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 (三十一)CanadianRailway Museum in Sacramento 萨克拉门托市的加洲铁路博物馆

吧乃

<p class="ql-block">在加利福尼亚州首府萨克拉门托的老城区,有一座散发着独特魅力的博物馆,萨克拉门托铁路博物馆。它宛如一座时光的宝库,收藏着美国铁路发展的辉煌历史,也铭刻着一段段令人动容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参观这座博物馆,就仿佛踏上了一条穿越时空的铁轨,能看到150多年前美国西部开拓的壮丽画卷,也能感受到那些修建铁路的先驱们的坚韧与拼搏。</p> <p class="ql-block">走进馆内,迎面撞见的是宽阔高耸的展厅,庞大火车头在幽暗灯光中伫立,宛如凝固的钢铁巨兽。</p> <p class="ql-block">花岗岩墙面沉默如史书,无声讲述着过往。缓步穿行于铁轨之间,那冰冷金属的触感,仿佛穿透时光,将您引向一个交织着血汗、壮举与悲情的故事开端。</p> <p class="ql-block">南北战争(1861-1865)后,为了巩固<span style="font-size:18px;">国家统一的迫切需求,</span>加强东西部联系,修建铁路被视为“国家韧带”。淘金热(1849)、《宅地法》(1862)等西进运动的升级,吸引大量人口西迁,迫切需要更快速高效的交通方式连接东西海岸。</p> <p class="ql-block">1862年,林肯总统签署了《太平洋铁路法案》,美国铁路的画卷由此展开,分为东西两段:中央太平洋铁路自加州萨克拉门托向东延伸,联合太平洋铁路则由内布拉斯加的奥马哈向西挺进。两条钢铁洪流,终将在未知的某处汇合,实现从大西洋至太平洋的壮丽跨越。</p> <p class="ql-block">这庞大的工程计划,不仅需要钢铁与意志,更需要无数血肉之躯的献祭—历史的重担,压在了无数未曾被书写名字的脊梁之上。</p> <p class="ql-block">1865年,工程推进至内华达山脉险峻地带,工程几乎停滞。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尝试招募华工—一这些被蔑称为“苦力”的东方人,成为穿越天堑的唯一希望。</p> <p class="ql-block">约12000名华工参与了最艰难路段的建设,历史学家估计至少有1000-1500名华工在施工中丧生(官方记录远低于此),死亡率极高。雪崩、塌方、爆破事故、疾病(尤其是坏血病) 是主要死因。那句“每一根枕木下都躺着一具华工的尸体”更让人心酸和悲疼难忍。</p> <p class="ql-block">辉煌铁轨之下,掩埋着令人窒息的沉重真相。博物馆特辟一角,以肃穆的文字、泛黄的相片及冰冷的数字,揭示着铁路华工的泣血过往。</p> <p class="ql-block">1866至1867年冬,内华达山脉风雪肆虐,工程陷入地狱之境。展馆内复原了唐纳峰隧道营地的场景,简陋帐篷几乎被厚雪掩埋,刺骨的寒风从缝隙中钻进,雪崩频发。</p> <p class="ql-block">仅1866年底一次雪崩,就瞬间吞没了至少二十名华工营地。整个冬季,约有一千多名华工死于严寒、雪崩和隧道塌方。每铺设一英里铁轨,就约有三名华工付出生命代价!</p> <p class="ql-block">展柜里一幅幅泛黄照片无声控诉:照片中的华工,身形瘦削如被风抽干的芦苇,在风雪肆虐的内华达山脉绝壁上,仅靠绳索悬吊,在花岗岩山体中一寸寸开凿隧道。照片旁陈列着当年的工资单:白人工人月薪35美元,华工却只有26美元,且食宿自理。更令人心寒的是一份1867年公司内部文件:“华工比骡子便宜,骡子死了还得花钱再买。”—物化的计算,冷酷如岩石。</p> <p class="ql-block">铁路贯通后,华工的历史功绩却被迅速抹煞。博物馆墙上展示着1882年《排华法案》赫然在列,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针对特定族裔的移民禁令。解说词痛陈:“铁路建成后,许多华工试图留下,却面临失业、歧视与暴力驱逐。”华工们用生命开凿的隧道,最终却未能为自己寻得一条通往尊严与平等的出路。</p> <p class="ql-block">现在展厅内设有庄重的纪念墙,<span style="font-size:18px;">纪念墙上刻满了密密麻麻的华工姓名,那无数沉默的名字,是历史卷册中不可抹去的墨迹。</span>上面镌刻着尽可能收集到的参与建设的华工姓名(虽然大部分已供失),是对他们迟来的致敬。近年来的学术研究和纪念活动(如华工后裔的寻根之旅)成果也有所体现。</p> <p class="ql-block">铁路贯通后,其影响力如蒸汽般迅速弥漫于美国经济生活的肌理之中。