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行散记

Red

<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2日,我和好友来到了贵州旅行。几十年前我们都曾短暂的途径贵州。记忆中的贵州,已变得那么遥远和模糊,仿佛是梦境一般了。贵州以她的两个“特别”在中国闻名遐迩,一个是她是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蜿蜒起伏的山峦把这片土地装点成了青绿色的龙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大瀑布”,又把这片土地浇灌成了养育黄果树的沃土。哦,贵州,她的美以往只存在在我们的想象中,这次专程来游玩探访,让想象变成亲眼所见,我们的心中便充满的无尽的喜悦和向往…</p> <p class="ql-block">我们到达的第一站是贵阳。休息片刻,我们便来到了依山旁水著名的“黔灵山”公园。</p> <p class="ql-block">一走进黔灵山公园,好一幅清幽山水画卷便徐徐展开。</p> <p class="ql-block">抬头仰望,群山仿佛是披上了一条巨大的深浅不一的青绿色绒花锦缎;湖上泛起的层层涟漪仿佛是天上洒落的颗颗珍珠,好一派静谧温柔的湖光山色…</p> <p class="ql-block">沿途右侧的山峰则是猴群的家园。抬头仰望,猴子们密密麻麻、形态各异的占满了山上的每个角落。见到来人,便蜂拥而下。追着你要吃的。见到吃的,便动作很麻利的剥开包装三下两下就塞进嘴里,那贪吃的模样倒是很惹人喜爱的。但游人们还是有点怕它们的,给了东西就赶紧跑开,可能是怕它们没完没了的“纠缠不休”吧。</p> <p class="ql-block">我在这里静静的坐着,让山风拂面,让水气润身,让夕阳的余晖染在身上,此时感觉时光好像静止了一般,心好像听到了大自然的轻语…</p> <p class="ql-block">天色渐暗,我们来到了“甲秀楼”游玩。甲秀楼是贵阳市的标志性古建筑之一,始建于明朝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历经400余年风雨。甲秀楼的名字来源于两个说法。一是为了激励学子、振兴文风,寓意“科甲挺秀”,象征科举考试中人才辈出。另一种说法源自楼阁所在南明河中的一块形似“鳌头”的巨石上,为“独占鳌头”之意,象征科举高中的吉祥寓意。甲秀楼是一座“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的木结构阁楼,高约20米,雕梁画栋,具有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站在甲秀楼下,仰望着那娟秀的几个大字,好像看到的旧时时光里“天下才子,半出江南”的出处。</p> <p class="ql-block">楼前有“浮玉桥”连接两岸,桥上有“涵碧亭”,整体与山水相映成趣,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我们来到了荔波小七孔瀑布群景区游览,这也是贵州旅游的精华景点之一。它是集瀑布、深潭和河流为一体景区。在不到2公里的河道内,68级跌水瀑布错落分布,每级落差0.5~3米,水流或湍急或舒缓,形成千姿百态的水景。 沿途瀑布水雾弥漫,潭水清澈婉约,与水上栈道融合一体,美轮美奂。</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的第一个风景区是卧龙潭,它的四周被茂密的原始森林和峭壁环绕。潭面碧绿如翡翠,且色彩随光线深浅变化着,被誉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水流平缓如镜面,与山峦、树木相映成画,正是“山水皆入画,人在画中游”啊。</p> <p class="ql-block">卧龙名字由来与传说。据说因潭底有一道形似卧龙的钙化坝(天然堤坝),传说为龙王化身,守护此地风水,因此命名为“卧龙潭”。</p> <p class="ql-block">卧龙潭的这个弧形瀑布,水流从弧形的坝顶均匀倾泻,像一道晶莹透亮银帘垂落而下,虽然它声响轰鸣,但水流却舒缓柔和,加上雾气缭绕,仙气飘飘,仿佛梦境一般。</p> <p class="ql-block">下一个景点称“翠谷瀑布”,也称“绿野仙踪”。但见瀑布从苍翠的山崖间奔流而下,背景是茂密的森林,远望如几条宽窄不一银白色绸带,从山顶飘落下来。</p> <p class="ql-block">飞流下的瀑布,跌落在山角下的长长的青石板上,形成了一道“水桥”,人们赤脚涉水,走在青石栈桥上,享受着它的清凉与惬意…</p> <p class="ql-block">这个也称“断水瀑布”,巨大的水流从断崖飞泻而下,轰响似雷鸣,飞渐的水珠如暴雨砸向地面。白茫茫天地一片,太震撼啦!</p> <p class="ql-block">这清幽的潭水被四周茂密的原始森林和峭壁环绕。