> <p class="ql-block">废弃的货场</p> <p class="ql-block">站内的旧房</p> <p class="ql-block">后面的二层小楼是当年德国人办公住宿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2022年末,从沈阳铁路局拉来的的报废绿皮列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站在岞山火车站旁,虽然车站的房屋有些破旧,却让人感受到了别样的宁静与安详,仿佛世界都变得缓慢起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百年小站,见证百年沧桑!岞山火车站在承载殖民和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怆痛同时,也为当地的繁荣和发展,为支援全国各地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部分照片和资料来自网络,在此表示感谢!文中不当之处,敬请谅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