1869年首班横贯大陆的列车从旧金山到纽约耗时仅七天,而之前驿马车需数月之久,彻底改变了人们对距离和时间的观念。火车不仅压缩了时空,更成为流动的市场与生产线。</p> <p class="ql-block">为解决各地时间混乱对行车时刻表的影响,铁路公司推动了1883年美国标准时间的建立(划分为四个时区)。</p> <p class="ql-block">馆内陈列着大量旧时运输物品:成箱的加州柑橘、蒙大拿的铜矿、中西部的谷物⋯•••铁路如强劲动脉,将资源与产品输送到全国,催生了芝加哥、奥马哈等新兴城市,也深刻改变了农业种植布局。</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精心复原了19世纪末一列列豪华列车内部装饰,看着这些奢侈的的情景,令人恍若置身昔日辉煌。</p> <p class="ql-block">普尔曼卧铺车厢,展示镀金时代富人的奢华旅行体验。桃花心木镶嵌、天鹅绒座椅、精致的铜饰、可折叠的上下铺,让您现在都想乘坐这样的火车。</p> <p class="ql-block">显然,不同的车厢等级分明。移民车厢简陋拥挤,仅提供基本座位甚至需自备食物。普通客车条件稍好。卧铺车厢和豪华车厢则只为富人提供堪比酒店的舒适服务(铺位、餐食、社交空间)。</p> <p class="ql-block">卧铺车厢和豪华车厢的火车厨房大的惊人,所有厨房设备齐全,大厨在这里可以做出最美味的佳肴。</p> <p class="ql-block">餐车里银光闪闪的餐具、洁白的亚麻桌布、精美的瓷器,重现了富人在移动中享受美食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餐厅里展出了不同时期不同路线的餐饮用品,每一个列车都配有自己专门设计的餐具。</p> <p class="ql-block">这些餐具设计精美,各具特色,不仅体现了当时的审美风格,也反映了铁路公司对服务品质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展馆还复原了19世纪典型的乡村或城镇小火车站的场景,包括售票室,候车长椅、电报室、行李房等,配以当时的广告、时刻表和人物蜡像,生动再现了铁路旅行的日常景象。</p> <p class="ql-block">剪票厨窗更不能少,票被剪掉角就算验票啦。也许现在的许多年轻人都不知道。</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二楼,有一个专门为儿童设置的互动活动区域,这里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p> <p class="ql-block">通过模型、拼图、角色扮演等方式,还有一些互动游戏和科普展览,这些生动有趣的措施,向孩子们介绍铁路的基本知识和历史文化。比如,有一个模拟铁路信号系统的游戏,孩子们可以通过操作按钮,控制信号灯的变化,了解铁路信号的作用和意义。</p> <p class="ql-block">进入这个区域,就能看到大量的电动车、火车模型和配套的轨道。还有整个火车上坡、下坡,穿越隧道,加速的展示。</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可以在这里亲手操作火车模型,感受驾驶火车的乐趣。这个儿童互动活动区域不仅是孩子们的乐园,更是一个培养他们对科学技术兴趣和创造力的摇篮。</p> <p class="ql-block">还展示了信号系统(从旗语到机械臂信号再到电气信号)、轨道技术(铁轨断面演化、道钉类型)、制动系统(从手动闸到西屋空气制动)的进步,这些是铁路安全高效运行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您还可以进入某些机车的驾驶室,体验“驾驶”蒸汽机车的感觉(操作手柄、拉汽笛)。</p> <p class="ql-block">这是蒸汽机车的动力入口,早先靠木柴燃烧让水箱产生蒸汽,后来靠煤。司机要一铲一铲不断把煤送进这个燃烧的窗口中去。</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非常沉重的体力活,开一趟火车,换下来的人都被熏成黑人,累得路都无法走动。真正意义上的躺倒了。</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金钉庆典”介绍,标志着世界上第一条横贯大陆铁路的竣工。模型火车镀金的轮毂、华丽的装饰、红黑相间的涂装,是镀金时代铁路辉煌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美国中央铁路 在东西合轨时使用的“金道钉”,金道钉由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的戴维•休斯提供,代表了加利福尼亚州的财富。