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永济万固寺</p><p class="ql-block">万固寺是沿山而建的寺院,一步步向上走的感觉很好。山门上一块匾,上面写着“中条第一禅林”。想来,以前一定是香火很旺,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的万固寺是一个非常宁静的寺院。</p><p class="ql-block">设计和建造这个寺院的一位大师,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从孤儿、流浪乞儿到成为皇家御用高僧和建筑大师,其经历展现了非凡的毅力、智慧与修行成就。就是被称为佛门鲁班的妙峰大师。</p> <p class="ql-block">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位于黄河以东,称河东。一座中条山,很长,是运城南部的屏障。万固寺位于中条山北麓,坐东朝西,依山而建,是佛教传入中原后早期创建的千年古刹。其历史可追溯至北魏正光三年(522年),隋代复修后更名为“万固寺”,取“万年永固”之意。明洪武年间,周边石佛寺、竹溪寺、度门寺并入,形成规模宏大的丛林寺院,于是就有了刚才看到的匾“中条第一禅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进入山门,走了一段僻静的小道,来到这个城门,上面便是钟楼。钟楼又和城楼合二为一,我好像进入一个城里。</span></p> <p class="ql-block">明代修复万固寺,有一位杰出人物,妙峰大师。</p><p class="ql-block">妙峰大师7岁时因饥荒父母双亡,12岁出家,备受欺凌。17岁在蒲州要饭,在1556年关中大地震的废墟下幸存。遇山阴王朱俊栅赏识,送到万固寺修行。</p><p class="ql-block">之后,妙峰隐修加上到南京游学,逐渐成长成一代大师,主持建造了很多寺院建筑和桥梁,被称为“佛门鲁班”。</p><p class="ql-block">现存三大无梁殿,五台山显通寺,太原永柞寺,永济万固寺就是他的杰作。前两个妙峰大师的作品我都到访过了。这次是拜访妙峰大师在山西的第三个杰作。</p> <p class="ql-block">从钟楼下面的城门进入后,上面一个平台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已经在1556年的关中大地震中毁坏了。屋顶构件已经失去,坚固的殿墙还顽强地留了下来。面前是个宽大的拱门,两侧是巨大的窗。透过拱门还能看见大殿内原来左右两侧还遗留的佛龛。</p><p class="ql-block">因此,这个大自然的摧残下仍然屹立的殿墙,是历史的一面镜子。像这样保持原貌,比重新修筑屋顶要好。</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一侧,面前是一条上山的石头台阶。这条台阶被称为“六十四级云梯”,台阶的尽头一个硕大的“禅”,我就朝这禅字一路往上。又是一个平台,主要的寺院建筑都在这条石阶的左侧。石阶象征《易经》六十四卦,连接大雄宝殿遗址与塔院。易经的产生假如从西周算起,也要比佛教早400年。易经讲述的天地阴阳,宇宙之变,和佛教的空实质上是同样的思想。</p> <p class="ql-block">于是就来到大雄宝殿遗址后面的一进,是窑洞式的佛殿,依山而建,下面是窑洞,上面还有楼阁。这里是药师洞,大殿是利用了山洞,这是万固寺建筑特有的设计。</p> <p class="ql-block">药师洞主尊为明代万历年间(约1588年)的铜铸药师如来像,核心躯干为明代原物。现在看到感觉新是因为从清同治到现在经常在面部补绘和上金。</p> <p class="ql-block">药师殿后再上一个平台,就是多宝佛塔了。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楼阁式佛塔。比西安大雁塔早130年,八角十三级密檐砖塔,高54米。塔身青砖水磨砌筑,檐角悬挂风铎,塔内螺旋阶梯可登至九层,远眺黄河与华山。目前塔也在维修,所以只能在塔外欣赏一下古塔的壮美。</p> <p class="ql-block">多宝塔有多坚固。抗日战争时被日军炮弹击中,伤了点皮毛。在我拍的这张照片里,可以找到日军炮弹打在塔上留下的弹坑。在从下往上数的第三个出檐上。我觉得以后再怎样修塔,这个炮弹的弹坑得留着。</p> <p class="ql-block">如果在塔外不同的地方敲击,可以听到回声。我只是近处试了一下。据说在山门石牌坊处击掌,多宝佛塔反射仙鹤般回声。