踏着<span style="font-size:18px;">潭边修建的木栈道穿行其间,观看潭水,时而</span>水流平缓时如镜面,与山峦树木相映成画,时而水流急促,俯冲而下,咆哮震耳,好一派潭瀑交融之景…</p> <p class="ql-block">终于我们来到了荔波小七孔桥景点。荔波小七孔享有“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的美誉,它是一座七孔古桥,据载小七孔古桥建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或1836年),横跨响水河桥长25米,宽4米,拱高4米,由麻石条砌成,桥身爬满藤蔓和蕨类植物,古朴沧桑,美轮美奂…</p> <p class="ql-block">傍晚我们来到了“西江千户苗寨”。</p> <p class="ql-block">西江千户苗寨,被誉为“中国苗都”。 据统计全寨共有1400多户、6000余人,其中苗族人口占比99.5%,苗寨以木质吊脚楼为主,依山势层叠而建,形成“千户相连”的恢宏景观。建筑多为分为平地吊脚楼和斜坡吊脚楼两类,底层用于存放农具或饲养牲畜,二层为生活起居空间,设有“美人靠”(苗语称“阶息”),供乘凉、刺绣和休息。</p> <p class="ql-block">入夜的苗寨,仿佛是一幅生动的现代版“清明上河图”,在五光十色中看到温馨撩人的“人间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路过对面的水榭歌台,看到里面少女的婀娜多姿舞动的身影,听到阵阵悠扬的芦笙、铜鼓声和原生态苗族歌区声,令人忍不住驻足观看……</p> <p class="ql-block">这是著名的“风雨桥”。白水河穿寨而过,苗寨里就有这样的风雨桥十多个。这里也小浏览车的停靠点。</p> <p class="ql-block">这是千户苗寨的夜景最佳观赏台,也是苗寨最高点。俯瞰下来,星罗棋布的万家灯火,在夜幕下熠熠生辉,让人看的如梦如痴…</p> <p class="ql-block">夜晚走在千户苗寨的青石板道上,热闹非凡。街边的小商铺,鳞次栉比,灯火通明。</p> <p class="ql-block">我们找了一家饭店,点了两个当地特色菜,两碗面,吃起来喷喷香,物美价廉。</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我们向下司古镇出发。</p> <p class="ql-block">这是清乾隆年间的石级大码头。</p> <p class="ql-block">下司古镇的由来:明清时期,此地为平定长官司的分司治所,因位于平定下游,故称“下司”。 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被开辟为商埠,民国时期发展为西南重要物资集散地,商贾云集,马帮络绎不绝,夜不歇市,被誉为“小上海”。 </p> <p class="ql-block">下司古镇呈多元建筑风格,融合了苗族吊脚楼、侗族鼓楼、徽派建筑、闽南民居及西洋建筑,形成独特的文化景观。 历史遗迹,保留有清乾隆年间的石级大码头、禹王宫、观音阁、阳明书院等古迹。 </p> <p class="ql-block">这里呈现是苗族吊脚楼建筑。</p> <p class="ql-block">这里呈现的是闽南民居的建筑。</p> 这里呈现的是微派建筑。 <p class="ql-block">这里前边的建筑是苗族吊脚楼,后面则是徽派建筑。</p> <p class="ql-block">下司古镇内的标志性塔建筑是禹王宫古塔,又称下司宝塔。清嘉庆年间建。 为配合禹王宫(供奉大禹)而建,兼具镇洪、导航、祈福功能,见证了下司作为清代商埠的繁荣。该塔是黔东南少见的“清水江商埠文化活化石”,其青砖黛瓦与苗族吊脚楼形成有趣对话。</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下司古镇最著名的“阳明书院”。</p> <p class="ql-block">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和政治家。早年研习 ,因得罪宦官刘瑾,被贬至贵州龙场驿(今贵州修文)。在艰苦环境中,他日夜沉思,最终悟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思想,奠定心学基础。形成“阳明学派”。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p> <p class="ql-block">下司古镇是多元文化交汇地,明清时期商业繁荣,吸引了徽、闽、湘等地商人,同时也成为文化传播的枢纽。据载,王阳明的再传弟子孙应鳌(明代思想家)曾在下司讲学,进一步传播了阳明心学,并与当地苗、侗等民族进行文化交融。因此“阳明书院”是其弟子为了纪念王阳明而建。