它由17.6克拉的黄金制成,重约436克。这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历史事件。金道钉和整个仪式象征着美国东部和西部被铁路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国家真正实现了地理和政治上的统一。</p><p class="ql-block">当工人们铺好了最后一根由加利福尼亚红木制成的枕木后,工人们将最后一根普通的铁轨放到了枕木上。联合太平洋的杜兰特和中央太平洋的斯坦福被邀请上前,用特制的银锤一锤柄也是银的,象征性地敲击那两枚贵金属道钉(金、银、各一)。这些贵金属道钉(尤其是金道钉)并没有被真正钉入枕木,它们被小心翼翼地敲击了几下,只是象征性地接触了铁轨。结束后,那枚著名的金道钉被立即取走。</p><p class="ql-block">金道丁被赠予加利福尼亚州州长、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总裁利兰.斯坦福。斯坦福后来将包括金道钉在内的纪念品捐赠给了他在加州帕洛阿尔托创立的斯坦福大学。如今,这枚金道钉(以及仪式上使用的银锤等物品)是斯坦福大学坎特艺术中心的珍贵馆藏,公开展出。那枚银道钉则保存在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门托的加州铁路博物馆。就是眼前这𣐀。银道钉由内华达州提供,代表了该州著名的康斯托克银矿财富。最后那枚被实际钉入的普通铁道钉,据说当时被砸扁了,去向不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步入主展厅,首先感受到的是空间的开阔与历史的厚重。高耸的穹顶下,数十台形态各异、年代不同的蒸汽机车和车厢如同钢铁巨兽般静静伫立,在精心设计的灯光下显组既威严又沧桑。</p> <p class="ql-block">展品并非随意摆放,而是大致按照时间顺序和技术发展脉络排列。从最早的“草肚皮”式小型机车,到横贯大陆铁路时期的功臣,再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更先进、更庞大的机车,清晰勾勒出铁路技术的演进史。</p> <p class="ql-block">“朱庇特号”如一座镀金时代的纪念碑耸立。这辆1868年制造的4-4-0轮式蒸汽机车,1869年5月10日,载着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代表,驶向犹他州普罗蒙特里峰那著名的“金钉”接轨点—东西铁路大动脉最终在此合龙。宣告着一个大陆被钢铁缝合的崭新时代到来,蒸汽喷薄而出,为美国工业革命注入奔腾动力。</p> <p class="ql-block">“大男孩” (SouthernPacific No. 4294),这台庞大的4-8-8-2型“卡巴特”蒸汽机车代表了蒸汽时代的巅峰之一。它独特的驾驶室前置设计是为了解决内华达山脉长隧道中司炉工烟熏火燎的问题。其巨大的体型和力量感,直观展示了铁路运输能力的巨大提升。</p> <p class="ql-block">另一端的“大北方号”1893年蒸汽机车代表了更新成就,更庞大车身、更强牵引力,驱动着更重更快的列车。车厢连接处的缓冲装置与气动制动系统,这些发明使长途旅行更平稳安全。墙上引用了《北美铁路年鉴》的记录,“至19世纪末,美国铁路总里程已远超全欧洲总和。”钢轨蔓延如藤蔓,缠绕着整个大陆,将美国推向世界工业之巅。</p> <p class="ql-block">加州铁路博物馆的展览布置,成功地将冰冷的钢铁机械与滚烫的人类历史熔铸在一起。它既展示了技术进步的辉煌,也颂扬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勇气与智慧。</p> <p class="ql-block">但最震撼人心、也最具永恒价值的,是其对历史真相不遗余力的揭示——尤其是对华人劳工那段被刻意遗忘的血泪史的系统性呈现。</p> <p class="ql-block">走出博物馆,回望那些静卧的钢铁巨兽,您不仅会惊叹于工业文明的伟力,更会深刻理解,美国西部的繁荣、国家统一的巩固、乃至现代美国的崛起,其基石不仅是枕木与钢轨,更是万千无名华工的血肉、汗水、智慧与生命。</p> <p class="ql-block">这条横贯大陆的铁路,既是连接东西的工程奇迹,也是刻录着辉煌与苦难、进步与不公的双重铭文。加州铁路博物馆的存在,正是为了确保这段复杂而沉重的历史不会被时代的车轮轻易碾过,而是成为一面永恒的镜子,映照过去,警示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