原理是,从下往上出檐的每一个凸出的孤型面,都是一个声音反射器,把声音分割成不同的距离反射,就变成的不同的回声。</p> <p class="ql-block">过了多宝塔,就来到无梁殿。无梁殿是从这个红色门楼的侧面进入,上下各有三开面的窑洞式拱型门。无梁通无量。所以也称无量殿。演示出佛教的博大胸怀。</p> <p class="ql-block">无梁殿和前面的药师洞不同,药师洞是一层上加一层木构建筑。无梁殿内部是一个通高的宏大建筑空间。其外观古朴庄重,砖墙厚实。下层三个洞,供奉三身佛。侧面有狭窄的楼道通往二层。从一楼到二楼的楼道内也有小佛龛,里面看到修行的人,看上去好像是供养人。</p> <p class="ql-block">无梁殿内部是纯青砖的仿木结构,无梁无柱,殿宇完全不使用一根真木梁,完全依靠砖石的拱券结构来支撑巨大的屋顶和空间的跨度。这种结构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相对少见,体现了高超的建筑技艺。内部空间高大宽敞,由三个相同的穹顶结构的藻井构成。</p> <p class="ql-block">每一个藻井不但一个巨大的砖砌穹顶,顶部还留出一个圆孔,好像一个天眼,就像罗马的万神庙那样。这里的天眼和上一层的空间连通的,侧面的光线较亮,中间的暗一些。</p> <p class="ql-block">这个视频可以感觉一下一排三联的无梁藻井。在我看来,一连三个的藻井实质上是宝塔的模型,是一个内在的塔。三个藻井不就是三个塔吗?</p> <p class="ql-block">藻井的砖构又把我国古建筑的木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你看,这个斗拱是计心造,五铺作,华拱,瓜子拱,慢拱一应俱全,下面还有垂花柱和雕花雀替。垂花柱又是莲花的造型,和佛教结合得完美。</p> <p class="ql-block">殿内供奉的三身佛,法身毗卢遮那佛、报身卢舍那佛、应身释迦牟尼佛, 是明代大型泥塑造像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由于无梁殿也是依山而建的,从二层楼出来,可以沿山坡上到更高的位置。这时候就看到了无梁殿三个藻井的天眼的通风口。是在歇山顶的山墙面开了个半圆孔,两侧山墙是对穿的。起到大殿的通风作用。同时有防止雨水进入大殿。去过罗马万神庙,都知道雨天,雨水会从天眼落到殿内。这里的无梁殿却是防雨的。</p> <p class="ql-block">从二楼到屋顶还有斜向的步道。人可以直接走上屋顶。这真是个绝妙的设计。无梁殿的远处,中条山的青山环抱着寺院,让寺院的每个角落都异常宁静。</p> <p class="ql-block">至此,万固寺三绝,多宝塔,无梁殿,我看了两个,还有第三个,毗卢阁水陆石刻。</p><p class="ql-block">毗卢阁在紧邻药师洞东侧,处于多宝佛塔西侧下方,是连接前殿礼佛区与后部塔院的重要过渡空间。</p><p class="ql-block">毗卢阁本体建筑已毁,仅存4方水陆石刻,原来是嵌于殿壁或基座上。现在,为了保护这四块石刻,就新建了一个殿,称为达摩殿。殿里存放这四块遗留的石刻。</p> <p class="ql-block">走进殿内,看到这4块石刻用玻璃护罩严格保护起来。</p> <p class="ql-block">由于石刻的玻璃罩有反光,给拍摄带来一定的困难。在某一些角度下,局部可以看得很清晰。这两块明显是达摩和慧可。达摩的一块最完整。所以这个为四块石刻而建的殿就称为达摩殿。</p> <p class="ql-block">另一侧的两块石刻风格就完全不一样了。寺院的工作人员说石刻有吴道子的画风。也许是的。因为万固寺北魏就有了,即便明代做了最大一次修建,寺内的石刻带上隋唐风格还是很自然的。</p> <p class="ql-block">站在寺院的土坡上,看周围中条山郁郁葱葱,听佛寺的钟声轻轻回荡。</p> <p class="ql-block">解州关帝庙</p><p class="ql-block">中条山像一条巨龙卧在山西南部,黄河以北。这里还出过一位著名人物,关公。关公的主庭是解州关帝庙。</p><p class="ql-block">解州关帝庙有红色的城墙围着,里面非常大,中轴线布局,被称为小故宫。</p> <p class="ql-block">解州关帝庙始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年),但是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关帝庙在庙会期间遭遇大火,焚毁无遗。此后,历时十余年修复。里面遗留下来一些明代建筑。这个四龙壁就是明代的。象征帝皇级别。