</p> <p class="ql-block">这块大石头上篆刻着王阳明最推崇的三个主要思想: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p> 徽派特色的屋檐 色彩绚丽的“天井”。 富有民族生活气息的壁画。 青石地板上的龟蛇绘画。 门口的石狮雕塑。 圆柱上精美的雕刻。 <p class="ql-block">下司古镇房顶的“双狮斗火”雕塑的含义传闻大致有两个:一是“双狮斗火”中的“火”可能象征灾祸或邪祟,而双狮与之“相斗”则体现了抵御灾害、祈福纳吉的寓意。 其二是“双狮斗火”可能与龙狮表演中的“嘘龙”(火花中舞龙)场景呼应,象征勇气与热闹的节庆氛围,体现民俗活动的激情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下司古镇得文史馆内,展示了苗族历史、服饰与习俗,如银饰锻造、蜡染、苗绣等。</p> <p class="ql-block">瞧瞧,这是雕塑宝贝是个什么动物?像不像猪🐷啊?</p> <p class="ql-block">哈,来真的了。原来它不是一只猪,却是一条狗,著名的狗,是贵州的三大宝贝之一,名叫“下司犬”啊!</p> <p class="ql-block">据说下司犬智商极高,对主人性格温顺,对外来者凶猛异常,是人类看家护院的好帮手。</p> <p class="ql-block">走在这幽静的古镇小巷里,望着那些落满尘土的石壁木窗,嗅着古墙壁里透出的土腥味,仿佛时间穿越到那个遥远古朴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坐在大门前,时光仿佛穿越一般,出现古时其乐融融一家人忙碌的身影,门口也好像传来孩子们悠扬的晚归笛声…</p> <p class="ql-block">第四天,我们来到了陡坡塘瀑布景点。它位于黄果树瀑布上游1公里处,是黄果树瀑布群中瀑顶最宽的瀑布,瀑顶宽105米,高21米。站在它面前,我几乎被它浩大奔腾的气势惊呆了,忘了自己是声临其境的,却仿佛在观看一幅的宽银幕立体电影…</p> <p class="ql-block">现在终于来到了朝思暮想的黄果树大瀑布面前。</p> <p class="ql-block">哦,黄果树大瀑布!我不知怎么才能形容见到她的感受!让我静静,慢慢的回眸告诉你我所见到的一切吧!</p> <p class="ql-block">黄果树瀑布,被誉为亚洲第一大瀑布,世界著名瀑布之一,它也是唯一可多角度观赏的瀑布(上、下、前、后、左、右)。站在观瀑亭远眺,但见一匹匹银龙自高高悬崖上轰然跃下,宽达百米的瀑面在赭红色岩壁上摔碎成千万颗珍珠。那震耳欲聋的咆哮声响彻山谷,激起的雨雾化作氤氲云烟,魔幻般的变化。明代徐霞客曾惊叹:"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厉”。此时,正值夕阳斜照,飞瀑化作金纱扑面而来,像是给我这个初来者一个最温柔的飞吻…</p> <p class="ql-block">沐浴在这美好的时光里,心都变得如此纯净澄明起来…</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天我们乘船来到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津河大峡谷溶洞。</span>它是距离贵州茅台酒厂最近的唯一可乘船游览的水溶洞,洞内暗河与赤水河水相同。溶洞于2018年开放,仍保持原始风貌,堪称"茅台镇的后花园"。</p> <p class="ql-block">但见洞口处烟气缭绕,仙气飘飘。</p> <p class="ql-block">蜿蜒起伏的小栈道,据说是清代运盐码头遗址,川盐经此洞水路转运茅台镇。</p> <p class="ql-block">入洞后继续乘船前行,但见:曲折的长廊、宽阔的殿堂、曲径通幽的迷宫、流量丰富的暗河、碧波荡漾的深潭、飞流直下的瀑布、倒影如酒坛的钟乳石阵列,还有如星河倒悬的洞顶萤石穹顶。</p> <p class="ql-block">出洞口了,又是一番新天地了,我们的旅行也即将结束了。哦,贵州,在这初夏里,你就像这溶洞一样,神秘而清凉,载着我们穿越了这梦境一般的时光,久久难忘…再见了,美丽的贵州,多彩的贵州,凉爽的贵州,期待我们再相会!正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山山牵靠绿幽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飞瀑深潭水尽柔。</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酷暑炎炎蒸满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一片清凉在贵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Red. 写于2025年7月25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p>