</p> <p class="ql-block">四龙壁局部有些损坏。但是可以看到并不只有龙,还有凤,骑马的大将可能就是关公。还看到牛,其他人物。</p> <p class="ql-block">关帝庙之所以被称为小故宫,因为有着故宫相似的中轴线建筑群,前面三道门,端门,雉门,午门,后面三座楼,御书楼,崇宁殿,春秋楼。</p><p class="ql-block">这是端门,位居庙区最前沿,造型古朴厚重、中高左右略低,是典型的砖造木构,单檐歇山顶,五彩斗拱,门洞外上方有砖雕横匾三方,檐下是仿木砖雕额枋斗拱。</p> <p class="ql-block">端门后面是雉门。雉门兼具实用与礼制功能,其名称源于古代宫室制度的等级划分,“雉”在此并非指鸟类,而是与建筑规格相关的称谓。这里的雉门结构特殊,一面为门,另一侧是舞台。这在山西的许多祭祀的建筑中应用。</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雉门入口处看到红线拦了起来,里面有演员在准备演出。从他们的服装看,是一出古典大戏。大门不能走,于是就走“旁门左道”。实际上,这个雉门以前是供帝王出入的。雉门两侧对称的有“文经门”和“武纬门”,旧时是文武官员出入的门。我这次从文官的门进去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雉门的后一半,舞台。这就是山西的庙宇建筑群最常用的,舞台兼做门。有的是过亭台。从台下走。这个却是要从舞台上走的。今天的舞台非常热闹,正在演出一场大戏。我查看一下日历,正好是农历五月初一。看来,在这样的日子来参观关帝庙,是正好赶上时候了。</p> <p class="ql-block">这个戏大致意思是说,一个公子受到严格的看护,常被锁在家里,不能出门。有一天他走出门后,却闯祸了,和一个官僚发生纠纷,那个官僚仗势欺人,被他一怒之下失手,误伤对方致死,于是就被押送审判。</p> <p class="ql-block">原来,这是一出著名的蒲剧“金水桥”。讲的是秦琼而孙子秦英在金水桥钓鱼时,因詹太师鸣锣开道惊散鱼群,怒而打死太师。于是,太师之女詹妃哭着诉求要斩秦英。一场由少年鲁莽闯祸,照见庙堂之上人性与权谋的角力。</p> <p class="ql-block">秦琼的儿子秦怀王是驸马,他的夫人,唐太宗的女儿银屏公主绑子请罪。</p><p class="ql-block">虽然是皇亲,但是唐太宗要考虑法律,欲斩秦英以正法纪。但长孙皇后、程咬金等以秦家功绩和边关危局为秦英求情。</p><p class="ql-block">于是,唐太宗想出一个办法,命秦英戴罪挂帅,去解救和西凉作战而被围困的父亲秦怀王。</p><p class="ql-block">结局是秦英西征,用家传兵法大破西凉军,救出父亲,也化解了大唐的边关危机。他不仅是戴罪立功,更是从一个轻狂少年,成长为一个保卫国家的英雄。</p> <p class="ql-block">演员的表演很棒。乐队阵容也不小,当中有一位鼓手穿着白色的短衫,他的鼓点带着极大的情感,有时激烈,有时舒缓,原来他是乐队的指挥,鼓点就是乐队的指挥棒。</p> <p class="ql-block">而观看戏剧的,大部分是老人。山西为传承传统文化做了大量普及工作,很好。但是如何吸引年青人呢?曾经见到日本传承传统艺术是从娃娃就抓起。而我在这里却没见到几个孩子。看来我们的主办方要多组织孩子来啊。</p> <p class="ql-block">关帝庙中轴线上,雉门到午门之间的场地成了观众席,观众席的后面就是午门。</p> <p class="ql-block">午门就是一个仪门,只有柱子撑起硕大的屋顶,在午门内一则看到前面精致的牌楼。上面的斗拱密布,木雕极尽华丽。上有“山海钟灵”的匾额。怪不得有人说清代的装饰艺术太华丽了,是中国的巴洛克。</p> <p class="ql-block">牌楼的后面是御书楼。御书楼的始建可追溯至北宋(1092年扩修),原名“八卦楼”。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庙内大火,崇宁殿被毁,八卦楼幸免,康熙亲临题匾<span style="font-size:18px;">“义炳乾坤”匾额,</span>并拨资重修。到乾隆年间改名御书楼。</p><p class="ql-block">御书楼前设单间庑殿顶抱厦,后接三间卷棚歇山顶抱厦,此类“前小后大”形制为古建孤例。前面的抱厦异常华丽。</p> <p class="ql-block">抱厦上琉璃的花朵人物美得像玉石雕出的。</p> <p class="ql-block">木雕上还有美人鱼在波浪上托出珍珠。</p> <p class="ql-block">过了御书楼,就到了崇宁殿。这里设香台,参观的游客可以凭门票领取香。为关帝上一炷香。</p> <p class="ql-block">在密如森林,烟雾缭绕的香炉前,看到前面“神勇”的匾额。那是乾隆皇帝所书。</p> <p class="ql-block">崇宁殿是主殿,因宋徽宗封关羽“崇宁真君”得名。重檐歇山顶,四周26根蟠龙石柱为全国孤例。</p> <p class="ql-block">殿前一块巨大的铜案板,是用来放贡品的,上面有一条清晰的刀痕,传说是关公显灵时劈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崇宁殿内,关帝正座在精美木龛的楼阁里,上面“威灵震叠”匾为慈禧太后亲题。看来就像以前的领导人喜欢题字,慈禧太后也要在关公身上蹭点流量啊。</p><p class="ql-block">而我自己对关公的看法,一,他知道刘备的去向后,就立刻告别曹操,去跟随刘备。那时关公自己在曹操手下享受高官厚禄,有极好的待遇,那时他去追随的刘备是一个落魄的失败者,可见他是多么有义。</p><p class="ql-block">二,当曹操在华容道上落难,即将被关公生擒时,关公念曹操以前对他如此器重和爱护,结果放了曹操。那是一种情。不是每个武将都能做到的。</p><p class="ql-block">从这两点,有那么多人为关公上一炷香,表示一下敬意是值得的。</p> <p class="ql-block">殿前有关公的大刀。四周回廊环绕,共立有26根蟠龙石柱,均匀分布于殿前及两侧,形成庄严的围合空间。</p> <p class="ql-block">大部分石柱为明代遗存,是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大火后重修时沿用旧物。 每根石柱上的蟠龙姿态各异,或升腾、或盘绕,龙首须眉怒张,龙身鳞甲分明,龙爪遒劲有力,动感十足。</p> <p class="ql-block">于是,我一根根蟠龙柱欣赏过去,从殿外绕到了殿后。</p> <p class="ql-block">在崇宁殿通往春秋楼的一道门口,见到胡人牵狮子的铁铸像,是明代的。胡人代表佛教护法神的侍从。关羽在佛教中被尊为“伽蓝菩萨”,是寺院守护神,因此有胡人牵狮的配置,强调关羽的佛教护法身份。佛教本土化过程中,本土的英雄被请过去保卫寺院了。</p> <p class="ql-block">在春秋楼前,有看到左右各一对外国人牵着狮子。关帝庙很早就走上了国际化道路。那个胡人牵狮子,联想到一带一路。真是很妙。</p> <p class="ql-block">春秋楼周围还有很多古树,那些侧柏,我数了一下,有几十棵之多,都是1400年以上的树龄。这个关帝庙在隋朝就已经有了。这些树一定是隋朝栽种的。</p> <p class="ql-block">春秋楼,是庙内最高建筑,有23.41米,以“悬梁吊柱”结构闻名。上层廊柱垂悬于下层梁上。从外面看,二楼的楼台像是腾空的,下面另有一层空间,楼台栏杆下面可以看到有斗拱托举着阳台,所以整个楼显得非常高。气宇轩昂地成为中轴线上的华彩。</p> <p class="ql-block">上楼需要另外买30元参观券。楼内供关羽夜读《春秋》像。但是我看关羽并没有在读春秋,是一只手撩着胡子,另一只手放在腿上,在思考。假如说是在阅读,那么,三国时代就有一个放书本的架子在前面。</p><p class="ql-block">这个关羽像被称为等身像,就是说和关羽是1比1比例的身材。看上去,我自己的个子肯定要比关羽要高。</p> <p class="ql-block">关羽等身像的木龛上看到一个藻井,是传统的内凹式藻井,藻井内部由斗拱构成。好像是天宇楼阁。</p> <p class="ql-block">中心藻井的两侧各有一个“菊花藻井”。藻井呈凸出式菊花造型,而非传统的凹入式设计,形似一朵盛开的菊花倒悬于梁架之上,花瓣层层绽放,极具视觉冲击力。 </p><p class="ql-block">藻井中心垂有雷公柱,象征花蕊,周围由408个木构件环环相扣,形成放射状的花瓣结构,无边框支撑,悬空而立。当有风吹过时还会转动。是国内唯一。</p> <p class="ql-block">沿着春秋楼二楼外侧的阳台走一圈,周围的美丽景色一下子映入眼帘。</p> <p class="ql-block">在春秋楼上,看到有两个湖泊,一个是硝池,一个是解池。硝池产硝,解池产盐。</p><p class="ql-block">解池是中国最古老的盐湖之一,位于运城市南,与关帝庙所在的解州镇相邻。盐池自古以盛产“河东盐”闻名,是历代王朝重要的财税来源。运城有盐湖,盐湖即解池,旁边就是解州关帝庙。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完)谢谢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